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互联网监测的新能源锂离子电池组中使用的电解液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8605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31 14: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利用互联网监测的新能源锂离子电池组中使用的电解液,使用的电解液包括溶质四氟硼酸锂和双氟磺酰亚胺锂,溶剂碳酸乙烯酯、碳酸丙烯酯和碳酸二乙酯,阻燃添加剂三氟代甲基碳酸乙烯酸和三氟均三嗪,负极成膜添加剂马来酸酐;新能源锂离子电池组的上固定板上设有通孔A,下固定板上设有通孔B,通孔A和通孔B的内壁上均设有橡胶垫,通孔A和通孔B将多个锂离子电池固定,将多个锂离子电池并联后封装,置于壳体内,铝塑包装膜的外表面设有温度检测装置,温度检测装置与温度显示器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避免了电池组颠簸过程中锂离子电池收到的损伤,有较强的耐燃能力,提高的锂离子电池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利用互联网监测的新能源锂离子电池组中使用的电解液
本专利技术涉及利用互联网监测的新能源锂离子电池组中使用的电解液,属于新能源

技术介绍
新能源指在新技术基础上加以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水能、风能、地热能、波浪能、洋流能和潮汐能,以及海洋表面与深层之间的热循环等;此外,还有氢能、沼气、酒精、甲醇等,而已经广泛利用的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等能源,称为常规能源。随着常规能源的有限性以及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以环保和可再生为特质的新能源越来越得到各国的重视。随着新能源的发展,新能源锂离子电池越来越多的应用于电动汽车中。然而,锂离子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热量,当电池过热时,不仅降低锂离子电池的使用寿命,且易造成安全隐患。电解液对于锂离子电池的使用寿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尤其是锂离子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碰撞或者挤压,易将电解液泄露,进一步引起燃烧甚至爆炸。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利用互联网监测的新能源锂离子电池组中使用的电解液,本专利技术可以实时的对新能源锂电池进行检测,尤其是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电池的温度检测,本专利技术中的电解液不仅具有抗燃能力,且提高了导电性,可以快速充电,同时,本专利技术提高锂离子电池的使用寿命,避免隐患的发生。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利用互联网监测的新能源锂离子电池组中使用的电解液,使用的电解液包括溶质四氟硼酸锂和双氟磺酰亚胺锂,溶剂碳酸乙烯酯、碳酸丙烯酯和碳酸二乙酯,阻燃添加剂三氟代甲基碳酸乙烯酸和三氟均三嗪,负极成膜添加剂马来酸酐;其中,在电解液中,溶质占的量为1.5-2mol/L,阻燃添加剂占的质量分数为4.5-6%,负极成膜添加剂占的质量分数为5.5-6.5%,其余为溶剂;新能源锂离子电池组包括多个锂离子电池、上固定板、下固定板、铝塑包装膜和壳体,上固定板上设有与锂离子电池数量相同的通孔A,下固定板上设有与通孔A相对应的通孔B,通孔A和通孔B的内壁上均设有橡胶垫,通孔A的顶部设有与上固定板上板面在同一水平面的定位环A,通孔B的底部设有与下固定板下板面在同一水平面的定位环B,通孔A和通孔B将多个锂离子电池固定,橡胶垫避免了锂离子电池外壁的损伤,定位环A和定位环B对锂离子电池进行定位,避免锂离子电池上下移动,多个锂离子电池并联,铝塑包装膜将并联后的锂离子电池封装,将封装后的多个锂离子电池置于壳体内,铝塑包装膜的外表面设有温度检测装置,温度检测装置与温度显示器连接,温度显示器设置于壳体的外部,新能源锂离子电池组充放电时,可以监测内部电池的温度变化,避免温度过高,造成安全隐患。进一步的,四氟硼酸锂和双氟磺酰亚胺锂的质量比为2:1;碳酸乙烯酯、碳酸丙烯酯和碳酸二乙酯的质量比为1:1:1.5;三氟代甲基碳酸乙烯酸和三氟均三嗪的质量比为1:1.2。更进一步的,卷绕式锂离子电池的电解液中,溶质占的量为1.8mol/L,阻燃添加剂占的质量分数为5.5%,负极成膜添加剂占的质量分数为6%,其余为溶剂。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温度检测装置与51单片机连接,51单片机可将信号通过无线通讯模块传输至手机端;优选的,无线通信模块为WIFI模块;更优选的,51单片机还与报警装置连接;报警装置优选为语音报警装置。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锂离子电池为卷绕式锂离子电池。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锂离子电池组中的电池安装更加牢固,避免了电池组颠簸过程中锂离子电池收到的损伤,本专利技术通过互联网可以实时的对电池热量进行检测,锂离子电池使用的电解质中,溶质为四氟硼酸锂和双氟磺酰亚胺锂,阻燃添加剂为三氟代甲基碳酸乙烯酸和三氟均三嗪,溶质为碳酸乙烯酯、碳酸丙烯酯和碳酸二乙酯,另外,还添加了负极成膜添加剂马来酸酐;本专利技术提高了电池的导电性,有较强的耐燃能力,提高了电池的快充性能,提高了电解液和负极界面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上固定板结构示意图;图3为下固定板结构示意图;图4为定位环A结构示意图;图5为定位环B结构示意图。符号说明1.锂离子电池、2.上固定板、3.下固定板、4.铝塑包装膜、5.壳体、6.通孔A、7.通孔B、8.橡胶垫、9.定位环A、10.定位环B、11.温度检测装置、12.温度显示器、13.51单片机、14.手机端、15.报警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利用互联网监测的新能源锂离子电池组中使用的电解液,使用的电解液包括溶质四氟硼酸锂和双氟磺酰亚胺锂,溶剂碳酸乙烯酯、碳酸丙烯酯和碳酸二乙酯,阻燃添加剂三氟代甲基碳酸乙烯酸和三氟均三嗪,负极成膜添加剂马来酸酐;其中,在电解液中,溶质占的量为1.8mol/L,阻燃添加剂占的质量分数为5.5%,负极成膜添加剂占的质量分数为6%,其余为溶剂;四氟硼酸锂和双氟磺酰亚胺锂的质量比为2:1;碳酸乙烯酯、碳酸丙烯酯和碳酸二乙酯的质量比为1:1:1.5;三氟代甲基碳酸乙烯酸和三氟均三嗪的质量比为1:1.2;如图1-5所示,新能源锂离子电池组包括多个锂离子电池1、上固定板2、下固定板3、铝塑包装膜4和壳体5,上固定板2上设有与锂离子电池1数量相同的通孔A6,下固定板3上设有与通孔A6相对应的通孔B7,通孔A6和通孔B7的内壁上均设有橡胶垫8,通孔A6的顶部设有与上固定板2上板面在同一水平面的定位环A9,通孔B7的底部设有与下固定板3下板面在同一水平面的定位环B10,通孔A6和通孔B7将多个锂离子电池1固定,多个锂离子电池1并联,铝塑包装膜4将并联后的锂离子电池1封装,将封装后的多个锂离子电池1置于壳体5内,铝塑包装膜4的外表面设有温度检测装置11,温度检测装置11与温度显示器12连接,温度显示器12设置于壳体5的外部。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1-5所示,温度检测装置11与51单片机13连接,51单片机13可将信号通过WIFI模块传输至手机端14;51单片机13还与语音报警装置15连接;锂离子电池1为卷绕式锂离子电池。试验例电解液: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的电解液;正极:活性物质为钴酸锂、导电材料为乙炔黑;负极:活性物质为人造石墨、导电材料为乙炔黑。按照常规工艺将电解液、正极、负极组装成锂离子电池,测试锂离子电池在循环充放电300次后,25℃时电池容量百分率为90%,85℃下搁置4h后电池膨胀率为43%,25℃的电导率为12.65ms/cm,60℃的电导率为10.11ms/cm,70℃的电导率为8.23ms/cm。上面以举例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凡基于本专利技术所做的任何改动或变型均属于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利用互联网监测的新能源锂离子电池组中使用的电解液

【技术保护点】
利用互联网监测的新能源锂离子电池组中使用的电解液,其特征在于,使用的电解液包括溶质四氟硼酸锂和双氟磺酰亚胺锂,溶剂碳酸乙烯酯、碳酸丙烯酯和碳酸二乙酯,阻燃添加剂三氟代甲基碳酸乙烯酸和三氟均三嗪,负极成膜添加剂马来酸酐;其中,在电解液中,溶质占的量为1.5‑2mol/L,阻燃添加剂占的质量分数为4.5‑6%,负极成膜添加剂占的质量分数为5.5‑6.5%,其余为溶剂;新能源锂离子电池组包括多个锂离子电池、上固定板、下固定板、铝塑包装膜和壳体,上固定板上设有与锂离子电池数量相同的通孔A,下固定板上设有与通孔A相对应的通孔B,通孔A和通孔B的内壁上均设有橡胶垫,通孔A的顶部设有与上固定板上板面在同一水平面的定位环A,通孔B的底部设有与下固定板下板面在同一水平面的定位环B,通孔A和通孔B将多个锂离子电池固定,多个锂离子电池并联,铝塑包装膜将并联后的锂离子电池封装,将封装后的多个锂离子电池置于壳体内,铝塑包装膜的外表面设有温度检测装置,温度检测装置与温度显示器连接,温度显示器设置于壳体的外部。

【技术特征摘要】
1.利用互联网监测的新能源锂离子电池组中使用的电解液,其特征在于,使用的电解液包括溶质四氟硼酸锂和双氟磺酰亚胺锂,溶剂碳酸乙烯酯、碳酸丙烯酯和碳酸二乙酯,阻燃添加剂三氟代甲基碳酸乙烯酸和三氟均三嗪,负极成膜添加剂马来酸酐;其中,在电解液中,溶质占的量为1.5-2mol/L,阻燃添加剂占的质量分数为4.5-6%,负极成膜添加剂占的质量分数为5.5-6.5%,其余为溶剂;新能源锂离子电池组包括多个锂离子电池、上固定板、下固定板、铝塑包装膜和壳体,上固定板上设有与锂离子电池数量相同的通孔A,下固定板上设有与通孔A相对应的通孔B,通孔A和通孔B的内壁上均设有橡胶垫,通孔A的顶部设有与上固定板上板面在同一水平面的定位环A,通孔B的底部设有与下固定板下板面在同一水平面的定位环B,通孔A和通孔B将多个锂离子电池固定,多个锂离子电池并联,铝塑包装膜将并联后的锂离子电池封装,将封装后的多个锂离子电池置于壳体内,铝塑包装膜的外表面设有温度检测装置,温度检测装置与温度显示器连接,温度显示器设置于壳体的外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互联网监测的新能源锂离子电池组中使用的电解液,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成如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星火科学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