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添加苯丙氨酸提高食药用真菌胞外多糖产量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10482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3 04: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添加苯丙氨酸提高食药用真菌胞外多糖产量的方法,属于微生物发酵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为在食药用真菌液体发酵培养过程中外源添加一定量的苯丙氨酸,提高食药用真菌胞外多糖产量40%,且可以高效、稳定地合成食药用真菌多糖,为提高食药用真菌多糖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也更利于工业化生产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添加苯丙氨酸提高食药用真菌胞外多糖产量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添加苯丙氨酸提高食药用真菌胞外多糖产量的方法,属于微生物发酵领域。
技术介绍
食用菌是重要的食物来源之一,富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是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老少皆宜的食品,也是21世纪人类食物中不可多得的绿色食品。食药用真菌所含的真菌多糖、多肽类以及其他极为丰富的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肿瘤、降血脂、调节机体免疫、保护心脑血管等多种药用价值。例如,灵芝(Ganodermalucidum)是一种名贵的食药用真菌,具有很好的营养功能和药用价值。灵芝多糖是灵芝主要的生物活性物质之一,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氧化、降血糖、保护肝脏等活性。这些生物活性也使得灵芝多糖在食品、医药、化妆品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目前,通过液体深层发酵技术培养食药用真菌已经成为获取食药用真菌多糖的主要发酵方式,相较于固态发酵,其发酵周期短,提取成本降低,但是,其多糖产量相对较低,如何大幅提高食药用真菌多糖的发酵产量,以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以实现在上述领域的广泛应用已成为食药用真菌液体发酵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真菌胞外多糖产量的方法,是在真菌发酵初始时或发酵过程中加入苯丙氨酸。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真菌为食药用真菌。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食药用真菌包括但不限于灵芝、木耳、香菇、猪苓、银耳、灰树花、茯苓、云芝、猴头菇、冬虫夏草及其常见的生物分类学上亲缘关系相近或性状相近的食药用真菌子实体或菌丝体。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真菌包括但不限于灵芝(Ganodermalucidum)、阿魏蘑(Pleurotusferulae)、彩绒革盖菌(Coriolushisutus)、裂褶菌(Schizophyllumcommune)。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是在发酵0~96h添加苯丙氨酸。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苯丙氨酸的终浓度为0.05~3.5g/L。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是将真菌接种至发酵培养基中,向发酵培养基中添加苯丙氨酸。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发酵培养基为食药用真菌常用液体发酵培养基。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液体发酵培养基每L含有:葡萄糖20g,胰蛋白胨5g,无氨基酵母(YNB)5g,磷酸二氢钾4.5g,七水硫酸镁2g,自然pH。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真菌胞外多糖的生产方法,所述方法是将真菌接种至发酵培养基中,在真菌发酵初始时或发酵过程向发酵培养基中加入苯丙氨酸,于25~33℃,150~200r·min-1发酵5~7d。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按3~6g湿重菌丝体/L培养基的接种量进行接种。本专利技术还提供所述方法在制备含有胞外多糖的产品方面的应用。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在发酵过程中通过添加苯丙氨酸,在不增加原有发酵周期的基础上,显著提高了食药用真菌胞外多糖产量,最大提高幅度达40%以上,大大降低了食药用真菌多糖的生产成本,有利于工业化生产和产品应用。具体实施方式多糖提取:取100mL发酵液滤液,加4倍的95%酒精,搅拌20min,4000r·min-1离心5min,去除蛋白,上清液加2.25倍95%酒精,搅拌20min后,于4℃静置过夜。溶液经10000r·min-1离心5min,去上清,沉淀加30mL蒸馏水振荡溶解,10000r·min-1离心10min,清液即为水溶性多糖的溶液。多糖测定:测定多糖的含量,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体系为2mL的样品溶液,1mL的6%的苯酚,5mL的浓硫酸。冷却后在490nm的波长下测定OD值。实施例1灵芝种子培养:取0.5cm2大小的菌块,接种到装液量80mL/250mL三角瓶的种子培养基中,150r·min-1、30℃培养7d。灵芝发酵培养:500mL三角瓶中加入150mL发酵培养基,115℃灭菌20分钟。接种量为0.5g湿重灵芝菌丝体,150r·min-1、30℃培养7d。所述种子与发酵培养基每L含有葡萄糖20g,胰蛋白胨5g,无氨基酵母(YNB)5g,磷酸二氢钾4.5g,七水硫酸镁2g,自然pH。发酵过程中,测定灵芝胞外多糖的产量。结果显示,培养7d的灵芝多糖的产量为0.320g/L。实施例2培养基和培养方法同实施例1,区别在于,0h在发酵培养基中添加苯丙氨酸,使培养基中苯丙氨酸的终浓度为0.05g/L。发酵过程中,测定灵芝胞外多糖的产量。结果显示,灵芝多糖的产量为0.400g/L,相对于实施例1提高了25%。实施例3培养基和培养方法同实施例1,区别在于,0h在发酵培养基中添加苯丙氨酸,使其终浓度为3.5g/L。发酵过程中,测定灵芝胞外多糖的产量。结果显示,灵芝多糖的产量为0.384g/L,相对于实施例1提高了20%。实施例4培养基和培养方法同实施例1,区别在于,0h在发酵培养基中添加苯丙氨酸,使其终浓度为1g/L。发酵过程中,测定灵芝胞外多糖的产量。结果显示,灵芝多糖的产量为0.432g/L,相对于实施例1提高了35%。实施例5培养基和培养方法同实施例1,区别在于,在发酵48h时添加苯丙氨酸。使其终浓度为2g/L。发酵过程中,测定灵芝胞外多糖的产量。结果显示,灵芝多糖的产量为0.448g/L,相对于实施例1提高了40%。实施例6培养基和培养方法同实施例1,区别在于,在发酵96h时添加苯丙氨酸。使其终浓度为1g/L。发酵过程中,测定灵芝胞外多糖的产量。结果显示,灵芝多糖的产量为0.416g/L,相对于实施例1提高了30%。实施例7灵芝种子培养:取0.5cm2大小的菌块,接种到装液量80mL/250mL三角瓶的种子培养基中,150r·min-1、30℃培养7d。灵芝发酵培养:500mL三角瓶中加入150mL发酵培养基,115℃灭菌20分钟。接种量为0.5g湿重灵芝菌丝体,150r·min-1、30℃培养7d。所述种子与发酵培养基每L含有葡萄糖20g,玉米粉10g,麸皮10g,磷酸二氢钾3g,七水硫酸镁2g,自然pH。发酵过程中,测定胞外多糖的产量。结果显示,发酵7d,灵芝多糖的产量为0.368g/L。实施例8培养基和培养方法同实施例7,区别在于,0h在发酵培养基中添加苯丙氨酸,使其终浓度为1g/L。发酵过程中,测定灵芝胞外多糖的产量。结果显示,灵芝多糖的产量为0.442g/L,相对于实施例7提高了20%。实施例9灵芝种子培养:取0.5cm2大小的菌块,接种到装液量80mL/250mL三角瓶的种子培养基中,150r·min-1、30℃培养7d。灵芝发酵培养:5L发酵罐中加入3L发酵培养基,115℃灭菌20分钟。接种量为10g湿重灵芝菌丝体,150r·min-1,通气量为1.5L·min-1,30℃培养7d。所述种子与发酵培养基每L含有葡萄糖20g,玉米粉10g,麸皮10g,磷酸二氢钾3g,七水硫酸镁2g,自然pH。在24~96小时的发酵过程中连续流加浓度为20g/L的苯丙氨酸,发酵7d,共计流加160mL,使其终浓度为1g/L。发酵过程中,测定灵芝胞外多糖的产量。结果显示,灵芝多糖的产量为0.471g/L,相对于实施例7提高了28%。实施例10阿魏蘑种子培养:取0.5cm2大小的菌块,接种到装液量80mL/250mL三角瓶的种子培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提高真菌胞外多糖产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是在真菌发酵初始时或发酵过程中加入苯丙氨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真菌胞外多糖产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是在真菌发酵初始时或发酵过程中加入苯丙氨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真菌为食药用真菌。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真菌包括灵芝(Ganodermalucidum)、阿魏蘑(Pleurotusferulae)、彩绒革盖菌(Coriolushisutus)或裂褶菌(Schizophyllumcommune)。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苯丙氨酸的终浓度为0.05~3.5g/L。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发酵0~96h添加苯丙氨酸。6.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重阳马忠宝徐萌萌王琼许正宏赵丽婷刘高强顾正华石贵阳
申请(专利权)人:江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