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脸识别身份自认证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8138820 阅读:1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6 12: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人脸识别身份自认证方法,包括:(a)通过移动终端采集第一人脸信息,并生成第一人脸特征模板及第一人脸特征码;(b)通过移动终端采集第一指纹信息,并生成第一指纹特征模板及第一指纹特征码;(c)移动终端将上述模板、上述信息及第一私人密钥传送至云平台服务器,并与用户档案信息关联;(d)在移动终端上显示身份认证请求的指示;(e)通过移动终端采集第二人脸信息和第二指纹信息,以生成第二人脸特征模板和第二指纹特征模板及第二人脸特征码和第二指纹特征码,并且将上述模板、上述信息及第二私人密钥传送至云平台服务器;(f)云平台服务器对比第一私人、第二私人密钥;(g)当比对成功时,输出一身份合法的消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人脸识别身份自认证方法及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人脸识别
,尤其涉及一种人脸识别身份自认证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身份认证也称为“身份验证”或“身份鉴别”,是判断一个用户是否为其本身,或者是用户身份是否合法的一种处理过程。身份认证技术,是在计算机网络中确认操作者身份的过程而产生的有效解决方法。在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系统中,需要依靠身份认证技术,从而确定该用户是否具有对某种资源的访问和使用权限,进而使计算机和网络系统的访问策略能够可靠、有效地执行,防止攻击者假冒合法用户获得资源的访问权限,保证系统和数据的安全,以及授权访问者的合法利益。现实生活中,常用的主流身份认证方式(工具)有静态密码、智能卡、短信密码、动态口令、USBKEY、生物识别(指纹、掌静脉、视网膜、虹膜、人体气味、人脸、DNA)等。并且,为了提高身份认证的安全性,常常使用复合式身份认证的方式,比如:采用动态口令+静态密码,采用手机短信密码+静态密码等等。近几年来,随着人脸识别技术瓶颈的突破,人脸识别也被广泛应用于身份认证领域。如社保身份认证、刷脸支付、刷脸安检等,均是采用了基于人脸识别的身份认证系统。现有的人脸识别身份验证技术,因为多数都采用了复合式认证(普遍采用的是用户账号密码+人脸)方式,所以几乎没有很大的漏洞,在安全性方面是比较可靠的,但是,在实用性和应用便利性方面,却存在着很大的缺陷。目前市场上主流的人脸识别身份认证技术及其应用,普遍是在固定的采集点(如社保中心、服务大厅等),安装配有摄像头的人脸采集设备(终端)进行照片、视频采集,设备(或终端)再将照片或视频信息存储、上传到系统数据库,由人脸识别服务器进行存储、识别处理(获得人脸特征模板),并在进行认证的时候进行人脸识别并比对即可。例如,社保领取人员的身份认证,以及已领取社保人员生存状态的确认问题。现有的系统,绝大部分还是需要人员到相关的办理大厅办理认证,但实际情况是,往年要集中所有参保的离退休人员现场采集和认证难度大,花费的时间长,有许多退休人员因腿脚不便或卧病在床,有的居住外地、有的外出旅游、甚至暂住国外,进行身份认证非常不便。而且,对于已领取社保的人员,因为人力物力所限,工作人员也无法及时的确认其生存状态,冒领现象比较严重。有鉴于此,提供一种更具实用性、便利性和安全性的人脸识别身份自认证装置或方法成为相关人员的重要研究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脸识别身份自认证方法及系统,其允许用户通过移动终端对身份进行自认证,极大地方便因无法在指定地点(或位置)进行身份认证的用户就地、快速地完成身份认证,具有极强的便利性,从而满足用户的需求和市场的应用要求。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人脸识别身份自认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通过移动终端的人脸信息识别模块采集第一人脸信息,并生成第一人脸特征模板及相应的第一人脸特征码;(b)通过移动终端的指纹信息识别模块采集第一指纹信息,并生成第一指纹特征模板及相应的第一指纹特征码;(c)移动终端将生成的第一人脸特征模板、第一指纹特征模板、第一人脸信息、第一指纹信息以及将第一人脸特征码和第一指纹特征码组合而成的第一私人密钥传一起送至云平台服务器,并与相应的用户档案信息进行关联;(d)在所述移动终端上显示身份认证请求的指示;(e)通过移动终端采集第二人脸信息和第二指纹信息,以生成第二人脸特征模板和第二指纹特征模板及相应的第二人脸特征码和第二指纹特征码,并且将生成第二人脸特征模板、第二指纹特征模板、第二人脸信息、第二指纹信息以及将第二人脸特征码和第二指纹特征码组合而成的第二私人密钥一起传送至云平台服务器;(f)云平台服务器将已存储的第一私人密钥与从移动终端所接收到的第二私人密钥进行对比;(g)当所述第一私人密钥与所述第二私人密钥比对成功时,云平台服务器输出一身份合法的结果消息。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在步骤(a)之前,进一步包括:(a1)移动终端显示一用户档案信息输入的指示;(a2)移动终端获取用户档案信息;(a3)移动终端将所获取的用户档案信息传送至云平台服务器;(a4)云平台服务器将所接收且经过审核操作的用户档案信息存储至数据库中。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在步骤(d)和步骤(e)之间进一步包括:(d1)移动终端获取验证信息;(d2)移动终端判断验证信息是否正确,当所述验证信息为正确时,执行步骤(e);(d3)当所述验证信息为错误时,累计错误次数,并判断累计后的错误次数是否大于一第一预设阈值;(d4)当累计后的错误次数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时,继续执行步骤(d1);否则,停止执行步骤(e)。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在执行步骤(f)时,进一步判断第一私人密钥和第二私人密钥的相似度;当所述第一私人密钥和所述第二私人密钥的相似度大于一第二预设阈值时,则执行步骤(g)。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人脸信息和所述第一指纹信息为图片或视频。另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人脸识别身份自认证系统,其包括:一人脸信息识别模块,所述人脸信息识别模块设置于一移动终端,用以采集第一人脸信息和第二人脸信息,并分别生成第一人脸特征模板和第二人脸特征模板及相应的第一人脸特征码和第二人脸特征码;一指纹信息识别模块,所述指纹信息识别模块设置于所述移动终端,用以采集第一指纹信息和第二指纹信息,并分别生成第一指纹特征模板和第二指纹特征模板及相应的第一指纹特征码和第二指纹特征码;一第一私人密钥传送模块,所述第一私人密钥传送模块设置于所述移动终端,用以将生成的第一人脸特征模板、第一指纹特征模板、第一人脸信息、第一指纹信息以及将第一人脸特征码和第一指纹特征码组合而成的第一私人密钥一起传送至云平台服务器;一第一私人密钥关联模块,所述第一私人密钥关联模块设置于所述云平台服务器,用以将第一私人密钥与相对应的用户档案信息进行关联;一身份认证请求指示模块,所述身份认证请求指示模块设置于所述移动终端,用以显示身份认证请求的指示;一第二私人密钥传送模块,所述第二私人密钥传送模块设置于所述移动终端,用以将生成的第二人脸特征模板、第二指纹特征模板、第二人脸信息、第二指纹信息以及将第二人脸特征码和第二指纹特征码组合而成的第二私人密钥一起传送至云平台服务器;一密钥比对模块,所述密钥比对模块设置于云平台服务器,用以将已存储的第一私人密钥与从移动终端所接收到的第二私人密钥进行对比;一身份验证输出模块,所述身份验证输出模块设置于云平台服务器,用以当所述第一私人密钥与所述第二私人密钥比对成功时,云平台服务器输出一身份合法的结果消息。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还包括:一用户档案信息指示模块,所述用户档案信息指示模块设置于移动终端,用以显示一用户档案信息输入的指示;一用户档案信息获取模块,所述用户档案信息获取模块设置于移动终端,用以获取用户档案信息;一用户档案信息传送模块,所述用户档案信息传送模块设置于移动终端,用以将所获取的用户档案信息传送至云平台服务器;一用户档案信息存储模块,所述用户档案信息存储模块设置于云平台服务器,用以将所接收且经过审核操作的用户档案信息存储至数据库中。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还包括:一验证信息获取模块,所述验证信息获取模块设置于移动终端,用以获取验证信息;一验证信息判断模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人脸识别身份自认证方法及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人脸识别身份自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通过移动终端的人脸信息识别模块采集第一人脸信息,并生成第一人脸特征模板及相应的第一人脸特征码;(b)通过移动终端的指纹信息识别模块采集第一指纹信息,并生成第一指纹特征模板及相应的第一指纹特征码;(c)移动终端将生成的第一人脸特征模板、第一指纹特征模板、第一人脸信息、第一指纹信息以及将第一人脸特征码和第一指纹特征码组合而成的第一私人密钥一起传送至云平台服务器,并与相应的用户档案信息进行关联;(d)在所述移动终端上显示身份认证请求的指示;(e)通过移动终端采集第二人脸信息和第二指纹信息,以生成第二人脸特征模板和第二指纹特征模板及相应的第二人脸特征码和第二指纹特征码,并且将生成第二人脸特征模板、第二指纹特征模板、第二人脸信息、第二指纹信息以及将第二人脸特征码和第二指纹特征码组合而成的第二私人密钥一起传送至云平台服务器;(f)云平台服务器将已存储的第一私人密钥与从移动终端所接收到的第二私人密钥进行对比;(g)当所述第一私人密钥与所述第二私人密钥比对成功时,云平台服务器输出一身份合法的结果消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脸识别身份自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通过移动终端的人脸信息识别模块采集第一人脸信息,并生成第一人脸特征模板及相应的第一人脸特征码;(b)通过移动终端的指纹信息识别模块采集第一指纹信息,并生成第一指纹特征模板及相应的第一指纹特征码;(c)移动终端将生成的第一人脸特征模板、第一指纹特征模板、第一人脸信息、第一指纹信息以及将第一人脸特征码和第一指纹特征码组合而成的第一私人密钥一起传送至云平台服务器,并与相应的用户档案信息进行关联;(d)在所述移动终端上显示身份认证请求的指示;(e)通过移动终端采集第二人脸信息和第二指纹信息,以生成第二人脸特征模板和第二指纹特征模板及相应的第二人脸特征码和第二指纹特征码,并且将生成第二人脸特征模板、第二指纹特征模板、第二人脸信息、第二指纹信息以及将第二人脸特征码和第二指纹特征码组合而成的第二私人密钥一起传送至云平台服务器;(f)云平台服务器将已存储的第一私人密钥与从移动终端所接收到的第二私人密钥进行对比;(g)当所述第一私人密钥与所述第二私人密钥比对成功时,云平台服务器输出一身份合法的结果消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a)之前,进一步包括:(a1)移动终端显示一用户档案信息输入的指示;(a2)移动终端获取用户档案信息;(a3)移动终端将所获取的用户档案信息传送至云平台服务器;(a4)云平台服务器将所接收且经过审核操作的用户档案信息存储至数据库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d)和步骤(e)之间进一步包括:(d1)移动终端获取验证信息;(d2)移动终端判断验证信息是否正确,当所述验证信息为正确时,执行步骤(e);(d3)当所述验证信息为错误时,累计错误次数,并判断累计后的错误次数是否大于一第一预设阈值;(d4)当累计后的错误次数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时,继续执行步骤(d1);否则,停止执行后继的步骤(e)。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执行步骤(f)时,进一步判断第一私人密钥和第二私人密钥的相似度;当所述第一私人密钥和所述第二私人密钥的相似度大于一第二预设阈值时,则执行步骤(g)。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人脸信息和所述第一指纹信息为图片或视频。6.一种人脸识别身份自认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人脸信息识别模块,所述人脸信息识别模块设置于一移动终端,用以采集第一人脸信息和第二人脸信息,并分别生成第一人脸特征模板和第二人脸特征模板及相应的第一人脸特征码和第二人脸特征码;一指纹信息识别模块,所述指纹信息识别模块设置于所述移动终端,用以采集第一指纹信息和第二指纹信息,并分别生成第一指纹特征模板和第二指纹特征模板及相应的第一指纹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房晏先王世航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亦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