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形状记忆合金驱动的爬行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98741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3 02: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形状记忆合金驱动的爬行机器人。机器人足部的轮子由硅胶材料制作而成,利用形状记忆合金集成性高、输出功重比大的特点,将形状记忆合金丝作为机器人的驱动器。提升机器人的运动效率、环境适应能力,为机器人设计了具有防滑作用的棘轮结构,在记忆合金丝的驱动下,机器人的足部能实现较高效率的运动。机器人的前后躯干由具有刚性的压簧连接,在躯干部位的记忆合金丝的作用下,机器人的躯干能实现躯干弯曲、转向等行为。在机器人的躯干部位布置了具有电阻反馈的记忆合金丝,能作为机器人的运动姿态传感器为机器人的闭环控制提供运动信息。该款机器人自带传感器,能自主实现滚动前行、转弯等行为,适应能力强,运动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形状记忆合金驱动的爬行机器人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器人技术,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是利用智能材料驱动柔性材料的机器人结构设计。属于特种柔性机器人领域。
技术介绍
经过多年发展,各式各样的机器人在很多领域被广泛利用,但目前机器人大多是由金属等构成的刚体机器人。传统的刚体机器人虽然具有很高的运动精度,但在以下方面仍然存在不足:在复杂地形缺乏稳定性、灵活性和环境适应性;抓取易碎物体;在狭窄空间内的作业能力受限;输出体积比不高;运动控制上也较复杂。随着仿生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仿生技术被应用到生活中,若借鉴仿生学的一些结构与理论,将软体生物(如大象的鼻子、章鱼触手等)的柔顺性、运动特点移植到机器人身上,则可以使机器人弥补刚体机器人的缺点。目前,软体机器人还在不断探索阶段,但其应用前景广泛。例如:在各种地震海啸等灾难中进行复杂地形的探索及搜救;在医疗手术中任意改变形状以方便医生的手术;在反恐及战争中对狭窄复杂地形进行情报收集等等。但目前软体机器人的研究还处于发展阶段,关于软体机器人的结构设计与驱动控制还具有很广阔的研究空间。软体机器人目前存在运动效率低、可控性差、刚度低等特点,以上特点使软体机器人的应用被大大限制。因此提升软体机器人的可控性、运动效率及刚度是研究的重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目前软体机器人所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基于形状记忆性合SMA驱动的爬行机器人,该机器人能在平地、斜坡等陆地上实现爬行、转向、避障等动作,运动效率高、适应能力强,具备一定的负载能力,改善了目前软体机器人所存在运行效率低、负载能力弱等缺点。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基于由SMA驱动、自反馈和超弹性合金(SSMA)外部反馈结合和刚体关节配合的软体机器人系统。本专利技术包括以下三大部分:机器人的壳体设计、机器人的腿部结构设计、驱动模块设计。机器人的壳体由聚醚醚酮(PEEK)材料制作而成,壳体内部被设置了用于SMA丝(φ=0.3mm)作业的通孔(φ=1mm)、约束机器人的腿的螺纹孔(φ=3mm)、约束簧基座的螺纹孔(φ=18mm)。机器人的腿部上布置了偏置弹簧结构、棘轮结构,腿部在SMA丝的拉伸下能实现转动。机器人的驱动模块由SMA丝组成,SMA丝经过被壳体以及约束杆的约束,长度被得到最大优化,能满足机器人的驱动需求。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参照爬行动物的运动特点,制作出爬行机器人的基本结构,鉴于PEEK材料具有刚性强,密度低的特点,因此将peek材料作为机器人的壳体与腿部的制作材料;步骤2:利用SMA丝的具有记忆效应、自反馈、功重比大的特点,将SMA丝作为机器人的驱动器,并将SMA丝的作业长度优化到最大,并在壳体上设计SMA丝的约束结构;步骤3:机器人的躯干具有两根SMA驱动丝,分别用于机器人的转向和弯曲运动,机器人的四个腿部分别具有独立的SMA驱动丝,能实现独立的驱动,为机器人的爬行运动提供动力,并利用SSMA丝作为机器人的弯曲传感器;步骤4:分别为机器人的躯干部位与腿部布置偏置弹簧,使机器人在经过SMA丝驱动后能恢复初始的姿态,保证运动持续;步骤5:为了提升机器人的运动效率,在机器人的腿部设计棘轮结构。该结构包含:硅胶轮子、卡针、微小轴承、PEEK制作的腿;步骤6:将机器人的部件进行组装。包含:壳体单元、驱动单元、腿部单元;与已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该机器人能具备一定的负载能力,改善了目前软体机器人负载能力差、运动效率低等特点。机器人采用腿轮式,并在腿部上设计了棘轮结构,能克服爬行机器人摩擦力不足的缺点,很好了提升了机器人的运动效率。SSMA丝能为机器人的闭环控制提供机器人的运动信息,提升了机器人的控制能力。附图说明图1为机器人的整体外观图;图2为机器人的正视图;图3为机器人壳体内部的驱动丝分布图;图4为机器人的外观图;图5为机器人的腿部棘轮结构及偏置拉簧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参见图1,本专利技术所制作的爬行机器人在壳体结构上主要由PEEK壳体1、杆基座2、杆3、簧基座4、压簧5组成。PEEK壳体1通过压簧5进行连接,杆3被固定在杆基座2上,杆基座3通过塑料螺栓M3约束。参见图3,机器人的驱动结构由腿部SMA驱动丝6、躯干SMA驱动丝7组成,在SMA丝通电约2A后能收缩3%长度,为机器人的运动提供动力。机器人的传感部分由SMA传感丝8组成,可以利用自身的电阻变化去反映机器人的躯干弯曲状态。参见图5,机器人的腿部单元由拉簧9、微轴承10、基座11、腿12、卡针13、硅胶轮14组成。基座11与PEEK壳体1通过塑料螺栓M3约束。卡针13与硅胶轮14组成棘轮结构,增大了机器人的运动效率。下面为本专利技术方法的步骤做详细的说明。本专利技术方法的具体实施步骤如下:步骤1:参照爬行动物的运动特点,制作出爬行机器人的基本结构,鉴于PEEK材料具有刚性强,密度低的特点,因此将peek材料作为机器人的壳体1与腿12的制作材料;步骤2:利用SMA的具有记忆效应、自反馈、功重比大的特点,将SMA丝6与SMA丝7分别作为机器人的腿部与躯干的驱动器,并将SMA丝的作业长度优化到最大,并在壳体1上设计SMA丝6的约束杆,SMA丝7的约束棒10;步骤3:机器人的躯干具有两根SMA驱动丝,分别用于机器人的转向和弯曲运动,机器人的四个腿部分别具有独立的SMA驱动丝,能实现独立的驱动,为机器人的爬行运动提供动力,并将SSMA传感丝8作为机器人的弯曲传感器;;步骤4:分别为机器人的躯干部位布置压簧5,在腿部布置偏置压簧9,使机器人在经过SMA丝驱动后能恢复初始的姿态,保证运动持续;步骤5:为了提升机器人的运动效率,在机器人的腿部设计棘轮结构。该结构包含:硅胶轮17、卡针15、微小轴承12、PEEK制作的腿14,腿部SMA丝6与机器人腿14通过SMA丝孔16约束,腿部SMA丝6通电受热带动腿14向前转动,硅胶轮17在地面摩擦力的作用下滚动,待SMA丝6断电后,经过在拉簧11的作用下腿14向后转动,硅胶轮17在卡针15作用下相对机器人的腿14保持不转动,依靠硅胶轮17与地面的摩擦力驱动机器人向前行进;步骤6:将机器人的部件进行组装。包含:壳体单元、驱动单元、腿部单元,参见图3,组装壳体单元时,壳体1内部需要为约束滚筒9的PEEK棒10打通孔(φ=3mm),参见图5,在机器人腿14上需要打约束SMA丝6的孔16(φ=1mm),其中对拉簧11的约束也是通过通孔(φ=1mm),机器人的整体组装顺序是:先壳体单元,然后驱动单元,最后是腿部单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形状记忆合金驱动的爬行机器人

【技术保护点】
一种记忆合金驱动的爬行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本专利技术所制作的机器人由聚醚醚酮(peek)材料制作的壳体与腿、硅胶制作的轮子、形状记忆合金(SMA)丝作为驱动器组合而成;机器人可以实现爬行、避障等运动;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参照爬行动物的运动特点,制作出爬行机器人的基本结构,鉴于PEEK材料具有刚性强,密度低的特点,因此将peek材料作为机器人的壳体与腿部的制作材料;步骤2:利用SMA丝的具有记忆效应、自反馈、功重比大的特点,将SMA丝作为机器人的驱动器,并将SMA丝的作业长度优化到最大,并在壳体上设计SMA丝的约束结构;步骤3:机器人的躯干具有两根SMA驱动丝,分别用于机器人的转向和弯曲运动,机器人的四个腿部分别具有独立的SMA驱动丝,能实现独立的驱动,为机器人的爬行运动提供动力,并利用SSMA丝作为机器人的弯曲传感器;步骤4:分别为机器人的躯干部位与腿部布置偏置弹簧,使机器人在经过SMA丝驱动后能恢复初始的姿态,保证运动持续;步骤5:为了提升机器人的运动效率,在机器人的腿部设计棘轮结构。该结构包含:硅胶轮子、卡针、微小轴承、PEEK制作的腿;步骤6:将机器人的部件进行组装。包含:壳体单元、驱动单元、腿部单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记忆合金驱动的爬行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本发明所制作的机器人由聚醚醚酮(peek)材料制作的壳体与腿、硅胶制作的轮子、形状记忆合金(SMA)丝作为驱动器组合而成;机器人可以实现爬行、避障等运动;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参照爬行动物的运动特点,制作出爬行机器人的基本结构,鉴于PEEK材料具有刚性强,密度低的特点,因此将peek材料作为机器人的壳体与腿部的制作材料;步骤2:利用SMA丝的具有记忆效应、自反馈、功重比大的特点,将SMA丝作为机器人的驱动器,并将SMA丝的作业长度优化到最大,并在壳体上设计S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震云潘杰田加文黄皓蒋永瑞曾松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