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振动试验夹具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0980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3 06: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振动试验夹具组件,包括:基板,所述基板用于与振动试验台相连;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分别设在所述基板上且间隔开布置;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所述第一紧固件和所述第二紧固件分别设在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上,所述第一紧固件与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二紧固件与所述第二支撑板配合分别配合限定出用于固定管路的夹持部。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振动试验夹具组件,通过采用第一紧固件与第一支撑板、第二紧固件与第二支撑板配合夹持的结构,能将管路试样紧紧地固定在振动试验夹具组件上,不至于在振动试验过程中脱落,从而利于振动试验的进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振动试验夹具组件
本技术涉及车辆配件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振动试验夹具组件。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对车辆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车载电子电器元件在数量上不断增加,对其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尤其是抗振性。目前现有的振动试验夹具在不能将车载电子电器元件紧紧固定在振动台,因此振动过程中车载电子电器元件会从振动试验夹具上松脱,不能完成振动试验。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振动试验夹具组件。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振动试验夹具组件,包括:基板,所述基板用于与振动试验台相连;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分别设在所述基板上且间隔开布置;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所述第一紧固件和所述第二紧固件分别设在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上,所述第一紧固件与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二紧固件与所述第二支撑板配合分别配合限定出用于固定管路的夹持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相对设在所述基板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下端设有背向所述第二支撑板延伸的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下端设有背向所述第一支撑板延伸的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分别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基板相连。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分别与所述基板通过螺栓相连。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一支撑板一体成型,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一体成型。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上端设有向下凹入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紧固件设有与所述第一凹槽位置相对应的第一配合槽,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上端设有向下凹入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紧固件设有与所述第二凹槽位置相对应的第二配合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一配合槽、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二配合槽分别配合限定出所述夹持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紧固件和所述的第二紧固件分别大致形成为Ω形。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紧固件和所述第二紧固件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螺钉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紧固件和所述第二紧固件的宽度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厚度相等。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根据技术实施例的振动试验夹具组件,通过采用第一紧固件与第一支撑板、第二紧固件与第二支撑板配合夹持的结构,能将管路试样紧紧地固定在振动试验夹具组件上,不至于在振动试验过程中脱落,从而利于振动试验的进行。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振动试验夹具组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振动试验夹具组件100;基板10;第一支撑板20;第二支撑板30;第一紧固件40;第二紧固件50;第一连接板60;第二连接板70。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具体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振动试验夹具组件100。如图1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振动试验夹具组件100包括基板10、第一支撑板20、第二支撑板30、第一紧固件40和第二紧固件50。具体而言,基板10用于与振动试验台相连,第一支撑板20和第二支撑板30,分别设在基板10上且间隔开布置,第一紧固件40和第二紧固件50分别设在第一支撑板20和第二支撑板30上,第一紧固件40与第一支撑板20、第二紧固件50与第二支撑板30配合分别配合限定出用于固定管路的夹持部。换言之,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振动试验夹具组件100主要由基板10、第一支撑板20、第二支撑板30、第一紧固件40和第二紧固件50组成。基板10上均匀分布有四个孔,用于与振动试验台相连。第一支撑板20和第二支撑板30设在基板10上,基板10上的四个孔可以呈对角分布在第一支撑板20和第二支撑板30间隔开的区域间,第一紧固件40设在第一支撑板20上,第二紧固件50设在第二支撑板30上,第一紧固件40与第一支撑板20、第二紧固件50与第二支撑板30相连后,分别限定出用于固定管路的夹持空间,管路试样可以为空调管。由此,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振动试验夹具组件100,通过采用第一紧固件40与第一支撑板20、第二紧固件50与第二支撑板30配合夹持的结构,能将管路试样紧紧地固定在振动试验夹具组件100上,不至于在振动试验过程中脱落,从而利于振动试验的进行。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第一支撑板20和第二支撑板30相对设在基板10上。也就是说,第一支撑板20和第二支撑板30平行且相对地设在基板10上,这样有利于夹持直线型的管路试样。进一步地,第一支撑板20的下端设有背向第二支撑板30延伸的第一连接板60,第二支撑板30的下端设有背向第一支撑板20延伸的第二连接板70,第一支撑板20和第二支撑板30分别通过第一连接板60和第二连接板70与基板10相连。也就是说,第一支撑板20和第二支撑板30下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板60和第二连接板70,且第一连接板60背向第二支撑板30延伸,第二连接板70背向第一支撑板20延伸,即第一连接板60和第二连接板70在第一支撑板20和第二支撑板30之间的间隔区域外,由此第一支撑板20和第二支撑板30能牢固地与基板10相连,从而保证管路试样夹持的稳定性。在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板60和第二连接板70分别与基板10通过螺栓相连,第一连接板60和第二连接板70分别设有三个孔,用于通过螺栓将第一连接板60和第二连接板70分别固定在基板10,从而保证第一连接板60和第二连接板70与基板10连接的紧固性。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板60与第一支撑板20一体成型,第二连接板70与第二支撑板30一体成型。由此,该结构不仅可以保证整体结构的稳定性,而且成型方便。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第一支撑板20的上端设有向下凹入的第一凹槽,第一紧固件40设有与第一凹槽位置相对应的第一配合槽,第二支撑板30的上端设有向下凹入的第二凹槽,第二紧固件50设有与第二凹槽位置相对应的第二配合槽,第一凹槽与第一配合槽、第二凹槽与第二配合槽分别配合限定出夹持部。具体而言,第一支撑板20的上端中间位置设有大致半圆形的第一凹槽,第一紧固件40也设有与第一凹槽相对应的第一配合槽,第二支撑板30的上端中间位置设有大致半圆形的第二凹槽,第二紧固件50也设有与第二凹槽相对应的第二配合槽,第一凹槽与第一配合槽、第二凹槽与第二配合槽分别配合限定出两个夹持部,用于夹持管路试样的两端,能使管路试样牢固地固定在振动试验夹具组件100上。在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紧固件40和第二紧固件50分别大致形成为Ω形,与管路试样的形状大致相同,这样可以更牢固的固定管路试样。进一步地,第一紧固件40和第二紧固件50分别与第一支撑板20和第二支撑板30螺钉连接,第一紧固件40和第二紧固件50的两端各有两个螺钉,用来将第一紧固件40和第二紧固件50分别固定在第一支撑板20和第二支撑板30上,由此能更稳定的固定管路试样且操作简单。根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振动试验夹具组件

【技术保护点】
一种振动试验夹具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所述基板用于与振动试验台相连;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分别设在所述基板上且间隔开布置;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所述第一紧固件和所述第二紧固件分别设在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上,所述第一紧固件与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二紧固件与所述第二支撑板配合分别配合限定出用于固定管路的夹持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振动试验夹具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所述基板用于与振动试验台相连;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分别设在所述基板上且间隔开布置;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所述第一紧固件和所述第二紧固件分别设在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上,所述第一紧固件与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二紧固件与所述第二支撑板配合分别配合限定出用于固定管路的夹持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试验夹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相对设在所述基板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振动试验夹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下端设有背向所述第二支撑板延伸的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下端设有背向所述第一支撑板延伸的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分别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基板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振动试验夹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分别与所述基板通过螺栓相连。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海涛程磊华张忠辉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