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照明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8040291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6 02:36
本文提供一种车辆照明系统。该照明系统包括设置在基板的第一侧上的第一光源。第二光源设置在基板的第二侧上。包覆成型材料设置在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上。包覆成型材料具有反射部分和透镜部分。粘合剂层配置为将包覆成型材料连接到车辆车窗。第一光源朝向反射部分发射光,第二光源朝向车窗发射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照明系统
本公开总体涉及车辆照明系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采用一种或多种发光结构的车辆照明系统。
技术介绍
由发光结构的使用所产生的照明提供了独特且吸引人的视觉体验。因此,在机动车辆内为各种照明应用而实施这样的结构是期望的。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公开一种车辆照明系统。该照明系统包括设置在基板的第一侧上的第一光源。第二光源设置在基板的第二侧上。包覆成型材料设置在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上。包覆成型材料具有反射部分。粘合剂层配置为将包覆成型材料连接到车辆车窗。第一光源朝向反射部分发射光,第二光源朝向车窗发射光。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公开了一种照明带。照明带包括基板。第一光源设置在基板上。包覆成型材料围绕光源。包覆成型材料包括反射部分。粘合剂层设置在包覆成型材料和车窗之间。根据本公开的又一方面,公开了一种照明带。照明带包括基板。光源设置在基板上。包覆成型材料围绕光源。包覆成型材料包括透镜部分。发光结构与光源可操作地连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一经研究下列说明书、权利要求以及附图就可以理解和领会本专利技术的这些以及其他方面、目标以及特性。附图说明在图中:图1A是根据不同实施例的呈现为涂层的发光结构的侧视图,该涂层用在照明系统中;图1B是根据不同实施例的呈现为离散颗粒的发光结构的俯视图;图1C是呈现为离散颗粒并且并入单独结构中的多个发光结构的侧视图;图2是车辆的侧视立体图,该车辆具有沿着车辆的多个车窗;图3是车舱后部的侧视立体图,示出了设置在车辆座椅后方的三角窗;图4是具有照明系统的三角窗的内表面的透视图,该照明系统包括沿着车窗设置的多个照明带;图5是三角窗的外侧透视图,该三角窗具有沿着车窗设置的多个照明带;图6是车辆的俯视平面图,该车辆具有与设置在车辆内的照明总成可操作地连接的控制器;图7是沿图4的线VII-VII截取的第一照明带的侧视截面图;图8是沿图4的线VIII-VIII截取的第二照明带的侧视截面图;图9是沿图4的线VII-VII截取的根据可选实施例的第一照明带的侧视截面图;以及图10是示出车辆的框图,该车辆具有位于其中的照明系统,照明系统与车辆内的一个或多个控制器可操作地连接。具体实施方式这里为了说明的目的,术语“上”、“下”、“右”、“左”、“后”、“前”、“竖直”、“水平”和它们的派生词应当与本专利技术如图2中的定向相关。但应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可以采取各种可选的定向,除非有明确相反的规定。也应该理解的是,在附图中示出的以及在下列说明书中描述的特定装置和程序仅仅是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专利技术构思的示例性实施例。因此,关于这里所公开的实施例的特定的尺寸以及其它物理特性不应认为是限制,除非权利要求另有明确表述。根据需要,在此公开了本专利技术的详细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的是,公开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示例,其可以体现为不同的和替代的形式。附图不一定是具体设计,且为了呈现功能概况,一些图可以被夸大或缩小。因此,在此公开的特定的结构和功能细节不应被解释为限制,而是仅仅作为用于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多方面使用本专利技术的典型基础。如在此所用的,当用于一系列两个或更多个项目中时使用的术语“和/或”意味着可以单独使用任何一个所列项目、或可以使用两个或更多个所列项目的任意组合。例如,如果组合物被描述为包含组分A、B和/或C,则组合物可以单独包含A;单独包含B;单独包含C;A和B的组合;A和C的组合;B和C的组合;或A、B和C的组合。以下公开内容描述了一种照明系统。照明系统可以有利地使用一种或多种磷光和/或发光结构,以响应于预定事件而照明。一种或多种发光结构可以配置用于将环境光和/或从相关光源接收的光进行转换并且以通常存在于可见光谱中的不同波长的光重新发射。参考图1A-1C,示出了发光结构10的多种示例性实施例,每个发光结构10能够被连接到基底12,基底12可以对应于车辆固定装置或车辆相关设备件。在图1A中,发光结构10总体示出呈现为可以被应用于基底12表面的涂层(例如薄膜)。在图1B中,发光结构10总体上示为能够被结合到基底12的离散颗粒。在图1C中,发光结构10总体上示为可以被并入支承介质14(例如薄膜)内的多个离散颗粒,支承介质14之后可以被应用(如所示)或结合到基底12。在最基本水平,特定的发光结构10包括能量转换层16,能量转换层16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子层,如在图1A和1B中通过虚线示例性示出的。能量转换层16的每个子层可以包括具有利用磷光或荧光特性的能量转换元件的一种或多种发光材料18。每种发光材料18一经接收到特定波长的激发光24就可以被激发,由此使光经历转换过程。按照下变频(downconversion)原理,激发光24被转换为从发光结构10输出的更长波长的转换后的光26。反之,按照上变频(upconversion)原理,激发光24被转换为从发光结构10输出的更短波长的光。当从发光结构10同时输出多种不同波长的光时,该波长的光可以混合在一起并且表现为多色光。由光源66(图4)发射的光在本文中被称为激发光24,并且在本文中以实线箭头示出。相比之下,从发光结构10发射的光在本文中被称为转换后的光26,并且在本文中以虚线箭头示出。同时发射的激发光24和转换后的光26的混合物在本文中被称为发射光。可以通过使用多种方法将发光材料18分散在聚合物基体中以形成均匀混合物来制备能量转换层16。这样的方法可以包括从在液体载体支撑介质14中的制剂制备能量转换层16且将能量转换层16涂到所需的基底12上。可以通过涂装(painting)、丝网印刷、喷涂、狭缝涂覆(slotcoating)、浸渍涂覆(dipcoating)、滚筒涂覆(rollercoating)和棒式涂覆(barcoating)将能量转换层16应用到基底12。可选地,可以通过不使用液体载体支撑介质14的方法来制备能量转换层16。例如,可以通过将发光材料18分散在可以被结合到聚合物基体的固态溶液(在干燥状态的均匀混合物)中而呈现能量转换层16,聚合物基体可以通过挤出、注塑成型、压缩成型、压延成型、热成型等而成型。之后可以使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任何方法将能量转换层16结合到基底12内。当能量转换层16包括子层时,可以顺序涂覆每个子层以形成能量转换层16。可选地,可以分别制备子层且之后层压或压印在一起以形成能量转换层16。仍可选地,可以通过共挤出子层来形成能量转换层16。在一些实施例中,已经被向下转换或向上转换的转换后的光26可以用于激发存在于能量转换层16内的其它发光材料18。使用从一种发光材料18输出的转换后的光26来激发另一种发光材料并以此类推的过程通常被称为能量级联并且可以作为实现各种颜色表现的可选方式。关于任何一种转换原理,激发光24和转换后的光26之间的波长差被称作斯托克斯位移(Stokesshift)且用作对应于光的波长变化的能量转换过程的主要驱动机制。在这里所述的各种实施例中,每种发光结构10可以按照任何一种转换原理操作。返回参考图1A和1B,发光结构10可以可选地包括至少一个稳定层20以保护包含在能量转换层16内的发光材料18不被光解和热降解。稳定层20可被配置为光学耦合到和粘附到能量转换层16的单独的层。可选地,稳定层20也可以与能量转换层16整合。发光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车辆照明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照明系统,包括:第一光源,所述第一光源设置在基板的第一侧上;第二光源,所述第二光源设置在所述基板的第二侧上;包覆成型材料,所述包覆成型材料设置在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二光源上,所述包覆成型材料具有反射部分;以及粘合剂层,所述粘合剂层配置为将所述包覆成型材料连接到车辆车窗,其中所述第一光源朝向所述反射部分发射光,并且所述第二光源朝向所述车窗发射光。

【技术特征摘要】
2016.11.17 US 15/353,8881.一种车辆照明系统,包括:第一光源,所述第一光源设置在基板的第一侧上;第二光源,所述第二光源设置在所述基板的第二侧上;包覆成型材料,所述包覆成型材料设置在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二光源上,所述包覆成型材料具有反射部分;以及粘合剂层,所述粘合剂层配置为将所述包覆成型材料连接到车辆车窗,其中所述第一光源朝向所述反射部分发射光,并且所述第二光源朝向所述车窗发射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照明系统,进一步包含:与所述第一光源可操作地连接的第一发光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照明系统,进一步包含:与所述第二光源可操作地连接的第二发光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照明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二光源发射蓝色光、紫色光、红外光和紫外光中的至少一种。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照明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发光结构和所述第二发光结构各自包括位于其中的至少一种发光材料,所述至少一种发光材料配置用于将从所述第一光源或所述第二光源接收的激发光转换为可见的转换后的光。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照明系统,进一步包括:第一导电迹线和第二导电迹线,所述第一导电迹线和所述第二导电迹线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并且配置用于为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二光源供电,其中所述第一迹线和所述第二迹线设置在所述基板的两个相对侧上。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照明系统,其中所述基板限定第一孔和第二孔,所述第一导电迹线设置为穿过所述第一孔,所述第二导电迹线设置为穿过所述第二孔。8.一种照明带,包括:基板;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斯图尔特·C·萨尔特保罗·肯尼思·德洛克本杰明·伊尔马康奈尔·路易斯·加德纳
申请(专利权)人: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