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何伯春专利>正文

一种自动化上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099913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3 02: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化上料装置,包括底板,底板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壳体,底板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壳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通过固定板固定连接,底板的顶部且位于第一壳体左侧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机壳。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驱动电机、驱动转轴、第一滑轮、第一滑轨、第一滑块、第二滑轨、第二滑块、第二滑轮、第二转动轴、第一钢绳、滑动杆、滑动块、吸盘、伸缩杆、弹簧、输出电机、输出转轴、第三滑轮和第二钢绳相互配合,在对板式材料进行上料时,采用真空吸盘的方式进行上料,不需要对材料进行捆绑,不仅节省时间,避免在提升过程中材料发生摇晃,提高了上料效率,给工作人员带来极大的便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化上料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电自动化
,具体为一种自动化上料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工作也逐渐智能化和机械化,工厂制造的产品也日渐丰富,在工厂流水线上的工作全靠人工已经满足不了生产需求,且影响生产效率,因此产生了很多搬运和自动上料的装置,自动上料装置使一种自动化的材料输送设备,相比较传统送料机操作更加的简便,自动化程度更高,广泛应用于轻、重工业零件的冲压,常见的自动化上料装置上料效果不太理想,在对板式材料进行上料时,因为板式材料不易搬运,而且体积较大,大部分采用钢索固定板式材料,再用提升机上料的方式进行上料,需要较多的工作人员对材料进行捆绑,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提升过程中会发生摇晃,存在安全隐患,导致上料效率比较低,给工作人员带来极大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化上料装置,具备上料效果好的优点,解决了常见的自动化上料装置上料效果不太理想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化上料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壳体,所述底板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通过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底板的顶部且位于第一壳体左侧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机壳,所述第一机壳内壁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驱动转轴,所述驱动转轴的右端依次贯穿第一机壳和第一壳体且延伸至第一壳体的内部,所述第一壳体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壳体内壁的顶部且位于第一固定块后侧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与第二固定块之间设置有第一滑轮,所述第一滑轮的内部设置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的前端依次贯穿第二固定块、第一滑轮和第二固定块且延伸至第一固定块的前侧,所述第一壳体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轨的内壁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二壳体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轨的内壁的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之间通过上料板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后侧设置有第二滑轮,所述第二滑轮的内部设置有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的前端依次贯穿第二滑轮和支撑块且延伸至支撑块的前侧,所述上料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加固块,所述驱动转轴的表面缠绕有第一钢绳,所述第一钢绳远离驱动转轴的一端依次穿过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与加固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上料板底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挡板,两个挡板之间通过滑动杆固定连接,所述滑动杆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吸盘,位于安装块左侧的挡板通过伸缩杆与安装块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杆的表面套接有弹簧,所述安装块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紧固块,所述底板的顶部且位于第二壳体右侧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二机壳,所述第二机壳内壁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输出电机,所述输出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输出转轴,所述输出转轴的左端依次贯穿第二机壳和第二壳体且延伸其第二壳体的内部,所述第二壳体内壁的右侧且位于输出转轴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块,所述二壳体内壁的右侧且位于第一连接块后侧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与第二连接块之间设置有第三滑轮,所述第三滑轮的内部设置有第三转动轴,所述第三转动轴的前端依次贯穿第二连接块、第三滑轮和第一连接块且延伸至第一连接块的外部,所述输出转轴的表面缠绕有第二钢绳,所述第二钢绳远离输出转轴的一端穿过第三滑轮与紧固块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内壁的右侧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滚动轴承,位于第一壳体内部的驱动转轴右端依次贯穿第一凹槽和第一滚动轴承且延伸至第一凹槽的内部。优选的,所述第二壳体内壁的左侧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滚动轴承,位于第二壳体内部的输出转轴右端依次贯穿第二凹槽和第二滚动轴承且延伸至第二凹槽的内部。优选的,所述底板底部的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支腿,所述支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防滑垫。优选的,所述第一机壳内壁的顶部开设有第一散热口,所述第二机壳内壁的顶部开设有第二散热口。优选的,所述第一机壳内壁的底部通过第一固定座与驱动电机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机壳内壁的底部通过第二固定座与输出电机的底部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驱动电机、驱动转轴、第一滑轮、第一滑轨、第一滑块、第二滑轨、第二滑块、第二滑轮、第二转动轴、第一钢绳、滑动杆、滑动块、吸盘、伸缩杆、弹簧、输出电机、输出转轴、第三滑轮和第二钢绳相互配合,在对板式材料进行上料时,采用真空吸盘的方式对其进行上料,不需要对材料进行捆绑,不仅节省时间,避免在提升过程中材料发生摇晃,提高了上料效率,给工作人员带来极大的便利。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第一滚动轴承起到了保护驱动转轴的作用,通过设置第二滚动轴承起到了保护输出转轴的作用,通过设置防滑垫起到了防滑的作用,通过设置第一散热口起到了散热的作用,防止驱动电机由于第一机壳内部温度过高导致出现故障,通过设置第二散热口起到了散热的作用,防止输出电机由于第二机壳内部温度过高导致出现故障,通过设置第一固定座起到支撑驱动电机的作用,通过设置第二固定座起到了支撑输出电机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主视图的结构剖面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左视图的结构剖面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右视图的结构剖面图。图中:1底板、2第一壳体、3第二壳体、4固定板、5第一机壳、6驱动电机、7驱动转轴、8第一固定块、9第二固定块、10第一滑轮、11第一转动轴、12第一滑轨、13第一滑块、14第二滑轨、15第二滑块、16上料板、17支撑块、18第二滑轮、19第二转动轴、20加固块、21第一钢绳、22挡板、23滑动杆、24滑动块、25安装块、26吸盘、27伸缩杆、28弹簧、29紧固块、30第二机壳、31输出电机、32输出转轴、33第一连接块、34第二连接块、35第三滑轮、36第三转动轴、37第二钢绳、38第一凹槽、39第一滚动轴承、40第二凹槽、41第二滚动轴承、42支腿、43防滑垫、44第一散热口、45第二散热口、46第一固定座、47第二固定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一种自动化上料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壳体2,底板1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壳体3,第一壳体2与第二壳体3之间通过固定板4固定连接,底板1底部的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支腿42,支腿4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防滑垫43,通过设置防滑垫43起到了防滑的作用,底板1的顶部且位于第一壳体2左侧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机壳5,第一机壳5内壁的顶部开设有第一散热口44,通过设置第一散热口44起到了散热的作用,防止驱动电机6由于第一机壳5内部温度过高导致出现故障,第一机壳5内壁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6,第一机壳5内壁的底部通过第一固定座46与驱动电机6的底部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第一固定座46起到支撑驱动电机6的作用,驱动电机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自动化上料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化上料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壳体(2),所述底板(1)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壳体(3),所述第一壳体(2)与第二壳体(3)之间通过固定板(4)固定连接,所述底板(1)的顶部且位于第一壳体(2)左侧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机壳(5),所述第一机壳(5)内壁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6),所述驱动电机(6)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驱动转轴(7),所述驱动转轴(7)的右端依次贯穿第一机壳(5)和第一壳体(2)且延伸至第一壳体(2)的内部,所述第一壳体(2)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8),所述第一壳体(2)内壁的顶部且位于第一固定块(8)后侧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9),所述第一固定块(8)与第二固定块(9)之间设置有第一滑轮(10),所述第一滑轮(10)的内部设置第一转动轴(11),所述第一转动轴(11)的前端依次贯穿第二固定块(9)、第一滑轮(10)和第二固定块(9)且延伸至第一固定块(8)的前侧,所述第一壳体(2)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滑轨(12),所述第一滑轨(12)的内壁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13),所述第二壳体(3)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滑轨(14),所述第二滑轨(14)的内壁的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15),所述第一滑块(13)与第二滑块(15)之间通过上料板(16)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块(17),所述支撑块(17)的后侧设置有第二滑轮(18),所述第二滑轮(18)的内部设置有第二转动轴(19),所述第二转动轴(19)的前端依次贯穿第二滑轮(18)和支撑块(17)且延伸至支撑块(17)的前侧,所述上料板(1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加固块(20),所述驱动转轴(7)的表面缠绕有第一钢绳(21),所述第一钢绳(21)远离驱动转轴(7)的一端依次穿过第一滑轮(10)和第二滑轮(18)与加固块(20)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上料板(16)底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挡板(22),两个挡板(22)之间通过滑动杆(23)固定连接,所述滑动杆(23)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滑动块(24),所述滑动块(2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安装块(25),所述安装块(2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吸盘(26),位于安装块(25)左侧的挡板(22)通过伸缩杆(27)与安装块(25)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杆(27)的表面套接有弹簧(28),所述安装块(25)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紧固块(29),所述底板(1)的顶部且位于第二壳体(3)右侧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二机壳(30),所述第二机壳(30)内壁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输出电机(31),所述输出电机(31)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输出转轴(32),所述输出转轴(32)的左端依次贯穿第二机壳(30)和第二壳体(3)且延伸其第二壳体(3)的内部,所述第二壳体(3)内壁的右侧且位于输出转轴(32)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块(33),所述二壳体(3)内壁的右侧且位于第一连接块(33)后侧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块(34),所述第一连接块(33)与第二连接块(34)之间设置有第三滑轮(35),所述第三滑轮(35)的内部设置有第三转动轴(36),所述第三转动轴(36)的前端依次贯穿第二连接块(34)、第三滑轮(35)和第一连接块(33)且延伸至第一连接块(33)的外部,所述输出转轴(32)的表面缠绕有第二钢绳(37),所述第二钢绳(37)远离输出转轴(32)的一端穿过第三滑轮(35)与紧固块(29)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化上料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壳体(2),所述底板(1)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壳体(3),所述第一壳体(2)与第二壳体(3)之间通过固定板(4)固定连接,所述底板(1)的顶部且位于第一壳体(2)左侧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机壳(5),所述第一机壳(5)内壁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6),所述驱动电机(6)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驱动转轴(7),所述驱动转轴(7)的右端依次贯穿第一机壳(5)和第一壳体(2)且延伸至第一壳体(2)的内部,所述第一壳体(2)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8),所述第一壳体(2)内壁的顶部且位于第一固定块(8)后侧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9),所述第一固定块(8)与第二固定块(9)之间设置有第一滑轮(10),所述第一滑轮(10)的内部设置第一转动轴(11),所述第一转动轴(11)的前端依次贯穿第二固定块(9)、第一滑轮(10)和第二固定块(9)且延伸至第一固定块(8)的前侧,所述第一壳体(2)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滑轨(12),所述第一滑轨(12)的内壁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13),所述第二壳体(3)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滑轨(14),所述第二滑轨(14)的内壁的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15),所述第一滑块(13)与第二滑块(15)之间通过上料板(16)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块(17),所述支撑块(17)的后侧设置有第二滑轮(18),所述第二滑轮(18)的内部设置有第二转动轴(19),所述第二转动轴(19)的前端依次贯穿第二滑轮(18)和支撑块(17)且延伸至支撑块(17)的前侧,所述上料板(1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加固块(20),所述驱动转轴(7)的表面缠绕有第一钢绳(21),所述第一钢绳(21)远离驱动转轴(7)的一端依次穿过第一滑轮(10)和第二滑轮(18)与加固块(20)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上料板(16)底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挡板(22),两个挡板(22)之间通过滑动杆(23)固定连接,所述滑动杆(23)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滑动块(24),所述滑动块(2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安装块(25),所述安装块(2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吸盘(26),位于安装块(25)左侧的挡板(22)通过伸缩杆(27)与安装块(25)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杆(27)的表面套接有弹簧(28),所述安装块(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伯春
申请(专利权)人:何伯春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