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闲置养殖棚立体层架的长根菇覆土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007259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2 23: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闲置养殖棚立体层架的长根菇覆土栽培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在现有闲置养殖棚加温、通风和降温设备的基础上,增加喷水雾线,棚内立体层架在双孢菇栽培架的基础上增加了LED照明灯带,提高了养殖棚的空间利用率;菌袋制作采用液体接种方法,缩短了菌袋培养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菌袋培养采用低温后熟的方法,增加了菌丝体的营养积累,出菇管理采用拉大温差变温出菇的方法,提高了长根菇的现蕾率和整齐度,增加了商品菇的产量;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栽培方法显著增加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解决了因环保问题对养殖户的经济冲击,实现了新旧动能转换和提质增效,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和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闲置养殖棚立体层架的长根菇覆土栽培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科技技术、食用菌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利用闲置养殖棚立体层架的长根菇覆土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长根菇(Oudemansiellaradicata)又名长根小奥德蘑、长根金钱菌等,隶属担子菌亚门、膨瑚菌科、小奥德蘑属,主要分布于北半球的温带、亚热带,一般在阔叶林、混交林单生、散生或群生,为土生型木腐菌,我国的江苏、浙江、福建、湖南等地也均有分布。其子实体香鲜味美,脆滑爽口。同大多数食用菌一样,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多糖和矿物元素等,子实体和发酵液中的长根素(Oudenone),在降血压方面有特殊功效;其在镇静安神,清肝利胆,抑制肿瘤生长等方面也有较大药用价值,是我国优质的食药用菌。长根菇在我国的栽培历史较短,自20世界80年代以来只有三十年左右的零星栽培历史,没有进行大面值的商品化生产。昆明植物所的纪大千等人的研究是对长根菇栽培较早的报道。进入21世纪,长根菇因其菌丝生长速度快、抗逆性高、栽培技术逐渐研究成熟而发展迅速。其栽培所需原料来源广泛,棉籽壳、玉米芯、木屑和甘蔗渣等大多数农作物下脚料皆可作为长根菇栽培主料和辅料。当前长根菇市场价格昂贵(鲜菇年均价20元/斤),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目前栽培一般采用温室大棚畦栽覆土栽培,长根菇规模化生产对环境控制要求比较苛刻,温度与湿度的保证对设备的要求较高,造成条件控制所需成本高。覆土方式集中在床畦脱袋覆土和袋料面覆土两种方式。为响应国家环保政策,许多近水源及污染环境的养殖棚被关闭,并大量被闲置下来,因养殖棚投资大,如果不转型,会给广大养殖户带来很大的就业与经济压力,也影响当地政府对养殖户开展环保停产工作,为此,本专利技术领用闲置的养殖棚进行长根菇的生产,一举两得,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和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目前因环保关闭的大量鸡鸭等养殖棚闲置,不能合理有效利用,及养殖户没有了原有的经济来源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利用闲置养殖棚立体层架的长根菇覆土栽培方法。本专利技术实现了当前部分养殖户的产业转型,利用闲置养殖棚种植长根菇,使养殖棚得到了合理化的利用,融合了闲置资源,提高了效益。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具体步骤如下: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利用闲置养殖棚立体层架的长根菇覆土栽培方法,所述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场地选择:选择闲置的具有立体层架的养殖棚,对养殖棚内及周边进行清理并喷洒杀虫剂和杀菌剂进行消毒灭菌;(2)棚内结构设置:在养殖棚原有加温设备、通风设备、降温设备的基础上,将养殖棚的门和窗均安装防虫网,棚内沿着纵向设置人工通道,人工通道左右两边为栽培区,每个栽培区放置多个设有4-6层栽培床的栽培架,栽培架之间设置人工管理作业道,每层栽培床顶端设置LED照明灯带,并安装自动喷雾设备;(3)液体菌种制作:采用低温发酵方法生产优质液体长根菇菌种;(4)栽培袋制作及低温后熟:按照长根菇栽培料配方进行拌料、装袋、灭菌、冷却、液体接种、避光培养,待菌丝长满栽培袋后,进行低温后熟;(5)栽培床制作:先在栽培床面铺一层耕作土,将后熟菌袋脱袋后,站立放置在栽培床上,填埋覆土;(6)栽培管理:采用温差刺激催蕾,晚上温度控制在20℃-22℃,白天温度控制在26℃-28℃,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5%-90%,现蕾后至生长期空气相对湿度加大至90%-95%,严格控制通风设置与光照时间;(7)采收:当长根菇子实体高度达到5-6cm、菌盖与菌柄之间夹角达到30-40度时,即可进行采收。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人工通道的宽度为100cm-120cm,人工管理作业道宽度为50cm-60cm,栽培架的底层栽培床距地面高度为20cm-30cm,顶层栽培床距棚顶高度为80cm-100cm,栽培床上下间距为45cm-50cm,栽培床宽度为100cm-120cm。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栽培床采用3cm-5cm孔径的尼龙网及6针遮阳网铺底。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中低温发酵的温度为18℃-20℃。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中长根菇栽培料配方为:棉籽壳45%,木屑30%,麸皮20%,大豆粉3%,红糖1%,营养剂1%,以质量比计;所述栽培料中添加占栽培料质量比为60-65%的水分,pH6.5-7.0。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中待菌丝长满栽培袋后,将栽培袋转移至16-18℃进行低温后熟15天。进一步的:所述步骤(5)中先在栽培床面铺一层5cm-7cm的耕作土,将后熟菌袋脱袋后,站立放置在栽培床上,栽培袋间距2cm,摆放好后填埋覆土、浇水、填土、平整,覆土厚度3cm,床面高度在21cm-22cm,覆土含水量20-30%。进一步的:所述步骤(6)中光照的强度保持在100lx-300lx,光照时长为每天8h-12h。进一步的:所述步骤(6)中通风设置:显蕾期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800ppm-1000ppm,生长期控制在1000ppm-1500ppm范围内。进一步的:所述步骤(7)中采收时,用食指、中指和大拇指捏住菌柄,垂直向上拔起,防止菇根遗留在覆土中,对采摘下的菇削去菇柄基部的杂物,使长根菇菌柄基部呈圆锥状。采用本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利用闲置养殖棚种植长根菇,利用产业融合,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既保证了养殖棚合理的利用、增加养殖户的收入,又能更好执行国家环保政策,具有和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2、本专利技术首次提出利用液体菌种低温培养技术,生产长根菇液体菌种,并采用液体菌种接种长根菇栽培袋的方式,有利于工业化规模化生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菌袋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益。3、长根菇栽培袋培养采用低温后熟的方式,菌袋在25℃条件下培养,袋菌丝体长满菌袋后,转入16℃-18℃低温进行后熟15d,延长菌丝体成熟时间,增加菌丝体营养积累,能够提高出菇产量和品质,实现了提质增效。4、长根菇出菇管理采用温差刺激的方式,白天高温、晚上低温,拉大温差,促进显蕾,缩短现蕾时间。显蕾率增加17.6%,出菇整齐,一级菇出产率提高21.3%,生物学效率增加14.7%,显著提高了经济效益。5、本专利技术出菇后菌渣和覆土材料可以作为生物有机肥料进行农业种植,延长产业链。6、本专利技术属于轻简化技术,方便管理,显著提高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突出的特点和潜在的推广前景。本专利技术针对目前因环保关闭的大量鸡鸭等养殖棚闲置,不能合理有效利用,及养殖户没有了原有的经济来源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闲置的鸡鸭等养殖棚与珍稀食用菌栽培的有机融合的新的栽培方法,本专利技术采用立体层架覆土栽培长根菇的方法,提高了养殖棚的空间利用率,节省了生产成本,缩短了菌袋培养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采用栽培袋低温后熟的方法,增加了菌丝体的营养积累,延长菌丝体后熟时间,提高菇体产量质量;出菇管理采用拉大温差变温出菇的方法,提高了长根菇的现蕾率和整齐度,增加了商品菇的产量;本专利技术显著增加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解决了因环保问题对养殖户的经济冲击,实现了新旧动能转换和提质增效,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和现实意义。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利用闲置养殖棚立体层架的长根菇覆土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利用闲置养殖棚立体层架的长根菇覆土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场地选择:选择闲置的具有立体层架的养殖棚,对养殖棚内及周边进行清理并喷洒杀虫剂和杀菌剂进行消毒灭菌;(2)棚内结构设置:在养殖棚原有加温设备、通风设备、降温设备的基础上,将养殖棚的门和窗均安装防虫网,棚内沿着纵向设置人工通道,人工通道左右两边为栽培区,每个栽培区放置多个设有4‑6层栽培床的栽培架,栽培架之间设置人工管理作业道,每层栽培床顶端设置LED照明灯带,并安装自动喷雾设备;(3)液体菌种制作:采用低温发酵方法生产优质液体长根菇菌种;(4)栽培袋制作及低温后熟:按照长根菇栽培料配方进行拌料、装袋 、灭菌、冷却、液体接种、避光培养,待菌丝长满栽培袋后,进行低温后熟;(5)栽培床制作:先在栽培床面铺一层耕作土,将后熟菌袋脱袋后,站立放置在栽培床上,填埋覆土;(6)栽培管理:采用温差刺激催蕾,晚上温度控制在20℃‑22℃,白天温度控制在26℃‑28℃,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5%‑90%,现蕾后至生长期空气相对湿度加大至90%‑95%,严格控制通风设置与光照时间;(7)采收:当长根菇子实体高度达到5‑6cm、菌盖与菌柄之间夹角达到30‑40度时,即可进行采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闲置养殖棚立体层架的长根菇覆土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场地选择:选择闲置的具有立体层架的养殖棚,对养殖棚内及周边进行清理并喷洒杀虫剂和杀菌剂进行消毒灭菌;(2)棚内结构设置:在养殖棚原有加温设备、通风设备、降温设备的基础上,将养殖棚的门和窗均安装防虫网,棚内沿着纵向设置人工通道,人工通道左右两边为栽培区,每个栽培区放置多个设有4-6层栽培床的栽培架,栽培架之间设置人工管理作业道,每层栽培床顶端设置LED照明灯带,并安装自动喷雾设备;(3)液体菌种制作:采用低温发酵方法生产优质液体长根菇菌种;(4)栽培袋制作及低温后熟:按照长根菇栽培料配方进行拌料、装袋、灭菌、冷却、液体接种、避光培养,待菌丝长满栽培袋后,进行低温后熟;(5)栽培床制作:先在栽培床面铺一层耕作土,将后熟菌袋脱袋后,站立放置在栽培床上,填埋覆土;(6)栽培管理:采用温差刺激催蕾,晚上温度控制在20℃-22℃,白天温度控制在26℃-28℃,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5%-90%,现蕾后至生长期空气相对湿度加大至90%-95%,严格控制通风设置与光照时间;(7)采收:当长根菇子实体高度达到5-6cm、菌盖与菌柄之间夹角达到30-40度时,即可进行采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根菇覆土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人工通道的宽度为100cm-120cm,人工管理作业道宽度为50cm-60cm,栽培架的底层栽培床距地面高度为20cm-30cm,顶层栽培床距棚顶高度为80cm-100cm,栽培床上下间距为45cm-50cm,栽培床宽度为100cm-120c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立忠葛志豪臧玉佳常猛徐丽丽于浩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