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可调式耐张线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47761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6 21: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耐张线夹,具体的说是是一种用在输电线路上的双向可调式耐张线夹,属于耐张线夹技术领域。其包括压接管、引流板、引流线夹和钢锚,压接管上套装引流板,引流板包括一个套接在压接管上的套管部,套管部上设有开口,开口向下延伸形成两个夹板部,两个夹板部上部之间连接第一连接螺栓;引流线夹上部伸入两个夹板部下部之间,引流线夹和两个夹板部之间通过多个第二连接螺栓连接,引流线夹上连接第二连接螺栓处设有调节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引流板可绕压接管自由旋转,使耐张线夹压接完成后再根据需要调整引流板偏角,操作更为简便,有效避免跳线在引流线夹出口处出现弯曲角过大的现象。

Bi-directional adjustable tensioning clamp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tensioning clamp, in particular, a two-way adjustable tensioning clamp used on a transmission line, which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tensioning. The drainage plate includes a pressure nozzle, a drainage plate, a drainage clamp and a steel anchor, and a drainage plate on the pressure takeover. The drainage plate includes a sleeve connected to the pressure nozzle. An opening is provided on the casing section, the opening is extended down to form two splints and the upper part of the two splints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connecting bolt; the upper part of the drainage clamp is extended into two. Between the lower part of the splint section, the drainage clamp and the two splints are connected by a plurality of second connecting bolts. The drainage line is connected to the second connecting bolts, and an adjustment slot is provided. The drainage plate of the utility model can revolve freely around the pressure nozzle, so that after the compression connection is completed, the deflection angle of the drainage plate is adjusted according to the need, and the operation is more convenient, and the phenomenon that the bending angle of the jump line is too large at the outlet of the drainage line clamp is effectively avoid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向可调式耐张线夹
本技术涉及一种耐张线夹,具体的说是是一种用在输电线路上的双向可调式耐张线夹,属于耐张线夹

技术介绍
线路金具是输电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输电线路中所占投资较虽小,但对线路整体影响很大,对线路安全运行有至关重要的地位,金具的作用已经溢出了其本身的范围而影响到杆塔、导地线、绝缘子串等输电线路上其它体系。因此,金具必须具有很高的可靠性。随着社会对电能的需求增加,输电线路电压越来越高,电力系统越来越强大,对金具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耐张线夹的设计除要满足规程的要求之外,还要满足施工和运行要求。在架空输电线路工程设计中,耐张线夹是导线耐张段必不可少的金具,现在的常规施工线夹是引流板、引流线夹通过螺栓直接连接固定,其偏角为固定数值,无法进行任意调节。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因线路覆冰、舞动等,耐张线夹易造成断裂,断裂后无法单独进行更换,影响线路的安全运行,难以满足施工运行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从而提供一种双向可调式耐张线夹,引流板和引流线夹偏角能够实现自由调节,方便施工,缩短了施工周期。按照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双向可调式耐张线夹包括压接管、引流板、引流线夹和钢锚,其特征是:钢锚的锚杆插入压接管中,钢锚的拉环露出压接管,压接管上套装引流板;所述引流板包括一个套接在压接管上的套管部,套管部上设有开口,开口向下延伸形成两个夹板部,两个夹板部上部之间连接第一连接螺栓;引流线夹上部伸入两个夹板部下部之间,引流线夹和两个夹板部之间通过多个第二连接螺栓连接,引流线夹上连接第二连接螺栓处设有调节槽。进一步的,第一连接螺栓上连接第一锁紧螺母。进一步的,第二连接螺栓上连接第二锁紧螺母。进一步的,调节槽为圆弧形。本技术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引流板可绕压接管自由旋转,使耐张线夹压接完成后再根据需要调整引流板偏角,操作更为简便;2)引流线夹方向具有50°的调节范围,有效避免跳线在引流线夹出口处出现弯曲角过大的现象;3)引流板采用双板结构和引流线夹接触,能够有效减小接触电阻,减少引流板的发热;4)引流板套装在铝管上,与常规变管型耐张线夹相比,能够同时减小铝管主体和钢锚的长度,使耐张线夹整体结构得到优化。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侧视图。图2为本技术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引流线夹旋转一定角度的主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压接管、2-引流板、3-引流线夹、4-钢锚、5-第一连接螺栓、6-第一锁紧螺母、7-第二连接螺栓、8-第二锁紧螺母、9-调节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本技术将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3所示,本技术主要包括压接管1、引流板2、引流线夹3和钢锚4。钢锚4的锚杆插入压接管1中,钢锚4的拉环露出压接管1,压接管1上套装引流板2,引流板2在压接管1上的位置能够左右调节。所述引流板2包括一个套接在压接管1上的套管部2.1,套管部2.1上设有开口,开口向下延伸形成两个夹板部2.2。两个夹板部2.2上部之间连接第一连接螺栓5,第一连接螺栓5上连接第一锁紧螺母6,通过第一连接螺栓5和第一锁紧螺母6调整开口间隙,使得引流板2的套管部2.1与压接管1夹紧。引流线夹3上部伸入两个夹板部2.2下部之间,引流线夹3和两个夹板部2.2之间通过多个第二连接螺栓7连接,第二连接螺栓7上连接第二锁紧螺母8,通过第二连接螺栓7和第二锁紧螺母8调整开口间隙,使得引流线夹3与两个夹板部2.2夹紧。所述引流线夹3上连接第二连接螺栓7处设有圆弧形的调节槽9,调节槽的设置使得引流线夹3能够围绕引流板2旋转一定角度。本技术的压接管采用铝管材料制作,主要作用是起到压接导线、便于与引流板相连接。引流板与压接管为两个独立的元件,引流板套接在铝管外,能自由旋转,通过连接螺栓使两者紧密贴合,长时间运行时可保证引流效果。引流线夹上开有调节槽,引流线夹相对引流板角度也能够进行旋转调节。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操作简单,运行可靠。降低了耐张线夹的施工难度,采用可调节式耐张线夹,实现引流板角度自由调整,新型连接方式,避免跳线在引流线夹出口处出现过大弯曲角。有效减小接触电阻,减少引流板的发热,增加运行的安全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双向可调式耐张线夹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向可调式耐张线夹,包括压接管(1)、引流板(2)、引流线夹(3)和钢锚(4),其特征是:钢锚(4)的锚杆插入压接管(1)中,钢锚(4)的拉环露出压接管(1),压接管(1)上套装引流板(2);所述引流板(2)包括一个套接在压接管(1)上的套管部(2.1),套管部(2.1)上设有开口,开口向下延伸形成两个夹板部(2.2),两个夹板部(2.2)上部之间连接第一连接螺栓(5);引流线夹(3)上部伸入两个夹板部(2.2)下部之间,引流线夹(3)和两个夹板部(2.2)之间通过多个第二连接螺栓(7)连接,引流线夹(3)上连接第二连接螺栓(7)处设有调节槽(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向可调式耐张线夹,包括压接管(1)、引流板(2)、引流线夹(3)和钢锚(4),其特征是:钢锚(4)的锚杆插入压接管(1)中,钢锚(4)的拉环露出压接管(1),压接管(1)上套装引流板(2);所述引流板(2)包括一个套接在压接管(1)上的套管部(2.1),套管部(2.1)上设有开口,开口向下延伸形成两个夹板部(2.2),两个夹板部(2.2)上部之间连接第一连接螺栓(5);引流线夹(3)上部伸入两个夹板部(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哲尹洪郑永平程绳蔡陈伟卢文高彦青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宜兴市供电公司宜兴市电力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