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黑臭水体治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8137176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6 1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污水治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黑臭水体治理系统,该黑臭水体治理系统,包括设置于水体的岸边的微纳米气泡机、淹没在水体的树脂/酶系统和设置于树脂/酶系统周围的曝气管,所述曝气管通过气管与所述微纳米气泡机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处理黑臭水体的高效系统,可以实现水体的快速富氧,增加微生物密度,提高生物反应效率,从而提高污染物降解速率,用高效率的充氧设备微纳米气泡机代替微孔曝气,采用树脂/酶系统,用树脂代替普通的膜、填料等固定酶,使微生物能更好固定繁殖,用酶与树脂固定化,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从而提高反应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黑臭水体治理系统
本技术涉及污水治理
,具体涉及一种黑臭水体治理系统。
技术介绍
水体黑臭的主要原因往往是水体自净能力降低,有机污染物排入水体,微生物好氧分解使水体中耗氧速率大于复氧速率,溶解氧逐渐被消耗殆尽,造成水体缺氧。在缺氧水体中,有机污染物被厌氧分解,产生不同类型的黑臭类物质,呈现水体黑臭。有些黑臭物质阈值很低,微量即可产生强烈黑臭。因此,黑臭的主要原因是有机污染物过量排入水体,使溶解氧降低。目前,在黑臭河体生态修复方面,主要通过曝气向水中增加氧气,促进水中的各种好氧微生物“吃掉”有机污染物。现有技术中,在保证水体一定的溶解氧的前提下,要促进好氧微生物的繁殖,通常采用的方法多为挂膜,补充菌剂等,但这些方法存在微生物不易繁殖或弱化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黑臭水体治理系统,可以实现水体的快速富氧,从而提高污染物降解速率。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黑臭水体治理系统,包括设置于水体的岸边的微纳米气泡机、淹没在水体的树脂/酶系统和设置于树脂/酶系统周围的曝气管,所述曝气管通过气管与所述微纳米气泡机连通。优选的,所述微纳米气泡机通过球阀与所述气管连通。优选的,所述气管包括一个与球阀连通的主气管和多个与所述主气管连通的支气管,所述曝气管为多个,每一个支气管分别连通一个曝气管。优选的,多个所述曝气管均匀分布于所述树脂/酶系统的下方,所述曝气管与树脂/酶系统之间的距离为20-30cm。优选的,所述树脂/酶系统和曝气管均通过支撑架固定于水体,所述支撑架的底部固定于河底。优选的,所述树脂/酶系统包括树脂条以及吸附于树脂条的酶,所述树脂条由改性尼龙纤维构成,所述改性尼龙纤维的表面具有多个三棱凹槽,所述酶吸附于所述三棱凹槽。优选的,所述改性尼龙纤维的直径为58-70μm,所述改性尼龙纤维表面带负电荷。优选的,所述支撑架包括用于支撑的多个支撑杆和自上而下依次水平固定于所述支撑杆的第一承载架、第二承载架和第三承载架,所述改性尼龙纤维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一承载架、第二承载架,所述曝气管固定于第三承载架。优选的,所述树脂/酶系统的顶面与水面之间的距离为30-50c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一种处理黑臭水体的高效系统,可以实现水体的快速富氧,增加微生物密度,提高生物反应效率,从而提高污染物降解速率,用高效率的充氧设备微纳米气泡机代替微孔曝气,采用树脂/酶系统,用树脂代替普通的膜、填料等固定酶,使微生物能更好固定繁殖,用酶与树脂固定化,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从而提高反应速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树脂/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为:1、微纳米气泡机;2、树脂/酶系统;21、树脂条;22、酶;3、曝气管;4、球阀;5、气管;6、支撑架;61、支撑杆;62、第一承载架;63、第二承载架;64、第三承载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1-2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如图1所示,一种黑臭水体治理系统,包括设置于水体的岸边的微纳米气泡机1、淹没在水体的树脂/酶系统2和设置于树脂/酶系统2周围的曝气管3,所述曝气管3通过气管5与所述微纳米气泡机1连通。所述微纳米气泡机1位于河道或者湖泊的岸边,用以产生微纳米气泡,产生的微纳米气泡通过气管5、曝气管3分散于整个所需处理的水体中,为微生物降解污染物提供必需的氧气。微纳米气泡机1产生的微纳米气泡平均粒径在200nm~4μm之间,气泡含率84%~90%,气泡平均上升速度4mm/s—8mm/s,溶解氧量可高达16mg/L,而传统的微孔曝气的曝气效率低,曝气后,溶解氧量最多可达到8mg/L左右。曝气管3与气管5相连,用来分散微纳米气泡至水体中,使微纳米气泡能充分服务整个处理区域。所述树脂/酶系统2淹没在水体内,为微生物生长提供载体,利于污染物的降解。本技术涉及的微纳米气泡机1为现有技术,在此仅作为应用。本技术提供一种处理黑臭水体的高效系统,可以实现水体的快速富氧,增加微生物密度,提高生物反应效率,从而提高污染物降解速率,用高效率的充氧设备微纳米气泡机1代替微孔曝气,采用树脂/酶系统2,用树脂代替普通的膜、填料等固定酶,使微生物能更好固定繁殖,用酶与树脂固定化,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从而提高反应速率。可根据水体的受污染程度和面积等决定设置几个本技术的治理系统。本实施例中,所述微纳米气泡机1通过球阀4与所述气管5连通。所述微纳米气泡机1位于河道或者湖泊的岸边,用以产生微纳米气泡,通过球阀4、气管5、曝气管3分散于整个所需处理的水体中,为微生物降解污染物提供必需的氧气。本实施例中,所述气管包括一个与球阀4连通的主气管和多个与所述主气管连通的支气管,所述曝气管3为多个,每一个支气管分别连通一个曝气管3。多个曝气管3均匀分布在水体中,使产生的微纳米气泡均匀分散于所需处理的水体中,进一步提高污染物降解速率。本实施例中,多个所述曝气管3均匀分布于所述树脂/酶系统2的下方,所述曝气管3与树脂/酶系统2之间的距离为20-30cm。将曝气管3均匀分布于所述树脂/酶系统2的下方,并将两者的距离控制为20-30cm,更有利于微生物的繁殖和生长,并进一步提高污染物降解速率。更为优选的,曝气管3与树脂/酶系统2之间的距离为25cm。在其他实施例中,假如水体较浅,也可以将曝气管3设置在树脂/酶系统2的侧边。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树脂/酶系统2和曝气管3均通过支撑架6固定于水体,所述支撑架6的底部固定于河底。所述树脂/酶系统2包括树脂条21以及吸附于树脂条21的酶22,所述树脂条21由改性尼龙纤维构成,所述改性尼龙纤维的表面具有多个三棱凹槽,所述酶22吸附于所述三棱凹槽。所述树脂/酶系统2位于曝气管3上方,淹没在水体内,与曝气管3相对独立,由树脂条21和酶22组成。改性尼龙纤维表面具有多个三棱凹槽,吸附能力较强,载体比较面积大比表面积高达1000m2/g,为微生物生长提供载体,使得本技术的树脂条21在同样装填密度和酶投加量情况下,是传统载体的3倍反应效率,利于污染物的降解;所述酶22为复合酶制剂,是通过天然植物长期发酵产生的多种工业酶混合体,可以实现多酶催化的效果,对于快速消除水体黑臭具有较好的效果,吸附固定在树脂条21内,本技术使用的树脂条21和酶22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仅作为应用。本实施例中,所述改性尼龙纤维的直径为58-70μm,所述改性尼龙纤维表面带负电荷。更为优选的,改性尼龙纤维直径约为65μm,纤维表面带负电荷,吸附能力较强,能吸附大量带正电糖类和蛋白质。树脂/酶系统2中树脂条21带负电的,载体比表面积大,比表面积高达10002/g,微生物的吸附和固化的作用较好,相较普通的挂膜,微生物密度较高。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6包括用于支撑的多个支撑杆61和自上而下依次水平固定于所述支撑杆61的第一承载架62、第二承载架63和第三承载架64,所述改性尼龙纤维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一承载架62、第二承载架63,所述曝气管3固定于第三承载架64。将改性尼龙纤维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一承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黑臭水体治理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黑臭水体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水体的岸边的微纳米气泡机、淹没在水体的树脂/酶系统和设置于树脂/酶系统周围的曝气管,所述曝气管通过气管与所述微纳米气泡机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黑臭水体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水体的岸边的微纳米气泡机、淹没在水体的树脂/酶系统和设置于树脂/酶系统周围的曝气管,所述曝气管通过气管与所述微纳米气泡机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臭水体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纳米气泡机通过球阀与所述气管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黑臭水体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管包括一个与球阀连通的主气管和多个与所述主气管连通的支气管,所述曝气管为多个,每一个支气管分别连通一个曝气管。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黑臭水体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曝气管均匀分布于所述树脂/酶系统的下方,所述曝气管与树脂/酶系统之间的距离为20-30cm。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黑臭水体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酶系统和曝气管均通过支撑架固定于水体,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梅王莘熊李胜毛杰勇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信丰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