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心静脉多管路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中心静脉多管路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中心静脉导管是救治危重患者过程中起重点作用的一种血管通路,适用于:1、监测中心静脉压,用以评估循环生理参数,以及评估患者容量变化;2、大量而快速的静脉输液、输血,常出现在失血量可能较大的手术,或者是急救时维持血压;3、长期肠外营养,长期抗生素注射,长期止痛药注射的给予途径;4、对于周边静脉(小静脉)较具刺激性的药物,改从中心静脉导管注入,防止静脉炎;5、肿瘤的化疗,防止化学性静脉炎的发生,防止药液外渗;6、建立血液透析、血浆置换的管道;7、为反复输液的患者建立良好的输液通道,避免反复穿刺的痛苦;8、危重患者抢救通道。目前,中心静脉管路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存在感染、出血、导管移位、打折以及脱出等情况。例如:1、临床上中心静脉导管与输液、输血、血滤等管路的连接头一般通过无菌纱布或者治疗巾进行包裹固定,以防止患者的汗液或体液等污染连接头,但是由于无菌纱布和治疗巾均为不透明材质,中心静脉导管与其它管路的连接头出现渗液、渗血时,不能及时发现,只有出现大量渗液、渗血,才能被发现;2、无菌纱布需要护士进行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中心静脉多管路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固定本体以及第二固定本体,所述第一固定本体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本体的端部,其中:所述第一固定本体由第一敷料层和第一透明层构成,所述第一透明层设置在所述第一敷料层上方,所述第二固定本体包括第二敷料层和第二透明层,所述第二透明层设置在所述第二敷料层上方;患者中心静脉伤口处植入有中心静脉主管路,所述中心静脉主管路与中心腔、左副腔和右副腔相连,所述中心腔与第一管路相连通,且所述中心腔两侧的左副腔和右副腔分别与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相连通,所述第一管路、第二管路以及第三管路均设置在第一固定本体中的第一透明层与第一敷料层之间以及第二固定本体中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心静脉多管路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固定本体以及第二固定本体,所述第一固定本体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本体的端部,其中:所述第一固定本体由第一敷料层和第一透明层构成,所述第一透明层设置在所述第一敷料层上方,所述第二固定本体包括第二敷料层和第二透明层,所述第二透明层设置在所述第二敷料层上方;患者中心静脉伤口处植入有中心静脉主管路,所述中心静脉主管路与中心腔、左副腔和右副腔相连,所述中心腔与第一管路相连通,且所述中心腔两侧的左副腔和右副腔分别与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相连通,所述第一管路、第二管路以及第三管路均设置在第一固定本体中的第一透明层与第一敷料层之间以及第二固定本体中的第二透明层与二敷料层之间,且所述第一管路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本体和第二固定本体的中心轴线处,所述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管路的两侧,所述第二固定本体左端设置有多个第一固定带,所述第二固定本体右端设置有多个第二固定带,所述中心静脉多管路固定装置通过所述第一固定带与所述第二固定带固定在患者的上肢处;设置在第二固定本体左侧或右侧的输液装置通过多个输液管路分别与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相连通,所述第二固定本体中心位于所述第二透明层下方设置有压力感受器,所述中心腔通过第一管路和所述压力感受器相连通,所述第二透明层位于所述压力感受器的上方设置有观察孔,所述观察孔上设置有观察盖;所述第二固定本体中的第二透明层的左侧和右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开口区和第二开口区,所述第一开口区右侧固定设置有第一封盖,第二开口区左侧固定设置有第二封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心静脉多管路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敷料层和所述第二敷料层均为增强敷料层。3.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俊滔,童素梅,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