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成像镜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37276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6 11: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学成像镜头,从物侧至像侧沿一光轴依序包括一第一透镜、一第二透镜、一第三透镜、一第四透镜、一第五透镜、一第六透镜、一第七透镜及一第八透镜,其中第一透镜至第八透镜各自包括一朝向物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物侧面及一朝向像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像侧面。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率。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光轴区域为凹面。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光轴区域为凹面,且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圆周区域为凸面。第六透镜的物侧面的圆周区域为凹面。第一透镜、第五透镜、第七透镜及第八透镜的材质为塑料。所述光学成像镜头具有在缩短镜头系统长度的条件下,仍能保有良好的成像质量的特点。

Optical imaging lens

An optical imaging lens is disclosed in order to include a first lens, a second lens, a third lens, a fourth lens, a fifth lens, a sixth lens, a sixth lens, a seventh lens and a eighth lens, in which the first lens to the eighth lens each includes a one toward the object side. Imaging the side of the object passing through the light and the image sides that move toward the image side and make the imaging light pass through. The second lens has a negative refractive index. The optical axis area of the image side of the third lens is concave. The optical axis area of the fourth side of the lens is concave, and the circumferential region of the image side of the fourth lens is a convex surface. The circumferential region of the sixth side of the lens is concave. The material of the first lens, the fifth lens, the seventh lens and the eight lens are plastic. The optical imaging lens can still maintain good image quality under the condition of shortening the length of the lens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学成像镜头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成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学成像镜头。
技术介绍
近年来,手机以及数位相机等携带型电子产品的普及使得摄影模块蓬勃发展,而用来拍摄影像及录像之光学成像镜头亦不断地演进。藉由增加光学成像镜头的光学镜片数来修饰像差及色散等问题,可使成像质量达到越来越高的水平。然而,随着光学镜片数的增加,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亦相应增加,此将不利于手机、数位相机及车用镜头的薄型化。有鉴于上述之问题,如何设计出成像质量良好及轻薄短小的光学成像镜头一直都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努力的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缩短镜头系统长度的条件下,仍能保有良好的成像质量的光学成像镜头。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光学成像镜头,从物侧至像侧沿一光轴依序包括一第一透镜、一第二透镜、一第三透镜、一第四透镜、一第五透镜、一第六透镜、一第七透镜及一第八透镜,其中第一透镜至第八透镜各自包括一朝向物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物侧面及一朝向像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像侧面。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率。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光轴区域为凹面。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光轴区域为凹面,且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圆周区域为凸面。第六透镜的物侧面的圆周区域为凹面。第一透镜、第五透镜、第七透镜及第八透镜的材质为塑料。光学成像镜头具有屈光率的透镜只有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及第八透镜。本专利技术所述光学成像镜头,实施例还满足以下至少一条件:AAG/(G34+G78)≤2.500,ALT/(T4+T6)≤4.000,(T7+T8)/T1≤2.000,EFL/(T3+T4)≥3.500,G34/(G12+G23)≥1.300,G34/(G45+G67)≥1.300,(T5+G56+T6)/T4≤3.000,(T1+T2)/T5≥1.800,BFL/G78≤6.500,TTL/(T1+T4+T6)≤4.300,(G34+G78)/(G45+G56)≤3.200,ALT/(T1+T7)≤4.200,EFL/BFL≥3.500,AAG/(G67+G78)≤4.700,TL/(T3+G34+T4)≤4.000,(T1+T3)/T5≥2.600,AAG/(G23+G34+G45)≤2.500,EFL/(T6+T8)≥3.700。其中,T1为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T2为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T3为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T4为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T5为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T6为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T7为第七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T8为第八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G12为第一透镜到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隙,G23为第二透镜到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隙,且G34为第三透镜到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隙。G45为第四透镜到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隙,且G56为第五透镜到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隙,G67为第六透镜到第七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隙,G78为第七透镜到第八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隙;AAG为第一透镜到第八透镜在光轴上的七个空气间隙的总和,ALT为第一透镜至第八透镜在光轴上的八个透镜厚度的总和,EFL为光学成像镜头的系统焦距,BFL为第八透镜的像侧面到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为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到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ZL为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第八透镜的像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有益效果在于:藉由上述透镜的物侧面或像侧面的凹凸形状设计与排列,可修正光学成像镜头的光学系统球差和像差,并且可降低畸变。此外,具有负屈光率的第二透镜有助于扩大光学成像镜头视场角度。因此,使光学成像镜头在缩短系统长度的条件下,仍能保有良好的成像质量。附图说明图1是一示意图,说明一透镜的面型结构。图2是一示意图,说明一透镜的面型凹凸结构及光线焦点。图3是一示意图,说明一范例一的透镜的面型结构。图4是一示意图,说明一范例二的透镜的面型结构。图5是一示意图,说明一范例三的透镜的面型结构。图6是本专利技术之第一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示意图。图7是第一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之第一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详细光学数据表格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之第一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非球面参数表格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示意图。图11是第二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之第二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详细光学数据表格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之第二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非球面参数表格图。图14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示意图。图15是第三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图16是本专利技术之第三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详细光学数据表格图。图17是本专利技术之第三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非球面参数表格图。图18是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示意图。图19是第四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图20是本专利技术之第四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详细光学数据表格图。图21是本专利技术之第四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非球面参数表格图。图22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五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示意图。图23是第五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图24是本专利技术之第五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详细光学数据表格图。图25是本专利技术之第五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非球面参数表格图。图26是本专利技术的第六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示意图。图27是第六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图28是本专利技术之第六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详细光学数据表格图。图29是本专利技术之第六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非球面参数表格图。图30是本专利技术之第一至第六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各重要参数及其关系式的数值表格图。图31是本专利技术之第一至第六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各重要参数及其关系式的数值表格图。具体实施方式在开始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之前,首先清楚表示附图中的符号说明:10:光学成像镜头;1:光圈;2:第一透镜;3:第二透镜;4:第三透镜;5:第四透镜;6:第五透镜;7:第六透镜;8:第七透镜;9:第八透镜;14:滤光片;25、35、45、55、65、75、85、95、110、145、410、510:物侧面;26、36、46、56、66、76、86、96、120、146、320:像侧面;100、200、300、400、500:透镜;130:组装部;150:成像面;211、212:平行光线;251、262、351、362、451、462、552、561、651、652、661、662、751、752、761、851、862、952、962:光轴区域;253、264、353、364、453、463、464、554、563、654、663、754、763、854、863、954、963:圆周区域;CP:中心点;CP1:第一中心点;CP2:第二中心点;I:光轴;0B:光学边界;Lc:主光线;Lm:边缘光线;TP1:第一转换点;TP2:第二转换点;A1:物侧;A2:像侧;Z1:光轴区域;Z2:圆周区域;Z3:中继区域;EL:延伸线;M、R:点。本说明书之光学系统包含至少一透镜,接收入射光学系统之平行于光轴至相对光轴呈半视角(HalfField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光学成像镜头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学成像镜头,从物侧至像侧沿一光轴依序包括一第一透镜、一第二透镜、一第三透镜、一第四透镜、一第五透镜、一第六透镜、一第七透镜及一第八透镜,其中该第一透镜至该第八透镜各自包括一朝向物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物侧面及一朝向像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像侧面;其中,该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率;该第三透镜的该像侧面的一光轴区域为凹面;该第四透镜的该物侧面的一光轴区域为凹面,且该第四透镜的该像侧面的一圆周区域为凸面;该第六透镜的该物侧面的一圆周区域为凹面;该第一透镜、该第五透镜、该第七透镜及该第八透镜的材质为塑料;该光学成像镜头具有屈光率的透镜只有该第一透镜、该第二透镜、该第三透镜、该第四透镜、该第五透镜、该第六透镜、该第七透镜及该第八透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成像镜头,从物侧至像侧沿一光轴依序包括一第一透镜、一第二透镜、一第三透镜、一第四透镜、一第五透镜、一第六透镜、一第七透镜及一第八透镜,其中该第一透镜至该第八透镜各自包括一朝向物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物侧面及一朝向像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像侧面;其中,该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率;该第三透镜的该像侧面的一光轴区域为凹面;该第四透镜的该物侧面的一光轴区域为凹面,且该第四透镜的该像侧面的一圆周区域为凸面;该第六透镜的该物侧面的一圆周区域为凹面;该第一透镜、该第五透镜、该第七透镜及该第八透镜的材质为塑料;该光学成像镜头具有屈光率的透镜只有该第一透镜、该第二透镜、该第三透镜、该第四透镜、该第五透镜、该第六透镜、该第七透镜及该第八透镜。2.如权利要求1所述光学成像镜头,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符合:AAG/(G34+G78)≦2.500,其中AAG为该第一透镜到该第八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七个空气间隙的总和,G34为该第三透镜到该第四透镜在该光轴上的空气间隙,且G78为该第七透镜到该第八透镜在该光轴上的空气间隙。3.如权利要求1所述光学成像镜头,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符合:ALT/(T4+T6)≦4.000,其中ALT为该第一透镜至该第八透镜在该光轴上的八个透镜厚度的总和,T4为该第四透镜在该光轴上的厚度,且T6为该第六透镜在该光轴上的厚度。4.如权利要求1所述光学成像镜头,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符合:(T7+T8)/T1≦2.000,其中T1为该第一透镜在该光轴上的厚度,T7为该第七透镜在该光轴上的厚度,且T8为该第八透镜在该光轴上的厚度。5.如权利要求1所述光学成像镜头,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符合:EFL/(T3+T4)≧3.500,其中EFL为该光学成像镜头的系统焦距,T3为该第三透镜在该光轴上的厚度,且T4为该第四透镜在该光轴上的厚度。6.如权利要求1所述光学成像镜头,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符合:G34/(G12+G23)≧1.300,其中G12为该第一透镜到该第二透镜在该光轴上的空气间隙,G23为该第二透镜到该第三透镜在该光轴上的空气间隙,且G34为该第三透镜到该第四透镜在该光轴上的空气间隙。7.如权利要求1所述光学成像镜头,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符合:G34/(G45+G67)≧1.300,其中G34为该第三透镜到该第四透镜在该光轴上的空气间隙,G45为该第四透镜到该第五透镜在该光轴上的空气间隙,且G67为该第六透镜到该第七透镜在该光轴上的空气间隙。8.如权利要求1所述光学成像镜头,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符合:(T5+G56+T6)/T4≦3.000,其中T5为该第五透镜在该光轴上的厚度,T6为该第六透镜在该光轴上的厚度,且G56为该第五透镜到该第六透镜在该光轴上的空气间隙。9.如权利要求1所述光学成像镜头,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符合:(T1+T2)/T5≧1.800,其中T1为该第一透镜在该光轴上的厚度,T2为该第二透镜在该光轴上的厚度,且T5为该第五透镜在该光轴上的厚度。10.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加欣唐如优赖永枫
申请(专利权)人: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