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震垫和食品处理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68589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9 13: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公开了一种减震垫和食品处理机,该减震垫(10)的顶面形成有环状的顶部缓冲凹槽(1),顶部缓冲凹槽的径向内侧形成有顶部支撑凸台(2),顶部缓冲凹槽的径向外侧形成有顶部环状锁边(3);减震垫的底面形成有环状的底部缓冲凹槽(4),底部缓冲凹槽的径向内侧形成有底部支撑凸台(5),底部缓冲凹槽的径向外侧形成有底部环状锁边(6)。如此设置,在震动从减震垫的顶部传递至底部的过程中,该减震垫可产生较大的形变量,减震效果明显,可有效防止减震垫将来自食品处理机的震动传递至操作台,从而有利于降低食品处理机与操作台之间的震动和噪音,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减震垫和食品处理机
本技术属于家用电器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减震垫和食品处理机。
技术介绍
在现有的食品处理机中,普遍设有用于实现摇奶或搅拌等功能的旋转操作部,其中,旋转操作部内的电机固定安装于食品处理机的壳体内,且食品处理机通过间隔设置在壳体底部的多个橡胶垫支撑于操作台上。目前,设置于壳体底部的橡胶垫多为实心橡胶垫,此种构造的橡胶垫其硬度较高,能够形变的量较小,因此,在食品处理机进行摇奶或搅打食物的过程中,难以起到很好的减震效果,从而使食品处理机工作时产生的震动较易通过实心橡胶垫传递至操作台,进而产生较大震动和噪音,给用户带去了不好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或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减震垫和食品处理机,该减震垫能够产生的形变量较大,从而可有效防止食品处理机工作时产生的震动通过减震垫传递至操作台,提高用户体验。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减震垫,该减震垫的顶面形成有环状的顶部缓冲凹槽,所述顶部缓冲凹槽的径向内侧形成有顶部支撑凸台,所述顶部缓冲凹槽的径向外侧形成有顶部环状锁边;所述减震垫的底面形成有环状的底部缓冲凹槽,所述底部缓冲凹槽的径向内侧形成有底部支撑凸台,所述底部缓冲凹槽的径向外侧形成有底部环状锁边。优选地,所述顶部缓冲凹槽和所述底部缓冲凹槽的凹槽深度之和与所述减震垫的轴向高度的比值不小于1/10且不大于1/5。优选地,所述顶部缓冲凹槽与所述底部缓冲凹槽的轴向投影重合。优选地,所述顶部环状锁边的外轮廓位于所述底部环状锁边的外轮廓之内。优选地,所述底部支撑凸台的底面高于所述底部环状锁边的底面且高度差不小于0.5mm且不大于2mm。优选地,所述减震垫还形成有从所述顶部支撑凸台的中心部轴向贯穿出所述底部支撑凸台的排气孔。优选地,所述减震垫为橡胶垫或硅胶垫。优选地,所述减震垫呈圆柱状或棱柱状,所述顶部缓冲凹槽和所述底部缓冲凹槽为圆环形凹槽或多边形凹槽。优选地,所述减震垫为圆柱状减震垫,所述顶部缓冲凹槽和所述底部缓冲凹槽为圆环形凹槽,所述顶部缓冲凹槽和所述底部缓冲凹槽各自的径向槽宽与所述减震垫的径向半径的比值均不小于0.3且不大于0.6。优选地,所述顶部环状锁边的径向环宽与所述顶部支撑凸台的径向半径的比值不小于0.5且不大于1.5;所述底部环状锁边的径向环宽与所述底部支撑凸台的径向半径的比值不小于0.5且不大于1.5。优选地,所述顶部支撑凸台与所述底部支撑凸台的径向半径均不小于4mm且不大于8mm。本技术还提供一种食品处理机,该食品处理机的底部设有多个支腿安装槽,其中,所述食品处理机还包括多个减震垫,所述减震垫的顶端嵌装于相应的所述支腿安装槽内,所述减震垫的底端向下伸出所述支腿安装槽。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本技术的减震垫中,其顶面和底面分别形成有环状的顶部缓冲凹槽和底部缓冲凹槽,且顶部缓冲凹槽的侧向内侧和侧向外侧分别形成有顶部支撑凸台和顶部环状锁边,底部缓冲凹槽的侧向内侧和侧向外侧分别形成有底部支撑凸台和底部环状锁边,这样,当震动从减震垫的顶部传递至底部的过程中,该减震垫可产生较大的形变量,进而起到较好的消除震动的作用,如此可有效防止减震垫将食品处理机工作时产生的震动传递至操作台,从而降低食品处理机与操作台之间的震动和噪音,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减震垫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整体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减震垫安装于食品处理机的壳体上的剖视图,其中,减震垫嵌装于壳体的支腿安装槽内。附图标记说明:10减震垫20壳体1顶部缓冲凹槽2顶部支撑凸台3顶部环状锁边4底部缓冲凹槽5底部支撑凸台6底部环状锁边7排气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各部件相互位置关系描述用词。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本技术提供一种减震垫10,参照图1和图2,减震垫10的顶面形成有环状的顶部缓冲凹槽1,顶部缓冲凹槽1的径向内侧形成有顶部支撑凸台2,顶部缓冲凹槽1的径向外侧形成有顶部环状锁边3;减震垫10的底面形成有环状的底部缓冲凹槽4,底部缓冲凹槽4的径向内侧形成有底部支撑凸台5,底部缓冲凹槽4的径向外侧形成有底部环状锁边6。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食品处理机,参照图1至图3,该食品处理机的底部设有多个支腿安装槽,其中,食品处理机还包括多个减震垫10,减震垫10的顶端嵌装于相应的支腿安装槽内,减震垫10的底端向下伸出支腿安装槽。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食品处理机内设置有旋转操作部,且旋转操作部的电机固定安装于食品处理机的壳体20内。其中,若电机的输出轴与奶瓶等盛液杯体传动相连,则该食品处理机具有摇奶及混合溶解等功能;若食品处理机内包括有内置搅拌刀片的搅拌杯,且该搅拌刀片可与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则该食品处理机就相应地具有搅打食物的功能。具体地,在减震垫10的顶面和底面分别形成有顶部缓冲凹槽1和底部缓冲凹槽4,且顶部缓冲凹槽1的侧向内侧和侧向外侧分别形成有顶部支撑凸台2和顶部环状锁边3,底部缓冲凹槽4的侧向内侧和侧向外侧分别形成有底部支撑凸台5和底部环状锁边6,这样,顶部缓冲凹槽1、顶部支撑凸台2和顶部环状锁边3就形成了减震垫10的顶部减震结构,相应地,底部缓冲凹槽4、底部支撑凸台5和底部环状锁边6形成为减震垫10的底部减震结构。如此设置,当食品处理机进行摇奶或搅打食物等操作时产生的震动,会通过壳体20先传导至减震垫10的顶部,进而再传递至减震垫10的底部,在此过程中,该减震垫10的顶部减震结构和底部减震结构可产生较大的形变量,使减震垫10起到有效的消除震动的作用,减震效果明显,这样,可防止将食品处理机工作时产生的震动通过减震垫10传递至操作台,进而可明显地降低食品处理机与操作台之间的震动和噪音,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此外,顶部支撑凸台2和底部支撑凸台5还具有支撑的作用,可避免食品处理机出现由于减震垫10形变量过大而产生偏摆的情形,有利于食品处理机平稳地工作。此外,减震垫10可选择诸如橡胶、硅胶等可形变且具有一定硬度的材质。具体地,此类材质制成的减震垫10,其自身也能够吸收食品处理机工作时产生的震动,有利于减震。优选地,减震垫10为橡胶垫或硅胶垫。具体地,减震垫10安装于食品处理机的底部可以有多种适当的方式,例如减震垫10插装于形成在壳体20底部的支腿安装槽内,或减震垫10粘贴于壳体20的底部等,只要食品处理机可通过减震垫10支撑于操作台上即可。优选地,减震垫10的顶端嵌装于设置于食品处理机的底部的支腿安装槽内,这样,组装工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减震垫和食品处理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减震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垫(10)的顶面形成有环状的顶部缓冲凹槽(1),所述顶部缓冲凹槽(1)的径向内侧形成有顶部支撑凸台(2),所述顶部缓冲凹槽(1)的径向外侧形成有顶部环状锁边(3);所述减震垫(10)的底面形成有环状的底部缓冲凹槽(4),所述底部缓冲凹槽(4)的径向内侧形成有底部支撑凸台(5),所述底部缓冲凹槽(4)的径向外侧形成有底部环状锁边(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震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垫(10)的顶面形成有环状的顶部缓冲凹槽(1),所述顶部缓冲凹槽(1)的径向内侧形成有顶部支撑凸台(2),所述顶部缓冲凹槽(1)的径向外侧形成有顶部环状锁边(3);所述减震垫(10)的底面形成有环状的底部缓冲凹槽(4),所述底部缓冲凹槽(4)的径向内侧形成有底部支撑凸台(5),所述底部缓冲凹槽(4)的径向外侧形成有底部环状锁边(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缓冲凹槽(1)和所述底部缓冲凹槽(4)的凹槽深度之和与所述减震垫(10)的轴向高度的比值不小于1/10且不大于1/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缓冲凹槽(1)与所述底部缓冲凹槽(4)的轴向投影重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环状锁边(3)的外轮廓位于所述底部环状锁边(6)的外轮廓之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支撑凸台(5)的底面高于所述底部环状锁边(6)的底面且高度差不小于0.5mm且不大于2mm。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减震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垫(10)还形成有从所述顶部支撑凸台(2)的中心部轴向贯穿出所述底部支撑凸台(5)的排气孔(7)。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刚杨长胜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