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据传输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46800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6 19: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信号线传输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数据传输线,该传输线包括第一信号线、第二信号线、第一电源线和第二电源线;所述第一信号线与第二信号线对绞成第一内芯,所述第一电源线、第二电源线围绕第一内芯对绞成第二内芯;所述第一内芯线外均包裹有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一电源线、第二电源线外均包裹有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一信号线、第二信号线之间的绞距为40mm,所述第一内芯与第一电源线之间的绞距为40mm,所述第一内芯与第二电源线之间的绞距为40mm。该数据传输线可以在大于2米的传输情况下保持良好的传输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数据传输线
本技术涉及信号线传输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数据传输线。
技术介绍
数据传输线是指在电气控制电路中用于传递传感信息与控制信息的线路,广泛应用于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常见的数据传输线一般包括导体、绝缘层、编织层、纸和护套,导体由多根裸铜丝扭绞组成,导体外部挤包有一层绝缘层形成线芯,若干线芯组成一束后外部再从内到外依次绕包编织层、纸带和护套,且在若干线芯之间填充有棉纱线。目前来说,数据传输线大多为usb传输线,虽然usb数据传输线有着诸多的优点,但传统的usb数据传输线的最佳长度为2m以下,超过2m之后的信号传输会导致损耗,影响传输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据传输线,该数据传输线可以在大于2米的传输情况下保持良好的传输稳定性。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实现的:一种数据传输线,包括第一信号线、第二信号线、第一电源线和第二电源线;所述第一信号线与第二信号线对绞成第一内芯,所述所述第一电源线、第二电源线围绕第一内芯对绞成第二内芯;所述第一内芯线外均包裹有第一绝缘层,所述第第一电源线、第二电源线外均包裹有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一信号线、第二信号线之间的绞距为40mm,所述第一内芯与第一电源线之间的绞距为40mm,所述第一内芯与第二电源线之间的绞距为40mm。其中,所述第一绝缘层的外径为0.75mm,所述第一绝缘层的材料采用HDPE材质其中,所述第二绝缘层的外径为1.35mm,所述第二绝缘层的材料采用HDPE材质。其中,所述第二内芯外包裹有回弹层,所述回弹层的材料采用硬度为55A的TPE材质。其中,所述回弹层外包裹有编织层,所述编织层的材料采用尼龙砂。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数据传输线,通过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对绞,第一信号线在传输过程中辐射出来的电波被第二信号线辐射出来的电波抵消,并将第一信号线与第二信号线之间的绞距设置为40mm;通过实验得出,绞距为40mm时两信号线的抵消效果最优,通过将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之间的绞距设置为40mm以减少信号在数据线中传输导致的信号损耗;并将第一电源线、第二电源线围绕第一内芯对绞成第二内芯,第一内芯与第一电源线之间的绞距为40mm,第一内芯与第一电源线之间的绞距为40mm,进一步地减少信号在数据线中传输导致的信号损耗。附图说明利用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第一信号线--11,第二信号线--12,第一电源线--21,第二电源线--22,第二内芯--3,第一绝缘层--41,第二绝缘层--42,回弹层--51,编织层--52。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如图1所示,一种数据传输线,包括第一信号线11、第二信号线12、第一电源线21和第二电源线22;所述第一信号线11与第二信号线12对绞成第一内芯,所述第一电源线21、第二电源线22围绕第一内芯对绞成第二内芯;所述第一内芯外包裹有第一绝缘层41,所述第一电源线21、第二电源线22外均包裹有第二绝缘层42;所述第一信号线11、第二信号线12之间的绞距为40mm,所述第一内芯与第一电源线21之间的绞距为40mm,所述第一内芯与第二电源线22之间的绞距为40mm。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通过第一信号线11和第二信号线12对绞,第一信号线11在传输过程中辐射出来的电波被第二信号线12辐射出来的电波抵消,并将第一信号线11与第二信号线12之间的绞距设置为40mm;通过实验得出,绞距为40mm时两信号线的抵消效果最优,通过将第一信号线11和第二信号线12之间的绞距设置为40mm以减少信号在数据线中传输导致的信号损耗;并将第一电源线21、第二电源线22围绕第一内芯对绞成第二内芯,第一内芯与第一电源线21之间的绞距为40mm,第一内芯与第二电源线22之间的绞距为40mm,进一步地减少信号在数据线中传输导致的信号损耗。具体的,所述第一绝缘层41的外径为0.75mm,所述第二绝缘层42的外径为1.35mm,由于HDPE的耐磨性和电绝缘性都很好,故第一绝缘层41、第二绝缘层42的材料都采用HDPE材质,以保证第一绝缘层41、第二绝缘层42的耐磨性和电绝缘性。具体的,所述第二内芯外包裹有回弹层51,由于TPE材质具有高回弹性,故回弹层51的材料采用硬度为55A的TPE材质,以保证回弹层51的高强度和高回弹性,避免传输线在使用过程中的不可回弹导致传输线内部结构的损坏。具体的,所述回弹层51外包裹有编织层52,由于尼龙砂的耐磨性较高,故编织层52的材料采用尼龙砂,避免在长时间使用过后编织层52损坏导致传输线内部结构的损坏。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数据传输线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数据传输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信号线(11)、第二信号线(12)、第一电源线(21)和第二电源线(22);所述第一信号线(11)与第二信号线(12)对绞成第一内芯,所述第一电源线(21)、第二电源线(22)围绕第一内芯对绞成第二内芯;所述第一内芯外包裹有第一绝缘层(41),所述第一电源线(21)、第二电源线(22)外均包裹有第二绝缘层(42);所述第一信号线(11)、第二信号线(12)之间的绞距为40mm,所述第一内芯与第一电源线(21)之间的绞距为40mm,所述第一内芯与第二电源线(22)之间的绞距为40m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数据传输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信号线(11)、第二信号线(12)、第一电源线(21)和第二电源线(22);所述第一信号线(11)与第二信号线(12)对绞成第一内芯,所述第一电源线(21)、第二电源线(22)围绕第一内芯对绞成第二内芯;所述第一内芯外包裹有第一绝缘层(41),所述第一电源线(21)、第二电源线(22)外均包裹有第二绝缘层(42);所述第一信号线(11)、第二信号线(12)之间的绞距为40mm,所述第一内芯与第一电源线(21)之间的绞距为40mm,所述第一内芯与第二电源线(22)之间的绞距为40mm。2.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金富曾火金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亮华电线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