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加剂防过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06089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30 19: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外加剂防过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外加剂计量桶、中间计量筒和材料混合桶,外加剂计量桶与中间计量筒通过第一送料管道相互连通,第一送料管道上设有第一阀门;中间计量筒朝向材料混合桶的一端设有第二送料管道,第二送料管道的一端与中间计量筒连通,第二送料管道上设有第二阀门,中间计量筒一侧设有鼓风机,鼓风机通过鼓风管道与中间计量筒的一端连通;中间计量筒的一端连通连接有回收管道,回收管道上设有第三阀门,回收管道的一端正下方设置有回收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配比误差小、结构简单、环保节能且方便使用的外加剂防过量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外加剂防过量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生产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节能建材或绿色建材生产中的外加剂防过量装置。
技术介绍
在现代的混凝土配比制作中,会将主材料预先准备好,再加入与主材料相适配的外加剂进行混合制作出所需要的混凝土,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对主材料与外加剂的含量进行配比,经过配比后做出来的混凝土才符合建筑要求,建造出符合建筑现场所需要的建筑强度的建筑;而现在的混凝土制作中大都会存在外加剂配比过量或不足的现象,过量和加入量不足都容易引起混凝土不凝,强度达不到要求,性能不符合设计要求,一旦出现外加剂配比问题,对混凝土的质量会有很大的影响,对后续工程上的使用会存在安全隐患,这一现象也会对混凝土产生很大的浪费,不符合节能环保的现代化绿色建材主题;外加剂作为混凝土里面的主要原材料,一般掺量不高,计量精度要求较高,现有的外加剂防过量装置其结构主要采用某一承接装置去接住过量投放的外加剂,这一过程不管使用任何一个驱动机器都会存在一个误差,该误差存在多个原因,一般由外加剂部分卡在机器中未下落或阀门的泄露导致外加剂过多下落或防过量装置使用不及时造成。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配比误差小、结构简单、环保节能且方便使用的外加剂防过量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外加剂防过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外加剂计量桶、中间计量筒和材料混合桶,所述外加剂计量桶一侧桶壁上设置有第一刻度,所述中间计量筒一侧筒壁上设置有第二刻度;所述外加剂计量桶底部中心位置处与所述中间计量筒顶部中心位置处通过第一送料管道相互连通,所述外加剂计量桶底部内径由上往下逐渐减小呈漏斗状,所述第一送料管道上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中间计量筒朝向所述材料混合桶的一端中心位置处设置有第二送料管道,所述第二送料管道的一端与中间计量筒连通,所述第二送料管道上设置有第二阀门,所述中间计量筒底部内径由上往下逐渐减小呈漏斗状;所述中间计量筒一侧设置有鼓风机,所述鼓风机的输出端通过鼓风管道与所述中间计量筒朝向外加剂计量桶的一端相互连通;所述中间计量筒朝向所述材料混合桶的一端连通连接有回收管道,所述回收管道上设置有第三阀门,所述回收管道远离所述中间计量筒的一端正下方设置有回收瓶;所述材料混合桶设置在所述第二送料管道的正下方,所述材料混合桶底部安装有用于称量材料混合桶内部混凝土重量的电子秤。优选为:所述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均为蝶阀。优选为:所述外加剂计量桶和所述中间计量筒均为透明的塑料制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混凝土的外加剂先投入到外加剂计量桶中,在外加剂计量桶一侧桶壁上设置有第一刻度,用于读出当前外加剂计量桶中的外加剂具体体积,主材料加入到材料混合桶中,材料混合桶底部安装的电子秤用于读出主材料质量,根据主材料质量算出需要的外加剂配比,根据配比得出所需要的外加剂体积具体数值,打开第一送料管道上的第一阀门,将略大于所需要的外加剂体积加入到中间计量筒中,关闭第一阀门,中间计量筒一侧筒壁上设置有第二刻度,用于读出落入到中间计量筒中的外加剂体积多少,略多于所需要的外加剂通过打开回收管道上的第三阀门,将多余的外加剂汇入到回收瓶中,关上第三阀门,将回收瓶中的外加剂重新投入到外加剂计量桶中,实现节约能源不浪费资源,此时中间计量筒中的外加剂为配比后所需要的含量,打开第二送料管道上的第二阀门与鼓风机,使中间计量筒中的外加剂全部加入到材料混合桶中进行混合制料,鼓风机的设置加速了外加剂的下落,提高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使外加剂不会因卡在中间计量筒中造成混合后的混凝土不达标,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均采用蝶阀,蝶阀适用于控制粉料的输送,外加剂计量桶和中间计量筒均采用透明的塑料制成,方便了操作人员实时查看外加剂在外加剂计量桶中和在中间计量筒中具体的量,保证了配比正常进行不过量不少量。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配比误差小、结构简单、环保节能且方便使用的外加剂防过量装置。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加剂计量桶2、中间计量筒3、材料混合桶4、第一送料管道5、第二送料管道6、鼓风管道7、鼓风机8、第一阀门9、第二阀门10、回收管道11、第三阀门12、回收瓶13、电子秤。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外加剂防过量装置,在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外加剂计量桶1、中间计量筒2和材料混合桶3,所述外加剂计量桶1一侧桶壁上设置有第一刻度14,所述中间计量筒2一侧筒壁上设置有第二刻度15;所述外加剂计量桶1底部中心位置处与所述中间计量筒2顶部中心位置处通过第一送料管道4相互连通,所述外加剂计量桶1底部内径由上往下逐渐减小呈漏斗状,所述第一送料管道4上设置有第一阀门8;所述中间计量筒2朝向所述材料混合桶3的一端中心位置处设置有第二送料管道5,所述第二送料管道5的一端与中间计量筒2连通,所述第二送料管道5上设置有第二阀门9,所述中间计量筒2底部内径由上往下逐渐减小呈漏斗状;所述中间计量筒2一侧设置有鼓风机7,所述鼓风机7的输出端通过鼓风管道6与所述中间计量筒2朝向外加剂计量桶1的一端相互连通;所述中间计量筒2朝向所述材料混合桶3的一端连通连接有回收管道10,所述回收管道10上设置有第三阀门11,所述回收管道10远离所述中间计量筒2的一端正下方设置有回收瓶12;所述材料混合桶3设置在所述第二送料管道5的正下方,所述材料混合桶3底部安装有用于称量材料混合桶3内部混凝土重量的电子秤13。在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阀门8、第二阀门9和第三阀门11均为蝶阀。在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外加剂计量桶1和所述中间计量筒2均为透明的塑料制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混凝土的外加剂先投入到外加剂计量桶1中,在外加剂计量桶1一侧桶壁上设置有第一刻度14,用于读出当前外加剂计量桶1中的外加剂具体体积,主材料加入到材料混合桶3中,材料混合桶3底部安装的电子秤13用于读出主材料质量,根据主材料质量算出需要的外加剂配比,根据配比得出所需要的外加剂体积具体数值,打开第一送料管道4上的第一阀门8,将略大于所需要的外加剂体积加入到中间计量筒2中,关闭第一阀门8,中间计量筒2一侧筒壁上设置有第二刻度15,用于读出落入到中间计量筒2中的外加剂体积多少,略多于所需要的外加剂通过打开回收管道10上的第三阀门11,将多余的外加剂汇入到回收瓶12中,关上第三阀门11,将回收瓶12中的外加剂重新投入到外加剂计量桶1中,实现节约能源不浪费资源,此时中间计量筒2中的外加剂为配比后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外加剂防过量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外加剂防过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外加剂计量桶(1)、中间计量筒(2)和材料混合桶(3),所述外加剂计量桶(1)一侧桶壁上设置有第一刻度(14),所述中间计量筒(2)一侧筒壁上设置有第二刻度(15);所述外加剂计量桶(1)底部中心位置处与所述中间计量筒(2)顶部中心位置处通过第一送料管道(4)相互连通,所述外加剂计量桶(1)底部内径由上往下逐渐减小呈漏斗状,所述第一送料管道(4)上设置有第一阀门(8);所述中间计量筒(2)朝向所述材料混合桶(3)的一端中心位置处设置有第二送料管道(5),所述第二送料管道(5)的一端与中间计量筒(2)连通,所述第二送料管道(5)上设置有第二阀门(9),所述中间计量筒(2)底部内径由上往下逐渐减小呈漏斗状;所述中间计量筒(2)一侧设置有鼓风机(7),所述鼓风机(7)的输出端通过鼓风管道(6)与所述中间计量筒(2)朝向外加剂计量桶(1)的一端相互连通;所述中间计量筒(2)朝向所述材料混合桶(3)的一端连通连接有回收管道(10),所述回收管道(10)上设置有第三阀门(11),所述回收管道(10)远离所述中间计量筒(2)的一端正下方设置有回收瓶(12);所述材料混合桶(3)设置在所述第二送料管道(5)的正下方,所述材料混合桶(3)底部安装有用于称量材料混合桶(3)内部混凝土重量的电子秤(1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加剂防过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外加剂计量桶(1)、中间计量筒(2)和材料混合桶(3),所述外加剂计量桶(1)一侧桶壁上设置有第一刻度(14),所述中间计量筒(2)一侧筒壁上设置有第二刻度(15);所述外加剂计量桶(1)底部中心位置处与所述中间计量筒(2)顶部中心位置处通过第一送料管道(4)相互连通,所述外加剂计量桶(1)底部内径由上往下逐渐减小呈漏斗状,所述第一送料管道(4)上设置有第一阀门(8);所述中间计量筒(2)朝向所述材料混合桶(3)的一端中心位置处设置有第二送料管道(5),所述第二送料管道(5)的一端与中间计量筒(2)连通,所述第二送料管道(5)上设置有第二阀门(9),所述中间计量筒(2)底部内径由上往下逐渐减小呈漏斗状;所述中间计量筒(2)一侧设置有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松标缪国良雷陈王昱翔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龙游通衢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