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紫外线合成树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07300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31 02: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紫外线合成树脂,属于树脂制备技术领域,所述的耐紫外线合成树脂,包括以下原料:甲基烯丙醇、聚氨酯、脲醛树脂、异氰酸酯、马来酸酐、乙烯醋酸乙烯酯、壬基聚氧乙烯醚、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聚甲基苯基硅氧烷、纳米氧化锌、羧甲基纤维素、纳米二氧化钛、蒙托土、N‑甲基吡咯烷酮、纳米硫酸钡、铝聚乙烯吡咯烷酮、聚磷酸铵、二月桂酸二丁基锡、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磷酸锌、多聚磷酸铝、硅烷偶联剂KH‑792、耐紫外线改性助剂,所述的耐紫外线合成树脂是经过制备基料、制备改性料,并将基料、改性料等物料混合等步骤制成的。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得到的合成树脂具有优异的耐紫外线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紫外线合成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合成树脂制备方法
,尤其涉及一种耐紫外线合成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合成树脂和其他竞争材料相比具有明显的性能和成本优势,其应用渗透到国民经济各个方面。包装是合成树脂最大市场,其次是建筑用品。电子、电气和汽车也是合成树脂很重要的应用领域。其他市场还有家具、玩具、娱乐用品、家用器具和医疗用品等。中国专利申请文献“一种合成树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申请公布号:CN1028757A)”公开了一种合成树脂,该合成树脂的制备方法以及利用该树脂高效除油的方法,该树脂由苯乙烯和二乙烯苯进行悬浮共聚,然后经过氯甲基化、胺化、烷基化反应得到,10-100mg/L的含油原液在25-80℃的温度和10-25BV/h的流量条件下,通过填充该合成树脂的玻璃层析柱,含油量可降至1mg/L以下,除油率达到99%以下,油回收率大于90%。该合成树脂的耐紫外线性能无法满足实际使用时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耐紫外线合成树脂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在中国专利申请文献“一种合成树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申请公布号:CN1028757A)”公开的合成树脂耐紫外线性能不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耐紫外线合成树脂,包括以下原料:甲基烯丙醇、聚氨酯、脲醛树脂、异氰酸酯、马来酸酐、乙烯醋酸乙烯酯、壬基聚氧乙烯醚、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聚甲基苯基硅氧烷、纳米氧化锌、羧甲基纤维素、纳米二氧化钛、蒙托土、N-甲基吡咯烷酮、纳米硫酸钡、铝聚乙烯吡咯烷酮、聚磷酸铵、二月桂酸二丁基锡、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磷酸锌、多聚磷酸铝、硅烷偶联剂KH-792、耐紫外线改性助剂;所述磷酸锌、多聚磷酸铝、硅烷偶联剂KH-792、耐紫外线改性助剂的重量比为(8-12):(6-9):(2-4):(25-35)。进一步的,所述磷酸锌、多聚磷酸铝、硅烷偶联剂KH-792、耐紫外线改性助剂的重量比为10:7.5:3:30。进一步的,以重量份为单位,包括以下原料:甲基烯丙醇80-120份、聚氨酯15-35份、脲醛树脂8-16份、异氰酸酯4-8份、马来酸酐2-6份、乙烯醋酸乙烯酯1-5份、壬基聚氧乙烯醚3-6份、邻苯二甲酸二丁酯2-5份、聚甲基苯基硅氧烷1-4份、纳米氧化锌3-6份、羧甲基纤维素2-6份、纳米二氧化钛1-5份、蒙托土4-8份、N-甲基吡咯烷酮3-9份、纳米硫酸钡2-6份、铝聚乙烯吡咯烷酮1-5份、聚磷酸铵2-6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锡1-5份、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3-9份、磷酸锌8-12份、多聚磷酸铝6-9份、硅烷偶联剂KH-7922-4份、耐紫外线改性助剂25-35份。进一步的,所述耐紫外线改性助剂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硝酸锌4-8份、硅藻土3-9份、氧化石墨烯2-6份、超细碳酸钙1-5份、聚磷酸铵3-6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锡2-8份、去离子水10-20份、偶氮二异丁腈3-6份、N,N-二环己基碳酰亚胺1-5份、丙三醇二乙酸酯4-8份、硅烷偶联剂KH-5703-9份。进一步的,所述耐紫外线改性助剂按如下工艺进行制备:将硝酸锌、硅藻土、氧化石墨烯、超细碳酸钙、聚磷酸铵、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和去离子水混合均匀,升温至80-120℃,保温10-30min,接着调节pH至中性,然后接着过滤,洗涤,烘干,冷却至室温得到物料a;将物料a、偶氮二异丁腈、N,N-二环己基碳酰亚胺、丙三醇二乙酸酯和硅烷偶联剂KH-570混合均匀,于650-850r/min转速搅拌10-20min,升温至110-130℃,保温2-4h,冷却至室温得到耐紫外线改性助剂。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耐紫外线合成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A甲基烯丙醇、聚氨酯、脲醛树脂、异氰酸酯、马来酸酐、乙烯醋酸乙烯酯、壬基聚氧乙烯醚、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混合均匀,于650-850r/min转速搅拌20-40min,升温至80-90℃,保温20-40min,超声分散20-30min,然后加入聚甲基苯基硅氧烷、纳米氧化锌、羧甲基纤维素、纳米二氧化钛、蒙托土、N-甲基吡咯烷酮、纳米硫酸钡、铝聚乙烯吡咯烷酮、聚磷酸铵、二月桂酸二丁基锡、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混合均匀,球磨后冷却至室温得到基料;S2、将磷酸锌、多聚磷酸铝、硅烷偶联剂KH-792、耐紫外线改性助剂混合均匀,升温至110-120℃,保温20-30min,于650-850r/min转速搅拌1-2h,冷却至室温得到改性料;S3、将基料升温至90-110℃,保温20-40min,接着加入改性料混合均匀,于1500-2500r/min转速搅拌20-40min,冷却至室温得到耐紫外线合成树脂。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由实施例1-3和对比例6的数据可见,施用实施例1-3耐紫外线合成树脂的耐紫外线性能显著提高;同时由实施例1-3的数据可见,实施例1为最优实施例。(2)由实施例1和对比例1-5的数据可见,磷酸锌、多聚磷酸铝、硅烷偶联剂KH-792、耐紫外线改性助剂同时添加在制备耐紫外线合成树脂中起到了协同作用,显著提高了耐紫外线合成树脂的耐紫外线性能,这可能是:磷酸锌、多聚磷酸铝、硅烷偶联剂KH-792、耐紫外线改性助剂作为改性体系运用到合成树脂的制备中,利用了硅烷偶联剂KH-792的接枝改性作用,实现了磷酸锌、多聚磷酸铝和耐紫外线改性助剂表面的羟基与合成树脂的基料实现接枝,赋予了合成树脂优异的耐紫外线性能,同时利用了耐紫外线改性助剂的耐紫外线增强作用,其中耐紫外线改性助剂通过将硝酸锌、硅藻土、氧化石墨烯、超细碳酸钙、聚磷酸铵、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和去离子水混合均匀,升温,保温,接着调节pH至中性,然后接着过滤,洗涤,烘干,冷却至室温得到物料a;将物料a、偶氮二异丁腈、N,N-二环己基碳酰亚胺、丙三醇二乙酸酯和硅烷偶联剂KH-570混合均匀,搅拌,升温,保温,冷却至室温得到耐紫外线改性助剂,运用到本专利技术合成树脂的制备中,在硅烷偶联剂KH-792的作用下,实现了与合成树脂的主料进行接枝结合,有效提高了合成树脂的耐紫外线性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出详细说明,应当了解,实施例只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是用于对本专利技术进行限定,任何在本专利技术基础上所做的修改、等同替换等均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在实施例中,所述耐紫外线合成树脂,以重量份为单位,包括以下原料:甲基烯丙醇80-120份、聚氨酯15-35份、脲醛树脂8-16份、异氰酸酯4-8份、马来酸酐2-6份、乙烯醋酸乙烯酯1-5份、壬基聚氧乙烯醚3-6份、邻苯二甲酸二丁酯2-5份、聚甲基苯基硅氧烷1-4份、纳米氧化锌3-6份、羧甲基纤维素2-6份、纳米二氧化钛1-5份、蒙托土4-8份、N-甲基吡咯烷酮3-9份、纳米硫酸钡2-6份、铝聚乙烯吡咯烷酮1-5份、聚磷酸铵2-6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锡1-5份、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3-9份、磷酸锌8-12份、多聚磷酸铝6-9份、硅烷偶联剂KH-7922-4份、耐紫外线改性助剂25-35份。所述耐紫外线改性助剂按如下工艺进行制备:将4-8份硝酸锌、3-9份硅藻土、2-6份氧化石墨烯、1-5份超细碳酸钙、3-6份聚磷酸铵、2-8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和10-20份去离子水混合均匀,升温至80-120℃,保温10-30min,接着调节pH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耐紫外线合成树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原料:甲基烯丙醇、聚氨酯、脲醛树脂、异氰酸酯、马来酸酐、乙烯醋酸乙烯酯、壬基聚氧乙烯醚、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聚甲基苯基硅氧烷、纳米氧化锌、羧甲基纤维素、纳米二氧化钛、蒙托土、N‑甲基吡咯烷酮、纳米硫酸钡、铝聚乙烯吡咯烷酮、聚磷酸铵、二月桂酸二丁基锡、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磷酸锌、多聚磷酸铝、硅烷偶联剂KH‑792、耐紫外线改性助剂;所述磷酸锌、多聚磷酸铝、硅烷偶联剂KH‑792、耐紫外线改性助剂的重量比为(8‑12):(6‑9):(2‑4):(25‑3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紫外线合成树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原料:甲基烯丙醇、聚氨酯、脲醛树脂、异氰酸酯、马来酸酐、乙烯醋酸乙烯酯、壬基聚氧乙烯醚、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聚甲基苯基硅氧烷、纳米氧化锌、羧甲基纤维素、纳米二氧化钛、蒙托土、N-甲基吡咯烷酮、纳米硫酸钡、铝聚乙烯吡咯烷酮、聚磷酸铵、二月桂酸二丁基锡、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磷酸锌、多聚磷酸铝、硅烷偶联剂KH-792、耐紫外线改性助剂;所述磷酸锌、多聚磷酸铝、硅烷偶联剂KH-792、耐紫外线改性助剂的重量比为(8-12):(6-9):(2-4):(25-3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紫外线合成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磷酸锌、多聚磷酸铝、硅烷偶联剂KH-792、耐紫外线改性助剂的重量比为10:7.5:3:30。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耐紫外线合成树脂,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为单位,包括以下原料:甲基烯丙醇80-120份、聚氨酯15-35份、脲醛树脂8-16份、异氰酸酯4-8份、马来酸酐2-6份、乙烯醋酸乙烯酯1-5份、壬基聚氧乙烯醚3-6份、邻苯二甲酸二丁酯2-5份、聚甲基苯基硅氧烷1-4份、纳米氧化锌3-6份、羧甲基纤维素2-6份、纳米二氧化钛1-5份、蒙托土4-8份、N-甲基吡咯烷酮3-9份、纳米硫酸钡2-6份、铝聚乙烯吡咯烷酮1-5份、聚磷酸铵2-6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锡1-5份、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3-9份、磷酸锌8-12份、多聚磷酸铝6-9份、硅烷偶联剂KH-7922-4份、耐紫外线改性助剂25-35份。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耐紫外线合成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紫外线改性助剂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硝酸锌4-8份、硅藻土3-9份、氧化石墨烯2-6份、超细碳酸钙1-5份、聚磷酸铵3-6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锡2-8份、去离子水10-20份、偶氮二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公玉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二邦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