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山东大学专利>正文

机械能助渗金属表面改性新技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9052 阅读:2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机械能助渗金属表面改性新技术,利用渗剂和冲击粒子在加热炉的滚筒内对工件表面冲击,使工件表面产生足够数量的原子扩散所需的空位,在400~600℃条件下,实现机械能助渗金属表面改性,可用于金属渗铝、渗硅、渗铜、渗锰及锌铝共渗。与常规化学热处理相比,降低了扩散激能和扩渗温度,缩短了扩渗时间,节能效果显著。(*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的机械能助渗金属表面改性新技术,主要涉及金属表面渗铝、渗硅、渗铜、渗锰及锌铝共渗技术,属化学热处理领域。目前,化学热处理仍是提高产品质量,延长机械产品使用寿命的主要表面改性技术。国际上已将化学热处理分为奥氏体状态化学热处理(高温)和铁素体状态化学热处理(低温)。为了降低能耗,许多国家都致力于扩大铁素体状态化学热处理的研究,但大多从渗剂活化反应着手,在单纯使用热能的条件下,研究工作未能获得较大进展。由于常规化学热处理是单纯使用热能,扩散激活能大,扩渗温度高,扩渗时间长,耗能很大,因而使热处理成为耗能大户,并且限制了热处理表面改性技术的推广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机械能助渗金属表面改性新技术,主要通过机械能与热能相结合,将化学热处理的传导传热方式改为粒子对流传热,增加粒子间接触机会,传热速度快,温度均匀;促进了渗剂间的化学反应;使被处理的工件表面活化,有利于原子吸附;在机械能和热能的作用下,粒子动能激活了工件表层点阵原子,使其脱位,形成原子扩散所需的空位,改变了扩散机制,降低了扩散激活能,大幅度降低了渗金属的扩渗温度。附图说明图1给出了本专利技术机械能助渗金属加热炉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滚筒,2为加热炉炉体,3为传动轴,4为支撑轮,5为电炉丝。本专利技术是将渗剂、冲击粉末与工件一起装入加热炉的滚筒内,滚筒安装在加热炉中,由电机通过减速机构带动转动。加热炉采用卧式结构,炉膛为接近圆形截面,炉壁采用耐火纤维制品,在加热炉的底部和两侧均匀布有加热体(电炉丝),滚筒在加热炉内边滚动边加热,加热温度为400~600℃,利用运动的粉末粒子冲击工件表面,使工件表面层产生足够数量的原子扩散所需的空位,实现机械能渗金属表面改性。通过填加不同的渗剂和冲击粒子的比例,可以分别实现机械能助渗铝、渗硅、渗铜、渗锰及锌铝共渗。本专利技术的渗剂与冲击粒子的组份配比质量%为渗入的金属粉末或渗入金属元素的铁合金粉末2~30,金属的氯化物为0.5~20,焙烧粘土97.5~78。在上述溶剂中,还可加入氯化铵0~10,铝粉0~5,硅铁为0~5,稀土合金0~5。其冲击粒子也可采用粒度为0.05~3mm的河沙、三氧化二铝、石英沙。本专利技术的机械能助渗金属表面改性新技术,扩渗温度低,由常规的化学热处理900~1100℃降低至400~600℃;扩渗时间短,由原来4~10小时缩短到1~4小时,节能显著;并且热处理变形很小,大部分工件处理后能直接装配使用;基材的组织、性能基本上无变化。经处理后的工件分别具有较好的抗高温氧化性和较高的耐蚀性,防大气腐蚀性好。实施例1,机械能助渗铜的渗剂与冲击粉末的组份配比(质量%)为铜粉4、氯化亚铜10、氯化铵0.5、铝粉0.2、焙烧粘土85.3。将渗剂、冲击粒子与工件装入加热炉中的滚筒,封闭加热到460℃,保温2小时,渗铜层厚度大于60μm。实施例2,机械能助渗铝的渗剂与冲击粉末的组份配比(质量%)为铝铁15、三氯化铝5、氯化铵2、焙烧粘土78。将渗剂、冲击粒子与工件装入加热炉中的滚筒,封闭加热到560℃,保温4小时,渗铝层厚度大于60μm。实施例3,机械能助渗硅的渗剂与冲击粉末的组份配比(质量%)为硅铁合金13、氯化铵3、三氯化铬5,铝粉0.2,焙烧粘土78.8。将渗剂、冲击粒子与工件装入加热炉中的滚筒,封闭加热到520℃,保温2小时,渗硅层厚度大于60μm。实施例4,机械能助渗锰的渗剂与冲击粉末的组份配比(质量%)为锰粉15、三氯化锰3、氯化铵2、硅铁0.2,焙烧粘土79.8。将渗剂、冲击粒子与工件装入加热炉中的滚筒,封闭加热到440℃,保温2小时,渗锰层厚度大于60μm。实施例5,机械能助锌铝共渗的渗剂与冲击粉末的组份配比(质量%)为锌粉10、铝铁5、氯化铵3、三氯化铝2,硅铁0.2,焙烧粘土79.8。将渗剂、冲击粒子与工件装入加热炉中的滚筒,封闭加热到420℃,保温2小时,渗铝层厚度大于80μm。权利要求1.机械能助渗金属表面改性新技术,利用渗剂、冲击粒子与工件在加热炉中进行渗铝、渗硅、渗锰、渗铜及锌铝共渗,其特征在于加热炉为卧式结构,截面接近圆形,炉壁采用耐火纤维制品,加热炉内设有可转动的滚筒,渗剂、冲击粒子与工件装入滚筒封闭后进行加热保温处理,渗剂与冲击料子的组份配比(质量%)为渗入的金属元素粉末或渗入金属元素的铁合金粉末2~30,金属的氯化物为0.5~20,焙烧粘土97.5~7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能助渗金属表面改性新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渗剂还可加入以下的元素(质量%)氯化铵0~10,铝粉0~5,硅铁为0~5,稀土合金0~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能助渗金属表面改性新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冲击粒子也可采用粒度为0.05~3mm的河沙、三氧化二铝或石英沙。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能助渗金属表面改性新技术,其特征在于加热炉的滚筒直径为100~700mm,长度为200~6000mm,转数为3~60转/分,加热温度为400~600℃,保温1~4小时。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的机械能助渗金属表面改性新技术,利用渗剂和冲击粒子在加热炉的滚筒内对工件表面冲击,使工件表面产生足够数量的原子扩散所需的空位,在400~600℃条件下,实现机械能助渗金属表面改性,可用于金属渗铝、渗硅、渗铜、渗锰及锌铝共渗。与常规化学热处理相比,降低了扩散激能和扩渗温度,缩短了扩渗时间,节能效果显著。文档编号C23C10/28GK1320717SQ01107820公开日2001年11月7日 申请日期2001年2月28日 优先权日2001年2月28日专利技术者孙希泰, 徐英, 孙毅 申请人:山东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机械能助渗金属表面改性新技术,利用渗剂、冲击粒子与工件在加热炉中进行渗铝、渗硅、渗锰、渗铜及锌铝共渗,其特征在于加热炉为卧式结构,截面接近圆形,炉壁采用耐火纤维制品,加热炉内设有可转动的滚筒,渗剂、冲击粒子与工件装入滚筒封闭后进行加热保温处理,渗剂与冲击料子的组份配比(质量%)为:渗入的金属元素粉末或渗入金属元素的铁合金粉末2~30,金属的氯化物为0.5~20,焙烧粘土97.5~7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希泰徐英孙毅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8[中国|济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