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及具有其的制冷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7556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31 04: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换热器及具有其的制冷设备。换热器包括:换热器本体,所述换热器本体包括多个换热管,所述换热器本体的横截面大体呈“N”形形状。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换热器,可以减少换热管的排数、增大换热器主体的迎风面积,进而减小了换热器工作时的风阻并提高了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热器及具有其的制冷设备
本技术属于制冷
,具体涉及一种换热器及具有其的制冷设备。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换热器大体为“V”形形状,然而由于制冷设备的空间的限制,“V”形形状的换热器存在迎风面积小、换热能力低的弊端,于是,相关技术采用了增加换热管的排数的方式来提高换热器的换热能力,换热管排数的增加导致了换热器的风阻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是基于专利技术人对以下事实和问题的发现和认识作出的:专利技术人在实际研究中发现,由于换热温差的变化,换热器越靠近背风面的一排换热管的换热效率越差。如图2所示,靠近迎风面的一排的换热器换热效率最高,随着排数的增加,越靠近背风面的一排换热管的换热效率越低。所以通过增加换热管的排数的方式来提高换热器的换热能力不但经济性差而且换热器的换热能力也比较低。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换热器,所述换热器的风阻小,换热效率高。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换热器,包括:换热器本体,所述换热器本体包括多个换热管,所述换热器本体的横截面大体呈“N”形形状。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换热器,通过使换热器本体的横截面呈“N”形形状,可增大换热器本体的迎风面积,从而有利于减少换热管的排数以减小换热器工作时的风阻,进而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此外,换热管排数的减少还有利于降低成本。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换热器本体包括三个换热部,所述三个换热部为第一换热部至第三换热部,所述第一换热部与第二换热部间隔开设置,所述第三换热部连接在所述第一换热部与所述第二换热部之间。具体地,所述第一换热部与所述第二换热部平行设置。可选地,所述第一换热部与所述第三换热部之间的夹角为α,α满足:15°≤α≤80°。可选地,所述第三换热部与所述第二换热部之间的夹角为β,β满足:15°≤β≤8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每个所述换热部均包括多个换热管,每个所述换热部的相邻的两个所述换热管之间设有多个翅片。具体地,所述翅片为平片或波纹片。可选地,所述翅片为铝件。可选地,所述换热管为铝管。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制冷设备,包括上述换热器。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制冷设备,通过设置上述换热器,可以提高制冷设备的换热效率。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换热器的换热管排数和换热器换热效率的关系曲线图。附图标记:换热器100;换热器本体1;第一换热部11;第二换热部12;第三换热部13;换热管1a;壳体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参考图1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换热器100,换热器100可以应用于制冷设备,例如空调器、冰箱等。如图1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换热器100,可以包括换热器本体1。换热器本体1包括多个换热管1a,换热器本体1的横截面大体呈“N”形形状。这里,需要解释的是,换热器本体1的横截面是指垂直于换热器本体1的长度方向的截面。例如,如图1所示,换热器100还可以包括壳体2,换热器本体1可以设置在壳体2内,换热器本体1包括第一换热部11、第二换热部12和第三换热部13,第一换热部11、第二换热部12和第三换热部13分别包括多个换热管1a,第一换热部11和第二换热部12在左右方向上间隔开设置,第三换热部13连接在第一换热部11和第二换热部12之间,第三换热部13的上端连接至第一换热部11的上端,第三换热部13的下端与第二换热部12的下端相连,从而限定出“N”形形状的换热器100。在另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三换热部13的上端还可以连接至第一换热部11的下端,第三换热部13的下端与第二换热部12的上端相连。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换热器本体100还可以包括三个以上的换热部,例如,换热器本体100通过五个换热部限定出换热器本体1的“N”形形状。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换热器100,通过使换热器本体1的横截面呈“N”形形状,可增大换热器本体1的迎风面积,从而有利于减少换热管1a的排数以减小换热器100工作时的风阻,进而提高换热器100的换热效率。此外,换热管1a排数的减少还有利于降低成本。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所示,换热器本体1包括三个换热部,三个换热部为第一换热部11至第三换热部13,第一换热部11与第二换热部12间隔设置,第三换热部13连接在第一换热部11和第二换热部12之间。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换热器本体1包括第一换热部11、第二换热部12和第三换热部13,第一换热部11和第二换热部12在左右方向上间隔开设置,第三换热部12连接在第一换热部11和第二换热部12之间,第三换热部13的上端连接至第一换热部11的上端,第三换热部13的下端与第二换热部12的下端相连,从而限定出“N”形形状的换热器100。例如,如图1所示,气流可以从上到下流通,则呈“N”形形状的换热器本体1的上侧表面为迎风面,则换热器本体1的下侧表面为背风面。或者,气流也可以从下向上流过换热器本体1,则呈“N”形形状的换热器本体1的下侧表面为迎风面,换热器本体1的上侧表面为背风面。可以理解的是,无论气流从上到下还是从下向上流通,“N”形形状的换热器本体1都具有较大的迎风面积。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此处和上下文中描述的“上”和“下”以及“左”和“右”是相对的方向且根据附图的示意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一种限制,换热器100的具体方位以实际应用为准。具体地,第一换热部11与第二换热部12平行设置。当然,本技术不限于此,第一换热部11也可以与第二换热部12不平行设置,例如,第一换热部11和第二换热部12之间具有5~10°的夹角,只要保证第一换热部11和第二换热部12间隔开即可。可选地,如图1所示,第一换热部11与第三换热部13之间的夹角为α,α满足:15°≤α≤80°。由此,可便于气流顺利地从第一换热部11与第三换热部13之间流通。可选地,30°≤α≤75°。优选地,α取值为35°、45°、60°或70°。可选地,如图1所示,第三换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换热器及具有其的制冷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器本体,所述换热器本体包括多个换热管,所述换热器本体的横截面大体呈“N”形形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器本体,所述换热器本体包括多个换热管,所述换热器本体的横截面大体呈“N”形形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本体包括三个换热部,所述三个换热部为第一换热部至第三换热部,所述第一换热部与第二换热部间隔开设置,所述第三换热部连接在所述第一换热部与所述第二换热部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部与所述第二换热部平行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部与所述第三换热部之间的夹角为α,α满足: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志荣周文杰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