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纹扣套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44960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6 05: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螺纹扣套管,包括外螺纹管体和内螺纹接箍,外螺纹管体靠近内螺纹接箍的一侧端部制有外抗扭端面,外抗扭端面的角度为:与螺纹管体垂直方向成20°斜角;外螺纹管体靠近内螺纹接箍的外表面制有外接触锥面,外接触锥面与水平方向呈3°±15′的夹角,外接触锥面长度为12.32mm;外螺纹管体外表面制有外导入角,外导入角位于外接触锥面远离外抗扭端面的一侧,外导入角角度为:与螺纹管体垂直方向成65°斜角;设置外螺纹管体和内螺纹接箍,分别在外螺纹管体和内螺纹接箍上设置相互配合的抗扭端面、接触锥面和导入角,解决了现有套管密封性及强度低的问题,密封性好,抗扭性能高且不易错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螺纹扣套管
本技术属于石油工程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螺纹扣套管。
技术介绍
石油套管是用于支撑油、气井井壁的钢管,以保证钻井过程进行和完井后整个油井的正常运行。石油套管是维持油井运行的生命线。由于地质条件不同,井下受力状态复杂,拉、压、弯、扭应力综合作用于管体,对套管本身的质量要求较高。一旦套管本身由于某种原因而损坏或者密封性差,可能导致整口井的减产、报废。API常规套管密封及强度均通过螺纹副承担,密封性能好的螺纹强度不高,强度高的螺纹密封性能又不好,无法满足高密封、高强度复杂井况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螺纹扣套管,具有密封性好、抗扭性能高、不易错扣的优点。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螺纹扣套管,包括外螺纹管体和内螺纹接箍,外螺纹管体靠近内螺纹接箍的一侧端部制有外抗扭端面,外抗扭端面的角度为:与螺纹管体垂直方向成20°斜角;外螺纹管体靠近内螺纹接箍的外表面制有外接触锥面,外接触锥面与水平方向呈3°±15′的夹角,外接触锥面长度为12.32mm;外螺纹管体外表面制有外导入角,外导入角位于外接触锥面远离外抗扭端面的一侧,外导入角角度为:与螺纹管体垂直方向成65°斜角。本技术的特点还在于:内螺纹接箍与外螺纹管体1螺纹配合,内螺纹接箍2相应的制有与外抗扭端面配合的内抗扭端面,内抗扭端面为20°;内螺纹接箍2相应的制有与外接触锥面配合的内接触锥面,内接触锥面为3°±15′,内接触锥面长度为7.616mm,内螺纹接箍相应的制有内导入角,内导入角角度为:与水平方向成43°斜角。外螺纹管体的外螺纹和内螺纹接箍的内螺纹都为偏梯形螺纹。外螺纹管体的外螺纹和内螺纹接箍的内螺纹的螺距都为4牙/英寸。外螺纹管体靠近内螺纹接箍的一侧端部制有半径为0.6mm的圆倒角,内螺纹接箍相应配合位置制有半径为0.6mm的圆倒角。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外螺纹管体和内螺纹接箍,并分别在外螺纹管体和内螺纹接箍上设置相互配合的抗扭端面、接触锥面和导入角,解决了现有套管密封性及强度低的问题,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密封性好,抗扭性能高且不易错扣。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螺纹扣套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螺纹扣套管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是外螺纹管体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是内螺纹接箍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螺纹管体,2.内螺纹接箍;1-1.外抗扭端面,1-2.外接触锥面,1-3.外导入角;2-1.内抗扭端面,2-2.内接触锥面,2-3.内导入角。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技术一种螺纹扣套管,如图1、图2所示,一种螺纹扣套管,包括外螺纹管体1和内螺纹接箍2,外螺纹管体1靠近内螺纹接箍2的一侧端部制有外抗扭端面1-1,外抗扭端面1-1的角度为:与螺纹管体1垂直方向成20°斜角;外螺纹管体1靠近内螺纹接箍2的外表面制有外接触锥面1-2,外接触锥面1-2与水平方向呈3°±15′的夹角,外接触锥面1-2长度为12.32mm;外螺纹管体1外表面制有外导入角1-3,外导入角1-3位于外接触锥面1-2远离外抗扭端面1-1的一侧,外导入角1-3角度为:与螺纹管体1垂直方向成65°斜角。本技术的特点还在于:内螺纹接箍2与外螺纹管体1螺纹配合,内螺纹接箍2相应的制有与外抗扭端面1-1配合的内抗扭端面2-1,内抗扭端面2-1为20°;内螺纹接箍2相应的制有与外接触锥面1-2配合的内接触锥面2-2,内接触锥面2-2为3°±15′,内接触锥面2-2长度为7.616mm,内螺纹接箍2相应的制有内导入角2-3,内导入角2-3角度为:与水平方向成43°斜角。外螺纹管体1的外螺纹和内螺纹接箍2的内螺纹都为偏梯形螺纹。外螺纹管体1的外螺纹和内螺纹接箍2的内螺纹的螺距都为4牙/英寸。外螺纹管体1靠近内螺纹接箍2的一侧端部制有半径为0.6mm的圆倒角,内螺纹接箍2相应配合位置制有半径为0.6mm的圆倒角。其中,相对传统接头的5-8牙/英寸,螺距变大为4牙/英寸,使得套管接头能够快速上扣,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能很好的避免错扣,具有较高的认扣性能。外导入角1-3为65°,易于上扣。外螺纹管体1半径为0.6的圆倒角,内螺纹接箍2相应配合位置制有半径为0.6mm的圆倒角,避免装配干涉。本技术一种螺纹扣套管的使用方法是:将外螺纹管体1拧入内螺纹接箍2中,人力旋转,直至转不动时,使用专用机器进行拧紧,达到外接触锥面1-2和内接触锥面2-2过盈配合、外抗扭端面1-1和内抗扭端面2-1过盈配合的状态;从而,外螺纹管体1和内螺纹接箍紧密接触,气密性良好,并且大大的提高了抗扭矩性能、压缩载荷性能及拉伸载荷的能力。本技术一种螺纹扣套管,通过设置外螺纹管体和内螺纹接箍,并分别在外螺纹管体和内螺纹接箍上设置相互配合的抗扭端面、接触锥面和导入角,解决了现有套管密封性及强度低的问题,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密封性好,抗扭性能高且不易错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螺纹扣套管

【技术保护点】
一种螺纹扣套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外螺纹管体(1)和内螺纹接箍(2),外螺纹管体(1)靠近内螺纹接箍(2)的一侧端部制有外抗扭端面(1‑1),外抗扭端面(1‑1)的角度为:与螺纹管体(1)垂直方向成20°斜角;外螺纹管体(1)靠近内螺纹接箍(2)的外表面制有外接触锥面(1‑2),外接触锥面(1‑2)与水平方向呈3°±15′的夹角,外接触锥面(1‑2)长度为12.32mm;外螺纹管体(1)外表面制有外导入角(1‑3),外导入角(1‑3)位于外接触锥面(1‑2)远离外抗扭端面(1‑1)的一侧,外导入角(1‑3)角度为:与螺纹管体(1)垂直方向成65°斜角;所述内螺纹接箍(2)与外螺纹管体(1)螺纹配合,内螺纹接箍(2)相应的制有与外抗扭端面(1‑1)配合的内抗扭端面(2‑1),内抗扭端面(2‑1)为20°;内螺纹接箍(2)相应的制有与外接触锥面(1‑2)配合的内接触锥面(2‑2),内接触锥面(2‑2)为3°±15′,内接触锥面(2‑2)长度为7.616mm,内螺纹接箍(2)相应的制有内导入角(2‑3),内导入角(2‑3)角度为:与水平方向成43°斜角;所述外螺纹管体(1)的外螺纹和内螺纹接箍(2)的内螺纹的螺距都为4牙/英寸;所述外螺纹管体(1)靠近内螺纹接箍(2)的一侧端部制有半径为0.6mm的圆倒角,内螺纹接箍(2)相应配合位置制有半径为0.6mm的圆倒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螺纹扣套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外螺纹管体(1)和内螺纹接箍(2),外螺纹管体(1)靠近内螺纹接箍(2)的一侧端部制有外抗扭端面(1-1),外抗扭端面(1-1)的角度为:与螺纹管体(1)垂直方向成20°斜角;外螺纹管体(1)靠近内螺纹接箍(2)的外表面制有外接触锥面(1-2),外接触锥面(1-2)与水平方向呈3°±15′的夹角,外接触锥面(1-2)长度为12.32mm;外螺纹管体(1)外表面制有外导入角(1-3),外导入角(1-3)位于外接触锥面(1-2)远离外抗扭端面(1-1)的一侧,外导入角(1-3)角度为:与螺纹管体(1)垂直方向成65°斜角;所述内螺纹接箍(2)与外螺纹管体(1)螺纹配合,内螺纹接箍(2)相应的制有与外抗扭端面(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守山
申请(专利权)人:延安守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