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刚专利>正文

一种自动翻转的玩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90749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2 23: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玩具,尤其涉及一种自动翻转的玩具,包括驱动电机,连接于驱动电机前端的配重块及与驱动电机的两侧输出轴连接的弧形支板,通过弧形支板的设置配合配重块、行走轮,实现本本玩具的向前移动功能,通过控制电机翻转,实现在玩具整体翻倒后控制其自动翻转复位,省去了人手动拿起玩具并翻转复位的繁琐,增加了玩具使用中的便捷性、趣味性。

A toy that is automatically turned ove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toy, in particular a toy that is automatically turned over, which includes a driving motor, a counterweight block connected to the front of the driving motor and an arc supporting plate connected with the two side output axes of the driving motor, and through the setting of a curved branch plate with a counterweight block and a walking wheel, the forward moving function of the present toy is realized. By controlling the overturn of the motor, it can control the automatic reversal and reset after the whole overturn of the toy. It saves the tedious of picking up toys manually and reversing and repositioning, which increases the convenience and interest of the to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翻转的玩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玩具,尤其涉及一种自动翻转的玩具。
技术介绍
常规的具有移动功能的玩具如玩具小车、电动小动物等,其移动功能多通过电机驱动轮子旋转实现,使用时多通过遥控器控制其运动,但是这类玩具存在一旦翻倒后即需要人工将其扶正,使其驱动轮重新与地面接触后才能继续移动,这便造成了使用过程中的不便,影响玩具正常玩耍中的趣味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在翻倒后能够自动翻转的玩具。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自动翻转的玩具,包括驱动电机,连接于驱动电机前端的配重块及与驱动电机的两侧输出轴连接的弧形支板,其中,所述驱动电机的壳体通过连接杆与配重块固定连接,所述配重块底端低于驱动电机的壳体底端,所述配重块底端中部连接有行走轮;所述弧形支板顶端与驱动电机的两侧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弧形支板外侧均匀固定有多个托板,托板的宽度宽于弧形支板。所述配重块底侧固定连接有两个行走轮连接板,两个所述行走轮连接板分别与行走轮的轮轴两侧铰接。所述配重块顶部固定有高度高于驱动电机的壳体及连接杆顶部的翻转支撑块。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弧形支板的设置配合配重块、行走轮,实现本本玩具的向前移动功能,通过控制电机翻转,实现在玩具整体翻倒后控制其自动翻转复位,省去了人手动拿起玩具并翻转复位的繁琐,增加了玩具使用中的便捷性、趣味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侧结构示意图。图3、图4、图5为本玩具向前移动时,其工作状态示意图。图6、图7、图8、图9、图10为本玩具自动翻转并回复初始状态的过程示意图。图中:1.驱动电机,2.配重块,3.弧形支板,4.连接杆,5.行走轮,6.托板,7.行走轮连接板,8.翻转支撑块。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最佳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所示,本技术包括驱动电机1,连接于驱动电机前端的配重块2及与驱动电机的两侧输出轴连接的弧形支板3,其中,所述驱动电机的壳体通过连接杆4与配重块固定连接,所述配重块底端低于驱动电机的壳体底端,所述配重块底端中部连接有行走轮5;所述弧形支板顶端与驱动电机的两侧输出轴固定连接。驱动电机通过遥控装置控制,遥控装置控制驱动电机的正转与反转;弧形支板为具有一定宽度的条形板在其长度方向弧形折弯,使得其外表面能够在运动时与地面接触,形成支撑;优选的,所述弧形支板外侧均匀固定有多个托板6,托板的宽度宽于弧形支板,从而扩大弧形支板与地面接触面积,使得弧形支板的运动中更加平稳。优选的,行走轮的安装方式为:配重块底侧固定连接有两个行走轮连接板7,两个所述行走轮连接板分别与行走轮的轮轴两侧铰接。行走轮可以为普通的行走轮,还可以为行走滚珠等。优选的,所述配重块顶部固定有高度高于驱动电机的壳体及连接杆顶部的翻转支撑块8,抗磨部可以为硬度较高的材质构成,在翻转时与地面接触,并作为支点使得配重块沿此处翻转,同时其还应具有一定的抗磨作用。本玩具向前移动时,其工作状态如图3、图4、图5所示:通过驱动电机控制弧形支板定位,设置弧形支板位于如图3所示的位置为处初始状态,此时玩具整体由两个弧形支板稳定支撑;向前移动时,弧形支板顺时针旋转,弧形支板旋转朝向至远离配重块一侧旋转时,驱动电机壳体在的输出轴位置一侧被撬起,而配重块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使得其前端通过行走轮与地面接触,并在弧形支板提供的向前推力作用下向前移动,其具体的位置关系如图4所示;随着弧形支板继续旋转朝向至远离配重块一侧旋转直至弧形支板末端与地面分离,驱动电机壳体在重力作用下下移,而弧形支板在驱动电机驱动下迅速旋转至配重块一侧,弧形支板前端迅速与配重块一侧的地面接触,与地面接触后的弧形支板为驱动电机壳体相接触,从而使得驱动电机壳体不会与地面接触如图5所示;随着弧形支板继续旋转,行走轮在推力作用下前移,逐渐离开地面,使得玩具整体通过弧形支板驱动前移如图3所示,继续正向移动则重复上述运动过程;本玩具遇到障碍物导致其处于翻到位置时,如图6所示,即配重块、驱动电机壳体的顶面与地面接触,而弧形支板不与地面接触;本玩具自动翻转并回复初始状态的过程如图6、图7、图8、图9、图10所示:玩具整体位于翻倒位置时,如图6所示,相较于玩具整体向前移动时,驱动电机旋转方向相反,而弧形支板顺时针旋转,当弧形支板旋转至其末端与配重块一侧的地面接触时,如图7所示;弧形支板继续旋转使得驱动电机壳体在电机输出轴一侧翘起,如图8所示;驱动电机壳体及配重块进而以配重块顶部的翻转支撑块为支点继续翘起,弧形支板的长度设置为可以使配重块顶部的翻转支撑块离开地面,此时玩具整体仅通过弧形支板与地面接触,而此时弧形支板位于近似竖向位置如图9所示,在重力作用下玩具整体沿弧形支板的方向倾倒,从而实现玩具整体的翻转,如图10所示。通过弧形支板的设置配合配重块、行走轮,实现本本玩具的向前移动功能,通过控制电机翻转,实现在玩具整体翻倒后控制其自动翻转复位,省去了人手动拿起玩具并翻转复位的繁琐,增加了玩具使用中的便捷性、趣味性。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自动翻转的玩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翻转的玩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电机,连接于驱动电机前端的配重块及与驱动电机的两侧输出轴连接的弧形支板,其中,所述驱动电机的壳体通过连接杆与配重块固定连接,所述配重块底端低于驱动电机的壳体底端,所述配重块底端中部连接有行走轮;所述弧形支板顶端与驱动电机的两侧输出轴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翻转的玩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电机,连接于驱动电机前端的配重块及与驱动电机的两侧输出轴连接的弧形支板,其中,所述驱动电机的壳体通过连接杆与配重块固定连接,所述配重块底端低于驱动电机的壳体底端,所述配重块底端中部连接有行走轮;所述弧形支板顶端与驱动电机的两侧输出轴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翻转的玩具,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刚
申请(专利权)人:李刚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