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防沉降公路路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02803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3 0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水防沉降公路路基,包括路面和路基,所述路基包括钢筋混凝土层和反渗层,所述钢筋混凝土层包括上钢筋混凝土层、下钢筋混凝土层以及设置在两者之间的土工格栅层,所述上钢筋混凝土层中开设有若干集水通道,所述上钢筋混凝土层上设置有若干集水通道与之相通且延伸到路基外的排水管道,于下钢筋混凝土层下方的所述反渗层由三层大小不同的碎石构成,其技术方案要点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公路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水防沉降公路路基
本技术涉及公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水防沉降公路路基。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公路的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由于我国地域广阔,环境复杂,在建设公路时,路基的结实性非常的重要,如路基不够结实,在道路修建完成后,会因为路基的沉降而导致路面出现开裂和凹陷等现象,从而对公路造成了破坏;同时会因为公路路面出现开裂和凹陷等现象,在车辆经过时,会导致车辆发生颠簸,甚至会使车辆出现方向偏移等现象,从而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隐患。现有的路面结构中,过于简单的结构措施难以彻底解决路面沉降的问题,尤其是在地质条件较差的地段修建的道路,而通过设置多个功能层,多个功能层会存在着渗水的情况,水由多个功能层往下进入底下的软土层以及地下水的流动会导致软土层不均匀下陷,导致多个功能层不均匀沉降,使得路面承重不均匀,进而使得路面出现开裂和凹陷,也会导致路面结构的寿命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水防沉降公路路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公路的使用寿命。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防水防沉降公路路基,包括路面和路基,所述路基包括钢筋混凝土层和反渗层,所述钢筋混凝土层包括上钢筋混凝土层、下钢筋混凝土层以及设置在两者之间的土工格栅层,所述上钢筋混凝土层中开设有若干集水通道,所述上钢筋混凝土层上设置有若干集水通道与之相通且延伸到路基外的排水管道,于下钢筋混凝土层下方的所述反渗层由三层大小不同的碎石构成。如此设置,当路面上存在水时,水从路面往下渗入到上钢筋混凝土层上方,由于上钢筋混凝土层的顶端没有设置第一防水层,部分水会渗入到上钢筋混凝土层内由此往下渗入到土工格栅层以及下钢筋混凝土层的下方,通过上钢筋混凝土层设置的若干集水通道,水会沿着集水通道掉落到排水管道内,由排水管道排出路基外,使得部分渗入上钢筋混凝土层的水被排出,避免了水由此往下渗入到地下,使得软土层下陷导致路面被破坏;并且在下钢筋混凝土下方的反渗层由三层大小不同的碎石构成,当反渗层底端的软土下陷时,反渗层的碎石会掉落来填充,而反渗层的三层碎石是严实构成的,即使一部分掉落,通过碎石错开会重新构成支撑作用,反渗层的碎石还是能够给土工格栅层起到支撑的作用,总体上达到一个防沉降的功能。进一步优选为:所述上钢筋混凝土层外设置有第一防水层,所述排水管道由上钢筋混凝土层往下穿过第一防水层。如此设置,通过第一防水层的防水作用,可以防止水进入到上钢筋混凝土层内,从上钢筋混凝土层上方就阻挡了水往下渗的可能性,并且即使上钢筋混凝土层顶端的第一防水层被破坏,水渗入到上钢筋混凝土层内,集水通道与排水管道的设置也可以收集渗入的水并且排出到路基外,形成了双层保障,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路基的防水性。进一步优选为:所述集水通道上方的上钢筋混凝土层内设置有集水空腔。如此设置,在路面上积水比较多时,路面往下渗的水就会比较大,通过设置一个集水空腔暂时缓存水的作用,使得集水通道能够发挥最大的排水面积,达到一个排水流量更大的作用。进一步优选为:所述集水空腔内设置有用于支撑的第二路桩。如此设置,由于上钢筋混凝土层内开设空腔,还是存在着路面不稳定的可能性,通过第二路桩的支撑作用,使得集水空腔上下两个端面形成支撑,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路面不稳定的风险。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反渗层的三层碎石从上而下由小到大依次设置。如此设置,通过碎石从上而下由小到大依次层层设置,小的碎石会填充到大的碎石之间的空隙内,能够最大量放置碎石,使得反渗层的软土下陷时,下层的最大碎石掉落,使得反渗层具有较多的碎石能够相互支持来填充软土下陷的空间,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反渗层对下钢筋混凝土层的支撑作用。进一步优选为:所述下钢筋混凝土层下方设置有穿过反渗层用于支撑的第一路桩。如此设置,地下的软土层由地质影响,所具有的厚度也不同,通过去除软土层来保证路基的稳固的工作量比较大,通过向软土层打入第一路桩,在起到支撑路基的同时,也降低了工作量。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第一路桩至少设置为两根。如此设置,通过第一路桩多根设置,能够具有较大的支撑面积,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支撑效果较好。进一步优选为:所述下钢筋混凝土层和土工格栅层外设置有第二防水层。如此设置,通过下钢筋混凝土层和土工格栅层外第二防水层的设置,能够防止地下水对于路基的侵蚀,进而路基内的下钢筋混凝土层和土工格栅层被破坏,使得路基承重不稳定,导致路面出现损坏,第二防水层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下钢筋混凝土层和土工格栅的使用寿命。综上所述,本技术对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在集水通道与排水管道的配合以及第一防水层的阻挡作用,使得及时排水而实现防水的作用;而且在由三层不同大小的碎石严实构成的反渗层与第二路桩的配合下,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整个路基的稳固,不会因为反渗层下方的软土小面积下陷而导致路基的不稳,进而导致路面的破坏。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图1中A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路面;2、路基;21、上钢筋混凝土层;22、土工格栅层;23、第一防水层;231、集水通道;3、排水管道;4、反渗层;5、第一路桩;6、第二路桩;61、集水空腔;7、第二防水层;8、下钢筋混凝土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和图2所示,一种防水防沉降公路路基,包括路面1以及位于路面1下方的路基2。其中,路基2由上往下包括位于路面1底端的上钢筋混凝土层21、土工格栅层22和下钢筋混凝土层8,上钢筋混凝土层21与土工格栅层22之间设置有第一防水层23,位于第一防水层23上方的上钢筋混凝土层21内开设置有若干集水通道231,集水通道231的上方设置有若干集水空腔61,每个集水空腔61内都设置有两根第二路桩6,第二路桩6的形状设置为工字型,工字型的两端呈上窄下宽,而且上钢筋混凝土层21上设置有若干集水通道231与之相通且延伸到路基2外的排水管道3,排水管道3的顶端与集水空腔61相通,排水管道3的底端位于第一防水层23上方,最终延伸到路基2外。值得说明的是,下钢筋混凝土层8和土工格栅层22外设置有第二防水层7。值得一提的是,第二防水层7的下方设置有反渗层4,反渗层4由三层大小不同的碎石构成,并且碎石从上而下由小到大依次设置,下钢筋混凝土层8的下方还设置有若干穿过反渗层4用于支撑的第一路桩5。并且,第一路桩5至少设置有两根且相互对称设置,第一路桩5的形状设置为工字型,工字型的两端呈上窄下宽。值得说明的是,第一防水层23的底端设置有土工格栅层22,土工格栅层22的外部设置有第二防水层7,第二防水层7的底端设置有下钢筋混凝土层8,下钢筋混凝土层8的底端设置有反渗层4,反渗层4由大小不同的三层碎石构成,并且三层碎石从上而下依次由小到大设置。值得一提的是,下钢筋混凝土层8的底端还设置有若干穿过反渗层4用于支撑的第一路桩5。并且,第一路桩5与第二路桩6至少设置有两根且相互对称设置,第一路桩5与第二路桩6的形状还设置为工字型,工字型的两端呈上窄下宽。工作原理:路面1上掉落雨水,雨水从路面1上往下渗入,在第一防水层23的阻挡作用下,起到防水的作用;当第一防水层23顶端被破坏,由此往下渗入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防水防沉降公路路基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水防沉降公路路基,包括路面(1)和路基(2),其特征是:所述路基(2)包括钢筋混凝土层和反渗层(4),所述钢筋混凝土层包括上钢筋混凝土层(21)、下钢筋混凝土层(8)以及设置在两者之间的土工格栅层(22),所述上钢筋混凝土层(21)中开设有若干集水通道(231),所述上钢筋混凝土层(21)上设置有若干集水通道(231)与之相通且延伸到路基(2)外的排水管道(3),于下钢筋混凝土层(8)下方的所述反渗层(4)由三层大小不同的碎石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水防沉降公路路基,包括路面(1)和路基(2),其特征是:所述路基(2)包括钢筋混凝土层和反渗层(4),所述钢筋混凝土层包括上钢筋混凝土层(21)、下钢筋混凝土层(8)以及设置在两者之间的土工格栅层(22),所述上钢筋混凝土层(21)中开设有若干集水通道(231),所述上钢筋混凝土层(21)上设置有若干集水通道(231)与之相通且延伸到路基(2)外的排水管道(3),于下钢筋混凝土层(8)下方的所述反渗层(4)由三层大小不同的碎石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防沉降公路路基,其特征是:所述上钢筋混凝土层(21)外设置有第一防水层(23),所述排水管道(3)由上钢筋混凝土层(21)往下穿过第一防水层(23)。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防水防沉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建林俞林祥冯林任利伟陈益伟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市城市建设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