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交叉流换热器及多级加热热泵系统
本技术涉及热泵
,尤其是涉及一种交叉流换热器及多级加热热泵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热泵双系统的运行由两个独立系统运行,两个独立系统各自通过一个换热器进行工作,当热泵双系统中的其中一个独立系统卸载时,则热泵双系统由另外一个独立系统运行,导致热泵双系统的整体运行能耗较高。现有技术中的并联热泵系统能够较好地解决热泵双系统的整体运行能耗较高的问题,但是,并联热泵系统的两个系统是在同一个换热器中运行,两个系统内的制冷剂均在换热器内流动进行换热,由于换热器在两个系统的分路设计是上下流动模式,因此当并联热泵系统中只有一个系统运行时,换热器的换热面积将会减少并导致换热器的换热效率较低,同时容易出现系统报高压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交叉流换热器及多级加热热泵系统,以解决并联热泵系统的换热器只有一个系统运行时换热效率较低且系统报高压的技术问题,提高并联热泵系统的换热器在只有一个系统运行时的换热效率并且避免出现高压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交叉流换热器,包括壳体、若干换热管和若干换热弯头,所述换热管设置在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交叉流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若干换热管和若干换热弯头,所述换热管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换热弯头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外侧壁上;所述换热管包括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所述换热弯头包括第一换热弯头和第二换热弯头,所述第一换热管与所述第一换热弯头连通并形成第一分路,所述第二换热管与所述第二换热弯头连通并形成第二分路,且所述第一分路与所述第二分路沿所述壳体的上下方向交替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交叉流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若干换热管和若干换热弯头,所述换热管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换热弯头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外侧壁上;所述换热管包括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所述换热弯头包括第一换热弯头和第二换热弯头,所述第一换热管与所述第一换热弯头连通并形成第一分路,所述第二换热管与所述第二换热弯头连通并形成第二分路,且所述第一分路与所述第二分路沿所述壳体的上下方向交替设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叉流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弯头和所述第二换热弯头均匀分布在所述壳体的外侧壁上。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交叉流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进气管、第一出液管、第二进气管以及第二出液管;所述第一分路的进口端与所述第一进气管连通,所述第一分路的出口端与所述第一出液管连通,所述第二分路的进口端与所述第二进气管连通,所述第二分路的出口端与所述第二出液管连通。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交叉流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管上设有用于通入制冷剂气体的第一进气细管和若干第一出气细管,所述第一进气管与所述第一进气细管连通,所述第一进气管通过若干所述第一出气细管与所述第一分路的进口端连通;所述第一出液管上设有用于制冷剂液体流出的第一出液细管和若干第一进液细管,所述第一出液管与所述第一出液细管连通,所述第一出液管通过若干所述第一进液细管与所述第一分路的出口端连通。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交叉流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气管上设有用于通入制冷剂气体的第二进气细管和若干第二出气细管,所述第二进气管与所述第二进气细管连通,所述第二进气管通过若干所述第二出气细管与所述第二分路的进口端连通;所述第二出液管上设有用于制冷剂液体流出的第二出液细管和若干第二进液细管,所述第二出液管与所述第二出液细管连通,所述第二出液管通过若干所述第二进液细管与所述第二分路的出口端连通。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交叉流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换热弯头倾斜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外侧壁上,且所述第一换热弯头与所述第二换热弯头倾斜设置。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叉流换热器,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世成,向光富,高翔,易毅,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芬尼克兹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