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模组、终端和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49504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6 07:44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触控模组,包括触控屏幕,还包括:边沿结构,沿着所述触控屏幕的边沿设置;第一导电结构,设置在所述边沿结构远离所述触控屏幕的一侧,以形成供用户接触的触控区域;第二导电结构,电连接于所述第一导电结构,且向所述触控屏幕延伸。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由于第二导电结构距离触控结构较近,当用户通过接触第一导电结构进行边缘触控时,第二导电结构可以与触控结构形成更大的耦合电容,从而从实质上提高边沿触控的信号的强度,便于触控模组准确地确定边缘触控信号,进而便于触控模组所在的终端根据边沿触控的信号做出准确的响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触控模组、终端和电子设备
本公开涉及终触控
,尤其涉及触控模组、终端和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为了简化用户对于触控屏幕的触控操作,相关技术提出了边沿触控的相关技术。目前边沿触控主要有两种实现方式:(1)在现有的显示区域内增强其对边沿触控信号的感应强度;(2)在终端设备侧面增加边沿触控传感器。其中第一种方式主要是通过优化触控结构的扫描方式,来提高触控结构对其边沿触控信号的感应灵敏度,但是这种方式由于只对触控结构的内部的扫描方式进行改进,并没有从实质上提高触控信号的强度,因此获取到的边沿触控信号的强度仍然较弱。其中第二种方式则需要在终端上添加额外的传感器结构,不仅提升了终端的制作成本,还导致了终端体积的显著增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提供触控模组、终端和电子设备,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不足。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触控模组,包括触控屏幕,还包括:边沿结构,沿着所述触控屏幕的边沿设置;第一导电结构,设置在所述边沿结构远离所述触控屏幕的一侧,以形成供用户接触的触控区域;第二导电结构,电连接于所述第一导电结构,且向所述触控屏幕延伸。可选地,所述触控屏幕包括:显示面板;保护玻璃,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之上;触控结构,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之中或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保护玻璃之间;其中,所述第二导电结构设置在所述保护玻璃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和/或设置在所述保护玻璃之中。可选地,上述触控模组还包括:保护膜层,覆盖在所述触控屏幕之上;其中,所述第二导电结构设置在所述保护膜层远离所述触控屏幕的一侧,和/或设置在所述保护膜层之中。可选地,上述触控模组还包括:套件,用于套设于所述触控模组所在终端的外部;其中,所述套件包括底框和边框,所述边沿结构为所述套件的边框。可选地,所述套件包括:盖体,连接于所述套件的边框,用于遮盖所述触控屏幕;其中,所述第二导电结构设置在所述盖体远离所述触控屏幕的一侧,和/或设置在所述盖体中,和/或设置在所述盖体靠近所述触控屏幕的一侧。可选地,上述触控模组还包括:连接部,用于将所述第一导电结构电连接于所述第二导电结构;其中,所述第二导电结构设置在所述终端的边框和所述套件的边框之间,所述连接部设置在所述套件的边框中,和/或设置在所述套件的边框端面。可选地,所述边沿结构包括所述触控模组所在终端的边框。可选地,所述触控屏幕包括平面区域和曲面区域;其中,所述第二导电结构延伸到所述曲面区域之上和/或所述平面区域之上。可选地,所述第一导电结构包括多个第一子导电结构,所述第二导电结构包括多个第二子导电结构,所述第一子导电结构和所述第二子导电结构一一对应电连接。可选地,所述第一导电结构和/或所述第二导电结构的材料为透明导电材料。可选地,所述触控屏幕为电容触控屏幕。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终端,包括上述任一种触控模组。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还包括:包括触控屏幕,还包括:边沿结构,沿着所述触控屏幕的边沿设置;第一导电结构,设置在所述边沿结构远离所述触控屏幕的一侧,以形成供用户接触的触控区域;第二导电结构,电连接于所述第二导电结构,且向所述触控屏幕延伸。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由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公开中的第二导电结构,距离触控结构较近,当用户通过接触第一导电结构进行边缘触控时,第二导电结构可以与触控结构形成更大的耦合电容,从而从实质上提高边沿触控的信号的强度,便于触控模组准确地确定边缘触控信号,进而便于触控模组所在的终端根据边沿触控的信号做出准确的响应。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附图说明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触控模组的截面示意图。图2是相关技术中一种触控模组识别边沿触控操作的示意图。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触控模组识别边沿触控操作的示意图。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触控模组的截面示意图。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触控模组的截面示意图。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触控模组的截面示意图。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触控模组的截面示意图。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触控模组的截面示意图。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触控模组的截面示意图。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触控模组的截面示意图。图1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触控模组的截面示意图。图1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触控模组的截面示意图。图1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触控模组的截面示意图。图1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触控模组的俯视示意图。图1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触控模组的截面示意图,该触控模组可以位于终端中,该终端可以是具备触控功能的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也可以是个人计算机,以下主要以终端为手机的情况对本专利技术进行示例性说明。如图1所示,该触控模组包括:触控屏幕1。在一个实施例中,触控屏幕1可以包括显示面板11和触控结构12,另外触控模组还可以包括保护玻璃13,覆盖在触控屏幕1之上。在一个实施例中,触控结构的结构并不限于图1所示的情况。例如触控结构可以为In-Cell结构,也即将触控结构设置在显示面板的阵列基板上。触控结构还可以是On-Cell结构,也即将触控结构设置在彩膜基板和偏光片之间。触控结构也可以是OGS结构,也即在保护玻璃上形成触控结构。在一个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可以是液晶显示面板,也可以是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该触控模组还包括:边沿结构2,沿着所述触控屏幕1的边沿设置。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边沿结构2可以是触控模组所在终端的边框。除了图1所示的边框,边沿结构还可以是沿着触控屏幕边沿设置的其他结构,例如手机套的边框。第一导电结构3,设置在所述边沿结构2远离所述触控屏幕1的一侧,以形成供用户接触的触控区域。第二导电结构4,电连接于第一导电结构3,且向所述触控屏幕1延伸。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导电结构和第二导电结构可以是一体的。也可以是存在电连接的两个独立部分。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导电结构可以如图1所示设置在终端的一侧边框上。并且在终端的一侧边框上可以设置多个第一导电结构。进一步地,还可以在终端的多侧边框上设置第一导电结构。图2是相关技术中一种触控模组识别边沿触控操作的示意图。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触控模组识别边沿触控操作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相关技术中,当用户进行边沿触控操作时,手指一般会接触保护玻璃的边沿,或者接触终端的边框,其中,手指和触控结构分别相当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触控模组、终端和电子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控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触控屏幕,还包括:边沿结构,沿着所述触控屏幕的边沿设置;第一导电结构,设置在所述边沿结构远离所述触控屏幕的一侧,以形成供用户接触的触控区域;第二导电结构,电连接于所述第一导电结构,且向所述触控屏幕延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控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触控屏幕,还包括:边沿结构,沿着所述触控屏幕的边沿设置;第一导电结构,设置在所述边沿结构远离所述触控屏幕的一侧,以形成供用户接触的触控区域;第二导电结构,电连接于所述第一导电结构,且向所述触控屏幕延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屏幕包括:显示面板;保护玻璃,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之上;触控结构,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之中或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保护玻璃之间;其中,所述第二导电结构设置在所述保护玻璃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和/或设置在所述保护玻璃之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护膜层,覆盖在所述触控屏幕之上;其中,所述第二导电结构设置在所述保护膜层远离所述触控屏幕的一侧,和/或设置在所述保护膜层之中。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套件,用于套设于所述触控模组所在终端的外部;其中,所述套件包括底框和边框,所述边沿结构为所述套件的边框。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件包括:盖体,连接于所述套件的边框,用于遮盖所述触控屏幕;其中,所述第二导电结构设置在所述盖体远离所述触控屏幕的一侧,和/或设置在所述盖体中,和/或设置在所述盖体靠近所述触控屏幕的一侧。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部,用于将所述第一导电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矩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