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纺线手动缠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13830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6 11: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纺线手动缠绕装置,包括缠绕架主体、第一缠绕杆和放置槽,所述缠绕架主体的底端镶嵌有安装板,且缠绕架主体的内侧两端固定有固定杆,所述第一缠绕杆安装于缠绕架主体的内侧上方,且第一缠绕杆的左端贯穿于缠绕架主体左壁和转动把手相连接,所述第一缠绕杆的外圈镶嵌有第一隔离杆,且第一缠绕杆的表面设置有软绵层,所述第一缠绕杆的下方安装有第二缠绕杆,且第二缠绕杆的外圈安置有第二隔离杆,所述放置槽设置于缠绕架主体的内侧底端,且放置槽位于第二隔离杆的下方。该纺线手动缠绕装置,通过第一缠绕杆和第二缠绕杆的设计能够对不同种类的纺线进行单独缠绕,由安装板可对缠绕架进行便捷的安装,减少使用时产生的晃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纺线手动缠绕装置
本技术涉及纺线缠绕装置
,具体为一种纺线手动缠绕装置。
技术介绍
纺线是中国传统耕织社会的主要生产项目。纺线时先是将棉花拿到弹匠那里将棉花弹成蓬松如火腿肠粗细长短的棉条。棉条放在纺线人的左手方,纺车上有一根叫梃子的钢丝,一端是尖的,朝着纺线人,纺线人先将棉条一头一边往外拉一边一个方向旋转(一般是反时针)搓,然后将头子缠绕在梃子上,顺钢丝直其尖,这样的准备工作完备后就开始纺线,左右手配合合理,右手摇车左手握棉条往外均匀的拉。纺线在加工时需要对其进行缠绕收集,现有缠绕装置使用时稳定性不佳,易对纺线表面造成磨损,并且缠绕时不同种类的纺线易产生混乱,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更实用的纺线手动缠绕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纺线手动缠绕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使用时稳定性不佳,易对纺线表面造成磨损,并且缠绕时不同种类的纺线易产生混乱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纺线手动缠绕装置,包括缠绕架主体、第一缠绕杆和放置槽,所述缠绕架主体的底端镶嵌有安装板,且缠绕架主体的内侧两端固定有固定杆,所述第一缠绕杆安装于缠绕架主体的内侧上方,且第一缠绕杆的左端贯穿于缠绕架主体左壁和转动把手相连接,所述第一缠绕杆的外圈镶嵌有第一隔离杆,且第一缠绕杆的表面设置有软绵层,所述第一缠绕杆的下方安装有第二缠绕杆,且第二缠绕杆的外圈安置有第二隔离杆,所述放置槽设置于缠绕架主体的内侧底端,且放置槽位于第二隔离杆的下方,所述软绵层之间安装有橡胶垫,且软绵层的上方固定有缓冲层,所述放置槽的内侧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纺线固定槽和第二纺线固定槽,且第一纺线固定槽的内壁设置有固定卡扣,所述放置槽的内侧中部安装有吸附层。优选的,所述安装板和缠绕架主体之间为活动连接,且安装板对称设置有两个。优选的,所述第一隔离杆和第一缠绕杆之间呈垂直状结构,且第一隔离杆的长度为5cm。优选的,所述软绵层和第一缠绕杆之间为粘接,且软绵层的宽度和每个第一隔离杆之间的距离相吻合。优选的,所述第一缠绕杆和第二缠绕杆关于固定杆中轴线对称,且第一缠绕杆和第二缠绕杆的长度相等。优选的,所述吸附层的厚度为0.5cm,且吸附层的宽度和第一缠绕杆的内侧宽度相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纺线手动缠绕装置,通过第一缠绕杆和第二缠绕杆的设计能够对不同种类的纺线进行单独缠绕,由安装板可对缠绕架进行便捷的安装,减少使用时产生的晃动,在第一缠绕杆的外壁设置有第一隔离杆,能够对缠绕时的纺线进行分组隔离,避免纺线过多时产生纺线交错的情况,通过第一缠绕杆外壁的软绵层能够对纺线进行防护,避免缠绕时缠绕杆对纺线造成磨损,缠绕时产生的压力通过缓冲层进行分散,确保缠绕过程的稳定,通过第一缠绕杆和第二缠绕杆下方的吸附层,能够对缠绕时产生的少许灰尘进行吸附,由第一纺线固定槽和第二纺线固定槽可对待缠绕的纺线进行固定,大大提高了纺线手动缠绕装置的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软绵层顶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放置槽结构示意图。图中:1、缠绕架主体,2、安装板,3、固定杆,4、转动把手,5、第一缠绕杆,6、第一隔离杆,7、软绵层,8、第二缠绕杆,9、第二隔离杆,10、放置槽,11、橡胶垫,12、缓冲层,13、第一纺线固定槽,14、固定卡扣,15、吸附层,16、第二纺线固定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纺线手动缠绕装置,包括缠绕架主体1、安装板2、固定杆3、转动把手4、第一缠绕杆5、第一隔离杆6、软绵层7、第二缠绕杆8、第二隔离杆9、放置槽10、橡胶垫11、缓冲层12、第一纺线固定槽13、固定卡扣14、吸附层15和第二纺线固定槽16,缠绕架主体1的底端镶嵌有安装板2,且缠绕架主体1的内侧两端固定有固定杆3,安装板2和缠绕架主体1之间为活动连接,且安装板2对称设置有两个,确保安装时的稳定,第一缠绕杆5安装于缠绕架主体1的内侧上方,且第一缠绕杆5的左端贯穿于缠绕架主体1左壁和转动把手4相连接,第一缠绕杆5和第二缠绕杆8关于固定杆3中轴线对称,且第一缠绕杆5和第二缠绕杆8的长度相等,便于对多种纺线进行分类,第一缠绕杆5的外圈镶嵌有第一隔离杆6,且第一缠绕杆5的表面设置有软绵层7,第一隔离杆6和第一缠绕杆5之间呈垂直状结构,且第一隔离杆6的长度为5cm,便于对缠绕时的纺线进行区分,第一缠绕杆5的下方安装有第二缠绕杆8,且第二缠绕杆8的外圈安置有第二隔离杆9,放置槽10设置于缠绕架主体1的内侧底端,且放置槽10位于第二隔离杆9的下方,软绵层7之间安装有橡胶垫11,且软绵层7的上方固定有缓冲层12,软绵层7和第一缠绕杆5之间为粘接,且软绵层7的宽度和每2个第一隔离杆6之间的距离相吻合,便于对纺线起到防护作用,放置槽10的内侧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纺线固定槽13和第二纺线固定槽16,且第一纺线固定槽13的内壁设置有固定卡扣14,放置槽10的内侧中部安装有吸附层15,吸附层15的厚度为0.5cm,且吸附层15的宽度和第一缠绕杆5的内侧宽度相等,对掉落的灰尘进行吸附。工作原理:在使用纺线手动缠绕装置时,先通过安装板2对缠绕架主体1进行安装,随后手动转动,转动把手4使第一缠绕杆5和第二缠绕杆8对纺线进行缠绕,在第一缠绕杆5的外壁设置有第一隔离杆6,能够对缠绕时的纺线进行分组隔离,避免纺线过多时产生纺线交错的情况,通过第一缠绕杆5外壁的软绵层7能够对纺线进行防护,避免缠绕时缠绕杆对纺线造成磨损,缠绕时产生的压力通过缓冲层12进行分散,确保缠绕过程的稳定,通过第一缠绕杆5和第二缠绕杆8下方的吸附层15,能够对缠绕时产生的少许灰尘进行吸附,使得整个纺线手动缠绕装置的实用性得到很好的提高。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纺线手动缠绕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纺线手动缠绕装置,包括缠绕架主体(1)、第一缠绕杆(5)和放置槽(10),其特征在于:所述缠绕架主体(1)的底端镶嵌有安装板(2),且缠绕架主体(1)的内侧两端固定有固定杆(3),所述第一缠绕杆(5)安装于缠绕架主体(1)的内侧上方,且第一缠绕杆(5)的左端贯穿于缠绕架主体(1)左壁和转动把手(4)相连接,所述第一缠绕杆(5)的外圈镶嵌有第一隔离杆(6),且第一缠绕杆(5)的表面设置有软绵层(7),所述第一缠绕杆(5)的下方安装有第二缠绕杆(8),且第二缠绕杆(8)的外圈安置有第二隔离杆(9),所述放置槽(10)设置于缠绕架主体(1)的内侧底端,且放置槽(10)位于第二隔离杆(9)的下方,所述软绵层(7)之间安装有橡胶垫(11),且软绵层(7)的上方固定有缓冲层(12),所述放置槽(10)的内侧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纺线固定槽(13)和第二纺线固定槽(16),且第一纺线固定槽(13)的内壁设置有固定卡扣(14),所述放置槽(10)的内侧中部安装有吸附层(1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纺线手动缠绕装置,包括缠绕架主体(1)、第一缠绕杆(5)和放置槽(10),其特征在于:所述缠绕架主体(1)的底端镶嵌有安装板(2),且缠绕架主体(1)的内侧两端固定有固定杆(3),所述第一缠绕杆(5)安装于缠绕架主体(1)的内侧上方,且第一缠绕杆(5)的左端贯穿于缠绕架主体(1)左壁和转动把手(4)相连接,所述第一缠绕杆(5)的外圈镶嵌有第一隔离杆(6),且第一缠绕杆(5)的表面设置有软绵层(7),所述第一缠绕杆(5)的下方安装有第二缠绕杆(8),且第二缠绕杆(8)的外圈安置有第二隔离杆(9),所述放置槽(10)设置于缠绕架主体(1)的内侧底端,且放置槽(10)位于第二隔离杆(9)的下方,所述软绵层(7)之间安装有橡胶垫(11),且软绵层(7)的上方固定有缓冲层(12),所述放置槽(10)的内侧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纺线固定槽(13)和第二纺线固定槽(16),且第一纺线固定槽(13)的内壁设置有固定卡扣(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国华史鹏熊伟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佳锦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