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油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72126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31 01: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油缸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复合油缸,包括中空的缸体,缸体的两端分别连接有前盖和后盖,缸体内设置有一端贯穿前盖插入、且能够在缸体内往复移动的活塞杆,活塞杆与缸体之间以及与后盖之间分别形成有用于容纳液压油、以能够推动活塞杆往复移动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活塞杆上开设有容纳孔,后盖上连接有能够转动、以驱动活塞杆往复移动的丝杆,丝杆的一端穿设在容纳孔内、且与活塞杆之间设置有传动结构,丝杆的另一端连接有驱动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复合油缸,其结构合理,空间紧凑,控制简单,而且反应迅速,能够快速伸出、缩回,并能够在达到慢速工作位置时转为慢速高压工作,可靠满足了使用需求,并且制造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复合油缸
本技术属于油缸
,尤其涉及一种复合油缸。
技术介绍
目前,在压铸件、注塑机、油压机等设备上大量使用油缸作为执行部件,采用电机油泵作为动力源,在工作过程中根据工况需要而控制油缸做出快速伸出、缩回的动作,待到达工作位置后转为慢速高压工作。为满足以上工况的需要,当前常用的做法是采用大流量的液压系统,或者采用复合油缸结构。但是,目前的使用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不足:大流量液压系统结构复杂,占用空间大,安装不方便;并且油缸在大流量液压油驱动下工作,位置控制精度低;而采用复合油缸的结构时控制系统复杂,加工困难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复合油缸,其结构合理,空间紧凑,控制简单,而且反应迅速,能够快速伸出、缩回,并能够在达到慢速工作位置时转为慢速高压工作,可靠满足了使用需求,并且制造成本低。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复合油缸,包括中空的缸体,所述缸体的两端分别连接有前盖和后盖,所述缸体内设置有一端贯穿所述前盖插入、且能够在所述缸体内往复移动的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与所述缸体之间以及与所述后盖之间分别形成有用于容纳液压油、以能够推动所述活塞杆往复移动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活塞杆上开设有容纳孔,所述后盖上连接有能够转动、以驱动所述活塞杆往复移动的丝杆,所述丝杆的一端穿设在所述容纳孔内、且与所述活塞杆之间设置有传动结构,所述丝杆的另一端连接有驱动件。可选地,所述传动结构包括丝杆螺母和用于将所述丝杆螺母固定连接在所述活塞杆上的紧固件,所述丝杆穿设在所述丝杆螺母内、且两者间螺纹连接。可选地,所述活塞杆与所述后盖相对的一面上开设有凹槽,所述丝杆螺母固定连接在所述凹槽内。可选地,所述传动结构包括开设在所述容纳孔内侧壁上的内螺纹,所述内螺纹与所述丝杆上的螺纹相啮合。可选地,所述后盖上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丝杆的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双向推力轴承和用于固定所述支双向推力轴承的轴承压板,所述丝杆的一端穿设在所述双向推力轴承内,所述轴承压板抵顶于所述双向推力轴承。可选地,所述丝杆伸出所述后盖的一端上设置有螺纹,且连接有用于固定所述丝杆和所述双向推力轴承的锁紧螺母。可选地,所述后盖与所述丝杆之间设置有用于装配密封的第一支撑环、缓冲环和旋转密封圈,所述第一支撑环、所述缓冲环和所述旋转密封圈间隔排列设置。可选地,所述活塞杆和所述缸体的内壁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支撑环和一个双向油封或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支撑环和两个单向油封。可选地,所述前盖和所述活塞杆之间从内向外依次设置有第三支撑环、密封油封和密封尘封。可选地,所述缸体上开设有用于向所述第一腔体内输送液压油的第一输油孔和开设有用于向所述第二腔体内输送液压油的第二输油孔,所述活塞杆与所述后盖相对的端面上开设有用于连通所述第二输油孔和第二腔体的通油孔。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复合油缸,通过在活塞杆上设置有容纳孔,在后盖上连接有能够转动、以驱动活塞杆往复移动的丝杆,而且丝杆的一端穿设在容纳孔内、且与活塞杆之间设置有传动结构,并且丝杆的另一端连接有驱动件。从而,工作过程中,驱动件带动丝杆转动,并在传动结构的传动下使活塞杆移动,进而可以实现油缸在不需要液压动力的情况下能够快速反应,驱使活塞杆快速伸出和缩回,并且还能在快要到达工作位置时再转换为通过液压驱动来实现慢速高压驱动,可靠地满足了实际生产中,在处于不同工作状态时,对油缸伸缩速度要求不同的使用需求。此种结构的复合油缸,具有结构简单合理,外观紧凑,密封性好,动作快速精确、可靠性高的特点,很好地满足了使用需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复合油缸的主视图;图2是图1中A‐A处的剖面示意图;图3是图2中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是图2中D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是图2中E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是图2中B‐B处的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复合油缸,包括中空的缸体11,缸体11的两端分别连接有前盖12和后盖13,缸体11内设置有一端贯穿前盖12插入、且能够在缸体11内往复移动的活塞杆14,活塞杆14与缸体11之间以及与后盖13之间分别形成有用于容纳液压油、以能够推动活塞杆14往复移动的第一腔体15和第二腔体16。这样,在装配完成后而能形成一个相对密封的结构,从而在工作的过程中,能够根据实际的工作需求,向第一腔体15或向第二腔体16内输送高压液压油而能够实现驱动活塞杆14的收缩和伸出运动。可选地,在实际工作中,为了能够实现活塞杆14在伸出或缩回的动作过程中,在未到达工作位置时,能够快速伸出,以提高工作效率,而在即将要达到工作位置时,便能够转换为通过液压油来实现慢速高压运动。因此,为了满足此种使用需求,解决现有方式中所存在的使用缺陷,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便在活塞杆14上开设有容纳孔141,后盖13上连接有能够转动、以驱动活塞杆14往复移动的丝杆17,丝杆17的一端穿设在容纳孔141内、且与活塞杆14之间设置有传动结构18,丝杆17的另一端连接有驱动件(图中未示出),该驱动件能够提供驱动力而使驱动丝杆17正转或反转。这样,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由于丝杆17与活塞杆14之间是通过传动结构18相连接的,从而当驱动件驱使丝杆17转动时,便能够驱使活塞杆14在缸体11内移动,并通过调整转动的方向来实现活塞杆14的往复移动。此种在油缸最开始并未达到工作位置时的伸缩运动是通过丝杆17的转动驱动来实现,不需要液压动力驱动,反应快速,满足了能够驱使活塞杆14快速伸出和缩回使用需求。并且在快要到达工作位置时再转换为由液压驱动来实现慢速高压驱动。即在最后将要达到工作位置时,向第一腔体15或第二腔体16内输送高压液压油来驱动活塞杆14伸缩,而此时的丝杆17也会同步进行转动,以配合活塞杆14实现移动。该复合油缸的设置,通过活塞杆14与丝杆17间的配合使用,可使活塞杆14快速反应,实现快速进给。而且复合油缸具有整体结构简单合理,外观紧凑,动作控制简单方便的特点,很好地满足了实际生产中对油缸驱动方式的使用需求。可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该传动结构18包括丝杆螺母181和用于将丝杆螺母181固定连接在活塞杆14上的紧固件182,丝杆17穿设在丝杆螺母181内、且两者间螺纹连接。由于丝杆17上本身具有螺纹,便通过设置有丝杆螺母181,并将丝杆螺母181通过螺栓类紧固件182固定连接在活塞杆14上,从而通过两者间的螺纹配合,在丝杆17转动的过程中,能够将作用力传递到活塞杆14上,进而能够实现带动活塞杆14在缸体11内来回移动。可选地,实际设置过程中,可将丝杆螺母181直接连接在活塞杆14的端面上,或者还可以是在后盖13上配合开设有收纳孔,从而在活塞杆14完全收缩后,该丝杆螺母181能够位于该收纳孔内。而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采用在活塞杆14与后盖13相对的一面上开设有凹槽(图中未标示),而丝杆螺母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复合油缸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合油缸,包括中空的缸体,所述缸体的两端分别连接有前盖和后盖,所述缸体内设置有一端贯穿所述前盖插入、且能够在所述缸体内往复移动的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与所述缸体之间以及与所述后盖之间分别形成有用于容纳液压油、以能够推动所述活塞杆往复移动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上开设有容纳孔,所述后盖上连接有能够转动、以驱动所述活塞杆往复移动的丝杆,所述丝杆的一端穿设在所述容纳孔内、且与所述活塞杆之间设置有传动结构,所述丝杆的另一端连接有驱动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油缸,包括中空的缸体,所述缸体的两端分别连接有前盖和后盖,所述缸体内设置有一端贯穿所述前盖插入、且能够在所述缸体内往复移动的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与所述缸体之间以及与所述后盖之间分别形成有用于容纳液压油、以能够推动所述活塞杆往复移动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上开设有容纳孔,所述后盖上连接有能够转动、以驱动所述活塞杆往复移动的丝杆,所述丝杆的一端穿设在所述容纳孔内、且与所述活塞杆之间设置有传动结构,所述丝杆的另一端连接有驱动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结构包括丝杆螺母和用于将所述丝杆螺母固定连接在所述活塞杆上的紧固件,所述丝杆穿设在所述丝杆螺母内、且两者间螺纹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与所述后盖相对的一面上开设有凹槽,所述丝杆螺母固定连接在所述凹槽内。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结构包括开设在所述容纳孔内侧壁上的内螺纹,所述内螺纹与所述丝杆上的螺纹相啮合。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上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丝杆的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相尚潘玲玲原富强刘才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领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