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传感器中的培植液存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48392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6 07: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物传感器中的培植液存储结构,包括储液结构本体及设置在储液结构本体上的储液室;还包括设置于储液结构本体上的第一管路及第二管路、设置于储液结构本体侧面上的两个容纳腔;在水平方向上,其中一个容纳腔位于储液室顶端的外侧,另一个容纳腔位于储液室底端的外侧,且容纳腔均为圆形盲孔;第一管路及第二管路均包括两段水平段和一段竖直段,水平段的轴线方向位于水平方向,竖直段的轴线方向位于竖直方向。本结构具有储液室中液体更换便捷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生物传感器中的培植液存储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检测器具
,特别是涉及一种生物传感器中的培植液存储结构。
技术介绍
生物传感器(biosensor),是一种对生物物质敏感并将其浓度转换为电信号进行检测的仪器。是由固定化的生物敏感材料作识别元件(包括酶、抗体、抗原、微生物、细胞、组织、核酸等生物活性物质)、适当的理化换能器(如氧电极、光敏管、场效应管、压电晶体等等)及信号放大装置构成的分析工具或系统。生物传感器广泛用于环境质量分析,但现有生物传感器多为实验室类产品,需要人工加液,以及排液和清洗。操作过程繁琐而且对人员要求高,不利于水质分析设备实现在线监测,规模产业化难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提出的现有生物传感器需要人工加液、排液和清洗,操作繁琐且对人员要求高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生物传感器中的培植液存储结构,本结构具有储液室中液体更换便捷的特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生物传感器中的培植液存储结构通过以下技术要点来解决问题:生物传感器中的培植液存储结构,包括储液结构本体及设置在储液结构本体上的储液室,所述储液室为封闭于储液结构本体中的空腔;还包括设置于储液结构本体上的第一管路及第二管路、设置于储液结构本体侧面上的两个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均为具有一个台阶面的台阶孔状盲孔,且各容纳腔截面尺寸较大的一端均为外端,各容纳腔的孔深方向位于水平方向;在水平方向上,其中一个容纳腔位于储液室顶端的外侧,另一个容纳腔位于储液室底端的外侧,且容纳腔均为圆形盲孔;第一管路及第二管路均包括两段水平段和一段竖直段,水平段的轴线方向位于水平方向,竖直段的轴线方向位于竖直方向;第一管路上的竖直段由储液结构本体的顶端向下延伸并止于储液室的上方,第一管路上的其中一段水平段实现第一管路上竖直段与处于上方的容纳腔相连,第一管路上的另一段水平段实现处于上方的容纳腔与储液室顶部的连接,且两段水平段在对应容纳腔上的连接点均位于容纳腔的底面上;第二管路上的竖直段由储液结构本体的底端向上延伸并止于储液室的下方,第二管路上的其中一段水平段实现第二管路上竖直段与处于下方的容纳腔相连,第二管路上的另一段水平段实现处于下方的容纳腔与储液室底部的连接,且两段水平段在对应容纳腔上的连接点均位于容纳腔的底面上。具体的:本方案中,所述储液室用于容纳生物传感器中的培植液,设置为传感器本体上包括第一管路与第二管路,所述容纳腔用于安装膜片式阀门,由于各容纳腔中水平段管口位于同一底面上,各容纳腔为圆形阶梯孔,这样,通过设置为所述膜片式阀门的密封膜片呈阶梯轴状且密封膜片具有弹性,当密封膜片深入容纳腔底部的一端与容纳腔的底面接触时、密封膜片上的台阶面与容纳腔上的台阶面接触时,可实现对应两水平段的截断;当密封膜片上的台阶面与容纳腔上的台阶面接触,密封膜片深入容纳腔底部的一端与容纳腔的底面分开时,相当于在容纳腔中得到串联对应两水平段的腔体,对应两水平段导通。同时通过对第一管路、第二管路两者进、出口的位置限定,可使得传感器在储液时,第二管路作为进液管、第一管路作为均压管,以实现传感器的快速进液;在传感器换液时,第二管路作为出液管,第一管路用于引入吹扫气体,以实现储液室的快速出液。以上结构使得储液室中液体具有更换便捷和彻底的特点。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管路的顶端及第二管路的底端均安装有气源管快速接头。本方案中,通过在两管路上设置气源管快速接头,在使用时,通过对应流体管道采用软管的方式,实现储液室进液时移除气源管与上方气源管快速接头的连接以实现均压、完成培植液管与下方气源管快速接头的连接以方便进液;在储液室出液时,通过气源管连接上方气源管快速接头以用于向储液室中引入吹扫气体,更换下方气源管快速接头上的软管为废液管以用于废液导流。为使得本方案能够适应不同尺寸的软管,设置为所述气源管快速接头均螺纹连接于储液结构本体上。采用本方案,可通过更换气源管快速接头的方式达到目的。如上所述,本方案在使用时需要连接膜片式阀门,作为一种便于膜片式阀门连接的实现形式,各容纳腔的底面上均设置有内螺纹孔。采用本方案,通过改变膜片式阀门在内螺纹孔中的啮合深度,改变膜片式阀门上相应面与本方案中相应面的配合关系,即可达到控制对应管路通、断的目的。为利于膜片式阀门性能的稳定性,所述内螺纹孔上的螺纹均为细牙螺纹。以上采用细牙螺纹旨在实现自锁。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方案中,所述储液室用于容纳生物传感器中的培植液,设置为传感器本体上包括第一管路与第二管路,所述容纳腔用于安装膜片式阀门,由于各容纳腔中水平段管口位于同一底面上,各容纳腔为圆形阶梯孔,这样,通过设置为所述膜片式阀门的密封膜片呈阶梯轴状且密封膜片具有弹性,当密封膜片深入容纳腔底部的一端与容纳腔的底面接触时、密封膜片上的台阶面与容纳腔上的台阶面接触时,可实现对应两水平段的截断;当密封膜片上的台阶面与容纳腔上的台阶面接触,密封膜片深入容纳腔底部的一端与容纳腔的底面分开时,相当于在容纳腔中得到串联对应两水平段的腔体,对应两水平段导通。同时通过对第一管路、第二管路两者进、出口的位置限定,可使得传感器在储液时,第二管路作为进液管、第一管路作为均压管,以实现传感器的快速进液;在传感器换液时,第二管路作为出液管,第一管路用于引入吹扫气体,以实现储液室的快速出液。以上结构使得储液室中液体具有更换便捷和彻底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生物传感器中的培植液存储结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剖视图。图中的编号依次为:1、储液室,2、第一管路,3、第二管路,4、气源管快速接头,5、容纳腔,6、内螺纹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实施例1:如图1所示,生物传感器中的培植液存储结构,包括储液结构本体及设置在储液结构本体上的储液室1,所述储液室1为封闭于储液结构本体中的空腔;还包括设置于储液结构本体上的第一管路2及第二管路3、设置于储液结构本体侧面上的两个容纳腔5,所述容纳腔5均为具有一个台阶面的台阶孔状盲孔,且各容纳腔5截面尺寸较大的一端均为外端,各容纳腔5的孔深方向位于水平方向;在水平方向上,其中一个容纳腔5位于储液室1顶端的外侧,另一个容纳腔5位于储液室1底端的外侧,且容纳腔5均为圆形盲孔;第一管路2及第二管路3均包括两段水平段和一段竖直段,水平段的轴线方向位于水平方向,竖直段的轴线方向位于竖直方向;第一管路2上的竖直段由储液结构本体的顶端向下延伸并止于储液室1的上方,第一管路2上的其中一段水平段实现第一管路2上竖直段与处于上方的容纳腔5相连,第一管路2上的另一段水平段实现处于上方的容纳腔5与储液室1顶部的连接,且两段水平段在对应容纳腔5上的连接点均位于容纳腔5的底面上;第二管路3上的竖直段由储液结构本体的底端向上延伸并止于储液室1的下方,第二管路3上的其中一段水平段实现第二管路3上竖直段与处于下方的容纳腔5相连,第二管路3上的另一段水平段实现处于下方的容纳腔5与储液室1底部的连接,且两段水平段在对应容纳腔5上的连接点均位于容纳腔5的底面上。具体的:本方案中,所述储液室1用于容纳生物传感器中的培植液,设置为传感器本体上包括第一管路2与第二管路3,所述容纳腔5用于安装膜片式阀门,由于各容纳腔5中水平段管口位于同一底面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生物传感器中的培植液存储结构

【技术保护点】
生物传感器中的培植液存储结构,包括储液结构本体及设置在储液结构本体上的储液室(1),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室(1)为封闭于储液结构本体中的空腔;还包括设置于储液结构本体上的第一管路(2)及第二管路(3)、设置于储液结构本体侧面上的两个容纳腔(5),所述容纳腔(5)均为具有一个台阶面的台阶孔状盲孔,且各容纳腔(5)截面尺寸较大的一端均为外端,各容纳腔(5)的孔深方向位于水平方向;在水平方向上,其中一个容纳腔(5)位于储液室(1)顶端的外侧,另一个容纳腔(5)位于储液室(1)底端的外侧,且容纳腔(5)均为圆形盲孔;第一管路(2)及第二管路(3)均包括两段水平段和一段竖直段,水平段的轴线方向位于水平方向,竖直段的轴线方向位于竖直方向;第一管路(2)上的竖直段由储液结构本体的顶端向下延伸并止于储液室(1)的上方,第一管路(2)上的其中一段水平段实现第一管路(2)上竖直段与处于上方的容纳腔(5)相连,第一管路(2)上的另一段水平段实现处于上方的容纳腔(5)与储液室(1)顶部的连接,且两段水平段在对应容纳腔(5)上的连接点均位于容纳腔(5)的底面上;第二管路(3)上的竖直段由储液结构本体的底端向上延伸并止于储液室(1)的下方,第二管路(3)上的其中一段水平段实现第二管路(3)上竖直段与处于下方的容纳腔(5)相连,第二管路(3)上的另一段水平段实现处于下方的容纳腔(5)与储液室(1)底部的连接,且两段水平段在对应容纳腔(5)上的连接点均位于容纳腔(5)的底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1.生物传感器中的培植液存储结构,包括储液结构本体及设置在储液结构本体上的储液室(1),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室(1)为封闭于储液结构本体中的空腔;还包括设置于储液结构本体上的第一管路(2)及第二管路(3)、设置于储液结构本体侧面上的两个容纳腔(5),所述容纳腔(5)均为具有一个台阶面的台阶孔状盲孔,且各容纳腔(5)截面尺寸较大的一端均为外端,各容纳腔(5)的孔深方向位于水平方向;在水平方向上,其中一个容纳腔(5)位于储液室(1)顶端的外侧,另一个容纳腔(5)位于储液室(1)底端的外侧,且容纳腔(5)均为圆形盲孔;第一管路(2)及第二管路(3)均包括两段水平段和一段竖直段,水平段的轴线方向位于水平方向,竖直段的轴线方向位于竖直方向;第一管路(2)上的竖直段由储液结构本体的顶端向下延伸并止于储液室(1)的上方,第一管路(2)上的其中一段水平段实现第一管路(2)上竖直段与处于上方的容纳腔(5)相连,第一管路(2)上的另一段水平段实现处于上方的容纳腔(5)与储液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平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晓微城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