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飞专利>正文

一种双棘轮双封装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64117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30 20: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棘轮双封装机构,包括封装机构(100)、收带机构(200)、盖带机构(300)、载带输送机构(400);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机构是双封装、双载带输送机构、双收带机构和双盖带机构合二为一,封装增加了前后双棘轮;减少了位置空间和站位,可以使载带移动更加精准和稳定,使机台速度与效率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棘轮双封装机构
本技术涉及精密机械,电子元器件的生产
的元器件封装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在电子元器件生产行业对元器件的分选测试激光包装中,封装空间体积大,载带移动不精准和运行不稳定,成本高,载带输送机构只能安装一个载带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元器件生产行业和元器件设备生产行业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双棘轮双封封装机构。本技术包括封装机构100、收带机构200、盖带机构300、载带输送机构400。所述封装机构100包括封装马达一101、封装马达二121、主同步带轮一102、主同步带轮二122、前同步带一133、前同步带二143、前同步带轮一103、前同步带轮二123、前棘轮固定轴一104、前棘轮固定轴二124、前棘轮一105、前棘轮二125、后同步带一106、后同步带二126、后同步带轮一107、后同步带轮二127、后棘轮固定轴一108、后棘轮固定轴二128、后棘轮一109、后棘轮二129、棘轮手动旋转把手一110、棘轮手动旋转把手二130,热封下压气缸一140、热封下压气缸二150、直线滑轨一141、直线滑轨二151、封刀一142、封刀二152。所述收带机构200包括收带马达一201、料盘固定轴一202、检知轮一203、收带感应器一204、收带马达二211、料盘固定轴二212、检知轮二213、收带感应器二214。所述盖带机构300包括盖带与盖带轮;所述载带输送机构400包括载带马达一401、载带主同步带轮一402、同步带一403、从同步带轮一404、载带固定轴一405、固定环一407、固定块一408、载带感应器一409、载带马达二411、载带主同步带轮二412、同步带二413、从同步带轮二414、载带固定轴二415、固定环二417、固定块二418、载带感应器二419。所述封装马达一101旋转驱动主同步带轮一102旋转带动前同步带一133和后同步带一106转动再驱动前同步带轮一103和后同步带轮一107旋转再驱动前棘轮固定轴一104和后棘轮固定轴一108旋转,再驱动前棘轮一105和后棘轮一109旋转;所述棘轮手动旋转把手一110可以驱动前棘轮一105和后棘轮一109旋转;所述封装马达二121旋转驱动同步带轮二122旋转带动前同步带二143和后同步带二126转动再驱动前同步带轮二123和后同步带轮二127旋转再驱动前棘轮固定轴二124和后棘轮固定轴二128旋转,再驱动前棘轮二125和后棘轮二129旋转;所述棘轮手动旋转把手二130可以驱动前棘轮二125和后棘轮二129旋转;所述机构热封下压气缸一140下压通过直线滑轨一141滑块移动下压加热的封刀一142使盖带与载带封合在一起;所述机构热封下压气缸二150下压通过直线滑轨二151滑块移动下压加热的封刀二152使盖带与载带封合在一起。所述检知轮一203接触载带盖带组合体一206松紧,检知轮一203检知片触动收带感应器一204使收带马达一201旋转驱动料盘固定轴一202旋转再驱动料盘一205旋转,旋转载带盖带组合体一206圈为一盘;所述检知轮二213接触载带盖带组合体二216松紧,检知轮二213检知片触动收带感应器二214使收带马达二211旋转驱动料盘固定轴二212旋转再驱动料盘二215旋转,旋转载带盖带组合体二216圈为一盘。所述固定环一407接触载带一40松紧,通过固定块一408触动载带感应器一409使载带马达一401旋转驱动载带主同步带轮一402再通过同步带一403转动驱动从同步带轮一404旋转再使载带固定轴一405旋转驱动载带盘一406放载带一40;所述固定环二417接触载带二41松紧,通过固定块二418触动载带感应器二419使载带马达二411旋转驱动载带主同步带轮二412再通过同步带二413转动驱动从同步带轮二414旋转再使载带固定轴二415旋转驱动载带盘二416放载带二41。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的双棘轮双封封装机构,左右2封装可以同时封2颗材料,增加了前后双棘轮使载带移动更加精准和稳定,气缸下压成本降低;一个载带输送机构可以左右安装2个载带盘,节省的空间,便于推广使用。附图说明本技术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图1是本技术机构的整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封装机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收带机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载带输送机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图2所示的,所述封装马达一101旋转驱动主同步带轮一102带动前同步带一133和后同步带一106转动再驱动前同步带轮一103和后同步带轮一107旋转再驱动前棘轮固定轴一104和后棘轮固定轴一108旋转,再驱动前棘轮一105和后棘轮一109旋转;所述棘轮手动旋转把手一110可以驱动前棘轮一105和后棘轮一109旋转;所述封装马达二121旋转驱动同步带轮二122带动前同步带二143和后同步带二126转动再驱动前同步带轮二123和后同步带轮二127旋转再驱动前棘轮固定轴二124和后棘轮固定轴二128旋转,再驱动前棘轮二125和后棘轮二129旋转;所述棘轮手动旋转把手二130可以驱动前棘轮二125和后棘轮二129旋转;所述机构热封下压气缸一140下压通过直线滑轨一141滑块移动下压加热的封刀一142使盖带与载带封合在一起;所述机构热封下压气缸二150下压通过直线滑轨二151滑块移动下压加热的封刀二152使盖带与载带封合在一起。图3所示的,所述检知轮一203接触载带盖带组合体一206松紧,检知轮一203检知片触动收带感应器一204使收带马达一201旋转驱动料盘固定轴一202旋转再驱动料盘一205旋转,旋转载带盖带组合体一206圈为一盘;所述检知轮二213接触载带盖带组合体二216松紧,检知轮二213检知片触动收带感应器二214使收带马达二211旋转驱动料盘固定轴二212旋转再驱动料盘二215旋转,旋转载带盖带组合体二216圈为一盘。图4所示的,所述固定环一407接触载带一40松紧,通过固定块一408触动感应器一409使载带马达一401旋转驱动载带主同步带轮一402旋转再通过同步带一403转动驱动从同步带轮一404旋转再使载带固定轴一405旋转驱动载带盘一406放载带一40;所述固定环二417接触载带二41松紧,通过固定块二418触动感应器二419使载带马达二411旋转驱动载带主同步带轮二412旋转再通过同步带二413转动驱动从同步带轮二414旋转再使载带固定轴二415旋转驱动载带盘二416放载带二41。图1所示的,本技术的双棘轮双封封装机构;载带输送机构400输送载带和盖带机构300输送盖带,吸嘴01吸取材料下压放置在载带内,封装机构100封装马达驱动棘轮传动载带和盖带向收带机构200移动,封刀一142和封刀二152下压使盖带与载带封合在一起。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任何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双棘轮双封装机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棘轮双封装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封装机构(100)、收带机构(200)、盖带机构(300)、载带输送机构(400);所述封装机构(100)包括封装马达一(101)、封装马达二(121)、主同步带轮一(102)、主同步带轮二(122)、前同步带一(133)、前同步带二(143)、前同步带轮一(103)、前同步带轮二(123)、前棘轮固定轴一(104)、前棘轮固定轴二(124)、前棘轮一(105)、前棘轮二(125)、后同步带一(106)、后同步带二(126)、后同步带轮一(107)、后同步带轮二(127)、后棘轮固定轴一(108)、后棘轮固定轴二(128)、后棘轮一(109)、后棘轮二(129)、棘轮手动旋转把手一(110)、棘轮手动旋转把手二(130),热封下压气缸一(140)、热封下压气缸二(150)、直线滑轨一(141)、直线滑轨二(151)、封刀一(142)、封刀二(152);所述收带机构(200)包括收带马达一(201)、料盘固定轴一(202)、检知轮一(203)、收带感应器一(204)、收带马达二(211)、料盘固定轴二(212)、检知轮二(213)、收带感应器二(214);所述盖带机构(300)包括盖带与盖带轮;所述载带输送机构(400)包括载带马达一(401)、载带主同步带轮一(402)、同步带一(403)、从同步带轮一(404)、载带固定轴一(405)、固定环一(407)、固定块一(408)、载带感应器一(409)、载带马达二(411)、载带主同步带轮二(412)、同步带二(413)、从同步带轮二(414)、载带固定轴二(415)、固定环二(417)、固定块二(418)、载带感应器二(41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棘轮双封装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封装机构(100)、收带机构(200)、盖带机构(300)、载带输送机构(400);所述封装机构(100)包括封装马达一(101)、封装马达二(121)、主同步带轮一(102)、主同步带轮二(122)、前同步带一(133)、前同步带二(143)、前同步带轮一(103)、前同步带轮二(123)、前棘轮固定轴一(104)、前棘轮固定轴二(124)、前棘轮一(105)、前棘轮二(125)、后同步带一(106)、后同步带二(126)、后同步带轮一(107)、后同步带轮二(127)、后棘轮固定轴一(108)、后棘轮固定轴二(128)、后棘轮一(109)、后棘轮二(129)、棘轮手动旋转把手一(110)、棘轮手动旋转把手二(130),热封下压气缸一(140)、热封下压气缸二(150)、直线滑轨一(141)、直线滑轨二(151)、封刀一(142)、封刀二(152);所述收带机构(200)包括收带马达一(201)、料盘固定轴一(202)、检知轮一(203)、收带感应器一(204)、收带马达二(211)、料盘固定轴二(212)、检知轮二(213)、收带感应器二(214);所述盖带机构(300)包括盖带与盖带轮;所述载带输送机构(400)包括载带马达一(401)、载带主同步带轮一(402)、同步带一(403)、从同步带轮一(404)、载带固定轴一(405)、固定环一(407)、固定块一(408)、载带感应器一(409)、载带马达二(411)、载带主同步带轮二(412)、同步带二(413)、从同步带轮二(414)、载带固定轴二(415)、固定环二(417)、固定块二(418)、载带感应器二(419)。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棘轮双封装机构,其特征在于:封装马达一(101)旋转驱动主同步带轮一(102)旋转带动前同步带一(133)和后同步带一(106)转动再驱动前同步带轮一(103)和后同步带轮一(107)旋转再驱动前棘轮固定轴一(104)和后棘轮固定轴一(108)旋转,再驱动前棘轮一(105)和后棘轮一(109)旋转;所述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飞
申请(专利权)人:吴飞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