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微膨胀混凝土及其生产工艺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微膨胀混凝土及其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71486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0: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微膨胀混凝土及其生产工艺;所述微膨胀混凝土由以下重量份原料组成:260~320份水泥、1000~1200份石子、590~640份砂子、100~120份掺合料、15~20份玻璃纤维、30~40份聚丙烯纤维、13~18份硫酸铝、10~14份复配膨胀剂、5~8份协效膨胀剂、7~10份减水剂、5~8份辛基酚聚氧乙烯醚、4~6份松脂酸钠及180~220份水;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协效膨胀剂与复配膨胀剂之间相互协同,能有效地增强其与水泥之间的机械啮合力,也能增强混凝土硬化后的膨胀量,抑制混凝土的早期塑性收缩,进而提高其防裂效果;另外,玻璃纤维及聚丙烯纤维之间相互协同配合,有效地改善了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有效地保证了其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材料,具体为一种微膨胀混凝土及其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1、混凝土,又称砼,广义的定义为由胶凝材料、粗集料、细集料、矿物掺合料、水以及外加剂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搅拌、密实成型,经一定时间养护后凝结硬化成整体的一种建筑材料。一般所说的混凝土是指由水泥、砂、石、矿物掺合料、水及外加剂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搅拌、密实成型,经一定时间养护后,凝结硬化而成的具有一定强度和耐久性的人造石材。

2、在申请号为“cn202111580442.4”的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基于高石粉含量机制砂的超疏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由如下份数的原材料制备而成:水泥280~350份、粉煤灰微珠80~100份、矿渣粉60~75份、石粉含量为7~20%的机制砂750~830份、碎石1100~1230份、水130~170份、复配有混凝土性能多重改善剂的外加剂5~13份;超疏水涂料用量为10~20m2/kg。

3、上述专利文件所提供的混凝土虽然具有良好的疏水性能、抗渗性能及抗侵蚀性能,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但是其在水泥水化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开裂现象,从而影响了混凝土结构的品质。基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微膨胀混凝土及其生产工艺,以解决上述所提出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膨胀混凝土及其生产工艺,协效膨胀剂与复配膨胀剂之间相互协同,能有效地增强其与水泥之间的机械啮合力,也能增强混凝土硬化后的膨胀量,抑制混凝土的早期塑性收缩,进而提高其防裂效果;另外,玻璃纤维及聚丙烯纤维之间相互协同配合,有效地改善了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有效地保证了其品质。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微膨胀混凝土,由以下重量份原料组成:260~320份水泥、1000~1200份石子、590~640份砂子、100~120份掺合料、15~20份玻璃纤维、30~40份聚丙烯纤维、13~18份硫酸铝、10~14份复配膨胀剂、5~8份协效膨胀剂、7~10份减水剂、5~8份辛基酚聚氧乙烯醚、4~6份松脂酸钠及180~220份水。

4、更进一步地,所述复配膨胀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向150~200目的焦偏磷酸钠中加入质量为其10~15倍的混合粉体,球磨2~3h后向其中加入质量为混合粉体3~5倍的蒸馏水,超声分散20~30min后依次向所得混合相中加入质量为焦偏磷酸钠1.2~1.5倍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8~12倍的褐藻酸钠,混合搅拌使其完全溶解;然后边搅拌边向其中滴加质量为焦偏磷酸钠4~6倍、浓度为0.2~0.5mol/l的氯化钙水溶液,搅拌反应30~50min;待反应完毕,对所得生成物组分进行过滤、洗涤及干燥处理,所得即为复配膨胀剂。

5、更进一步地,所述混合粉体的制备方法为:将质量比为1:1.0~1.5的氧化钙及氧化镁于85~95℃的温度下烘干,依次向所得混合金属粉末中加入质量为其0.06~0.08倍的3-羟基-1,3,5-戊三酸、0.15~0.25倍的膨润土、0.8~1.2倍的无水乙醇,球磨混合2~3h后,对所得研磨料进行过滤、洗涤及干燥处理,然后转入高温煅烧设备中并于450~500℃的温度下高温煅烧40~50min;待煅烧完毕,所得即为混合粉体。

6、更进一步地,所述协效膨胀剂由镁铝基膨胀剂及亚麻酸按1:0.05~0.08的质量比复配而成;且镁铝基膨胀剂由菱镁矿及高岭土按1:0.8~1.2的重量比复配后于1100~1200℃的温度下煅烧30~40min后制成。

7、更进一步地,所述掺合料由粉煤灰、矿渣微粉及硅灰按0.4~0.6:1:0.5~0.8的质量比复配而成;

8、更进一步地,所述水泥的型号为p.o42.5、p.ⅱ42.5、p.s.a42.5、p.s.b42.5中的任意一种。

9、更进一步地,所述石子的平均粒径为5~15mm,含泥量为0.1~0.2%,表观密度为2650~2750kg/m3,松散堆积密度为1500~1600kg/m3。

10、更进一步地,所述砂子选自ii区中砂,其细度模数为2.6~2.8,表观密度为2750~3000kg/m3,松散堆积密度为1550~1750kg/m3。

11、更进一步地,所述减水剂选用糖钙、木质素磺酸钠、亚硫酸钠中的任意一种。

12、一种微膨胀混凝土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准确称取制备微膨胀混凝土所需的各原料,并将水泥、石子及砂子投入搅拌机内,以300~500r/min的速度混合搅拌10~20min后投入掺合料、复配膨胀剂、协效膨胀剂、玻璃纤维及聚丙烯纤维,以400~600r/min的速度混合搅拌10~20min后加入剩余原料,并以600~1000r/min的速度继续搅拌分散5~10min,最终所得混合浆料即为微膨胀混凝土。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4、本专利技术以氧化钙、氧化镁、3-羟基-1,3,5-戊三酸、膨润土等为原料,经混料研磨、过滤、洗涤、干燥及高温煅烧处理后制得混合粉体,然后将混合粉体与焦偏磷酸钠、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褐藻酸钠混合搅拌均匀后加入氯化钙水溶液,经搅拌反应后对所得生成物组分进行过滤、洗涤及干燥处理,最终制得具有核-壳结构的复配膨胀剂。其中,复配膨胀剂的水化速度与混凝土浆料同步,在混凝土浆料结构形成时开始水化,混凝土浆料的凝结强度较低时,复配膨胀剂的反应速率最大,混凝土浆料硬化后复配膨胀剂的反应速率逐渐减小。因此,本专利技术所制备的复配膨胀剂兼具塑性膨胀及后期膨胀的双膨胀效果。

15、再者,协效膨胀剂与复配膨胀剂之间相互协同能有效地增强其与硅酸盐水泥之间的机械啮合力,同时也能增强混凝土硬化后的膨胀量,抑制混凝土的早期塑性收缩,进而提高其防裂效果。另外,玻璃纤维及聚丙烯纤维之间相互协同配合,有效地改善了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有效地保证了其品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膨胀混凝土,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原料组成:260~320份水泥、1000~1200份石子、590~640份砂子、100~120份掺合料、15~20份玻璃纤维、30~40份聚丙烯纤维、13~18份硫酸铝、10~14份复配膨胀剂、5~8份协效膨胀剂、7~10份减水剂、5~8份辛基酚聚氧乙烯醚、4~6份松脂酸钠及180~220份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膨胀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复配膨胀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向150~200目的焦偏磷酸钠中加入质量为其10~15倍的混合粉体,球磨2~3h后向其中加入质量为混合粉体3~5倍的蒸馏水,超声分散20~30min后依次向所得混合相中加入质量为焦偏磷酸钠1.2~1.5倍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8~12倍的褐藻酸钠,混合搅拌使其完全溶解;然后边搅拌边向其中滴加质量为焦偏磷酸钠4~6倍、浓度为0.2~0.5mol/L的氯化钙水溶液,搅拌反应30~50min;待反应完毕,对所得生成物组分进行过滤、洗涤及干燥处理,所得即为复配膨胀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微膨胀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粉体的制备方法为:将质量比为1:1.0~1.5的氧化钙及氧化镁于85~95℃的温度下烘干,依次向所得混合金属粉末中加入质量为其0.06~0.08倍的3-羟基-1,3,5-戊三酸、0.15~0.25倍的膨润土、0.8~1.2倍的无水乙醇,球磨混合2~3h后,对所得研磨料进行过滤、洗涤及干燥处理,然后转入高温煅烧设备中并于450~500℃的温度下高温煅烧40~50min;待煅烧完毕,所得即为混合粉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膨胀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协效膨胀剂由镁铝基膨胀剂及亚麻酸按1:0.05~0.08的质量比复配而成;且镁铝基膨胀剂由菱镁矿及高岭土按1:0.8~1.2的重量比复配后于1100~1200℃的温度下煅烧30~40min后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膨胀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掺合料由粉煤灰、矿渣微粉及硅灰按0.4~0.6:1:0.5~0.8的质量比复配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膨胀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的型号为P.O42.5、P.Ⅱ42.5、P.S.A42.5、P.S.B42.5中的任意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膨胀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子的平均粒径为5~15mm,含泥量为0.1~0.2%,表观密度为2650~2750kg/m,松散堆积密度为1500~1600kg/m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膨胀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砂子选自II区中砂,其细度模数为2.6~2.8,表观密度为2750~3000kg/m3,松散堆积密度为1550~1750kg/m3。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膨胀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水剂选用糖钙、木质素磺酸钠、亚硫酸钠中的任意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微膨胀混凝土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准确称取制备微膨胀混凝土所需的各原料,并将水泥、石子及砂子投入搅拌机内,以300~500r/min的速度混合搅拌10~20min后投入掺合料、复配膨胀剂、协效膨胀剂、玻璃纤维及聚丙烯纤维,以400~600r/min的速度混合搅拌10~20min后加入剩余原料,并以600~1000r/min的速度继续搅拌分散5~10min,最终所得混合浆料即为微膨胀混凝土。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膨胀混凝土,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原料组成:260~320份水泥、1000~1200份石子、590~640份砂子、100~120份掺合料、15~20份玻璃纤维、30~40份聚丙烯纤维、13~18份硫酸铝、10~14份复配膨胀剂、5~8份协效膨胀剂、7~10份减水剂、5~8份辛基酚聚氧乙烯醚、4~6份松脂酸钠及180~220份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膨胀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复配膨胀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向150~200目的焦偏磷酸钠中加入质量为其10~15倍的混合粉体,球磨2~3h后向其中加入质量为混合粉体3~5倍的蒸馏水,超声分散20~30min后依次向所得混合相中加入质量为焦偏磷酸钠1.2~1.5倍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8~12倍的褐藻酸钠,混合搅拌使其完全溶解;然后边搅拌边向其中滴加质量为焦偏磷酸钠4~6倍、浓度为0.2~0.5mol/l的氯化钙水溶液,搅拌反应30~50min;待反应完毕,对所得生成物组分进行过滤、洗涤及干燥处理,所得即为复配膨胀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微膨胀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粉体的制备方法为:将质量比为1:1.0~1.5的氧化钙及氧化镁于85~95℃的温度下烘干,依次向所得混合金属粉末中加入质量为其0.06~0.08倍的3-羟基-1,3,5-戊三酸、0.15~0.25倍的膨润土、0.8~1.2倍的无水乙醇,球磨混合2~3h后,对所得研磨料进行过滤、洗涤及干燥处理,然后转入高温煅烧设备中并于450~500℃的温度下高温煅烧40~50min;待煅烧完毕,所得即为混合粉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膨胀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协效膨胀剂由镁铝基膨胀剂及亚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博文缪国良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龙游通衢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