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振降噪装置以及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045335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6 05: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减振降噪装置以及水处理装置,其中,减振降噪装置包括:减振垫,环设于水泵外壁;以及至少一个吸能垫,连接于减振垫外壁,吸能垫的轴线与减振垫的轴线平行;多个减振支撑组,连接于减振垫外壁,每个减振支撑组包括:第一减振支撑腿,以及与第一减振支撑腿相对设置的第二减振支撑腿。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有效的减少了水泵和水管的振动以及向外传递的振动能量,减少了对水处理装置的各个部件的振动影响,减少了各个连接部件松动的可能,降低了噪音,延长了水处理装置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减振降噪装置以及水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水处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减振降噪装置和一种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由于环境的影响,水质在不断的下降,并且由于居民的收入日益提高,净水器越来越受到广泛应用。水泵为净水器进水和出水提供动力。水泵叶轮或电动机转子质量分布不均、水泵轴与电机轴不在一条直线上、内部摩擦、水流撞击等原因均会引起水泵震动。对于大通量的净水器,水泵的功率也要求较大,水泵的振动会更大,其振动一方面通过水泵与净水器的连接装置传给净水器;另外连接在水泵上的水路管道由于水的脉动也会有很大振动,其振动也会传给净水器。由于这两个振动来源,净水器的振动会较大,并产生较大噪音。现有的净水器安装的底座通常是一片金属铁片,该金属片通过螺栓与水泵固定在一起,还通过胶脚和螺栓将水泵与净水器连接在一起。该设计只是通过胶脚来进行隔振,但由于胶脚体积的限制,只能够吸收很小一部分的能量,隔振效果不理想;另外该设计也没有考虑水管带给净水器的振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有鉴于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振降噪装置,以减小水泵和水管的振动,降低噪音。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处理装置,采用了带有上述减振降噪装置的水泵,以减小水泵及水管的振动传递,降低净水器噪音。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用于水泵的减振降噪装置,包括:减振垫,环设于水泵外壁;以及至少一个吸能垫,连接于减振垫外壁,吸能垫的轴线与减振垫的轴线平行;多个减振支撑组,连接于减振垫外壁,每个减振支撑组包括:第一减振支撑腿,以及与第一减振支撑腿相对设置的第二减振支撑腿。通过在水泵外壁环设的减振垫,使减振垫吸收了水泵产生的振动,并且起到一定的隔振作用;在减振垫外壁上设置至少一个吸能垫,并且吸能垫的轴线与减振垫的轴线平行,使得与水泵平行设置的进水管、出水管能够套入吸能垫内,并由吸能垫将进水管、出水管由于水的脉动而产生的振动能量吸收,并起到隔振的作用。在减振垫的外壁还设有多个减振支撑组,每个减振支撑组中包括第一减振支撑腿和第二减振支撑腿,进一步的对水泵起到隔振的作用。经过上述减振垫、吸能垫和减振支撑组的多重减振、隔振,使水泵和水管振动的能量被大幅吸收和阻隔,噪音也随之降低,延长水泵的使用寿命。可选地,为使结构更加合理,第一减振支撑腿的轴线与减振垫的轴线垂直,第二减振支撑腿的轴线与减振垫的轴线垂直;第一减振支撑腿的重心与第二减振支撑腿的重心连线与减振垫端面平行。进一步地,为更好的隔振,减振垫包括:嵌合部,设于第一减振支撑腿与第二减振支撑腿之间的减振垫外壁;减振降噪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隔振片,每个隔振片包括:第一隔振部,嵌入减振垫的嵌合部。进一步地,每个隔振片还包括:第一连接部,与第一隔振部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连接部由第一隔振部的一端向远离减振垫的方向弯折;第二连接部,与第一隔振部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二连接部由第一隔振部的另一端向远离减振垫的方向弯折;第二隔振部,与第一连接部相连,第二隔振部嵌入第一减振支撑腿内;第三隔振部,与第二连接部相连,第三隔振部嵌入第二减振支撑腿内。可选地,每个隔振片一体成型。可选地,水泵、嵌合部和隔振片螺纹连接。可选地,第一减振支撑腿包括:连接部,设于第一减振支撑腿中部,连接部的截面面积小于第一减振支撑腿其他部位的截面面积。可选地,减振垫和吸能垫一体成型。本技术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水处理装置,包括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的减振降噪装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减振降噪装置,大幅吸收了水泵和水管的振动能量,并阻隔了水泵和水管的振动传递给净水器,减小了振动对净水器各结构和部件的影响,延长了净水器的使用寿命,降低了噪音。进一步地,水处理装置还包括水处理装置主体,水处理装置主体、减振降噪装置的第一减振支撑腿和减振降噪装置的第二隔振部螺纹连接;水处理装置主体、减振降噪装置的第二减振支撑腿和减振降噪装置的第三隔振部螺纹连接。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立体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另一个立体示意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主视图;图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仰视图;图5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俯视图;图6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侧视图。其中,图1至图6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10水泵,100减振降噪装置,102减振垫,104吸能垫,105进水管,106第一减振支撑腿,108第二减振支撑腿,110隔振片,112第一隔振部,114第一连接部,116第二连接部,118第二隔振部,119第三隔振部,20净水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下面参照图1至图6描述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实施例1如图1所示,根据本技术提出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水泵10的减振降噪装置100,包括:弹性材质的减振垫102,周向环绕在水泵10外壁;减振垫102上设有两个弹性材质的吸能垫104,固定连接于减振垫102外壁,每个吸能垫104的轴线与减振垫102的轴线平行,两个吸能垫104呈180°相对设置在水泵10的周向两侧。减振降噪装置100还包括一个减振支撑组,连接于减振垫102外壁,减振支撑组包括:第一减振支撑腿106,以及与第一减振支撑腿106相对设置的第二减振支撑腿108。通过周向环绕在水泵10外壁的弹性材质的减振垫102,使水泵10的振动能量能够被减振垫102吸收,减小水泵10的振动,进而减小了水泵10上各结构连接处的振动,降低了噪音,减小了各连接部位松动的可能,延长了水泵10的使用寿命。并且在减振垫102的弹性作用下,还起到阻隔振动的作用,从而减少对与水泵10相邻结构的影响。显而易见的是,减振垫102的厚度对振动能量的吸收成正比,即减振垫102越厚,对振动能量的吸收就越多,从而具有更好的减振降噪效果。同样,对减振垫102材质的选用,也极大的影响到对振动能量的吸收和阻隔。综上所述,优选采用橡胶材质的减振垫102,既有良好的弹性,又有优异的耐老化性能,并且对各种工况都有良好的适应能力,从而可以大幅降低水泵10的振动以及振动能量向周边的传递,并降低噪音,延长水泵10及其周边结构、部件的使用寿命。如图1与图2所示,在减振垫102上设置两个弹性材质的吸能垫104,其轴线与减振垫102的轴线平行,另外,两个吸能垫104呈180°相对设置在水泵10的周向两侧,使分布在水泵10周向两侧的进水管105和出水管可以对应的套入两个吸能垫104内,当进水管105和出水管在水流的脉动下产生振动时,其振动能量可以被吸能垫104吸收并阻隔,减小了水管的振动,还减小了其振动能量向周边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减振降噪装置以及水处理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减振降噪装置,用于水泵,其特征在于,包括:减振垫,环设于所述水泵外壁;以及至少一个吸能垫,连接于所述减振垫外壁,所述吸能垫的轴线与所述减振垫的轴线平行;多个减振支撑组,连接于所述减振垫外壁,每个所述减振支撑组包括:第一减振支撑腿,以及与所述第一减振支撑腿相对设置的第二减振支撑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振降噪装置,用于水泵,其特征在于,包括:减振垫,环设于所述水泵外壁;以及至少一个吸能垫,连接于所述减振垫外壁,所述吸能垫的轴线与所述减振垫的轴线平行;多个减振支撑组,连接于所述减振垫外壁,每个所述减振支撑组包括:第一减振支撑腿,以及与所述第一减振支撑腿相对设置的第二减振支撑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振支撑腿的轴线与所述减振垫的轴线垂直,所述第二减振支撑腿的轴线与所述减振垫的轴线垂直;所述第一减振支撑腿的重心与所述第二减振支撑腿的重心连线与所述减振垫端面平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垫包括:嵌合部,设于所述第一减振支撑腿与所述第二减振支撑腿之间的所述减振垫外壁;所述减振降噪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隔振片,每个所述隔振片包括:第一隔振部,嵌入所述减振垫的嵌合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振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隔振片还包括: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隔振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由所述第一隔振部的一端向远离所述减振垫的方向弯折;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隔振部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清张肃李忠华左杰
申请(专利权)人: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