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衡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植草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65387 阅读:2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9 11: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植草沟,植草沟间隔设置在公路和人行道之间的绿地间,植草沟从上向下依次设置有植被层、种植土层、砂砾层、半砂层和自然素土层;植被层下凹形成弧形,植被层的两侧与绿地的上表面平齐,植被层上设置有梯台,梯台由侧面和平面构成,梯台的平面平行于绿地的上表面,梯台的侧面沿植被层的上表面倾斜向下,绿地与植草沟相接触的侧面上设置有高于植被层的第一排水渗水管,第一排水渗水管的一端连通市政排水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雨水在植被层的停留时间更长,具有更优的吸水、渗水、蓄水和净水的能力,同时具有更优越的排水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植草沟
本技术涉及城市排水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植草沟。
技术介绍
近年来,降雨量过大时,许多城市都会出现城市内涝,给市民生活带来困扰,甚至会造成生命和财产的损失;而且随着城市的发展,不透水地面的比例越来越多,造成雨水冲刷地面后,雨水直接进入城市内或周边的江河湖海内。因为冲刷地面后的雨水内溶解了大量城市地面垃圾,例如城市生活垃圾、悬浮颗粒SS、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总磷TP和重金属离子等,从而引发受纳雨水水体的环境污染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人们提出“海绵城市”的概念,“海绵城市”就是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植草沟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吸水、渗水和净水的功能。植草沟能够存储和输送降雨径流,有效的去除污染物。将植草沟建设在道路两旁可以作为城市的排水管道,通过植草沟进入储水池的水质比直接进入排水管道的水质效果要好。但是就目前的城市建设中,植草沟虽然具有很好的吸水能力,可是在遇到雨水量过大时,很容易造成严重的积水,起不到排水的效果。因此需要对传统的植草沟进行改进,确保植草沟不仅具有很好的吸水、渗水、净水和蓄水的能力,同时也具有很好的排水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海绵城市植草沟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植草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植草沟,所述植草沟间隔设置在公路和人行道之间的绿地间,所述植草沟从上向下依次设置有植被层、种植土层、砂砾层、半砂层和自然素土层,所述种植土层与砂砾层之间设置有土工布,所述半砂层内设置有第二排水渗水管,所述第二排水渗水管相互平行排列,且一端汇聚并连通市政排水管;所述植被层下凹形成弧形,所述植被层的两侧与绿地的上表面平齐,所述植被层上设置有梯台,所述梯台由侧面和平面构成,所述梯台的平面平行于绿地的上表面,所述梯台的侧面沿植被层的上表面倾斜向下,所述绿地与植草沟相接触的侧面上设置有高于植被层的第一排水渗水管,所述第一排水渗水管的一端连通市政排水管。进一步的,所述植草沟的宽度等于绿地的宽度,所述植草沟的长度为6~12m,所述植被层的上表面到半砂层的下表面的距离为40~60cm。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排水渗水管设置有2~5个。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排水渗水管和第二排水渗水管上的渗水孔上设置有挡土层,所述第一排水渗水管和第二排水渗水管的入口处设置有过滤网。进一步的,所述梯台至少有8个。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具有良好的吸水能力、渗水能力、净水能力和蓄水能力,同时又兼具有良好的排水能力,确保在洪涝时期,本技术能够起到很好的抗洪能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植草沟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植被层;2、种植土层;3、土工布;4、砂砾层;5、半砂层;6、自然素图层;7、第二排水渗水管;8、第一排水渗水管;9、梯台;10、绿地;11、公路;12、人行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晰、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植草沟,植草沟间隔设置在公路11和人行道12之间的绿地10间,植草沟上也可以种植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具有景观的作用。植草沟从上向下依次设置有植被层1、种植土层2、砂砾层4、半砂层5和自然素土层6,雨水从植被层1逐渐向下深入,流经种植土层2、砂砾层4、半砂层5直到自然素土层6,其中种植土层2、砂砾层4、半砂层5对雨水均具有过滤净化的作用。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植被层1下凹形成弧形,植被层1的两侧与绿地10的上表面平齐,有利于雨水流向植草沟,且在植草沟的植被层1内沉积。植被层1上设置有梯台9,梯台9至少有8个,梯台9由侧面和平面构成,梯台9的平面平行于绿地的上表面,梯台9的侧面沿植被层1的上表面倾斜向下。梯台9的设计加大雨水在植被层1的上端停留的时间,分担了植被层1的最低处的吸水、渗水、净水的压力,确保整个植草沟的吸水、渗水、净水和蓄水的能力最大化。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绿地10与植草沟相接触的侧面上设置有高于植被层1的第一排水渗水管8,第一排水渗水管8的一端连通市政排水管,第一排水渗水管8设置有2~5个。当雨水量过大,或者遇到洪涝灾害时,因为植草沟的蓄水能力有限,雨水在植草沟的植被层1大量的沉积,导致植被层1的凹陷处充满水,这时第一排水渗水管8就起到排水的作用,沉积在植被层1内的水将通过第一排水渗水管8直接输送到城市的排水管道,当植被层1内的水的水面低于第一排水渗水管8时,剩余的雨水将通过植草沟吸水、净化处理后,最终流入二排水渗水管7,从第二排水渗水管7进入市政的排水管。作为本技术的一优选方案,植草沟的宽度等于绿地10的宽度,植草沟的长度为6~12m,植被层1的上表面到半砂层5的下表面的距离为40~60cm。作为本技术的另一优选方案,第一排水渗水管8和第二排水渗水管7上的渗水孔上设置有挡土层,挡土层是确保第一排水渗水管8和第二排水渗水管7内的水能够顺利的向外渗透,但是外部的泥土不能进入管内。第一排水渗水管8和第二排水渗水管7的入口处设置有过滤网,过滤网是阻挡城市的生活垃圾,例如食品包装袋、果皮等进入第一排水渗水管8和第二排水渗水管7内,确保管内的水流通通畅。作为本技术的另一优选方案,种植土层2与砂砾层4之间设置有土工布3,半砂层5内设置有第二排水渗水管7,第二排水渗水管7相互平行排列,且一端汇聚并连通市政排水管。砂砾层4对深入的雨水进行过滤净化,半砂层5一方面对雨水进行过滤净化,另一方面降低水流的流速,延长水在砂砾层4和半砂层5内的停留时间,起到更好的净化效果。土工布3是为了防止种植土层2的土掺杂进入砂砾层4。综上所述,本技术的结构简单,雨水在植被层的停留时间更长,具有更优的吸水、渗水、蓄水和净水的能力,同时具有更优越的排水能力。以上公开的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实施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植草沟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植草沟,其特征在于,所述植草沟间隔设置在公路(11)和人行道(12)之间的绿地(10)间,所述植草沟从上向下依次设置有植被层(1)、种植土层(2)、砂砾层(4)、半砂层(5)和自然素土层(6),所述种植土层(2)与砂砾层(4)之间设置有土工布(3),所述半砂层(5)内设置有第二排水渗水管(7),所述第二排水渗水管(7)相互平行排列,且一端汇聚并连通市政排水管;所述植被层(1)下凹形成弧形,所述植被层(1)的两侧与绿地(10)的上表面平齐,所述植被层(1)上设置有梯台(9),所述梯台(9)由侧面和平面构成,所述梯台(9)的平面平行于绿地的上表面,所述梯台(9)的侧面沿植被层(1)的上表面倾斜向下,所述绿地(10)与植草沟相接触的侧面上设置有高于植被层(1)的第一排水渗水管(8),所述第一排水渗水管(8)的一端连通市政排水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植草沟,其特征在于,所述植草沟间隔设置在公路(11)和人行道(12)之间的绿地(10)间,所述植草沟从上向下依次设置有植被层(1)、种植土层(2)、砂砾层(4)、半砂层(5)和自然素土层(6),所述种植土层(2)与砂砾层(4)之间设置有土工布(3),所述半砂层(5)内设置有第二排水渗水管(7),所述第二排水渗水管(7)相互平行排列,且一端汇聚并连通市政排水管;所述植被层(1)下凹形成弧形,所述植被层(1)的两侧与绿地(10)的上表面平齐,所述植被层(1)上设置有梯台(9),所述梯台(9)由侧面和平面构成,所述梯台(9)的平面平行于绿地的上表面,所述梯台(9)的侧面沿植被层(1)的上表面倾斜向下,所述绿地(10)与植草沟相接触的侧面上设置有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衡张洪涛张高会陈英杰赵紫妍蒲海洋张亚菲赵金鹏马星晨尹中原刘浩叶雨晴张玲李绍洁李智樊磊王昊于苗
申请(专利权)人:赵衡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新疆,6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