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扣型电池装配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86019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31 14: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纽扣型电池装配机构,包括导轨、相对地设置在导轨二侧的二驱动机构、以及设置在导轨一侧的报警机构,所述导轨包括平行设置的二流道,且二流道中部形成有连通口,当待装配的一流道内的第一部件与另一流道内的第二部件分别流至该连通口处时,其中一驱动机构定位第一部件,另一驱动机构推动第二部件装入第一部件内,未装入第二部件的第一部件沿流道流动将触抵所述报警机构而引发报警机构响应报警。本纽扣型电池装配机构结构简单、装配效率高且准确、对过流未装配的第一部件通过设置报警机构检测,使操作人员可及时检查与调节,确保装配顺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纽扣型电池装配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纽扣型电池装配机构,尤其涉及纽扣型电池纽扣型电池装配机构。
技术介绍
现有产品加工中,产品的两个部件的装配通常靠手动完成,如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纽扣型电池,纽扣型电池一般包括负极盒与正极壳,正极壳内设置有电池芯,装配时通过手动将正极壳压入负极盒内完成装配。该种装配方法效率低,远远不能满足高速生产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弊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生产效率高的纽扣型电池装配机构。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纽扣型电池装配机构,包括导轨、相对地设置在导轨二侧的二驱动机构、以及设置在导轨一侧的报警机构,所述导轨包括平行设置的二流道,且二流道中部形成有连通口,当待装配的一流道内的第一部件与另一流道内的第二部件分别流至该连通口处时,其中一驱动机构定位第一部件,另一驱动机构推动第二部件装入第一部件内,未装入第二部件的第一部件沿所在流道流动将触抵所述报警机构而引发报警机构响应报警。作为优选,所述导轨包括底板、形成在底板两侧的侧壁、以及形成在底板中部与侧壁平行的间隔壁,从而将该导轨分成平行的所述的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流道较第二流道浅,第一流道的底面较第二流道的底面高出一个电池盖的厚度。作为优选,所述二侧壁上开设有相对的缺口,间隔壁上开设的所述连通口位于二相对的缺口之间。作为优选,每一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承载板、气缸、活塞杆、连接体、推块、以及定位板,所述承载板设置在侧壁的缺口处沿侧壁的外侧延伸,该承载板上固设有所述气缸与定位板,所述活塞杆连接于气缸上,连接体固接于活塞杆的末端,所述推块固接于连接体相对活塞杆的一端,所述定位板用以对推块的移动距离定位。作为优选,所述推块的末端为弧形面,用以配合对应的正极壳或负极盒。作为优选,所述报警机构包括支架、感应器以及摆动片,所述感应器与摆动片装配于支架上,通过摆动片摆动形成对感应器的抵压而触发感应器发出报警声。作为优选,所述支架包括主杆部、挂持部、及顶板部,该主杆部固接在侧壁上,所述挂持部从主杆部的一侧延伸至导轨上空,该挂持部挂持所述摆动片,顶板部安装有所述感应器。作为优选,所述摆动片呈二段式折片结构,包括第一弯折段、第二弯折段、以及形成在第一弯折段与第二弯折段连接处的套设部,该摆动片通过套设部与所述挂持部套设可摆动地安装于支架上,第一弯折段的末端与感应器的感应端接触,第二弯折段末端垂直地伸至所述第一流道内,邻近第一流道的底面。一种电池纽扣型电池装配机构,包括导轨、相对地设置在导轨二侧的二驱动机构、以及设置在导轨一侧的报警机构,所述导轨包括二流道,且二流道中部形成有连通口,当待装配的一流道内的负极盒与另一流道内的正极壳流至该连通口处时,其中一驱动机构定位负极盒,另一驱动机构推动电池穿过连通口装入负极盒内,未装入负极盒的正极壳将沿流道流动进而触抵报警机构而引发报警。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纽扣型电池装配机构结构简单、通过机构自动化装配效率高且准确、并且对过流未装配的工件通过设置报警机构检测,使操作人员可及时检查与调节,确保装配顺畅。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纽扣型电池装配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纽扣型电池装配机构的报警机构触发时的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公开一种纽扣型电池装配机构100,包括导轨10、相对地设置在导轨10二侧的二驱动机构20、以及设置在其中一驱动机构20一侧的报警机构30。所述导轨10包括底板11、形成在底板11两侧的侧壁12、以及形成在底板11中部与侧壁12平行的间隔壁13,从而将该导轨10分成平行的第一流道14与第二流道15。每一侧壁12上开设有缺口122,该缺口122大致位于侧壁12的中段,用于配合所述驱动机构20。间隔壁13上开设有连通口132。该连通口132位于二相对的缺口122之间,连通口132的宽度较第一部件42的宽度相当或略大,可供第一部件42穿过。所述第一流道14较第二流道15浅,第一流道14的底面与第二流道15的底面的高度差与第二部件的厚度大致相当。该第一流道14内一端容置有向连通口132(图示A方向)流动的多个第一部件42。第一部件42的移动可通过将第一流道14设为传动带,或第一流道14固定而在第一流道14底部设置传送带,或通过一外力机构推动第一部件42依次移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流道14底部设置传送带。第二流道15内相对第一流道14容置有第一部件42的一端容置有向连通口132(图示B方向),即第一部件42流动相向的多个第二部件44,同理,第二部件44的传动与第一流道14内第一部件42的传动方式相同。所述二驱动机构20分别为气缸驱动机构,该二驱动机构20相对地设置在导轨10的开设有连通口122处的二侧。每一驱动机构20包括承载板21、气缸22、活塞杆23、连接体24、推块25、以及定位板26。载板21上固设有所述气缸22与定位板26,所述活塞杆23、连接体24、推块25与气缸22一体连接且通过活塞杆23驱动。所述承载板21设置在侧壁12的缺口122处沿侧壁12的外侧延伸。所述活塞杆23连接于气缸22上,通过气压控制伸缩。连接体24固接于活塞杆23的末端,所述推块25固接于连接体24相对活塞杆23的一端,如此,活塞杆23伸缩将带动连接体24及推块25滑动。所述推块25的末端为弧形面,用以配合对应的第一部件42或第二部件44。所述定位板26固设于承载板21上,用以对推块25的移动距离定位,当连接体24在活塞杆23带动下移动一定距离后,连接体24将抵持该定位板26而不能进一步移动。从而限定推块25的移动距离。当第一部件42或第二部件44流动至连通口132位置时,与第一部件42对应的所述推块25推动第一部件42移动且穿过所述连通口132,此时,与第二部件44对应的推块25推动第二部件44贴邻间隔壁13的一侧,如此,第一部件42将落入至第二部件44内完成装配形成一产品40,产品40将沿第二部件44原流动的方向流动。所述报警机构30包括支架32、感应器34以及摆动片36,所述感应器34与摆动片36装配于支架32上,通过摆动片36摆动形成对感应器34的抵压而触发感应器34发出报警声。所述支架32设置于用于推动第一部件42移动的驱动机构20的一侧,且位于相对第一部件42的一侧。该支架32包括主杆部321、挂持部322、及顶板部323。该主杆部321固接在侧壁12上;所述挂持部322从主杆部321的一侧延伸至导轨10上空,该挂持部322挂持所述摆动片36。本实施例中,挂持部322呈柱状。所述顶板部323呈板状,于主杆部321的顶端侧向地延伸,该顶板部323安装有所述感应器34。所述感应器34为压力感应器,当感应器34的感应端感受到压力时,感应器34会发出警报声。本实施例中,该感应器34呈柱状体,该感应器34通过顶板部323上开设的一安装孔(未标示)垂直地安装在顶板部323上,且感应器34的感应端位于底端。所述摆动片36大致呈二段式折片结构,包括一第一弯折段362、第二弯折段364、以及形成在第一弯折段362与第二弯折段364连接处的套设部(未标示)。该摆动片36通过套设部与所述挂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纽扣型电池装配机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纽扣型电池装配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纽扣型电池装配机构包括导轨、相对地设置在导轨二侧的二驱动机构、以及设置在导轨一侧的报警机构,所述导轨包括平行设置的二流道,且二流道中部形成有连通口,当待装配的一流道内的第一部件与另一流道内的第二部件分别流至该连通口处时,其中一驱动机构定位第一部件,另一驱动机构推动第二部件装入第一部件内,未装入第二部件的第一部件沿所在流道流动将触抵所述报警机构而引发报警机构响应报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纽扣型电池装配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纽扣型电池装配机构包括导轨、相对地设置在导轨二侧的二驱动机构、以及设置在导轨一侧的报警机构,所述导轨包括平行设置的二流道,且二流道中部形成有连通口,当待装配的一流道内的第一部件与另一流道内的第二部件分别流至该连通口处时,其中一驱动机构定位第一部件,另一驱动机构推动第二部件装入第一部件内,未装入第二部件的第一部件沿所在流道流动将触抵所述报警机构而引发报警机构响应报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纽扣型电池装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包括底板、形成在底板两侧的侧壁、以及形成在底板中部与侧壁平行的间隔壁,从而将该导轨分成平行的所述的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纽扣型电池装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存在高度差。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纽扣型电池装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二侧壁上开设有相对的缺口,间隔壁上开设的所述连通口位于二相对的缺口之间。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纽扣型电池装配机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承载板、气缸、活塞杆、连接体、推块、以及定位板,所述承载板设置在侧壁的缺口处沿侧壁的外侧延伸,该承载板上固设有所述气缸与定位板,所述活塞杆连接于气缸上,连接体固接于活塞杆的末端,所述推块固接于连接体相对活塞杆的一端,所述定位板用以对推块的移动距离定位。6.如权利要求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怡
申请(专利权)人:新昌县七星街道同亨模具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