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絮凝单体反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01468 阅读:2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3 03: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絮凝单体反应器,包括立式圆柱形箱体外壳、底座、电极模块和顶盖,底座包括进水口、隔板和排污口,隔板与底座的底面形成容水腔,隔板上设有具有缓冲作用的出水孔;电极模块包括电极板、导电板和固定杆;电极板与箱体外壳的轴向平行。通过高频脉冲,脉宽可调、具备自动倒极功能、倒极时间可调的交变直流脉冲电源,并通过并联的电极板相互交错排列,对植物胶压裂返排液中的有机物和金属离子絮凝去除,提高回水浊度平均去除率和色度去除率,除悬浮物和除色效果好,且处理能力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絮凝单体反应器
本技术涉及油田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絮凝单体反应器。
技术介绍
长庆苏里格气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地部,天然气资源储量丰富,随着该气田的规模化勘探开发,压裂作业施工作业规模剧增,随之而来的是大量压裂返排液废水处理问题;由于压返液中含有大量的化学添加剂和地层物质无法直接排放,一旦进入生态脆弱的草原-荒漠生态系统,势必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最好的处理方式是变废为宝,将压返液处理成可重复利用的水资源,一方面避免了环境污染,另一方面为生产作业提供了宝贵的水资源,降低生产成本。而现有的污水处理电絮凝处理量小,且处理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能够彻底处理将浑浊的压裂返排液处理至澄清透明的回用水,除悬浮物和除色效果好的电絮凝单体反应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电絮凝单体反应器,包括立式圆柱形箱体外壳、底座、电极模块和顶盖,所述底座包括进水口、隔板和排污口,所述隔板与底座的底面形成容水腔,所述隔板上设有具有缓冲作用的出水孔;所述电极模块包括电极板、导电板和固定杆;所述电极板与箱体外壳的轴向平行;所述每个电极板均连接有一个导电板,所述每个导电板相互交错形成两排,所述形成的两排的导电板分别连接在两个固定杆上,所述固定杆设置在箱体外壳内部的上部且固定杆分别连接正极和负极;所述箱体外壳上方与固定杆水平处设有出水口。进一步的,所述顶盖上设有排气口和正负极连接头;所述正负极连接头连接有电源。进一步的,所述电源为高频脉冲、脉宽可调、具备自动倒极功能,倒极时间可调的交变直流脉冲电源。进一步的,所述电极模块中部设有极板锁紧装置。进一步的,所述极板锁紧装置包括连接杆和锁紧环;所述电极板中间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杆贯穿于连接孔,且所述锁紧环设置在相邻电极板之间。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杆和锁紧环为绝缘材料。进一步的,所述箱体外壳、底座和顶盖通过螺栓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箱体外壳、底座和顶盖为PPR塑料;所述电极板为纯铝材质。进一步的,所述电极板数量为23块方形极板,所述每块电极板的厚度3-6mm、电极板的间距0.5cm-3cm。本技术电絮凝单体反应器,其有益效果在于:通过高频脉冲,脉宽可调、具备自动倒极功能、倒极时间可调的交变直流脉冲电源,并通过并联的电极板相互交错排列,对植物胶压裂返排液中的有机物和金属离子絮凝去除,提高回水浊度平均去除率达99%以上,色度去除率达96%以上,除悬浮物和除色效果好,且处理能力可达:1.5m3/h-2.5m3/h。在底座上设置的多个圆孔出水孔:防止水流对极板极力冲击,使水均匀向上流出,提高反应器的寿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电极模块的上部分示意图;图3为图1中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隔板的结构示意图;1-箱体外壳,2-底座、3-电极模块,4-顶盖,5-进水口、6-隔板,7-排污口,8-容水腔,9-出水孔,10-电极板、11-导电板,12-固定杆,13-出水口,14-极板锁紧装置,15-连接杆,16-锁紧环,17-排气口,18-正负极连接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一种电絮凝单体反应器如图1-4所示,包括立式圆柱形箱体外壳1、底座2、电极模块3和顶盖4,顶盖4上设有排气口17和正负极连接头18;箱体外壳1、底座2和顶盖4通过螺栓连接,其中箱体外壳1、底座2和顶盖4为PPR塑料;电极板10为纯铝材质;正负极连接头18连接有电源,正负极连接头18为两个,其中可任意一个作为正极,而相应的另一个则为负极;电源为高频脉冲、脉宽可调、具备自动倒极功能,倒极时间可调的交变直流脉冲电源,输入交流电压为3相电压AC380V±10%;输出直流电压为0~±60V(调节精度1%);直流电流0~±100A(调节精度1%);底座2包括进水口5、隔板6和排污口7,隔板6与底座2的底面形成容水腔8,隔板6上设有具有缓冲作用的出水孔9,多个均匀的圆形出水孔9了防止水流对电极板10极力冲击,使水均匀向上流出,提高反应器的使用寿命;电极模块3包括电极板10、导电板11和固定杆12;电极板10与箱体外壳1的轴向平行;每个电极板10均连接有一个导电板11,每个导电板11相互交错形成两排,形成的两排的导电板11分别连接在两个固定杆12上,固定杆12设置在箱体外壳1内部的上部且固定杆12分别连接正极和负极;箱体外壳1上方与固定杆12水平处设有出水口13。电极模块3中部设有极板锁紧装置14,极板锁紧装置14包括连接杆15和锁紧环16,连接杆15和锁紧环16为绝缘材料;电极板10中间设有连接孔,连接杆15贯穿于连接孔,且锁紧环16设置在相邻电极板10之间。电极板10数量为23块方形极板,每块电极板10的厚度3-6mm、电极板10的间距0.5cm-3cm;优选为1-1.6cm,动态水样最佳2cm,静态水样最佳1cm、污水停留时间为100-166s;工作电压20-30V(3000mg/L含盐量)、40-50V(1000mg/L);工作电流60-80A。通过电絮凝对植物胶压裂返排液中的金属离子和有机物形成可沉淀的絮凝物,再通过出水口13出水絮凝过滤,不引入絮凝剂,即可达到高标准的回水,提高回水利用率和清除效率。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絮凝单体反应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絮凝单体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立式圆柱形箱体外壳、底座、电极模块和顶盖,所述底座包括进水口、隔板和排污口,所述隔板与底座的底面形成容水腔,所述隔板上设有具有缓冲作用的出水孔;所述电极模块包括电极板、导电板和固定杆;所述电极板与箱体外壳的轴向平行;所述每个电极板均连接有一个导电板,所述每个导电板相互交错形成两排,所述形成的两排的导电板分别连接在两个固定杆上,所述固定杆设置在箱体外壳内部的上部且固定杆分别连接正极和负极;所述箱体外壳上方与固定杆水平处设有出水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絮凝单体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立式圆柱形箱体外壳、底座、电极模块和顶盖,所述底座包括进水口、隔板和排污口,所述隔板与底座的底面形成容水腔,所述隔板上设有具有缓冲作用的出水孔;所述电极模块包括电极板、导电板和固定杆;所述电极板与箱体外壳的轴向平行;所述每个电极板均连接有一个导电板,所述每个导电板相互交错形成两排,所述形成的两排的导电板分别连接在两个固定杆上,所述固定杆设置在箱体外壳内部的上部且固定杆分别连接正极和负极;所述箱体外壳上方与固定杆水平处设有出水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絮凝单体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上设有排气口和正负极连接头;所述正负极连接头连接有电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电絮凝单体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为高频脉冲、脉宽可调、具备自动倒极功能,倒极时间可调的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涛宋春林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兴澳环境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