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驻车锁定机构的手动解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040478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6 02:41
一种用于驻车锁定机构的手动解锁装置包括操作杆,其在驻车锁定机构被从锁定状态切换到解锁状态时旋转。所述操作杆布置在车厢的乘员空间的外侧并且构造成:工具能够从乘员空间联接至所述操作杆的旋转中心。用于驻车锁定机构的手动解锁装置构造成:当联接至所述操作杆的所述工具在所述工具布置在所述操作杆的所述旋转中心的状态下旋转时,通过所述操作杆与所述工具的一体旋转来将所述驻车锁定机构从所述锁定状态切换到所述解锁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驻车锁定机构的手动解锁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驻车锁定机构的手动解锁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上讲,已知一种能够通过电动机改变自动变速器的档位的线控换档系统(例如,参见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2004-230952号(JP2004-230952A))。在这种线控换档系统中,根据驾驶员对选择开关的操作,止动板被电动机驱动,并且由此能够改换自动变速器的档位。另外,JP2004-230952A中公开的线控换档系统设置有故障自动防护结构,其允许在选择开关故障期间等手动换档。更具体地,变速杆设置在控制台中,并且变速杆经由连杆等联接至止动板。在选择开关的故障期间,移除覆盖控制台的开口的盖罩构件,并且将螺丝刀从开口插入到变速杆中。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从车厢中的乘员空间操作变速杆。当驾驶员操作变速杆时,止动板被驱动来换档。
技术实现思路
在此,变速杆形成为从枢轴向上延伸(至开口侧),并且构造成以枢轴作为中心来前后旋转。因此,当通过使用螺丝刀来操作变速杆时,螺丝刀和变速杆前后旋转。上面的故障自动防护结构能够用作用于驻车锁定机构的手动解锁装置。在这种情况下,螺丝刀和变速杆的活动范围必须确保在控制台中。这样导致了如下问题:增加了用于作为手动解锁装置的故障自动防护结构的致动所需的空间。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驻车锁定机构的手动解锁装置,其能够减少用于其致动所需的空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驻车锁定机构的手动解锁装置是一种能够切换所述驻车锁定机构的装置,所述驻车锁定机构能够通过致动器在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之间切换,当所述驻车锁定机构处于所述锁定状态时,所述手动解锁装置能够通过手动操作将所述驻车锁定机构切换到所述解锁状态。所述手动解锁装置包括操作杆,所述操作杆当所述驻车锁定机构从所述锁定状态切换到所述解锁状态时旋转。所述操作杆布置在车厢的乘员空间的外侧,并且构造成使得工具能够从所述乘员空间联接至所述操作杆的旋转中心。用于所述驻车锁定机构的所述手动解锁装置构造成:当联接至所述操作杆的所述工具在所述工具布置在所述操作杆的所述旋转中心的状态下旋转时,通过所述操作杆与所述工具的一体旋转来将所述驻车锁定机构从所述锁定状态切换到所述解锁状态。通过这种构造,为了将所述工具联接至所述操作杆的所述旋转中心,确保了用于布置所述工具的空间。通过这种方式,能够通过从所述乘员空间使用所述工具来使所述操作杆旋转。因此,不必确保所述工具前后旋转的空间。因此,能够减少用于手动解锁装置的致动所需的空间。在用于所述驻车锁定机构的手动解锁装置中,所述操作杆可设置在地板通道上,并且所述操作杆可构造成沿着所述地板通道的表面旋转。通过这种构造,当所述旋转杆旋转时,能够抑制所述操作杆与所述乘员空间的外侧的其他部件的干涉。在这种情况下,空调管道可设置在地板通道上方,并且所述操作杆的所述旋转中心可布置在当在平面图中观看时不与所述空调管道重叠的位置处。通过这种构造,所述工具能够联接至所述操作杆的所述旋转中心而不使所述工具与所述空调管道干涉。根据用于所述驻车锁定机构的所述手动解锁装置,能够减少用于其致动所需的空间。附图说明将在下文中参照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示范性实施例的特征、优势以及技术和工业意义,在附图中,相同附图标记指代相同的元件,并且其中:图1是根据该实施例的驻车锁定机构的示意性构造图;图2是根据该实施例的手动解锁装置的操作杆的立体图;图3是图示出图2中的操作杆的位置的示意图;图4是图示出空调管道和图2中的操作杆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平面图;图5是工具联接至图3中的操作杆的状态的示意图;以及图6是工具联接至图2中的操作杆的状态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此后将基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描述。注意,此后将描述本专利技术应用至用于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FR)车辆的驻车锁定装置的手动解锁装置的情况。驻车锁定装置包括驻车锁定机构1和通过手动操作来解锁该驻车锁定机构1的手动解锁装置2。首先,将参照图1描述驻车锁定机构1的示意性构造。驻车锁定机构1构造成能够在锁定状态(驻车位置)和解锁状态(非驻车位置)之间切换,在该锁定状态下,不允许动力传递轴3a旋转,在解锁状态下,允许动力传递轴3a旋转。注意,图1示出了解锁状态。动力传递轴3a例如设置在车辆的自动变速器3中(参见图3),并且构造成传递用于车辆行驶的动力。该驻车锁定机构1包括驻车齿轮11、驻车止动爪12、驻车杆13、止动板14、止动弹簧15和电动机16。驻车齿轮11设置在动力传递轴3a的外周缘上,并且构造成与动力传递轴3a一体地旋转。驻车止动爪12设置在靠近驻车齿轮11并位于驻车齿轮11的下侧的位置处,并且具有能够与驻车齿轮11啮合的突起12a。该驻车止动爪12能够关于支撑轴12b旋转,并且被复位弹簧(未示出)向远离驻车齿轮11的一侧推动。驻车杆13的一端被联接至止动板14,并且其另一端设置有凸轮13a。凸轮13a布置在位于驻车止动爪12的下侧并且在支撑轴12b的相反侧的位置处。该驻车杆13构造成当止动板14旋转时沿轴向方向移动。止动板14一体地设置有轴16b并且构造成由轴16b旋转。在该止动板14中,第一凹陷部14a和第二凹陷部14b沿着旋转方向形成。止动弹簧15例如是板簧,并且设置成维持止动板14的位置。辊子15a以自由旋转的方式设置在止动弹簧15的末端处,并且辊子15a接合第一凹陷部14a和第二凹陷部14b中的任一个。电动机16的输出轴(未示出)经由减速机构16a联接至轴16b。该电动机16构造成根据来自ECU(未示出)的控制信号引起轴16b和止动板14的旋转。注意,电动机16是本专利技术的“致动器”的一个实例。接下来,将对驻车锁定机构1的操作进行描述。首先,当ECU要求驻车锁定机构1在解锁状态(非驻车位置)下切换到锁定状态(驻车位置)时,电动机16引起轴16b和止动板14在R1方向上旋转。通过这种方式,驻车杆13在Y方向上移动。因此,驻车杆13的凸轮13a逆着复位弹簧的推动力将驻车止动爪12向上推动,并且驻车止动爪12的突起12a与驻车齿轮11啮合。通过这种方式,驻车锁定机构1进入到不允许动力传递轴3a旋转的锁定状态。此时,因为止动弹簧15的辊子15a接合止动板14的第一凹陷部14a,维持了止动板14的位置,并且驻车锁定机构1被保持在锁定状态。同时,当ECU要求驻车锁定机构1在锁定状态下切换到解锁状态时,电动机16引起轴16b和止动板14在与R1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旋转。通过这种方式,驻车杆13在与Y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移动。因此,凸轮13a的大直径部从驻车止动爪12下方的区域撤离。如此,驻车止动爪12被复位弹簧的推进力向下推动,并且驻车止动爪12的突起12a与驻车齿轮11脱离啮合。通过这种方式,驻车锁定机构1进入到允许动力传递轴3a旋转的解锁状态。此时,因为止动弹簧15的辊子15a接合止动板14的第二凹陷部14b,所以维持了止动板14的位置,并且驻车锁定机构1被保持在解锁状态。接下来,将参照图2至图4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手动解锁装置2。手动解锁装置2设置成将处于锁定状态的驻车锁定机构1手动地强制切换到解锁状态。注意,驻车锁定机构1需要被手动地切换到解锁状态的情况例如包括电动机16(参照图1)的故障和电量耗尽。如图2中所示,该手动解锁装置2包括操作杆21、线缆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用于驻车锁定机构的手动解锁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驻车锁定机构的手动解锁装置,所述驻车锁定机构能够通过致动器在锁定状态和解锁装置之间切换,并且所述驻车锁定机构能够在所述驻车锁定机构处于所述锁定状态时通过手动操作切换到所述解锁状态,所述手动解锁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操作杆,其构造成当所述驻车锁定机构被从所述锁定状态切换到所述解锁状态时旋转,其中所述操作杆布置在车厢中的乘员空间的外侧,所述操作杆构造成使得工具能够从所述乘员空间联接至所述操作杆的旋转中心,并且所述手动解锁装置构造成:当联接至所述操作杆的所述工具在所述工具布置在所述操作杆的所述旋转中心的状态下旋转时,通过所述操作杆与所述工具的一体旋转来将所述驻车锁定机构从所述锁定状态切换到所述解锁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2016.11.11 JP 2016-2204571.一种用于驻车锁定机构的手动解锁装置,所述驻车锁定机构能够通过致动器在锁定状态和解锁装置之间切换,并且所述驻车锁定机构能够在所述驻车锁定机构处于所述锁定状态时通过手动操作切换到所述解锁状态,所述手动解锁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操作杆,其构造成当所述驻车锁定机构被从所述锁定状态切换到所述解锁状态时旋转,其中所述操作杆布置在车厢中的乘员空间的外侧,所述操作杆构造成使得工具能够从所述乘员空间联接至所述操作杆的旋转中心,并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舘野啓之高木清式奥田弘一河本笃志茨木隆次安田勇治铃木晴久松保英纪安部纯也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丰田铁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