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乐专利>正文

斜坡平衡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696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由斜体(1)和绳子(2)组成的斜坡平衡器,斜体(1)一端高另一端低;当人体上坡时,斜体(1)放在鞋子后部,由绳子(2)与脚和鞋子捆在一起;当人体下坡时,斜体(1)放在鞋子前部,由绳子(2)与脚和鞋子捆在一起。采用该方法后,人们不会因上下坡而感到累,而会感到方便、平稳、安全和省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斜坡平衡器本专利技术涉及人们上下高低不平斜坡和山体时,用于帮助身体平衡的平衡器。 现在人们在生活和工作过程中,为了上下斜坡或登爬上下山体,没有可以借用之物,一 般只采用手杖支承局部身体重量,以减少两脚所受的力。由于上斜坡时一方面需将身体移动 到高处,不仅所需体力较大,另一方面,地面为斜面,使得脚部很不适合。所以上下斜坡(或 山体)后,脚部很累,有时还会造成脚部受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上下斜坡很方便,平衡、省力和安全的斜坡平衡器。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斜坡平衡器的技术方案为做一斜面体安装在脚下,上坡 时,将斜面体放在脚后部;下坡时,将斜面体放在脚前部。为了满足技术方案,其工作原理 为本专利技术的斜坡平衡器由斜体和绳子组成,斜体为一端高另一端低,斜体上有孔洞,绳子 穿过孔洞后,把斜体与脚(或鞋子)相联。为了满足技术方案,其工作原理为本专利技术的斜 坡平衡器由斜体、绳子和板子组成,板子与斜体交接在一起,板子上的孔洞,绳子穿过孔洞 把板子和斜体与脚(或鞋子)捆在一起。采用以上方法后,人体在上坡时,脚后部被垫高,脚底面接近平面;下坡时,脚前部被 垫高,脚底面接近平面;这样人体在上下斜面(上下坡)就会行走得方便、平稳、安全和省 力。下面用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斜坡平衡器作进一步说明。 附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斜坡平衡器第1实施例零件立体图。 附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斜坡平衡器第1实施例零件图。 附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斜坡平衡器第2实施例零件立体图。 附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斜坡平衡器第2实施例零件图。 附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斜坡平衡器第3实施例零件立体图。 附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斜坡平衡器第3实施例零件图。 附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斜坡平衡器第3实施例零件立体图。在附图l和附图2所示的第l个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的斜坡平衡器由斜体(1)和绳子(2) 组成,绳子(2)穿过斜体(1)上面的孔,把斜体(1)放在脚下与鞋子捆在一起。在附图3和附图4所示的第2实施例中,它与第1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斜体(l)为空 芯的。在附图5至附图7所示的第3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的斜坡平衡器由斜体(1)、绳子(2)和 板子(3)组成,板子(3)与斜体(1)胶接在一起,把斜体(1)和板子(3)放在脚下,用 绳子(2)穿过板子(3)上的孔,将其与脚捆在一起。本专利技术不只限以上几种方案,斜坡平衡器可做两套,一套用于安装在脚前,另一套用于 安装在脚后,也为本
技术实现思路
。权利要求1、一种斜坡平衡器,其特征在于斜体(1)为一端高,另一端低,斜体(1)上有孔,绳子(2)可以从斜体(1)的孔内穿过。2、 一种斜坡平衡器,其特征在于斜体(1)为一端高,另一端低,板子(3)与斜体(1)胶接在一起,板子(3)上有孔,绳子(2)可以从斜体(1)的孔内穿过。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由斜体(1)和绳子(2)组成的斜坡平衡器,斜体(1)一端高另一端低;当人体上坡时,斜体(1)放在鞋子后部,由绳子(2)与脚和鞋子捆在一起;当人体下坡时,斜体(1)放在鞋子前部,由绳子(2)与脚和鞋子捆在一起。采用该方法后,人们不会因上下坡而感到累,而会感到方便、平稳、安全和省力。文档编号A43C19/00GK101161150SQ200610032380公开日2008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2006年10月10日 优先权日2006年10月10日专利技术者乐 李 申请人:乐 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斜坡平衡器,其特征在于:斜体(1)为一端高,另一端低,斜体(1)上有孔,绳子(2)可以从斜体(1)的孔内穿过。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乐
申请(专利权)人:李乐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