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隐藏式入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098885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3 02: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隐藏式入线装置,包括把横件、把立件、下托盖、第一垫圈、过线碗组盖和车架;把横件设在把立件第一端,把横件上设有导线;把立件第二端设有第一通孔,下托盖设有第二通孔,第一垫圈设有第三通孔,过线碗组盖设有第四通孔,车架设有立柱,立柱依次穿过第四通孔、第三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一通孔;把立件上设有过线槽,下托盖设有第一过线孔,第一垫圈设有第二过线孔,过线碗组盖设有第三过线孔,导线依次贯穿过线槽、第一过线孔、第二过线孔和第三过线孔并延伸至车架内。本发明专利技术能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入线设计结构,在车把进行转动时,线束会随之扭曲、拉紧,即过线不顺畅,而且,裸露的外线容易损伤,布线凌乱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隐藏式入线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自行车布线结构
,尤其涉及一种隐藏式入线装置。
技术介绍
自行车是传统产业,由于环保以及交通的问题,自行车再度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居民喜爱的交通、健身工具,世界自行车行业的重心正从传统的代步型交通工具向运动型、山地型(公路车)、休闲型转变,也发展出了电动助力车。随着自行车的发展,自行车上的线束越来越多,包括后刹车线,后变速线,前变速线,前刹车线,目前传统自行车的后刹车线、后变速线、前变速线、前刹车线的入线设计为:从车架下管入线,这样的入线设计结构,在车把进行转动时线束会随之扭曲、拉紧,即过线不顺畅,而且转向时,裸露的外线容易损伤,有干扰骑行风险,从外观上看各种线分布在车管的外侧,比较凌乱、不够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隐藏式入线装置,其能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入线设计结构,在车把进行转动时线束会随之扭曲、拉紧,即过线不顺畅,而且,裸露的外线容易损伤,布线凌乱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隐藏式入线装置,包括把横件、把立件、下托盖、第一垫圈、过线碗组盖和车架;把横件设在把立件第一端,把横件上设有导线;把立件第二端设有第一通孔,下托盖设有第二通孔,第一垫圈设有第三通孔,过线碗组盖设有第四通孔,车架设有立柱,立柱由下至上依次穿过第四通孔、第三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一通孔;把立件上设有过线槽,下托盖设有第一过线孔,第一垫圈设有第二过线孔,过线碗组盖设有第三过线孔,导线依次贯穿过线槽、第一过线孔、第二过线孔和第三过线孔并延伸至车架内。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垫圈和培林扩紧杯,第二垫圈设有第五通孔,培林扩紧杯设有第六通孔;立柱由下至上依次穿过第六通孔、第四通孔、第五通孔、第三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一通孔,即使得培林扩紧杯、过线碗组盖、第二垫圈、第一垫圈、下托盖和把立件由下至上依次套设在立柱上;第二垫圈设有第四过线孔,培林扩紧杯设有第五过线孔,导线依次贯穿过线槽、第一过线孔、第二过线孔、第四过线孔、第三过线孔和第五过线孔。进一步地,第一过线孔、第二过线孔、第四过线孔、第三过线孔和第五过线孔的中心线均位于同一直线上。进一步地,过线碗组盖上设有凹槽,第一垫圈和第二垫圈由上至下设置在凹槽内。进一步地,下托盖下表面设有第一凸起,第一垫圈上表面设有第一定位孔,第一凸起插合在第一定位孔内,以固定下托盖和第一垫圈之间的相对位置;第一垫圈下表面设有第二凸起,第二垫圈上表面设有第二定位孔,第二凸起插合在第二定位孔内,以固定第一垫圈和第二垫圈之间的相对位置;第二垫圈下表面设有第三凸起,过线碗组盖上表面设有第三定位孔,第三凸起插合在第三定位孔内,以固定第二垫圈和过线碗组盖之间的相对位置。进一步地,培林扩紧杯设置在过线碗组盖下端,并且,培林扩紧杯上部与过线碗组盖下端实现间隙配合。进一步地,还包括轴承,轴承套设在培林扩紧杯下部外周并与培林扩紧杯下部实现过盈配合。进一步地,轴承内圈与培林扩紧杯下部外周接触,轴承外圈与车架内壁接触。进一步地,还包括前叉,前叉设在车架下方,导线延伸至车架内或者前叉内。进一步地,把立件第一端设有固定孔,把横件穿过固定孔并固定在把立件第一端上。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包括把横件、把立件、下托盖、第一垫圈、过线碗组盖和车架,将把横件固定安装在把立件第一端,而且在把横件上安装有导线(导线可以安装在把横件的内部或者外壁上),其中,在把立件第二端成型有第一通孔,在下托盖成型有第二通孔,在第一垫圈成型有第三通孔,在过线碗组盖成型有第四通孔,而,车架成型有立柱,将立柱由下至上依次穿过第四通孔、第三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一通孔,即即使得过线碗组盖、第一垫圈、下托盖和把立件由下至上依次套设安装在立柱上,另外,在把立件上成型有过线槽,在下托盖上成型有第一过线孔,在第一垫圈上成型有第二过线孔,在过线碗组盖上成型有第三过线孔,将把横件的导线依次贯穿过线槽、第一过线孔、第二过线孔和第三过线孔并延伸至车架内,非常安全,在车把进行转动时,可以避免导线随之扭曲、拉紧,也可以防止裸露的外线损伤。能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入线设计结构,在车把进行转动时线束会随之扭曲、拉紧,即过线不顺畅,而且,裸露的外线容易损伤,布线凌乱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隐藏式入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隐藏式入线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隐藏式入线装置中把立件、下托盖、第一垫圈、第二垫圈、过线碗组盖和培林扩紧杯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所示隐藏式入线装置中把立件、下托盖、第一垫圈、第二垫圈、过线碗组盖和培林扩紧杯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隐藏式入线装置中把立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所示隐藏式入线装置中下托盖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1所示隐藏式入线装置中第一垫圈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1所示隐藏式入线装置中过线碗组盖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1所示隐藏式入线装置中培林扩紧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1所示隐藏式入线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把横件;2、把立件;21、固定孔;22、第一通孔;23、过线槽;3、下托盖;31、第二通孔;32、第一过线孔;4、第一垫圈;41、第三通孔;42、第二过线孔;5、过线碗组盖;51、第四通孔;52、凹槽;53、第三过线孔;6、车架;7、第二垫圈;71、第五通孔;72、第四过线孔;8、培林扩紧杯;81、第六通孔;82、第五过线孔;9、轴承;101、前叉。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请参见图1-10,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隐藏式入线装置,包括把横件1、把立件2、下托盖3、第一垫圈4、过线碗组盖5、车架6、第二垫圈7、培林扩紧杯8、轴承9和前叉101。在把立件2第一端成型有固定孔21,将把横件1穿过固定孔21,使得把横件1固定安装在把立件2第一端上,而把横件1上安装有导线(该导线可以安装在把横件1的内部或者外壁上)。其中,把立件2采用碳纤维材质一体成型技术,增强穿线顺畅度及精准度,可以减少线管与把立件2之间的摩擦,而把横件1可以由铝合金或碳纤维材质制成。在把立件2第二端成型有第一通孔22,在下托盖3成型有第二通孔31,在第一垫圈4成型有第三通孔41,在第二垫圈7上成型有第五通孔71,在过线碗组盖5成型有第四通孔51,在培林扩紧杯8上成型有第六通孔81,而,车架6成型有立柱,将立柱由下至上依次穿过第六通孔81、第四通孔51、第五通孔71、第三通孔41、第二通孔31和第一通孔22,即使得培林扩紧杯8、过线碗组盖5、第二垫圈7、第一垫圈4、下托盖3和把立件2由下至上依次套设安装在立柱上(培林扩紧杯8、过线碗组盖5、第二垫圈7、第一垫圈4、下托盖3和把立件2重叠锁紧形成一个组合体)。其中,过线碗组盖5、第二垫圈7、第一垫圈4和下托盖3均由铝合金制成,或者,第二垫圈7、第一垫圈4和下托盖3均由碳纤维材质制成,可以提高锁紧强度。而培林扩紧杯8采用T6热处理后的铝合金材质制成。下托盖3上表面紧贴着把立件2下表面,而在下托盖3下表面成型有第一凸起,在第一垫圈4上表面成型有第一定位孔,将第一凸起插合在第一定位孔内,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隐藏式入线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隐藏式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把横件、把立件、下托盖、第一垫圈、过线碗组盖和车架;所述把横件设在把立件第一端,所述把横件上设有导线;所述把立件第二端设有第一通孔,所述下托盖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垫圈设有第三通孔,所述过线碗组盖设有第四通孔,所述车架设有立柱,所述立柱由下至上依次穿过第四通孔、第三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一通孔;所述把立件上设有过线槽,所述下托盖设有第一过线孔,所述第一垫圈设有第二过线孔,所述过线碗组盖设有第三过线孔,所述导线依次贯穿过线槽、第一过线孔、第二过线孔和第三过线孔并延伸至车架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隐藏式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把横件、把立件、下托盖、第一垫圈、过线碗组盖和车架;所述把横件设在把立件第一端,所述把横件上设有导线;所述把立件第二端设有第一通孔,所述下托盖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垫圈设有第三通孔,所述过线碗组盖设有第四通孔,所述车架设有立柱,所述立柱由下至上依次穿过第四通孔、第三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一通孔;所述把立件上设有过线槽,所述下托盖设有第一过线孔,所述第一垫圈设有第二过线孔,所述过线碗组盖设有第三过线孔,所述导线依次贯穿过线槽、第一过线孔、第二过线孔和第三过线孔并延伸至车架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藏式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垫圈和培林扩紧杯,所述第二垫圈设有第五通孔,所述培林扩紧杯设有第六通孔;所述立柱由下至上依次穿过第六通孔、第四通孔、第五通孔、第三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一通孔,即使得所述培林扩紧杯、过线碗组盖、第二垫圈、第一垫圈、下托盖和把立件由下至上依次套设在立柱上;所述第二垫圈设有第四过线孔,所述培林扩紧杯设有第五过线孔,所述导线依次贯穿过线槽、第一过线孔、第二过线孔、第四过线孔、第三过线孔和第五过线孔。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隐藏式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线孔、第二过线孔、第四过线孔、第三过线孔和第五过线孔的中心线均位于同一直线上。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隐藏式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线碗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永豪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凯路仕自行车运动时尚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