镁合金上化学镀镍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07638 阅读:2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镁合金表面处理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镁合金上化学镀镍的方法。其按如下步骤操作:1)活化或整理:将抛光或研磨,脱脂,酸洗后的镁合金在温度为20~60℃,采用含氟的酸性溶液活化,时间为0.5~5分;2)化学镀预处理:用由含氟化合物、含铁化合物及络合剂组成的水溶液处理,温度控制在15~45℃之间,时间为5~30分;3)化学镀镍。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得的化学镀镍层,膜层厚度均匀,与基体结合力强,耐蚀性好,具有金属外观,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原料易得,成本低,适于工业化生产,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镁合金表面处理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
技术介绍
镁合金比重小,比强度和比刚度高,导热导电性好,同时具有良好的阻尼减震和电磁屏蔽功能,加之存储量丰富,易于回收利用,作为电子产品,如移动通讯,手提式计算机等的壳体结构件,可以替代目前被广泛使用的塑料,满足电子产品的轻、薄、小型化及高度集成化的要求,正日益得到广泛应用。特别在汽车车体上镁合金的大量应用,可以实现汽车轻质化。据测算,汽车自重减轻10%,其燃油效率可提高5.5%,由于汽车的轻质化,减少了燃料消耗,同时减少了汽车温室气体排放量,降低了污染,在环境保护上更具有重大意义。因此,镁及镁合金已经成为现代汽车、电子、通讯及航空航天等领域的首选材料,被誉为“二十一世纪的绿色工程材料”。但是,要进一步扩大镁合金在汽车及3C产品上的应用,必须解决镁合金的腐蚀与防护问题。镁是现有结构材料中化学活泼性最高的金属材料,其标准电极电位为-2.37伏。在大气中表面自然形成的氧化膜疏松多孔,基本不具有保护作用。在各种环境条件下,尤其是氯离子存在时,镁及其合金的腐蚀破坏非常严重。在镁合金上化学镀覆金属镍镀层,对镁合金进行表面改性,是提高镁合金耐腐蚀性能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由于镁及其合金的高度化学活泼性,工件进入化学镀镍液后,发生强烈的腐蚀及置换反应,同时伴有大量的析氢,造成镀层与镁合金基体结合力差,出现局部起泡或凸面起皮,这些缺陷严重影响了化学镀层的质量,以及后续电镀层的质量,不能保证镀层的高耐蚀性。传统的镁合金上化学镀镍的前处理工艺复杂,一般要经过浸锌,氰化镀铜等步骤,尤其氰化镀铜液含有氰化物,毒性极大。专利技术内容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高耐蚀性和镀层与基体结合力良好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1)活化或整理将抛光或研磨,脱脂,酸洗后的镁合金在温度为20~60℃,采用含氟的酸性溶液活化,时间为0.5~5分;目的是去除金属表面极薄的氧化膜及酸洗灰;2)化学镀预处理用由含氟化合物、含铁化合物及络合剂组成的水溶液处理,温度控制在15~45℃之间,时间为5~30分; 目的是使镁合金表面形成氟化物保护膜,膜中嵌入了作为下一步化学镀镍的催化活性中心的铁原子,提高了镀层与基体的结合力;3)化学镀镍。其中所述活化或整理用含氟的酸性溶液通常选取重量浓度1%~15%氢氟酸,重量浓度1%~20%氟硅酸,20~80g/l酸性氟化铵其中一种或其复配物;所述化学镀预处理溶液中的氟化物通常选取重量浓度1%~20%氢氟酸,重量浓度1%~25%氟硅酸,10~30g/l酸性氟化铵,1~15g/l氟化钾,1~10g/l氟化钠其中一种或其复配物;通常选取的含铁化合物为1~10g/l硫酸亚铁,1~12g/l氯化亚铁,1~15g/l硝酸亚铁,1~12g/l硫酸亚铁铵,1~20g/l铁氰化钾,1~15g/l氨基磺酸铁其中一种或几种的复配物;所述络合剂通常选取浓度1~20g/l柠檬酸,1~15g/l柠檬酸钠,1~10g/l酒石酸,1~12g/l酒石酸钾,3~20g/l酒石酸钠其中一种或几种的复配物。其中所述化学镀镍分二步进行,具体过程如下 1)一步化学镀镍将经过预处理的镁合金件浸入含有镍盐,还原剂,缓蚀剂,稳定剂及有机酸和/或络合剂的化学镀镍溶液中,控制温度为50~100℃,浸泡时间为10~60分钟。2)二步化学镀镍将经过一步化学镀镍处理的镁合金件,浸入含有镍盐,还原剂,络合剂的化学镀镍溶液中,控制温度为60~95℃,浸泡时间为30~360分钟。其中所述一步化学镀镍溶液中镍盐通常选取浓度7~35g/l碱式碳酸镍,10~40g/l硫酸镍,10~35g/l醋酸镍其中一种或其复配物;通常选取的还原剂为浓度10~60g/l次亚磷酸钠,0.1~2.0g/l硼氢化钠,1~10g/l二甲基胺硼烷,1~5g/l二乙基胺硼烷其中一种或其复配物;通常选取的络合剂为20~70g/l乙二胺,20~50g/l氢氧化铵,20~45g/l乙酸钠,50~100g/l三乙醇胺其中一种或其复配物;通常选取的稳定剂为浓度0.1~2mg/l硫脲,0.2~1.8mg/l二价铅离子,5~20mg/l三氧化钼,0.04~4mg/l硫酸铊,02~2mg/l巯基乙酸,0.05~0.2mg/l胱氨酸,0.5~2mg/l K2S2O5其中一种;通常选取的有机酸为浓度0.5~5g/l丙酸,3~10g/l乙酸,5~35g/l乳酸,3~40g/l柠檬酸,5~25g/l苹果酸其中一种或其复配物;通常选取的缓蚀剂为浓度10~40g/l氟化钾,2~10g/l氟化钠,5~20g/l氟化铵,2~8g/l氟硼酸其中一种或其复配物;所述二步化学镀镍溶液中镍盐通常选取浓度10~40g/l碱式碳酸镍,15~45g/l硫酸镍,15~45g/l醋酸镍其中一种或其复配物;通常选取的还原剂为浓度8~50g/l次亚磷酸钠,0.5~3.0g/l硼氢化钠,3~15g/l二甲基胺硼烷,2~8g/l二乙基胺硼烷其中一种或其复配物;通常选取的络合剂为浓度20~70g/l乙二胺,20~50g/l氢氧化铵,20~45g/l乙酸钠,50~100g/l三乙醇胺其中一种或其复配物。在上述二步化学镀镍的镀液中还可加入有机酸和/或缓蚀剂;在二步化学镀镍的镀液中加入通常选取的有机酸为浓度0.3~4g/l丙酸,5~15g/l乙酸,5~25g/l乳酸,3~40g/l柠檬酸,3~20g/l苹果酸其中一种或其复配物;通常选取的缓蚀剂为浓度5~20g/l氟化钾,5~10g/l氟化钠,5~15g/l氟化铵,5~10g/l氟硼酸其中一种或其复配物;所述抛光或研磨(即机械前处理),除去表面异物,降低表面粗糙度;所述脱脂是通常采用碱溶液为浓度5~40g/l氢氧化钠、5~35g/l氢氧化钾、10~25g/l硅酸钠、10~30g/l碳酸钠、10~20g/l磷酸钠其中一种或其复配物,其洗涤温度控制在50~95℃之间,时间为5~15分;所述酸洗是通常采用溶液为浓度5~20g/l氢氟酸、5~15g/l硝酸、5~25g/l硫酸、5~40g/l磷酸中一种酸或多种酸的复配溶液,用其洗涤除去表面氧化物;温度控制在20~60℃,时间为0.5~5分;当镁合金样品油污严重时,在本专利技术方法上述(碱液)脱脂前可采用石油类、芳族类、烃类或含氯类溶剂进行溶剂处理,以达到最佳脱脂效果;并且本专利技术所述每个操作步骤后均需水洗。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处理方法,不经过浸锌及氰化镀铜等化学镀前处理步骤,减少对环境的污染。2.采用本专利技术制得的化学镀镍层,膜层厚度均匀,与基体结合力强,耐蚀性好,具有金属外观。3.本专利技术的化学镀预处理方法,使镁合金件在预处理液中形成氟化物保护膜的同时,发生置换反应,置换出的铁原子夹杂在保护膜中,工件进入化学镀液后,铁原子作为催化中心触发化学镀反应,使镀层嵌入保护膜中,大大提高了镀层与基体的结合力。解决了镁合金化学镀镍过程中镀层与基体结合力差而导致的镀层起皮及鼓泡的问题,保证了镀层的耐蚀性及后续的电镀等过程的顺利进行。4.本专利技术的化学镀预处理工艺,溶液成分简单,易于控制,不含易分解成分,工艺稳定。5.本专利技术采用两步化学镀镍工艺,工件先在含有稳定剂的镀液中触发反应形成预镀层,随后在不含稳定剂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镁合金上化学镀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如下步骤操作:1)活化或整理:将抛光或研磨,脱脂,酸洗后的镁合金在温度为20~60℃,采用含氟的酸性溶液活化,时间为0.5~5分;2)化学镀预处理:用由含氟化合物、含铁化合物及络合剂 组成的水溶液处理,温度控制在15~45℃之间,时间为5~30分;3)化学镀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单大勇周婉秋韩恩厚柯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9[中国|沈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