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穿透PCB板的射频传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487474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28 19: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穿透PCB板的射频传输结构,所述射频传输结构用来与PCB板进行插合匹配,所述PCB板上设置电镀通孔,在电镀通孔的上下两端设置有沉孔;所述射频传输结构包括:外导体一、外导体二、内导体和介质体,所述内导体通过过盈配合压入介质体中,在介质体外部设置外导体一和外导体二,所述介质体通过过盈配合压入外导体一中,且外导体一、介质体、内导体端面平整,所述外导体二通过过盈配合压入远离外导体一的另一端,且外导体二、介质体、内导体端面平整;所述外导体一和外导体二通过过盈配合压入电镀通孔和沉孔中。该结构实现多次无损安装与拆卸,多个台阶增大信号传输时的爬电距离,进一步提高射频同轴结构的电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射频传输结构,尤其是一种用于印制电路板(PCB板)信号传输的射频传输结构,属于电接触互联

技术介绍
印制电路板(PCB板)的信号传输有多种接触形式,通常在PCB板上设有若干个电镀通孔,通过外部通孔与外部电路接触进行信号传输。一般这种连接结构适合于连接器直接插拔,即由连接器的接触引脚直接与电镀通孔配合,实现系统互联与信号传输。而对于射频连接器来说,比如现有的SMA、BNC、TNC等系列射频连接器来说,且结构形式为射频同轴结构,在现有的PCB板上无法进行插合,无法与PCB板上的电镀通孔直接进行匹配插合。因此,现有的解决方案是:再设置一个转接头,其一端可以与PCB板上的电镀通孔配合,另一端与射频连接器同轴结构进行匹配。这种结构显然增加了使用成本,更重要的是,现有安装空间已经非常狭小,无法再安装转接头;此外,当多个连接器同时配合使用时,不仅可能会带来尺寸干涉,而且插拔力非常大,无法满足实际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正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穿透PCB板的射频传输结构。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穿透PCB板的射频传输结构,所述射频传输结构用来与PCB板进行插合匹配,所述PCB板上设置电镀通孔,在电镀通孔的上下两端设置有沉孔;所述射频传输结构包括:外导体一、外导体二、内导体和介质体,所述内导体通过过盈配合压入介质体中,在介质体外部设置外导体一和外导体二,所述介质体通过过盈配合压入外导体一中,且外导体一、介质体、内导体端面平整,所述外导体二通过过盈配合压入远离外导体一的另一端,且外导体二、介质体、内导体端面平整;所述外导体一和外导体二通过过盈配合压入电镀通孔和沉孔中。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外导体一上设置有用来与沉孔配合的第一台阶,以及用来与外导体二配合的第二台阶。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外导体一上设置有用来容纳介质体的第一内孔。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外导体二上设置有用来与沉孔配合的第三台阶,以及用来容纳介质体的第二内孔,且所述外导体二具有平整的下端面,所述下端面直接与第二台阶配合。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射频传输结构安装过程如下:首先,通过过盈配合将内导体压入介质体中,形成一个整体;其次,通过过盈配合再将介质体压入外导体一中,并使外导体一、介质体、内导体端面平整,形成一个整体;第三,将上述步骤形成的整体结构,再通过过盈配合压入PCB板中,迫使第一台阶与沉孔配合平整;最后,在另一端通过过盈配合压入外导体二,迫使第三台阶与沉孔配合在一起,并使其外端面平整。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所述用于穿透PCB板的射频传输结构,将现有射频同轴结构直接安装在PCB板上,不再需要进行转接,不仅减轻重量,且不占用多余的安装空间;该结构通过过盈配合压入PCB板,可以实现多次无损安装与拆卸,装卸方便,便于后续维护与更换;所述射频传输结构设置有多个台阶,增大信号传输时的爬电距离,进一步提高射频同轴结构的电性能,该结构还可以实现小型化、轻质化,满足行业和技术发展趋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用于穿透PCB板的射频传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PCB板剖面主视图;图3为图2的俯视图;图4为图1中外导体一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外导体二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如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用于穿透PCB板的射频传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PCB板剖面主视图,图3为图2的俯视图。本专利技术所述射频传输结构用来与PCB板50进行插合匹配,所述PCB板50上设置电镀通孔51,在电镀通孔51的上下两端还设置有沉孔52,电镀通孔51用来容纳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射频传输结构,沉孔52用来与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射频传输结构配合并锁紧。如图1所示,所述射频传输结构包括:外导体一10、外导体二20、内导体30和介质体40。所述内导体30和介质体40为现有射频同轴连接器结构相同,内导体30为金属导电介质,一般采用铜基合金材料制成,介质体40为绝缘介质制成,内导体30通过过盈配合压入介质体40中。在介质体40外部设置外导体一10和外导体二20。如图4所示,为图1中外导体一10结构示意图。外导体一10中空筒状结构,外侧设置有多个台阶,所述外导体一10上设置有第一台阶11和第二台阶12,所述第一台阶11用来与沉孔52配合,所述第二台阶12用来与外导体二20配合。外导体一10上还设置第一内孔13,第一内孔13用来容纳介质体40,第一台阶11和第二台阶12可以进一步提高其爬电距离,提高其电性能。如图5所示,为图1中外导体二20结构示意图,外导体二20上设置有第三台阶21和第二内孔23,且外导体二20具有非常平整的下端面22,所述第三台阶21用来与沉孔52配合,所述第二内孔23用来容纳介质体40,所述下端面22直接与第二台阶12配合。第三台阶21可以进一步提高其爬电距离,提高其电性能。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射频传输结构,其安装过程如下:首先,通过过盈配合将内导体30压入介质体40中,形成一个整体;其次,通过过盈配合再将介质体40压入外导体一10中,并使外导体一10、介质体40、内导体30端面平整,形成一个整体;第三,将上述步骤形成的整体结构,再通过过盈配合压入PCB板50中,迫使第一台阶11与沉孔52配合平整;最后,在另一端通过过盈配合压入外导体二20,迫使第三台阶21与沉孔52配合在一起,并使其外端面平整。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所作的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仅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专利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用于穿透PCB板的射频传输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穿透PCB板的射频传输结构,所述射频传输结构用来与PCB板(50)进行插合匹配,其特征是,所述PCB板(50)上设置电镀通孔(51),在电镀通孔(51)的上下两端设置有沉孔(52);所述射频传输结构包括:外导体一(10)、外导体二(20)、内导体(30)和介质体(40),所述内导体(30)通过过盈配合压入介质体(40)中,在介质体(40)外部设置外导体一(10)和外导体二(20),所述介质体(40)通过过盈配合压入外导体一(10)中,且外导体一(10)、介质体(40)、内导体(30)端面平整,所述外导体二(20)通过过盈配合压入远离外导体一(10)的另一端,且外导体二(20)、介质体(40)、内导体(30)端面平整;所述外导体一(10)和外导体二(20)通过过盈配合压入电镀通孔(51)和沉孔(52)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穿透PCB板的射频传输结构,所述射频传输结构用来与PCB板(50)进行插合匹配,其特征是,所述PCB板(50)上设置电镀通孔(51),在电镀通孔(51)的上下两端设置有沉孔(52);所述射频传输结构包括:外导体一(10)、外导体二(20)、内导体(30)和介质体(40),所述内导体(30)通过过盈配合压入介质体(40)中,在介质体(40)外部设置外导体一(10)和外导体二(20),所述介质体(40)通过过盈配合压入外导体一(10)中,且外导体一(10)、介质体(40)、内导体(30)端面平整,所述外导体二(20)通过过盈配合压入远离外导体一(10)的另一端,且外导体二(20)、介质体(40)、内导体(30)端面平整;所述外导体一(10)和外导体二(20)通过过盈配合压入电镀通孔(51)和沉孔(52)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穿透PCB板的射频传输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外导体一(10)上设置有用来与沉孔(52)配合的第一台阶(11),以及用来与外导体二(20)配合的第二台阶(12)。3.如权利要求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顺群刘江洪罗明赖昊翔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航天科工电器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