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079023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31 08: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设有多条扫描线、多条数据线、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液晶层采用正性液晶,公共电极为条状,公共电极包括相互间隔且电连接的多个公共电极条,相邻的公共电极条之间形成间隙,公共电极条的宽度与间隙的比值小于1,公共电极条相对于扫描线的倾斜角度为‑25°~50°;液晶层采用负性液晶,公共电极为条状,公共电极包括相互间隔且电连接的多个公共电极条,相邻的公共电极条之间形成间隙,公共电极条的宽度与间隙小于1.5,公共电极条相对于扫描线的倾斜角度为‑15°~70°。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搭配正负液晶具有较快的液晶分子响应时间,较宽的制程精度,很好的广视角特性和高对比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晶显示装置
本技术涉及液晶显示的
,特别涉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器(LiquidCrystalDisplay,LCD)具有轻、薄、低耗电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移动电话及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Assistant,PDA)等现代化信息设备中。目前,市场上通常要求液晶显示器具有高分辨率、高透过率、高对比度、高亮度、高色彩饱和度、快速响应以及广视角等特性。为了实现高透过率,现有技术中还开发出了多种显示器,如共平面切换型(In-planeswitching,IPS)液晶显示器、边缘电场切换型(FringeFieldSwitching,FFS)液晶显示器等。FFS技术是一种通过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上的顶层条状像素电极和底层面状公共电极之间产生的边缘电场,使电极之间及电极正上方的液晶分子都能在平行于玻璃基板的平面上发生转动的技术。图1是现有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在像素区域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剖面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1和图2,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10、与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10相对设置的彩膜基板30以及位于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10与彩膜基板30之间的液晶层20。其中,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10包括多条扫描线12b与多条数据线15c相互交叉限定形成多个像素区域。一个像素区域内的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10包括:基板11;第一金属层12,形成在基板11上,形成栅极12a和扫描线12b;第一绝缘保护层131,形成在基板11上并覆盖第一金属层12;半导体层14,形成在第一绝缘保护层131上并位于栅极12a上方;第二金属层15,形成在第一绝缘保护层131上,包括源极15a、漏极15b和数据线15c,源极15a和漏极15b彼此分隔并分别与半导体层14接触,部分的半导体层14从源极15a和漏极15b之间露出;公共电极18,面状形成在第一绝缘保护层131上并与源极15a电连接;第二绝缘保护层132,形成在第二金属层15和公共电极18之上;像素电极16,条状形成在第二绝缘保护层132上,像素电极16包括包括相互间隔且电连接的多个像素电极条16a。图1和图2显示了边缘场切换(FFS)LCD装置的一部分液晶显示面板,其中形成在像素电极与公共电极之间的边缘场以驱动位于像素区域和公共电极上的液晶分子,以呈现图像。但是,在现有的TFT-LCD显示面板制程中,由于机台的老化和制程精度的误差等不稳定性因素,会使得制程中所设定的产品参数存在误差,比如常用的液晶盒(Cell)参数,预倾角(PretiltAngle)、扭动角度(TwistAngle)、摩擦角度(RubbingAngle)等,由于这些偏差的存在,会影响面板显示的效果和性能。对于高分辨率的产品,由于产品的响应时间问题,显示画面会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均匀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以解决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程误差,提升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制程的精确度,改善液晶显示装置响应时间。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与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相对设置的彩膜基板以及位于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之间的液晶层,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上设有多条扫描线、多条数据线、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液晶层采用正性液晶,公共电极为条状,公共电极包括相互间隔且电连接的多个公共电极条,相邻的公共电极条之间形成间隙,公共电极条的宽度与间隙的比值小于1,公共电极条相对于扫描线的倾斜角度为-25°~50°。进一步地,公共电极条相对于扫描线的倾斜角度的为-15°~8°。进一步地,像素电极位于公共电极下方,像素电极为面状电极。进一步地,像素电极位于公共电极上方,像素电极为条状,像素电极包括相互间隔且电连接的多个像素电极条,相邻的像素电极条之间形成间隙,像素电极条的宽度与间隙的比值小于1.2。进一步地,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三金属层,第三金属层与公共电极电相连。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与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相对设置的彩膜基板以及位于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之间的液晶层,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上设有多条扫描线、多条数据线、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液晶层采用负性液晶,公共电极为条状,公共电极包括相互间隔且电连接的多个公共电极条,相邻的公共电极条之间形成间隙,公共电极条的宽度与间隙小于1.5,公共电极条相对于扫描线的倾斜角度为-15°~70°。进一步地,公共电极条相对于扫描线的倾斜角度为-15°~8°。进一步地,像素电极位于公共电极下方,像素电极为面状电极。进一步地,像素电极位于公共电极上方,像素电极为条状,像素电极包括相互间隔且电连接的多个像素电极条,相邻的像素电极条之间形成间隙,像素电极条的宽度与间隙的比值小于2。进一步地,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三金属层,第三金属层与公共电极电相连。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利用将公共电极做成条状电极,将原来面状的公共电极与像素电极所形成的电场加以分割,当把原来的电场进行分割后,就可以实现和液晶在电场的作用下进行转动所受的力矩进行重新组合分为多个方向;搭配公共电极条的倾斜角度(正性液晶-25°~50°/负性液晶-15°~70°)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由于机台老化或者制程波动引起产品制程精度异常所导致的显示问题,进而提升制程能力即精确度;设置第三金属层并与公共电极相连可以补偿由于公共电极做成条状与做成面状所损失的面积而引起的Cst(存储电容)损失,从而不影响像素电极的充放电,使得液晶显示装置具有较快的液晶分子响应时间,较宽的制程精度,很好的广视角特性和高对比度。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在像素区域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在像素区域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第四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第五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第六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分别配置正性液晶和负性液晶的液晶显示装置与现有液晶显示装置的穿透率-电压的效果对比图。图11a至图11d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分别配置正性液晶和负性液晶的液晶显示装置视角范围的效果对比图。图12a至图12b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分别配置正性液晶和负性液晶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响应时间的效果对比图。图13a至图13d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分别配置正性液晶和负性液晶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不同L2/S2与L1/S1对穿透率-电压的效果对比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式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需要定义的是,扫描线为水平方向,与扫描线平行的电极倾斜角度为0°,正的倾斜角度为水平方向逆时针旋转角度,负的倾斜角度为顺时针旋转角度。[实施例1]第一实施例分两种情况,分别配置正负液晶分子。第一种情况,图3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在像素区域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剖面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10)、与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10)相对设置的彩膜基板(30)以及位于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10)与所述彩膜基板(30)之间的液晶层(20),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10)上设有多条扫描线(12b)、多条数据线(15c)、像素电极(16)和公共电极(18),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层(20)采用正性液晶,所述公共电极(18)为条状,所述公共电极(18)包括相互间隔且电连接的多个公共电极条(18a),相邻的公共电极条(18a)之间形成间隙(18b),所述公共电极条(18a)的宽度与所述间隙(18b)的比值小于1,所述公共电极条(18a)相对于扫描线(12b)的倾斜角度为‑25°~5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10)、与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10)相对设置的彩膜基板(30)以及位于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10)与所述彩膜基板(30)之间的液晶层(20),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10)上设有多条扫描线(12b)、多条数据线(15c)、像素电极(16)和公共电极(18),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层(20)采用正性液晶,所述公共电极(18)为条状,所述公共电极(18)包括相互间隔且电连接的多个公共电极条(18a),相邻的公共电极条(18a)之间形成间隙(18b),所述公共电极条(18a)的宽度与所述间隙(18b)的比值小于1,所述公共电极条(18a)相对于扫描线(12b)的倾斜角度为-25°~5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公共电极条(18a)相对于扫描线(12b)的倾斜角度为-15°~8°。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电极(16)位于所述公共电极(18)下方,所述像素电极(16)为面状电极。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电极(16)位于所述公共电极(18)上方,所述像素电极(16)为条状,所述像素电极(16)包括相互间隔且电连接的多个像素电极条(16a),相邻的像素电极条(16a)之间形成间隙(16b),所述像素电极条(16a)的宽度与所述间隙(16b)的比值小于1.2。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三金属层(17),所述第三金属层(17)与所述公共电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文龙李元莉张晋春刘洪海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