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鲍满腔专利>正文

一种高效节能型烟气除尘脱硫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8064234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30 20: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效节能型烟气除尘脱硫系统,它包括锅炉、安装在所述锅炉一侧且安装有进水管的热交换室、一端与所述锅炉相连接且另一端贯穿所述热交换室的出气管、与所述出气管另一端相连接的第一过滤器、通过第一风机与所述第一过滤器相连通的第二过滤器、与所述第二过滤器相连通的第一混凝室、通过混凝管与所述第一混凝室相连通的第二混凝室、设置于所述第一混凝室和所述第二混凝室底部用于承接冷凝液的沉降池、通过出液管与所述第二混凝室相连通的冷凝罐。这样能够实现对不同粒径粉尘的净化处理,以及三氧化硫、二氧化硫的分离收集,资源化利用、回收价值高,无化学介质、无积垢、无二次污染;结构简单、维护简易且造价低、能耗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节能型烟气除尘脱硫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烟气处理设备,具体涉及一种高效节能型烟气除尘脱硫系统。
技术介绍
锅炉烟气中通常含有大量的粉尘与硫的氧化物等,烟气除尘脱硫是空气污染治理的重要环节。现有的烟气除尘脱硫方法有很多种,应用较多的通常为以下几种:(1)石灰石/石灰法:烟气脱硫工艺中的石灰石法,主要采用细度200~300目的石灰石粉与水混合后制成石灰石浆液,然后输送至吸收塔内,再通过喷淋雾化装置使其与烟气接触,并吸收烟气,从而达到脱硫的目的。该工艺需配备石灰石粉碎与化浆系统。由于石灰石活性较低,脱硫过程需通过增大吸收液的喷淋量,提高液气比,以保证达到足够的脱硫效率,因此,采用该方法脱硫的运行费用较高。石灰法是用石灰粉代替石灰石,石灰粉活性大大高于石灰石,可提高脱硫效率。石灰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塔内容易结垢,引起气液接触器(喷头或塔板)的堵塞;(2)钠碱法:钠碱法采用碳酸钠或氢氧化钠等碱性物质吸收烟气中的SO2,并可副产高浓度SO2气体或Na2SO3,它具有吸收剂不挥发、溶解度大、活性高、吸收系统不堵塞等优点,适合于烟气SO2浓度较高的废气SO2吸收处理。但同时也存在副产品回收困难、运行费用高等缺点。(3)双碱法:双碱法[Na2CO3/Ca(OH)2]是在石灰法基础上结合钠碱法,利用钠盐易溶于水,在吸收塔内部采用钠碱吸收SO2。吸收后的脱硫液在再生池内利用廉价的石灰进行再生,从而使钠离子能循环吸收利用。该工艺是在综合石灰法与钠碱法的特点基础上通过改进的结果。主要解决了石灰法在塔内易结垢的问题,又具备钠碱法吸收效率高的优点。脱硫副产物主要为亚硫酸钙或硫酸钙(氧化后)。与氧化镁法相比,钙盐不具污染性,因此不产生废渣的二次污染。(4)氧化镁法:氧化镁法采用氧化镁与SO2反应得到亚硫酸镁与硫酸镁,它们通过煅烧可重新分解出氧化镁,同时回收较纯净的SO2气体,脱硫剂可循环使用。由于氧化镁活性比石灰水高,脱硫效率也较石灰法高。它的缺点是氧化镁回收过程需煅烧,工艺较复杂,但若直接采用抛弃法,镁盐会导致二次污染,总体运行费用也较高。(5)氨法:氨法采用氨水作为SO2的吸收剂,SO2与NH3反应可产生亚硫酸氨、亚硫酸氢氨与部分因氧化而产生的硫酸氨。根据吸收液再生方法的不同,氨法可分为氨-酸法、氨-亚硫酸氨法和氨-硫酸氨法。氨法主要优点是脱硫效率高(与钠碱法相似),副产物可作为农业肥料。由于氨易挥发,使吸收剂消耗量增加,脱硫剂利用率不高;脱硫对氨水的浓度有一定的要求,若氨水浓度太低,不仅影响脱硫效率,而且水循环系统庞大,使运行费用增大:浓度增大,势必导致蒸发量的增大,对工作环境产生影响。而且氨易与净化后烟气中的SO2反应,形成气溶胶,使得烟气无法达标排放。氨法的回收过程也是较为困难的,投资费用较高,需配备制酸系统或结晶回收装置,如中和器、结晶器、脱水机、干燥机等,系统复杂,设备繁多,管理、维护。显然,现有的除尘脱硫方法虽然多样,但总体来说效率不高、造价高、能耗高;有的还存在积垢多、维护难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高效节能型烟气除尘脱硫系统。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效节能型烟气除尘脱硫系统,它包括锅炉、安装在所述锅炉一侧且安装有进水管的热交换室、一端与所述锅炉相连接且另一端贯穿所述热交换室的出气管、与所述出气管另一端相连接的第一过滤器、通过第一风机与所述第一过滤器相连通的第二过滤器、与所述第二过滤器相连通的第一混凝室、通过混凝管与所述第一混凝室相连通的第二混凝室、设置于所述第一混凝室和所述第二混凝室底部用于承接冷凝液的沉降池、通过出液管与所述第二混凝室相连通的冷凝罐、设置在所述冷凝罐底部的冷凝池、与所述冷凝罐中部相连通的冷凝机、与所述冷凝罐顶部相连通的第二风机以及一端与所述热交换室相连通且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混凝室相连通的蒸汽管道。优化地,所述第二混凝室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二混凝室依次连通。优化地,它还包括多个储运罐,所述沉降池上设置有与所述储运罐相配合的第一出液口,所述冷凝池上设置有与所述储运罐相配合的第二出液口。优化地,它还包括一端与所述出液管相连通且另一端与所述沉降池相连通的回流管。优化地,所述第一过滤器和所述第二过滤器相互独立地有多个。优化地,它还包括安装在所述第一过滤器和所述第二过滤器下方的运灰车。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专利技术高效节能型烟气除尘脱硫系统,通过使用热交换室,既使烟气降温,又利用烟气热量给水加热产生水蒸汽以通到混凝室吸收三氧化硫,这样能够实现对不同粒径粉尘的净化处理,以及三氧化硫、二氧化硫的分离收集,资源化利用、回收价值高,无化学介质、无积垢、无二次污染;结构简单、维护简易且造价低、能耗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高效节能型烟气除尘脱硫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的高效节能型烟气除尘脱硫系统,主要包括热交换室2、第一过滤器3、第二过滤器4、第一混凝室7、第二混凝室8、冷凝罐11和冷凝机13等。其中,锅炉1为现有常规的锅炉,它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带有粉尘的烟气,而烟气中通常含有大量粉尘及硫的氧化物等。热交换室2安装在锅炉1的一侧,它上安装有用于输入冷水的进水管21。出气管101的一端与锅炉1相连接,而另一端则贯穿热交换室2;它穿入热交换室2内的部分优选设置处盘管形状,以进行充分换热冷却。第一过滤器3与出气管101的另一端相连接,用于对冷却后的烟气进行过滤;该过滤器通常是对烟气进行粗过滤;第二过滤器4则通过第一风机6与第一过滤器3相连通,利用第一风机6使得烟气顺利进入第二过滤器4;第二过滤器4通常对烟气进行二次过滤(即细过滤);第一风机6优选具有大风量、大压力、低能耗的,如申请号为201310265115.9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中公布的风压机;第一过滤器3和第二过滤器4均可以设置呈多个以提高过滤效率。第一混凝室7与第二过滤器4相连通,使得烟气导入第一混凝室7中;而蒸汽管道22的一端与热交换室2相连通且另一端与第一混凝室7相连通,从而使得烟气与水热交换产生的水蒸气充分进行混合,以使得烟气中的三氧化硫溶解形成稀硫酸;第二混凝室8通过混凝管71与第一混凝室7相连通(混凝管71的一端与第一混凝室7的上部相连通而另一端延伸至第二混凝室8内的中部以下位置);沉降池9则设置在第一混凝室7和第二混凝室8的底部,用于承接第一混凝室7和第二混凝室8中产生的混凝液(即含有硫酸的稀溶液)。冷凝罐11通过出液管81与第二混凝室8相连通,用于承接第二混凝室8的出气并对其进行冷却使得二氧化硫液化;冷凝池12设置在冷凝罐11的底部以用于收集纯净的二氧化硫。冷凝机13与冷凝罐11的中部相连通,用于使得冷凝罐11的内部温度达到或低于二氧化硫的液化点(通常是-10℃);第二风机14则与冷凝罐11的顶部相连通,用于将经过上述处理后剩余的烟气外排或接入后续处理设备如氮氧化物净化设备。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混凝室8多个,多个第二混凝室8依次连通,这样有利于提高三氧化硫的吸收效率。回流管82的一端与出液管81相连通(通常是出液管81的中部)且另一端与沉降池9相连通,用于将烟气中残留的溶有三氧化硫的液滴回流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高效节能型烟气除尘脱硫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效节能型烟气除尘脱硫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锅炉(1)、安装在所述锅炉(1)一侧且安装有进水管(21)的热交换室(2)、一端与所述锅炉(1)相连接且另一端贯穿所述热交换室(2)的出气管(101)、与所述出气管(101)另一端相连接的第一过滤器(3)、通过第一风机(6)与所述第一过滤器(3)相连通的第二过滤器(4)、与所述第二过滤器(4)相连通的第一混凝室(7)、通过混凝管(71)与所述第一混凝室(7)相连通的第二混凝室(8)、设置于所述第一混凝室(7)和所述第二混凝室(8)底部用于承接冷凝液的沉降池(9)、通过出液管(81)与所述第二混凝室(8)相连通的冷凝罐(11)、设置在所述冷凝罐(11)底部的冷凝池(12)、与所述冷凝罐(11)中部相连通的冷凝机(13)、与所述冷凝罐(11)顶部相连通的第二风机(14)以及一端与所述热交换室(2)相连通且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混凝室(7)相连通的蒸汽管道(2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节能型烟气除尘脱硫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锅炉(1)、安装在所述锅炉(1)一侧且安装有进水管(21)的热交换室(2)、一端与所述锅炉(1)相连接且另一端贯穿所述热交换室(2)的出气管(101)、与所述出气管(101)另一端相连接的第一过滤器(3)、通过第一风机(6)与所述第一过滤器(3)相连通的第二过滤器(4)、与所述第二过滤器(4)相连通的第一混凝室(7)、通过混凝管(71)与所述第一混凝室(7)相连通的第二混凝室(8)、设置于所述第一混凝室(7)和所述第二混凝室(8)底部用于承接冷凝液的沉降池(9)、通过出液管(81)与所述第二混凝室(8)相连通的冷凝罐(11)、设置在所述冷凝罐(11)底部的冷凝池(12)、与所述冷凝罐(11)中部相连通的冷凝机(13)、与所述冷凝罐(11)顶部相连通的第二风机(14)以及一端与所述热交换室(2)相连通且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混凝室(7)相连通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鲍满腔吴福建
申请(专利权)人:鲍满腔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