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墙的套筒式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132877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6 08:09
本申请涉及一种组合墙的套筒式施工方法,属于一般建筑物构造的特殊设计的楼板结构技术领域。所述的组合墙的墙板内设置有钢骨机构,该钢骨机构一端固定有几个连接筋,连接筋突出在其所在的墙板连接端上;另一端设置有套筒,套筒则位于其所在墙板内,且有入口和出口将其与外界连通,分别用于灌浆和出浆;相邻两个墙板之间,前一墙板的连接筋与后一墙板的套筒对应设置。将本申请应用于剪力墙/组合墙的连接,具有拼接结构强度高,抗剪、抗扭、抗弯性能好,同时还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等优点。

A sleeve type construction method for a composite wall

The application relates to a sleeve type construction method of composite walls, which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floor structur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general buildings. The wall plate of the composite wall is provided with a steel bone mechanism, one end of the steel bone mechanism is fixed with a few connecting bars, the connecting bar is protruded on the connecting end of the wall plate at which the other end is provided with a sleeve, and the sleeve is located in the wall plate in which the entrance and exit are connected with the outside, respectively used for grouting and out of slurry; adjacent to the wall. The connecting rib between the two wall panels and the front wall plate is correspondingly arranged with the sleeve of the latter wall board.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application to the connection of shear wall / composite wall has the advantages of high strength, good shear resistance, torsion resistance and bending resistance, and good seismic perform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合墙的套筒式施工方法
本申请涉及一种组合墙的套筒式施工方法,属于一般建筑物构造的特殊设计的楼板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及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建筑业由传统建造模式向工业化建造方式转型升级。建筑工业化是采用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的建造模式,克服了传统建造模式的弊端,有效提高建筑生产效率,提高结构安全性能,节能减排,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建造成本。目前,我国住宅工业化剪力墙结构形式大体分为两类:一是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二是钢骨组合剪力墙。钢筋混凝土剪力墙装配式技术目前已发展较为成熟,全国各地也已建造多栋示范工程;而钢骨组合剪力墙结构体系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钢骨组合剪力墙与传统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受力形式有着本质不同,且钢骨相对于钢筋搭接来说,工艺复杂,质量保障差,精度难以把控,施工效率低,成本较高等弊端。基于此,做出本申请。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组合墙搭接过程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申请提供一种灌浆套筒式连接装配式钢板,通过该形式组合墙的套筒式施工方法,可实现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大大提高生产及施工效率;两墙体之间通过灌浆套筒连接在一起,施工方便快捷,连接强度高,安全可靠,现场无湿作业,真正实现高装配率、高效施工、绿色环保。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组合墙的套筒式施工方法,所述的组合墙的墙板内设置有钢骨机构,该钢骨机构一端固定有几个连接筋,连接筋突出在其所在的墙板连接端上;另一端设置有套筒,套筒则位于其所在墙板内,且有入口和出口将其与外界连通,分别用于灌浆和出浆;相邻两个墙板之间,前一墙板的连接筋与后一墙板的套筒对应设置,施工时,前一墙板的连接筋的外端插入后一墙板的套筒内,浆液自套筒所在墙板的入口进入该套筒,直至从该墙板上的出口溢出,即完成灌浆,固化即完成组合墙的施工。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所述的钢骨机构包括腹板和若干个肋板,腹板沿墙板的长度方向设置,肋板安装在腹板单侧或两侧,且在墙板的连接端也有分布,腹板与肋板之间选用二级焊缝。更优选的,所述的连接筋内端与腹板和/或肋板固定,外端突出在连接端外,以插入套筒内。所述的连接筋与腹板和/或肋板之间以双面角焊缝固定,焊脚强度不低于连接钢筋的抗拉强度。墙板内设置腹板和若干个肋板,而后在腹板与肋板所形成的框架上浇筑混凝土,即形成具有内钢骨机构的墙板,其借助于混凝土和肋板的相互作用,可有效提高其安装牢度度,可有效提高组合墙的结构稳定性。所述的套筒位于腹板处。套筒内优选设置有滚槽。套筒是灌浆和浆液凝固的主要发生位置,将其设置在腹板处,既可以借助于腹板为其提供凝固着力点,又能够借助腹板将凝固产生的连接位点与相邻墙板进行受力传递,同时,滚槽的设置使混凝土在套筒内凝固形成表面呈波浪形卡齿的结构,其与对应的组合墙咬合,拼接结构强度高,抗剪、抗扭、抗弯性能好,同时还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所述的套筒设置若干组,对应的入口与出口、连接筋设置相应数量。每个套筒对应一个入口和出口,在每个套筒中插入一个连接筋,可实现相邻组合墙之间多次连接和固定,牢度和安装稳定性更好。所述的套筒设置一个,入口与出口设置有若干个,连接筋设置若干个。多个入口、出口共同对一个套筒进行供浆,然后在不同的连接筋处分别凝固。所述的入口与出口处均设置有导引管,导引管为弧形和/或直型结构,优选导引管为弧形和/或直型结构PVC管。在浇筑混凝土时,套筒的入口和出口处均需插上PVC塑料管作为导引管,将孔口引出到墙板外侧,预留此处的入口和出口可以免浇筑混凝土堵塞这两个孔。将本申请应用于施工现场,该组合墙的拼装施工方法:首先将下面墙体定位好后,将上面墙体起吊定位好后,首先在下面墙体上面均匀涂抹一层砂浆,然后上面墙体下落对接下面墙体,使得下面墙体的连接筋正好完全插入到上面墙体的套筒中。然后采用固定支撑装置将墙体固定好,开始采用高压注浆方法向每个入口中注浆,出口中有高强砂浆稳定溢出,说明套筒中已经充满高强砂浆。然后将上下两个墙体交接处交接缝用砂浆勾勒填充。不要拆除墙体固定支架装置,待几天后,高强砂浆强度达到要求强度后,拆除固定支架。按照以上流程,可以继续往上拼装墙体。其中:(1)组合墙的钢骨机构的制作:墙体上端主要为肋板和腹板,根据设计要求,首先下料钢骨组件,肋板需焊接的边缘部位均需要坡口。按照要求,将肋板采用角焊缝形式,焊接于中间主受力钢板即腹板上,形成剪力墙内部的钢骨机构;在肋板和腹板附近分别焊接一定长度和一定直径的连接筋;在墙体下端与之相对应的位置焊接灌浆用的套筒,灌浆用的套筒位置必须要与另一墙体的连接筋位置一一对应,否则不易对接安装。其中,连接筋和套筒的数量和间距根据设计所需的强度要求确定,连接筋和套筒均通过双面角焊缝形式焊接于肋板和腹板上,并在两者之间形成双面角焊缝,焊脚强度不低于连接钢筋的抗拉强度。连接筋的长度和直径也是根据设计计算得到,其长度确保,两个墙体对接好后,连接筋恰好完全插入到套筒中。(2)套筒的入口和出口均需设置弧形和/或直型PVC管作为导引管,将孔口引入到墙体外侧面,方便后期注浆施工。(3)上述焊接工作和安装工作均完成后,开始进行墙体混凝土浇筑,首先将墙体钢骨机构平躺放置于台模上,将入口和出口的导引管用胶带封好,避免混凝土堵塞该孔;将墙体四周支好模板,开始浇筑,然后振捣,抹平;静置2天后,将墙体180°翻转,开始另一面支设模板,浇筑混凝土;注浆完成后,需要在两墙体的交界面处交接缝用砂浆勾勒填充;然后将墙体送入高温蒸汽养护室,达到标准养护时间后,墙体制作整个工序完成。与常规连接构造相比,本申请的组合墙具有如下优势:(1)可实现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2)与现有连接构造相比,施工拼装流程方便快捷,有效提高施工效率;(3)现场无湿作业,无焊接操作、无粉尘污染,属于绿色环保施工;(4)拼接质量易于控制,保证拼接部位强度要求,且该拼接结构强度高,抗剪、抗扭、抗弯性能好,同时还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5)构造加工方便,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组合墙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组合墙的俯视图;图3为本申请中导引管在墙板中的分布图;图4为本申请中连接筋与钢骨机构的安装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中连接筋与套筒的配合结构图;图6为本申请的组装示意图。图中标号:1.墙板;A.墙板一;B.墙板二;2.钢骨机构;21.腹板;22.肋板;3.连接筋;3a.连接筋一;3b.连接筋二;4.套筒;41.滚槽;5.入口;5a.入口一;5b.入口二;6.出口;6a.出口一;6b.出口二;7.导引管;8.焊缝;9.连接孔。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本实施例一种组合墙的套筒式施工方法,结合图1、图2,所述的组合墙的墙板内设置有钢骨机构2,该钢骨机构2一端固定多个(本申请中多个是指≥1个)连接筋3,连接筋3突出在其所在的墙板连接端上;另一端设置有套筒4,套筒4则位于其所在墙板内,且有入口5和出口6将其与外界连通,分别用于灌浆和出浆;相邻两个墙板之间,前一墙板的连接筋与后一墙板的套筒对应设置,施工时,前一墙板的连接筋的外端插入后一墙板的套筒内,浆液自套筒所在墙板的入口进入该套筒,直至从该墙板上的出口溢出,即完成灌浆,固化即完成组合墙的施工。将本申请应用于施工现场,该组合墙的拼装施工方法:首先将下面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组合墙的套筒式施工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组合墙的套筒式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组合墙的墙板内设置有钢骨机构,该钢骨机构一端固定有几个连接筋,连接筋突出在其所在的墙板连接端上;另一端设置有套筒,套筒则位于其所在墙板内,且有入口和出口将其与外界连通,分别用于灌浆和出浆;相邻两个墙板之间,前一墙板的连接筋与后一墙板的套筒对应设置,施工时,前一墙板的连接筋的外端插入后一墙板的套筒内,浆液自套筒所在墙板的入口进入该套筒,直至从该墙板上的出口溢出,即完成灌浆,固化即完成组合墙的施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墙的套筒式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组合墙的墙板内设置有钢骨机构,该钢骨机构一端固定有几个连接筋,连接筋突出在其所在的墙板连接端上;另一端设置有套筒,套筒则位于其所在墙板内,且有入口和出口将其与外界连通,分别用于灌浆和出浆;相邻两个墙板之间,前一墙板的连接筋与后一墙板的套筒对应设置,施工时,前一墙板的连接筋的外端插入后一墙板的套筒内,浆液自套筒所在墙板的入口进入该套筒,直至从该墙板上的出口溢出,即完成灌浆,固化即完成组合墙的施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墙的套筒式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骨机构包括腹板和若干个肋板,腹板沿墙板的长度方向设置,肋板安装在腹板单侧或两侧,且在墙板的连接端也有分布。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组合墙的套筒式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筋内端与腹板和/或肋板固定,外端突出在连接端外,以插入套筒内。4.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国军马荣奎宋生志邱森杨宇焜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绿筑集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