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周年出菇的双拱大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54909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30 14: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周年出菇的双拱大棚,包括大棚本体,大棚本体包括外拱棚和内拱棚,大棚本体取东西方向,长50米,大棚本体地面设有集水沟,集水沟内部设有过滤装置;外拱棚脊高6米,跨度11米,南侧坡度为弧形,南底坡角60°,腰角30°,北侧直线形且较陡,北坡底角70°;内拱棚棚脊高4米,棚架下部2米斜直立,上部为圆拱形,跨度8.5米,内拱棚南侧距外拱棚1.7米,北侧距外拱棚0.8米,内拱棚与外拱棚间距均大于0.5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一棚多用周年利用,冷季棚温不低于8℃,热季不超26℃,集水沟和蓄水池的设置可节约水资源,双层保温性能好,可根据需要控温、控湿、调光、通风满足出菇环境需要,培养优质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周年出菇的双拱大棚
本专利技术属于食用菌种植大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周年出菇的双拱大棚。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食用菌有冷凉季节生产,转变为周年栽培,但与这一变化相适应的栽培设备还未普及,目前冬季栽培食用菌仍使用的还是日光温室,热季栽培还是多用半圆塑料拱棚,两种棚都是半年生产,半年闲,土地利用率不高,存在很大的浪费。就日光温室而言,一般是由后墙、山墙、前坡、后坡四部分组成,后墙和山墙以红砖或土砌成,厚1米左右,后坡覆盖保温材料,前坡覆盖塑料布、保温被或草帘,以保温被的起放调节室内温度,以增温为主,必要时内设有加温设施,提高夜间温度,不足之处为,为了在冷季提高局部栽培温度,而建造的设施菇棚,以增温为主,适合低温季节生产,日光温室主要功能是在冬季怎样吸收更多的光能和在晚上更好的保温,而夏季降温不是其设计目的,也是其缺点,夏季通风不好,无法出优质菇,所以暖棚只能是冬忙夏闲,在本地全年利用率50%左右。塑料拱棚是以钢材或竹竿做成拱型架,其上载覆盖塑料布等物,为了降温上面再架设遮阳网,不足之处为,塑料拱棚主要是以夏季降温为主,上搭建遮阳网在炎热的夏季进行中低温食用菌栽培,它具有降温作用,但降温时光照上不去,保温效果差,在当地低温季节不能出菇,所以凉棚只适合夏季使用,利用率不高,造成资源浪费。因此对上述问题的解决就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提出的问题提供一种通过控制温度、湿度,可一年四季周年化出菇的双拱大棚。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周年出菇的双拱大棚,包括大棚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棚本体包括外拱棚和内拱棚,所述大棚本体取东西方向,长50米,所述大棚本体地面设有集水沟,所述集水沟与设置在大棚本体底部的蓄水池连通,所述集水沟内部设有过滤装置;所述外拱棚脊高6米,跨度11米,南侧坡度为弧形,与日光温室前坡相似,南底坡角60°,腰角30°,以利于采光,北侧直线形且较陡,北坡底角70°,以抵消前坡后推力;所述内拱棚棚脊高4米,棚架下部2米斜直立,上部为圆拱形,跨度8.5米,内拱棚南侧距外拱棚1.7米,北侧距外拱棚0.8米,内拱棚与外拱棚间距均大于0.5米;在所述内拱棚中去南北向搭菌架,所述菌架高2米,长6米,宽0.75米,菌架间走道宽0.85米,共建28个菌架;所述外拱棚和内拱棚上依次覆盖有塑料布和遮阳网,所述外拱棚和内拱棚内顶部均设有微喷。进一步的,所述外拱棚拱架用1寸镀锌管弯制,各拱架之间用5道4分镀锌管横向连接固定;所述内拱棚拱架用1寸镀锌管弯制,各拱架之间用3道4分镀锌管横向连接固定。进一步的,所述塑料布为12丝防老化塑料布,所述遮阳网为2层4针遮阳网。进一步的,所述大棚本体两头针对走道设有棚门,在所述内拱棚一端设有水帘墙,另一端设有风机。进一步的,所述外拱棚与内拱棚的一侧均设有卷膜器。进一步的,所述内拱棚中还设有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进一步的,所述内拱棚内还设有供暖管道。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1)一棚多用,周年利用冷季棚温不低于8℃,热季可以有效降温,不超26℃;(2)集水沟和蓄水池的设置可节约水资源;(3)外拱棚前坡采用日光温室造型设计,利于采光,增温效果好,利于冷季优质菇高效生产;(4)热季通过遮阳网、微喷、水帘墙,进行有效的降温,利于热季优质菇的高效生产;(5)内拱棚采用斜直上拱形,增加棚内菌棒投放量,提高菇棚产能;(6)双层保温性能好,并可根据需要控温、控湿、调光、通风满足出菇环境需要。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周年出菇的双拱大棚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为:1.外拱棚,2.塑料布,3.遮阳布,4.微喷,5.内拱棚,6.菌架,7.蓄水池,8.集水沟,9.过滤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给出的实施例拟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
技术实现思路
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仍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结合附图,1.外拱棚,2.塑料布,3.遮阳布,4.微喷,5.内拱棚,6.菌架,7.蓄水池,8.集水沟,9.过滤装置。一种周年出菇的双拱大棚,包括大棚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棚本体包括外拱棚1和内拱棚5,所述大棚本体取东西方向,长50米,所述大棚本体地面设有集水沟8,所述集水沟8与设置在大棚本体底部的蓄水池7连通,所述集水沟8内部设有过滤装置9;所述外拱棚1脊高6米,跨度11米,南侧坡度为弧形,与日光温室前坡相似,南底坡角60°,腰角30°,以利于采光,北侧直线形且较陡,北坡底角70°,以抵消前坡后推力;所述内拱棚5棚脊高4米,棚架下部2米斜直立,上部为圆拱形,跨度8.5米,内拱棚5南侧距外拱棚1.7米,北侧距外拱棚0.8米,内拱棚5与外拱棚1间距均大于0.5米;在所述内拱棚5中去南北向搭菌架6,所述菌架6高2米,长6米,宽0.75米,菌架6间走道宽0.85米,共建28个菌架6;所述外拱棚1和内拱棚5上依次覆盖有塑料布2和遮阳网3,所述外拱棚1和内拱棚5内顶部均设有微喷4。所述外拱棚1拱架用1寸镀锌管弯制,各拱架之间用5道4分镀锌管横向连接固定;所述内拱棚5拱架用1寸镀锌管弯制,各拱架之间用3道4分镀锌管横向连接固定。所述塑料布2为12丝防老化塑料布,所述遮阳网3为2层4针遮阳网。所述大棚本体两头针对走道设有棚门,以便菌棒及鲜菇运输,在所述内拱棚5一端设有水帘墙,另一端设有风机。所述外拱棚1与内拱棚5的一侧均设有卷膜器。所述内拱棚5中还设有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所述内拱棚5内还设有供暖管道。冷季时,外拱棚1覆盖塑料布2,利用卷膜器卷起遮阳网3,内拱棚覆盖12塑料布2和遮阳网3,两头用塑料封严,棚内安装供热管道,以备极端天气供暖,使棚温控制在8℃以上,为栽培创造条件;热季,外拱棚1覆盖遮阳网3,利用卷膜器卷起塑料布2,内供棚5覆盖塑料布2,利用卷膜器卷起遮阳3,启动微喷4、水帘强、风机对棚内进行降温,集水沟8用于收集微喷4流下的水,通过过滤装置9进入蓄水池7后二次利用,保持棚内的温度低于26℃,实现热季优质菇的高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周年出菇的双拱大棚

【技术保护点】
一种周年出菇的双拱大棚,包括大棚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棚本体包括外拱棚(1)和内拱棚(5),所述大棚本体取东西方向,长50米,所述大棚本体地面设有集水沟(8),所述集水沟(8)与设置在大棚本体底部的蓄水池(7)连通,所述集水沟(8)内部设有过滤装置(9);所述外拱棚(1)脊高6米,跨度11米,南侧坡度为弧形,南底坡角60°,腰角30°,北侧直线形且较陡,北坡底角70°;所述内拱棚(5)棚脊高4米,棚架下部2米斜直立,上部为圆拱形,跨度8.5米,内拱棚(5)南侧距外拱棚(1)1.7米,北侧距外拱棚(1)0.8米,内拱棚(5)与外拱棚(1)间距均大于0.5米;在所述内拱棚(5)中去南北向搭菌架(6),所述菌架(6)高2米,长6米,宽0.75米,菌架(6)间走道宽0.85米,共建28个菌架(6);所述外拱棚(1)和内拱棚(5)上依次覆盖有塑料布(2)和遮阳网(3),所述外拱棚(1)和内拱棚(5)内顶部均设有微喷(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周年出菇的双拱大棚,包括大棚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棚本体包括外拱棚(1)和内拱棚(5),所述大棚本体取东西方向,长50米,所述大棚本体地面设有集水沟(8),所述集水沟(8)与设置在大棚本体底部的蓄水池(7)连通,所述集水沟(8)内部设有过滤装置(9);所述外拱棚(1)脊高6米,跨度11米,南侧坡度为弧形,南底坡角60°,腰角30°,北侧直线形且较陡,北坡底角70°;所述内拱棚(5)棚脊高4米,棚架下部2米斜直立,上部为圆拱形,跨度8.5米,内拱棚(5)南侧距外拱棚(1)1.7米,北侧距外拱棚(1)0.8米,内拱棚(5)与外拱棚(1)间距均大于0.5米;在所述内拱棚(5)中去南北向搭菌架(6),所述菌架(6)高2米,长6米,宽0.75米,菌架(6)间走道宽0.85米,共建28个菌架(6);所述外拱棚(1)和内拱棚(5)上依次覆盖有塑料布(2)和遮阳网(3),所述外拱棚(1)和内拱棚(5)内顶部均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斌
申请(专利权)人:广灵县北野食用菌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