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栽培食用菌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059001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30 18: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林下栽培食用菌的方法,属于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管理不规范,经济效益低下的问题。其包括以下步骤:将主料粉碎后预湿和辅料搅拌至混料均匀,然后将培养料装入培养袋;灭菌后冷却,将食用菌种接种到灭菌的培养袋中制成菌袋;将菌袋移入空气湿度为60‑70%的培养室中,分发菌前期、发菌中期和发菌后期三个阶段培养菌袋35‑45天至菌丝布满菌袋;出菇、出耳过程中,在通风和散射光条件下分原基分化期、子实体生长期以及子实体发育期三个阶段分别管理;当子实体成熟后采收,采收前停水2‑3天,采收后的菌袋消毒后再进行下一茬的出菇、出耳管理。本发明专利技术适合规模化培植食用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林下栽培食用菌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林下栽培食用菌的方法,属于食用菌栽培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水土保持等林业工程的实施,林业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林下经济就是充分利用现有的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从事林下养殖、种植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它以林地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充分利用林下自然条件,选择适合林下生长的微生物(菌类)和动植物种类,进行合理种植、养殖,既可以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增加林地生物多样性,又为农村经济发展开辟了新路子。然而,由于林下经济是一项新生产业,属农林牧综合发展新模式,目前多为林农自发行为,林下种养殖品种选择、种植方式、养殖规模、技术手段等均处于探索阶段,产品质量标准难以控制,对林地环境影响也无法评估。从全国范围来看,林下种养殖业呈现扩大之势,任其自由发展可能对森林资源、林地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为保证林下经济的健康发展、生产产品的安全卫生,以及林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依托丰富的林地资源优势,在确保林地生态效能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充分挖掘林地资源的潜力,探索“以林为主,多种经营,农林牧结合,以短养长”的现代生态农业发展新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林业的经济效能,致富农民,更好地服务新农村建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林下栽培食用菌的方法,可有效提高林下栽培的经济效益。所述的林下栽培食用菌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拌料装袋:将主料粉碎后预湿,然后将辅料中水溶性成分溶于拌料用水,非水溶性成分加入主料中混合,边加拌料用水边搅拌至混料均匀,控制含水量在60-70%,pH在6-7之间,然后将培养料装入培养袋;(2)灭菌接种:将培养袋在常压100-110℃条件下灭菌10-12小时或高压0.141-0.150MPa,120-130℃条件下灭菌1.5-2.5小时后冷却,将食用菌种接种到灭菌的培养袋中制成菌袋;(3)菌袋培养:将菌袋移入空气湿度为60-70%的培养室中,分发菌前期、发菌中期和发菌后期三个阶段培养菌袋35-45天至菌丝布满菌袋;(4)出菇、出耳管理:出菇、出耳过程中,在通风和散射光条件下分原基分化期、子实体生长期以及子实体发育期三个阶段分别管理;(5)采收及采收后管理:当子实体成熟后采收,采收前停水2-3天,采收后的菌袋消毒后再进行下一茬的出菇、出耳管理。进一步地讲,步骤(3)所述的菌袋培养过程中,接种后前5-7天为发菌前期,发菌前期不通风培养,控制培养室温度为25-30℃。进一步地讲,步骤(3)所述的菌袋培养过程中,接种后5-17天为发菌中期,发菌中期通风培养,控制培养室温度为23-25℃。进一步地讲,步骤(3)所述的菌袋培养过程中,接种17天后为发菌后期,发菌后期通风培养,控制培养室温度为20-24℃。进一步地讲,步骤(4)所述的出菇、出耳管理过程中,空气湿度分别控制原基分化期为80-90%,子实体生长期为85-95%,子实体发育期为90-95%。进一步地讲,步骤(4)所述的出菇、出耳管理过程中,温度分别控制原基分化期为15-20℃,子实体生长期为18-22℃,子实体发育期为20-25℃。进一步地讲,步骤(4)所述的出菇、出耳管理过程中,子实体发育期要求光照强度在2400-3000lux之间。进一步地讲,所述的主料包括棉籽皮、木屑、麸皮、玉米芯、大豆秸、甘蔗渣、玉米秸杆、谷壳中的一种或几种。进一步地讲,所述的辅料包括维生素B1以及磷酸二氢钾、淀粉、马铃薯、酵母、蛋白胨、玉米粉、米糠、尿素、硝酸盐中的一种或几种。进一步地讲,所述的食用菌包括香菇、平菇、金针菇、黑木耳、毛木耳、银耳、猴头菇、白灵菇、杏鲍菇。所述的林下栽培食用菌过程在简易小拱棚内进行,便于湿度、温度、光照等条件的控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方法充分、高效利用了林下资源,通过控制食用菌各个生长阶段的培养条件,大大提高了食用菌的产率和质量,本专利技术方法培植的食用菌比常规方法培植的食用菌增产30%左右,更有利于开展规模化食用菌培植。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以黑木耳为例:所述的林下栽培食用菌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拌料装袋:将大豆秸20份,玉米秸秆30份,木屑30份,麸皮15份粉碎后预湿,然后将维生素B11份,磷酸二氢钾0.1份溶于拌料用水,玉米粉7份加入主料中混合,边加拌料用水边搅拌至混料均匀,控制含水量在60-62%,pH在6-6.5之间,然后将培养料装入培养袋;(2)灭菌接种:将培养袋在常压100-110℃条件下灭菌10-12小时后冷却,将黑木耳菌种接种到灭菌的培养袋中制成菌袋;(3)菌袋培养:将菌袋移入空气湿度为60-63%的培养室中,接种后前7天为发菌前期,发菌前期不通风培养,控制培养室温度为26-28℃;接种后5-17天为发菌中期,发菌中期通风培养,控制培养室温度为25℃;所述的菌袋培养过程中,接种17天后为发菌后期,发菌后期通风培养,控制培养室温度为20-22℃,共培养35天至菌丝布满菌袋;(4)出耳管理:出耳过程中,在通风和散射光条件下分原基分化期、子实体生长期以及子实体发育期三个阶段分别管理,其中空气湿度分别控制原基分化期为80-85%,子实体生长期为85-90%,子实体发育期为90-95%,温度分别控制原基分化期为20℃,子实体生长期为20℃,子实体发育期为20-21℃;子实体发育期要求光照强度在2400-3000lux之间;(5)采收及采收后管理:当子实体成熟后采收,采收前停水2-3天,采收后的菌袋消毒后再进行下一茬的出耳管理。实施例2以香菇为例:所述的林下栽培食用菌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拌料装袋:将棉籽皮72份,木屑10份,谷壳20份粉碎后预湿,然后将维生素B10.8份,尿素0.3份,硝酸铵0.2份溶于拌料用水,将淀粉3份,酵母1份加入主料中混合,边加拌料用水边搅拌至混料均匀,控制含水量在68-70%,pH在6-7之间,然后将培养料装入培养袋;(2)灭菌接种:高压0.141MPa,120-130℃条件下灭菌1.5-2.5小时后冷却,将食用菌种接种到灭菌的培养袋中制成菌袋;(3)菌袋培养:将菌袋移入空气湿度为68-70%的培养室中,接种后前5天为发菌前期,发菌前期不通风培养,控制培养室温度为25-26℃;接种后5-17天为发菌中期,发菌中期通风培养,控制培养室温度为24℃;所述的菌袋培养过程中,接种17天后为发菌后期,发菌后期通风培养,控制培养室温度为22℃,共培养45天至菌丝布满菌袋;(4)出菇管理:出菇过程中,在通风和散射光条件下分原基分化期、子实体生长期以及子实体发育期三个阶段分别管理,其中空气湿度分别控制原基分化期为87-90%,子实体生长期为85-87%,子实体发育期为92-95%,温度分别控制原基分化期为18-20℃,子实体生长期为20-22℃,子实体发育期为23-25℃;子实体发育期要求光照强度在2400-3000lux之间;(5)采收及采收后管理:当子实体成熟后采收,采收前停水2-3天,采收后的菌袋消毒后再进行下一茬的出菇、管理。实施例3以毛木耳为例:所述的林下栽培食用菌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拌料装袋:将棉籽皮100份粉碎后预湿,然后将维生素B10.6份和0.3份尿素溶于拌料用水,边加拌料用水边搅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林下栽培食用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拌料装袋:将主料粉碎后预湿,然后将辅料中水溶性成分溶于拌料用水,非水溶性成分加入主料中混合,边加拌料用水边搅拌至混料均匀,控制含水量在60‑70%,pH在6‑7之间,然后将培养料装入培养袋;(2)灭菌接种:将培养袋在常压100‑110℃条件下灭菌10‑12小时或高压0.141‑0.150MPa,120‑130℃条件下灭菌1.5‑2.5小时后冷却,将食用菌种接种到灭菌的培养袋中制成菌袋;(3)菌袋培养:将菌袋移入空气湿度为60‑70%的培养室中,分发菌前期、发菌中期和发菌后期三个阶段培养菌袋35‑45天至菌丝布满菌袋;(4)出菇、出耳管理:出菇、出耳过程中,在通风和散射光条件下分原基分化期、子实体生长期以及子实体发育期三个阶段分别管理;(5)采收及采收后管理:当子实体成熟后采收,采收前停水2‑3天,采收后的菌袋消毒后再进行下一茬的出菇、出耳管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林下栽培食用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拌料装袋:将主料粉碎后预湿,然后将辅料中水溶性成分溶于拌料用水,非水溶性成分加入主料中混合,边加拌料用水边搅拌至混料均匀,控制含水量在60-70%,pH在6-7之间,然后将培养料装入培养袋;(2)灭菌接种:将培养袋在常压100-110℃条件下灭菌10-12小时或高压0.141-0.150MPa,120-130℃条件下灭菌1.5-2.5小时后冷却,将食用菌种接种到灭菌的培养袋中制成菌袋;(3)菌袋培养:将菌袋移入空气湿度为60-70%的培养室中,分发菌前期、发菌中期和发菌后期三个阶段培养菌袋35-45天至菌丝布满菌袋;(4)出菇、出耳管理:出菇、出耳过程中,在通风和散射光条件下分原基分化期、子实体生长期以及子实体发育期三个阶段分别管理;(5)采收及采收后管理:当子实体成熟后采收,采收前停水2-3天,采收后的菌袋消毒后再进行下一茬的出菇、出耳管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林下栽培食用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的菌袋培养过程中,接种后前5-7天为发菌前期,发菌前期不通风培养,控制培养室温度为25-3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林下栽培食用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的菌袋培养过程中,接种后5-17天为发菌中期,发菌中期通风培养,控制培养室温度为23-25℃。4.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郁东兴
申请(专利权)人:尚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