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温负压加热器及其设计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制冷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低温负压加热器及其设计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大科学装置的不断发展,提供稳定的低温环境成为一种必需环节,大型低温制冷装置系统可以提供大制冷量的稳定输出,能够满足这种需求。在该系统的测试平台中,需要在负压的条件下,对从冷箱中流出的冷工质加热到额定温度,保证系统的顺利运行。对于小流量负压加热器,常常采用多圆形管道并联的方式,单级加热器布置形式,直接将工质加热到额定温度,冷工质在管道内流动,管壁作为热源对其进行加热,这样的系统简单紧凑。对于大流量的工况,多圆形管道并联的方式中工质的流动状态很容易从层流转变为湍流,造成压降增大。对于大流量负压加热器,常常采用横截面为矩形的多管道并联方式;为便于控制,常采用多级加热器串联的布置形式,工质在管道内流动,设置加热棒对冷工质加热。对于这种方式来说,由于加热棒的存在,无法使整个流道拥有均匀的加热温度,靠近加热棒的工质温度高,远离加热棒的工质温度低,导致流道内工质温度分布不均匀,造成较大的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适用于大流量的,加热温度均匀,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低温负压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第一级加热器、第二级加热器和连接管道,所述第一级加热器、所述第二级加热器和所述连接管道均设于所述外壳内,所述第一级加热器的一端、所述第二级加热器的一端通过所述连接管道连通,所述第一级加热器的另一端设有流体入口,所述流体入口伸出所述外壳,所述第二级加热器的另一端设有流体出口,所述流体出口伸出所述外壳;所述第一级加热器内设有流道,每条所述流道的相对两侧的侧壁分别固定设有加热棒,且所述第一级加热器的流道内的所述加热棒交错对称设置;所述第二级加热器的结构和所述第一级加热器的结构相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温负压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第一级加热器、第二级加热器和连接管道,所述第一级加热器、所述第二级加热器和所述连接管道均设于所述外壳内,所述第一级加热器的一端、所述第二级加热器的一端通过所述连接管道连通,所述第一级加热器的另一端设有流体入口,所述流体入口伸出所述外壳,所述第二级加热器的另一端设有流体出口,所述流体出口伸出所述外壳;所述第一级加热器内设有流道,每条所述流道的相对两侧的侧壁分别固定设有加热棒,且所述第一级加热器的流道内的所述加热棒交错对称设置;所述第二级加热器的结构和所述第一级加热器的结构相同。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温负压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设有第一安装口和第二安装口,所述第一级加热器通过第一连接导杆吊装在第一上端法兰上,所述第一上端法兰固定在所述第一安装口,所述第二级加热器通过第二连接导杆吊装在第二上端法兰上,所述第二上端法兰固定在所述第二安装口。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温负压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级加热器与所述第一上端法兰之间设有第一隔热屏,所述第二级加热器与所述第二上端法兰之间设有第二隔热屏。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温负压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级加热器设有第一引线,所述第一引线伸出所述第一上端法兰,所述第一引线和所述第一级加热器的加热棒连接;所述第二级加热器设有第二引线,所述第二引线伸出所述第二上端法兰,所述第二引线和所述第二级加热器的加热棒连接。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温负压加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温度采集系统和温度控制系统,所述流体入口、所述第一级加热器的出口、所述第二级加热器的进口和所述流体出口均设有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温度采集系统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伍继浩,商晋,吕翠,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