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11345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3 06:40
本申请公开的一种管托,所述管托包括管材支撑部件和设置在所述管材支撑部件下端的管材承重部件;所述管材支撑部件包括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和管材支撑板;所述第一限位板通过所述管材支撑板与所述第二限位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板的下端设置有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二限位板的下端设置有第二加强筋。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管托中加入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将管材紧固在所述管托上,在管材烘干的工艺中保证管材的直线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托
本申请涉及管材加工
,特别涉及一种管托。
技术介绍
重结晶碳化硅管加工成型后,需要进行加热烘干工艺。现有技术中管材加热使用微波加热烘干,微波加热就是利用微波的能量特征,对物体进行加热的过程。一般在能加工领域中,所处理的材料大多是介质材料,而介质材料通常都不同程度地吸收微波能,介质材料与微波电磁场相互耦合,会形成各种功率耗散从而达到能量转化的目的。能量转化的方式有许多种,如离子传导、偶极子转动、界面极化、磁滞、压电现象、电致伸缩、核磁共振、铁磁共振等,其中离子传导及偶极子转动是微波加热的主要原理。微波加热是一种依靠物体吸收微波能将其转换成热能,使自身整体同时升温的加热方式。但是,在烘干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管材弯曲的问题,影响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托,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管材在烘干过程中弯曲的问题。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管托,所述管托包括管材支撑部件和设置在所述管材支撑部件下端的管材承重部件;所述管材支撑部件包括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和管材支撑板;所述第一限位板通过所述管材支撑板与所述第二限位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板的下端设置有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二限位板的下端设置有第二加强筋;所述管材承重部件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三支撑板和底座;所述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三支撑板垂直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上端;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三支撑板关于所述第二支撑板轴对称;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下端连接所述底座上端面的一侧;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上端连接所述管材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下端连接所述底座延长度方向的中轴线;所述第三支撑板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三支撑板的下端连接所述底座上端面的另一侧。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板的上表面为第一弯曲面,所述管材支撑板的上表面为第二弯曲面,所述第二限位板的上表面为第三弯曲面,所述第一弯曲面、第二弯曲面、第三弯曲面之间无缝连接,所述第一弯曲面、第二弯曲面和第三弯曲面连接形成管材通道,所述管材通道的纵向截面为半圆环形。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板的上表面为长方形,所述第二限位板的上表面为长方形,所述管材支撑板包括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所述第一部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部件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部件的上表面和所述第二部件的上表面的纵向截面为“V”字形,所述第一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限位板连接,所述第二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限位板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管材支撑部件延长度方向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支撑部件、多个第二支撑部件和第三支撑部件;所述管材承重部件延长度方向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承重部件、第二承重部件和第三承重部件;所述第一支撑部件与所述第一承重部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部件与所述第二承重部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撑部件与所述第三承重部件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部件的一端设置有凸起,所述第二支撑部件与所述第一支撑部件连接的一端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二支撑部件的另一端设置有凸起,所述第三支撑部件与所述第二支撑部件连接的一端设置有凹槽,所述凸起和所述凹槽相匹配。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承重部件的一端设置有凸起,所述第二承重部件与所述第一承重部件连接的一端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二承重部件的另一端设置有凸起,所述第三承重部件与所述第二承重部件连接的一端设置有凹槽,所述凸起和所述凹槽相匹配。进一步地,所述管材支撑部件的上表面设置有隔热层。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管托,所述管托包括管材支撑部件和设置在所述管材支撑部件下端的管材承重部件;所述管材支撑部件包括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和管材支撑板;所述第一限位板通过所述管材支撑板与所述第二限位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板的下端设置有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二限位板的下端设置有第二加强筋;所述管材承重部件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三支撑板和底座;所述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三支撑板垂直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上端;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三支撑板关于所述第二支撑板轴对称;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下端连接所述底座上端面的一侧;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上端连接所述管材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下端连接所述底座延长度方向的中轴线;所述第三支撑板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三支撑板的下端连接所述底座上端面的另一侧。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管托中加入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将管材紧固在所述管托上,在管材烘干的工艺中保证管材的直线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管托的主视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管托的俯视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管托的主视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管托的俯视图。图示说明:其中,1-管材支撑部件,11-第一限位板,111-第一加强筋,112-第一弯曲面,12-第二限位板,121-第二加强筋,122-第三弯曲面,13-管材支撑板,131-第二弯曲面,132-第一部件,133-第二部件,14-管材通道,15-第一支撑部件,16-第二支撑部件,17-第三支撑部件,2-管材承重部件,21-第一支撑板,22-第二支撑板,23-第三支撑板,24-底座,25-第一承重部件,26-第二承重部件,27-第三承重部件。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的一种管托的主视图,所述管托包括管材支撑部件1和设置在所述管材支撑部件1下端的管材承重部件2;管材挤压成型后须进行烘干处理,烘干过程中易产生形变,影响直线度。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管托可用于承托管材,防止管材在烘干时形变。所述管材支撑部件1包括第一限位板11、第二限位板12和管材支撑板13;具体的,所述第一限位板11和第二限位板12可防止管材向左右方向移动,进而造成管材从所述管托上掉落,所述管材支撑板13用于对所述管材主体产生支撑作用。所述第一限位板11通过所述管材支撑板13与所述第二限位板1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板11的下端设置有第一加强筋111;所述第二限位板12的下端设置有第二加强筋121;由于所述第一限位板11和第二限位板12的跨度过大,结构件本身的承受的负荷有限,加入所述第一加强筋111和第二加强筋121可增强所述管材支撑部件1的牢固度,并且可以保证管托自身的直线度。所述管材承重部件2包括第一支撑板21、第二支撑板22、第三支撑板23和底座24;所述第一支撑板21、第二支撑板22、第三支撑板23垂直设置在所述底座24的上端;所述第一支撑板21和所述第三支撑板23关于所述第二支撑板22轴对称;所述第一支撑板21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板11,所述第一支撑板21的下端连接所述底座24上端面的一侧;所述第二支撑板22的上端连接所述管材支撑板13,所述第二支撑板22的下端连接所述底座24延长度方向的中轴线;所述第三支撑板23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二限位板12,所述第三支撑板23的下端连接所述底座24上端面的另一侧。进一步地,再次参阅图1,所述第一限位板11的上表面为第一弯曲面112,所述管材支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管托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托,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托包括管材支撑部件(1)和设置在所述管材支撑部件(1)下端的管材承重部件(2);所述管材支撑部件(1)包括第一限位板(11)、第二限位板(12)和管材支撑板(13);所述第一限位板(11)通过所述管材支撑板(13)与所述第二限位板(1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板(11)的下端设置有第一加强筋(111);所述第二限位板(12)的下端设置有第二加强筋(121);所述管材承重部件(2)包括第一支撑板(21)、第二支撑板(22)、第三支撑板(23)和底座(24);所述第一支撑板(21)、第二支撑板(22)、第三支撑板(23)垂直设置在所述底座(24)的上端;所述第一支撑板(21)和所述第三支撑板(23)关于所述第二支撑板(22)轴对称;所述第一支撑板(21)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板(11),所述第一支撑板(21)的下端连接所述底座(24)上端面的一侧;所述第二支撑板(22)的上端连接所述管材支撑板(13),所述第二支撑板(22)的下端连接所述底座(24)延长度方向的中轴线;所述第三支撑板(23)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二限位板(12),所述第三支撑板(23)的下端连接所述底座(24)上端面的另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托,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托包括管材支撑部件(1)和设置在所述管材支撑部件(1)下端的管材承重部件(2);所述管材支撑部件(1)包括第一限位板(11)、第二限位板(12)和管材支撑板(13);所述第一限位板(11)通过所述管材支撑板(13)与所述第二限位板(1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板(11)的下端设置有第一加强筋(111);所述第二限位板(12)的下端设置有第二加强筋(121);所述管材承重部件(2)包括第一支撑板(21)、第二支撑板(22)、第三支撑板(23)和底座(24);所述第一支撑板(21)、第二支撑板(22)、第三支撑板(23)垂直设置在所述底座(24)的上端;所述第一支撑板(21)和所述第三支撑板(23)关于所述第二支撑板(22)轴对称;所述第一支撑板(21)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板(11),所述第一支撑板(21)的下端连接所述底座(24)上端面的一侧;所述第二支撑板(22)的上端连接所述管材支撑板(13),所述第二支撑板(22)的下端连接所述底座(24)延长度方向的中轴线;所述第三支撑板(23)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二限位板(12),所述第三支撑板(23)的下端连接所述底座(24)上端面的另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板(11)的上表面为第一弯曲面(112),所述管材支撑板(13)的上表面为第二弯曲面(131),所述第二限位板(12)的上表面为第三弯曲面(122),所述第一弯曲面(112)、第二弯曲面(131)、第三弯曲面(122)之间无缝连接,所述第一弯曲面(112)、第二弯曲面(131)和第三弯曲面(122)连接形成管材通道(14),所述管材通道(14)的纵向截面为半圆环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板(11)的上表面为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运群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太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