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交流永磁无刷伺服电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1569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3 08: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进型交流永磁无刷伺服电动机,其结构包括扇叶、内端盖、底座、挂钩、永久磁铁、定子绕组、电枢绕组、转换器、中心轴、端盖、底座散热片、机座、笼型转子、轴承、风扇罩,底座上端的外表面焊接挂钩,底座的左侧通过内端盖与风扇罩相配合,中心轴的左端贯穿笼型转子的内部并与轴承间隙配合,底座的下端贴合有底座散热片,中心轴的右端机械配合转换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在电动机上安装集电环,集电环对交流永磁无刷伺服电动机在运行时,保护因电流原因造成的导线扭伤折断,使设备不易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进型交流永磁无刷伺服电动机
本技术是一种改进型交流永磁无刷伺服电动机,属于无刷伺服电动机领域。
技术介绍
交流永磁无刷电动机与传统的电励磁电动机相比,永磁电动机特别是稀土永磁电动机具有结构简单、运行可靠、体积小、质量小、损耗少、效率高,以及电动机的形状和尺寸可以灵活多样等显著优点,因为应用范围极为广泛,几乎遍及航空航天、国防、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87214461的一种改进型交流永磁无刷伺服电动机,属于无刷电动机领域。适用于机器人,精密机床以及其它类似要求高性能伺服控制的驱动机构中。该电机其定子采用无机座外壳直接冷方式,其气隙磁密为方形波,转子永磁体为规则几何形状,并用粘结方式固定在转子上。其转子轴端的光电编码器仅有一个光电码盘。此光电编码器具有两种功能,其一可送出增量式脉冲信号,其二可送出转子磁极位置脉冲信号。采用该种结构的交流永磁无刷伺服电动机,加工制造难度小,制造工序减少,与电子控制器的接口简化,安装容易,降低电机的制造成本。现有技术中交流永磁无刷伺服电动机在运行时,因电流原因容易造成导线扭伤折断,造成电动机的损坏,极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型交流永磁无刷伺服电动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交流永磁无刷伺服电动机在运行时,导线容易造成扭伤折断,造成电动机的损坏,极为不便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改进型交流永磁无刷伺服电动机,其结构包括扇叶、内端盖、底座、挂钩、永久磁铁、定子绕组、电枢绕组、转换器、中心轴、端盖、底座散热片、机座、笼型转子、轴承、风扇罩,所述底座上端的外表面焊接挂钩,所述底座的左侧通过内端盖与风扇罩相配合,所述中心轴的左端贯穿笼型转子的内部并与轴承间隙配合,所述底座的下端贴合有底座散热片,所述中心轴的右端机械配合转换器,所述笼型转子的外表面设有定子绕组,所述轴承的左端螺纹连接扇叶,所述永久磁铁通过定子绕组与笼型转子相配合,所述电枢绕组固定在笼型转子的右侧并与永久磁铁相配合,所述转换器包括环组永久磁铁、环组外壳、绝缘片、保护器、集电环、导电环,所述中心轴右端的外表面穿过导电环、集电环与保护器活动连接,所述导电环与集电环间隙配合,所述环组外壳右端的外表面中心位置上装设有绝缘片,所述环组外壳内部设有环组永久磁铁。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右端焊接端盖的左端且为一体化。进一步地,所述机座设有两个且上端焊接底座的下端。进一步地,所述端盖设有两个且内部均设有内端盖。进一步地,所述风扇罩通过轴承固定在端盖的左端面外侧。进一步地,所述扇叶设有两个以上且均匀安装在风扇罩的内侧间隙配合。进一步地,所述扇叶为橡胶塑化材质,不易折断。进一步地,所述集电环与导电环相互平行。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在电动机上安装集电环,集电环对交流永磁无刷伺服电动机在运行时,保护因电流原因造成的导线扭伤折断,使设备不易损坏。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改进型交流永磁无刷伺服电动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改进型交流永磁无刷伺服电动机的集电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扇叶-1、内端盖-2、底座-3、挂钩-4、永久磁铁-5、定子绕组-6、电枢绕组-7、转换器-8、中心轴-9、端盖-10、底座散热片-11、机座-12、笼型转子-13、轴承-14、风扇罩-15、永久磁铁-801、环组外壳-802、绝缘片-803、保护器-804、集电环-805、导电环-806。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与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改进型交流永磁无刷伺服电动机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扇叶1、内端盖2、底座3、挂钩4、永久磁铁5、定子绕组6、电枢绕组7、转换器8、中心轴9、端盖10、底座散热片11、机座12、笼型转子13、轴承14、风扇罩15,所述底座3上端的外表面焊接挂钩4,所述底座3的左侧通过内端盖2与风扇罩15相配合,所述中心轴9的左端贯穿笼型转子13的内部并与轴承14间隙配合,所述底座3的下端贴合有底座散热片11,所述中心轴9的右端机械配合转换器8,所述笼型转子13的外表面设有定子绕组6,所述轴承14的左端螺纹连接扇叶1,所述永久磁铁5通过定子绕组6与笼型转子13相配合,所述电枢绕组7固定在笼型转子13的右侧并与永久磁铁5相配合,所述转换器8包括环组永久磁铁801、环组外壳802、绝缘片803、保护器804、集电环805、导电环806,所述中心轴9右端的外表面穿过导电环806、集电环805与保护器804活动连接,所述导电环806与集电环805间隙配合,所述环组外壳802右端的外表面中心位置上装设有绝缘片803,所述环组外壳802内部设有环组永久磁铁801,所述底座3的右端焊接端盖10的左端且为一体化,所述机座12设有两个且上端焊接底座3的下端,所述端盖10设有两个且内部均设有内端盖2,所述风扇罩15通过轴承14固定在端盖10的左端面外侧,所述扇叶1设有两个以上且均匀安装在风扇罩15的内侧间隙配合,所述扇叶1为橡胶塑化材质,不易折断,所述集电环805与导电环806相互平行。使用人员在使用交流永磁无刷伺服电动机时,应先检查交流永磁无刷伺服电动机是否损坏,确认后,即可将交流永磁无刷伺服电动机上的中心轴9穿过并安装在转换器8,在穿入安装时,应小心中心轴对集电环805与导电环806的损坏,安装完成后,在交流永磁无刷伺服电动机运行时,转换器8内的集电环805会对交流永磁无刷伺服电动机的电流进行导通,并保护交流永磁无刷伺服电动机。本专利所述的转换器8也叫导电环、滑环、集流环、汇流环等,它可以用在任何要求连续旋转的同时,又需要从固定位置到旋转位置传输电源和信号的机电系统中,滑环能够提高系统性能,简化系统结构,避免导线在旋转过程中造成扭伤;所述的永久磁铁5即永久性磁铁,具有宽磁滞回线、高矫顽力、高剩磁,一经磁化即能保持恒定磁性的材料,又称永磁材料、硬磁材料,应用中,永磁体工作于深度磁饱和和充磁后磁瑞回线的第二象限退磁部分。本技术部件扇叶1、内端盖2、底座3、挂钩4、永久磁铁5、定子绕组6、电枢绕组7、转换器8、中心轴9、端盖10、底座散热片11、机座12、笼型转子13、轴承14、风扇罩15、永久磁铁801、环组外壳802、绝缘片803、保护器804、集电环805、导电环806,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本技术解决的问题现有技术中交流永磁无刷伺服电动机在运行时,导线容易造成扭伤折断,因电流原因容易造成导线扭伤折断,极为不便,本技术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集电环对交流永磁无刷伺服电动机在运行时,保护因电流原因造成的导线扭伤折断,使设备不易损坏,具体如下所述:所述中心轴9右端的外表面穿过导电环806、集电环805与保护器804活动连接,所述导电环806与集电环805间隙配合,所述环组外壳802右端的外表面中心位置上装设有绝缘片803,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改进型交流永磁无刷伺服电动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进型交流永磁无刷伺服电动机,其结构包括扇叶(1)、内端盖(2)、底座(3)、挂钩(4)、永久磁铁(5)、定子绕组(6)、电枢绕组(7)、转换器(8)、中心轴(9)、端盖(10)、底座散热片(11)、机座(12)、笼型转子(13)、轴承(14)、风扇罩(15),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3)上端的外表面焊接挂钩(4),所述底座(3)的左侧通过内端盖(2)与风扇罩(15)相配合,所述中心轴(9)的左端贯穿笼型转子(13)的内部并与轴承(14)间隙配合,所述底座(3)的下端贴合有底座散热片(11),所述中心轴(9)的右端机械配合转换器(8),所述笼型转子(13)的外表面设有定子绕组(6),所述轴承(14)的左端螺纹连接扇叶(1),所述永久磁铁(5)通过定子绕组(6)与笼型转子(13)相配合,所述电枢绕组(7)固定在笼型转子(13)的右侧并与永久磁铁(5)相配合;所述转换器(8)包括环组永久磁铁(801)、环组外壳(802)、绝缘片(803)、保护器(804)、集电环(805)、导电环(806),所述中心轴(9)右端的外表面穿过导电环(806)、集电环(805)与保护器(804)活动连接,所述导电环(806)与集电环(805)间隙配合,所述环组外壳(802)右端的外表面中心位置上装设有绝缘片(803),所述环组外壳(802)内部设有环组永久磁铁(80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型交流永磁无刷伺服电动机,其结构包括扇叶(1)、内端盖(2)、底座(3)、挂钩(4)、永久磁铁(5)、定子绕组(6)、电枢绕组(7)、转换器(8)、中心轴(9)、端盖(10)、底座散热片(11)、机座(12)、笼型转子(13)、轴承(14)、风扇罩(15),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3)上端的外表面焊接挂钩(4),所述底座(3)的左侧通过内端盖(2)与风扇罩(15)相配合,所述中心轴(9)的左端贯穿笼型转子(13)的内部并与轴承(14)间隙配合,所述底座(3)的下端贴合有底座散热片(11),所述中心轴(9)的右端机械配合转换器(8),所述笼型转子(13)的外表面设有定子绕组(6),所述轴承(14)的左端螺纹连接扇叶(1),所述永久磁铁(5)通过定子绕组(6)与笼型转子(13)相配合,所述电枢绕组(7)固定在笼型转子(13)的右侧并与永久磁铁(5)相配合;所述转换器(8)包括环组永久磁铁(801)、环组外壳(802)、绝缘片(803)、保护器(804)、集电环(805)、导电环(80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继铭
申请(专利权)人:海美格磁石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