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化纤纺丝机械的导丝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42907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6 04: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化纤纺丝机械的导丝结构,其结构包括导丝滚轮、锁紧螺栓、调节板、操作手柄、导丝出口、导丝架、导丝架定位孔、导丝架通孔、导丝柱,调节板通过合页连接于导丝架左端,操作手柄贯穿连接于调节板下方,锁紧螺栓通过螺纹贯穿连接于调节板、操作手柄内侧,导丝滚轮安装于调节板内侧,导丝柱由进丝孔、出丝孔、导丝滚珠、导丝柱外壳组成,进丝孔贯穿连接于导丝柱外壳上方,出丝孔贯穿连接于导丝柱外壳下方,导丝滚珠均匀分布于导丝柱外壳内侧,导丝柱外壳焊接于导丝架表面上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化纤纺丝机械的导丝装置安装有导丝柱,导丝装置在使用时可以避免产生滑动摩擦,只存在静摩擦,提高丝线生产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化纤纺丝机械的导丝结构
本技术是一种化纤纺丝机械的导丝结构,属于导丝装置领域。
技术介绍
纺丝设备(spinningmachineofchemicalfibre)是一种使成纤聚合物溶液或熔体形成丝状物的机器。根据纤维纺丝方法不同,纺丝设备分为湿法纺丝设备、熔体纺丝设备、干法纺丝设备三种类型。现有技术公开申请号为201420313757.1的一种导丝装置,包括两排U型导丝器和第一热辊,所述两排U型导丝器包括第一排U型导丝器和第二排U型导丝器,所述第一排U型导丝器和第二排U型导丝器平行分布,第一排U型导丝器位于第一热辊的右上方,第二排U型导丝器位于第一排U型导丝器的左上方,通过增设两排平行分布的U型导丝器,其中第一排U型导丝器位于第一热辊的右上方,第二排U型导丝器位于第一排U型导丝器的左上方,使丝束通过上述两道导丝器后呈Z字型,增加了丝束和第一热辊辊面的接触面积,还可防止丝束的抖动,对稳定丝路起到极大的作用,使产品的各项指标达到优良水平,但现有技术结构简单,传统的导丝装置在使用时丝线与导丝装置容易产生滑动摩擦,无法将滑动摩擦去除,降低丝线生产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化纤纺丝机械的导丝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结构简单,传统的导丝装置在使用时丝线与导丝装置容易产生滑动摩擦,无法将滑动摩擦去除,降低丝线生产质量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化纤纺丝机械的导丝结构,其结构包括导丝滚轮、锁紧螺栓、调节板、操作手柄、导丝出口、导丝架、导丝架定位孔、导丝架通孔、导丝柱,所述调节板通过合页连接于导丝架左端,所述操作手柄贯穿连接于调节板下方,所述锁紧螺栓通过螺纹贯穿连接于调节板、操作手柄内侧,所述导丝滚轮安装于调节板内侧,所述导丝出口贯穿连接于导丝架下方,所述导丝架定位孔贯穿连接于导丝架表面上下两端,所述导丝架通孔位于导丝架内侧,所述导丝柱焊接于导丝架表面上方,所述导丝柱由进丝孔、出丝孔、导丝滚珠、导丝柱外壳组成,所述进丝孔贯穿连接于导丝柱外壳上方,所述出丝孔贯穿连接于导丝柱外壳下方,所述导丝滚珠均匀分布于导丝柱外壳内侧,所述导丝柱外壳焊接于导丝架表面上方。进一步地,所述锁紧螺栓包括一字螺栓、十字螺栓,所述一字螺栓通过螺纹连接于调节板表面上,所述十字螺栓通过螺栓连接于操作手柄右端。进一步地,所述操作手柄设有防滑保护套,所述防滑保护套嵌套于操作手柄左端。进一步地,所述导丝架定位孔包括第一导丝架定位孔、第二导丝架定位孔,所述第一导丝架定位孔贯穿连接于导丝架表面下方所述第二导丝架定位孔贯穿连接于导丝架表面上方。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丝架定位孔与第二导丝架定位孔轴心共线。进一步地,所述导丝架通孔直径为1-2CM。进一步地,所述导丝滚珠为碳素钢/普通钢/不锈钢材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实现了化纤纺丝机械的导丝装置安装有导丝柱,导丝装置在使用时可以避免产生滑动摩擦,只存在静摩擦,提高丝线生产质量。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化纤纺丝机械的导丝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导丝柱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导丝滚轮-1、锁紧螺栓-2、调节板-3、操作手柄-4、导丝出口-5、导丝架-6、导丝架定位孔-7、导丝架通孔-8、导丝柱-9、一字螺栓-201、十字螺栓-202、防滑保护套-401、第一导丝架定位孔-701、第二导丝架定位孔-702、进丝孔-901、出丝孔-902、导丝滚珠-903、导丝柱外壳-904。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化纤纺丝机械的导丝结构的方案:其结构包括导丝滚轮1、锁紧螺栓2、调节板3、操作手柄4、导丝出口5、导丝架6、导丝架定位孔7、导丝架通孔8、导丝柱9,所述调节板3通过合页连接于导丝架6左端,所述操作手柄4贯穿连接于调节板3下方,所述锁紧螺栓2通过螺纹贯穿连接于调节板3、操作手柄4内侧,所述导丝滚轮1安装于调节板3内侧,所述导丝出口5贯穿连接于导丝架6下方,所述导丝架定位孔7贯穿连接于导丝架6表面上下两端,所述导丝架通孔8位于导丝架6内侧,所述导丝柱9焊接于导丝架6表面上方,所述导丝柱9由进丝孔901、出丝孔902、导丝滚珠903、导丝柱外壳904组成,所述进丝孔901贯穿连接于导丝柱外壳904上方,所述出丝孔902贯穿连接于导丝柱外壳904下方,所述导丝滚珠903均匀分布于导丝柱外壳904内侧,所述导丝柱外壳904焊接于导丝架6表面上方。所述锁紧螺栓2包括一字螺栓201、十字螺栓202,所述一字螺栓201通过螺纹连接于调节板3表面上,所述十字螺栓202通过螺栓连接于操作手柄4右端。所述操作手柄4设有防滑保护套401,所述防滑保护套401嵌套于操作手柄4左端。所述导丝架定位孔7包括第一导丝架定位孔701、第二导丝架定位孔702,所述第一导丝架定位孔701贯穿连接于导丝架6表面下方所述第二导丝架定位孔702贯穿连接于导丝架6表面上方,所述第一导丝架定位孔701与第二导丝架定位孔702轴心共线。本专利所说的导丝柱剖面,主要是为了使导丝装置在使用时可以避免产生滑动摩擦,只存在静摩擦,提高丝线生产质量。在进行使用时,将导丝从进丝孔接入,导丝在进丝孔内与导丝滚珠同步传输,避免产生滑动摩擦,只存在静摩擦,然后导丝从出丝孔输出到导丝出口。本技术的导丝滚轮-1、锁紧螺栓-2、调节板-3、操作手柄-4、导丝出口-5、导丝架-6、导丝架定位孔-7、导丝架通孔-8、导丝柱-9、一字螺栓-201、十字螺栓-202、防滑保护套-401、第一导丝架定位孔-701、第二导丝架定位孔-702、进丝孔-901、出丝孔-902、导丝滚珠-903、导丝柱外壳-904,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本技术解决的问题是现有技术结构简单,传统的导丝装置在使用时丝线与导丝装置容易产生滑动摩擦,无法将滑动摩擦去除,降低丝线生产质量,本技术实现了化纤纺丝机械的导丝装置安装有导丝柱,导丝装置在使用时可以避免产生滑动摩擦,只存在静摩擦,提高丝线生产质量。甲采用碳素钢材质的导丝滚珠,利用该导丝柱对导丝进行传输;乙采用普通钢材质的导丝滚珠,利用该导丝柱对导丝进行传输;丙采用不锈钢材质的导丝滚珠,利用该导丝柱对导丝进行传输;综上所述,采用碳素钢材质的导丝滚珠,利用该导丝柱对导丝进行传输的效果最佳,硬度强且耐磨性好。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化纤纺丝机械的导丝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化纤纺丝机械的导丝结构,其结构包括导丝滚轮(1)、锁紧螺栓(2)、调节板(3)、操作手柄(4)、导丝出口(5)、导丝架(6)、导丝架定位孔(7)、导丝架通孔(8)、导丝柱(9),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板(3)通过合页连接于导丝架(6)左端,所述操作手柄(4)贯穿连接于调节板(3)下方,所述锁紧螺栓(2)通过螺纹贯穿连接于调节板(3)、操作手柄(4)内侧,所述导丝滚轮(1)安装于调节板(3)内侧,所述导丝出口(5)贯穿连接于导丝架(6)下方,所述导丝架定位孔(7)贯穿连接于导丝架(6)表面上下两端,所述导丝架通孔(8)位于导丝架(6)内侧,所述导丝柱(9)焊接于导丝架(6)表面上方;所述导丝柱(9)由进丝孔(901)、出丝孔(902)、导丝滚珠(903)、导丝柱外壳(904)组成,所述进丝孔(901)贯穿连接于导丝柱外壳(904)上方,所述出丝孔(902)贯穿连接于导丝柱外壳(904)下方,所述导丝滚珠(903)均匀分布于导丝柱外壳(904)内侧,所述导丝柱外壳(904)焊接于导丝架(6)表面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化纤纺丝机械的导丝结构,其结构包括导丝滚轮(1)、锁紧螺栓(2)、调节板(3)、操作手柄(4)、导丝出口(5)、导丝架(6)、导丝架定位孔(7)、导丝架通孔(8)、导丝柱(9),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板(3)通过合页连接于导丝架(6)左端,所述操作手柄(4)贯穿连接于调节板(3)下方,所述锁紧螺栓(2)通过螺纹贯穿连接于调节板(3)、操作手柄(4)内侧,所述导丝滚轮(1)安装于调节板(3)内侧,所述导丝出口(5)贯穿连接于导丝架(6)下方,所述导丝架定位孔(7)贯穿连接于导丝架(6)表面上下两端,所述导丝架通孔(8)位于导丝架(6)内侧,所述导丝柱(9)焊接于导丝架(6)表面上方;所述导丝柱(9)由进丝孔(901)、出丝孔(902)、导丝滚珠(903)、导丝柱外壳(904)组成,所述进丝孔(901)贯穿连接于导丝柱外壳(904)上方,所述出丝孔(902)贯穿连接于导丝柱外壳(904)下方,所述导丝滚珠(903)均匀分布于导丝柱外壳(90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华新郑祥盘杨金富郑健宁佐龙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景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