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透射率可变结构的车门窗帘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40086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6 02: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透射率可变结构的车门窗帘设备。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的窗帘设备包括第一遮阳杆。第一遮阳卷轴设置在第一遮阳杆内并且钩状件部分设置在第一遮阳杆的上侧。第一窗帘构件具有第一透射率。第一窗帘构件的一端卷绕至第一遮阳卷轴并且第一窗帘构件的相反端暴露于第一遮阳杆的底部。第二遮阳杆邻近第一遮阳杆的底部设置。第二遮阳卷轴被构造成设置在车门框架的下部中形成的车门体内。具有第二透射率的第二窗帘构件的一端连接至第二遮阳杆并且相反端卷绕至第二遮阳卷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透射率可变结构的车门窗帘设备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申请要求2016年11月15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所提出的韩国专利申请号No.10-2016-0152008的优先权和权益,并通过引用将其全文纳入本文。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涉及具有透射率可变结构的车门窗帘设备。
技术介绍
通常地,车辆中设置车门窗帘从而阻止外部光线通过透明的车门玻璃而进入车辆内并且用来保护乘客隐私。车门窗帘的构造如下。卷轴设置在车门板与车门饰板之间的空间中并且卷轴的侧向端部由设置在车门板中的支架支撑。此外,窗帘被卷至卷轴上同时窗帘的一端固定至卷轴,并且窗帘的另一端穿过在车门饰板上端中形成的间隙而被拉出至外部。当使用车门窗帘时,当窗帘从卷轴展开时窗帘的拉出端部被进一步拉出然后固定至车门框架。车门框架中设置锁定部分从而将窗帘的拉出端部固定至车门框架并且在窗帘的拉出端部中设置钩状件从而勾住锁定部分。然而,需要用具有不同透射率的另一个车门窗帘来更换车门窗帘从而改变透射率,并且不可能在使用时改变车门窗帘的透射率。因此,开发和研究了根据使用者意愿来改变车门窗帘透射率的设备。公开于
技术介绍
部分的上述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专利技术
技术介绍
的理解,因此其可以包含的信息并不构成在本国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涉及具有透射率可变结构的车门窗帘设备,所述车门窗帘设备设置在车窗中,通过根据使用者意愿改变光线透射率从而改进使用者便利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的具有透射率可变结构的窗帘设备包括第一遮阳杆。设置第一遮阳卷轴并且勾住车门框架的一侧的钩状件部分设置在其一个上侧。第一窗帘构件具有第一透射率。一端卷绕至第一遮阳卷轴并且另一端暴露于第一遮阳杆的底部。第二遮阳杆设置在第一窗帘构件的其它部分中。第二遮阳卷轴设置在车门框架的下部中形成的车门体内。第二窗帘构件具有第二透射率。一端连接至第二遮阳杆并且另一端卷绕至第二遮阳卷轴。第二遮阳卷轴可以通过使用弹性构件的力以第一复位力卷绕第二窗帘构件。第一遮阳卷轴可以通过使用弹性构件的力以第二复位力卷绕第一窗帘构件。第二复位力可以高于第一复位力。可以设置停驻部分,第一遮阳杆和第二遮阳杆通过停驻部分附接至停驻部分并且彼此分离,并且停驻部分可以包括停驻突出部和停驻凹槽。停驻突出部可以设置在第二遮阳杆的上侧并且停驻凹槽可以设置在第一遮阳杆的下侧。可以在第一遮阳杆的上部设置把手从而被使用者向上牵拉。可以在车门体的上端设置第一接收凹槽,其中第一遮阳杆通过插入第一接收凹槽中而被接收,并且可以在第一接收凹槽的底部设置第二接收凹槽,其中第二遮阳杆通过插入所述第二接收凹槽中而被接收。第二接收凹槽的宽度可以小于第一接收凹槽的宽度。竖直移动设置的车门玻璃可以设置在第一接收凹槽和第二接收凹槽中的每一者的一侧。可以在车门框架的一侧设置挡风雨密封条,当车门玻璃向上移动时所述挡风雨密封条与车门玻璃的边缘实现密封结构。可以在车门框架中设置锁定部分,所述锁定部分与钩状件部分紧固。第二遮阳卷轴可以卷绕第二窗帘构件同时通过以固定方式设置在车门体中的支架固定。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车门单元可以包括具有透射率可变结构的窗帘设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车辆可以包括具有透射率可变结构的窗帘设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案,具有相对较高透射率的第一窗帘构件和具有相对较低透射率的第二窗帘构件应用于一个窗帘设备使得可以更有效地改变透光率。此外,第一遮阳卷轴设置在第一遮阳杆内并且第二遮阳杆通过使用停驻部分附接至第一遮阳杆或与第一遮阳杆分离,从而可以更简单地改变透射率。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具有透射率可变结构的车门窗帘设备的示意性横截面图。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具有透射率可变结构的车门窗帘设备中第二窗帘构件处于展开状态的示意性横截面图。图3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具有透射率可变结构的车门窗帘设备中第一窗帘构件处于展开状态的示意性横截面图。图4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具有透射率可变结构的车门窗帘设备中第一遮阳杆与第二遮阳杆的分离状态的示意性横截面图。结合附图可以使用如下附图标记。100:挡风雨密封条105:车门框架112:锁定部分110:钩状件部分170:把手115:第一遮阳杆165:第一遮阳卷轴160:停驻部分160a:突出部160b:凹槽120:第一窗帘构件125:第二遮阳杆130:第二窗帘构件135:车门玻璃150:第二遮阳卷轴157:车门板155:车门饰板180:支架140:第一接收凹槽145:第二接受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来对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由于图中显示的每个元件的尺寸和厚度任意显示从而便于解释,本专利技术不特别限制于所显示的每个元件的尺寸和厚度,并且尺寸和厚度放大从而清楚表示各个部件和区域。然而,将省略与说明无关的内容从而清楚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案,并且在本说明书中彼此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将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此外,在如下详细说明中,相同关系的元件的名称分成“第一”、“第二”等从而区分元件,但是本专利技术不限于所述顺序。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具有透射率可变结构的车门窗帘设备的示意性横截面图。参考图1,车门窗帘设备包括挡风雨密封条100、车门框架105、锁定部分112、车门板157、车门饰板155、第二遮阳卷轴150、第二接收凹槽145、第二遮阳杆125、第一遮阳杆115、第一接收凹槽140、车门玻璃135、钩状件部分110、把手170和第一遮阳卷轴165。车门玻璃135被设置成在车门板157中在车门饰板155与车门板157之间竖直移动,并且当车门玻璃135向上移动时,车门玻璃135的上边缘插入附接至车门框架105的挡风雨密封条100的一侧中。第一遮阳杆115在车门饰板155中设置在车门饰板155与车门板157之间,并且第二遮阳杆125设置在第一遮阳杆115的下方。把手170设置在第一遮阳杆115的上侧,并且钩状件部分110在第一遮阳杆115的上侧的一侧上形成。此外,锁定部分112在车门框架105中对应于钩状件部分110形成。使用者抓住把手170并且提升第一遮阳杆115,然后将钩状件部分110锁定至锁定部分112,如图2所示。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具有透射率可变结构的车门窗帘设备中第二窗帘构件处于展开状态的示意性横截面图。参考图2,当卷绕至第二遮阳卷轴150的第二窗帘构件130展开时,第二遮阳杆125和第一遮阳杆115升起并且第一遮阳杆115的钩状件部分110勾住锁定部分112。从第二遮阳卷轴150展开的第二窗帘构件130充当窗帘,并且从外部相对难以看到内部,这是因为第二窗帘构件130具有相对低的透射率。在此,第二窗帘构件130的可见光阻挡率可以为90%。在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第一遮阳卷轴165设置在第一遮阳杆115内,并且第一窗帘构件120卷绕至第一遮阳卷轴165。此外,第一窗帘构件120与第二遮阳杆125连接。第二遮阳杆125通过停驻部分160紧固至第一遮阳杆115。此时从外部相对容易看到内部,这是因为第一窗帘构件120相对于第二窗帘构件130具有相对更高的透射率。第一窗帘构件120的可见光阻挡率可以为10%。如果使用者希望更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具有透射率可变结构的车门窗帘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窗帘设备,包括:第一遮阳杆;第一遮阳卷轴,所述第一遮阳卷轴设置在第一遮阳杆内;钩状件部分,所述钩状件部分设置在第一遮阳杆的上侧并且被构造成勾住车门框架的一侧;第一窗帘构件,所述第一窗帘构件具有第一透射率,其中第一窗帘构件的一端卷绕至第一遮阳卷轴并且第一窗帘构件的相反端暴露于第一遮阳杆的底部;第二遮阳杆,所述第二遮阳杆邻近第一遮阳杆的底部设置;第二遮阳卷轴,所述第二遮阳卷轴被构造成设置在车门框架的下部中形成的车门体内;和第二窗帘构件,所述第二窗帘构件具有第二透射率,其中第二窗帘构件的一端连接至第二遮阳杆并且第二窗帘构件的相反端卷绕至第二遮阳卷轴。

【技术特征摘要】
2016.11.15 KR 10-2016-01520081.一种窗帘设备,包括:第一遮阳杆;第一遮阳卷轴,所述第一遮阳卷轴设置在第一遮阳杆内;钩状件部分,所述钩状件部分设置在第一遮阳杆的上侧并且被构造成勾住车门框架的一侧;第一窗帘构件,所述第一窗帘构件具有第一透射率,其中第一窗帘构件的一端卷绕至第一遮阳卷轴并且第一窗帘构件的相反端暴露于第一遮阳杆的底部;第二遮阳杆,所述第二遮阳杆邻近第一遮阳杆的底部设置;第二遮阳卷轴,所述第二遮阳卷轴被构造成设置在车门框架的下部中形成的车门体内;和第二窗帘构件,所述第二窗帘构件具有第二透射率,其中第二窗帘构件的一端连接至第二遮阳杆并且第二窗帘构件的相反端卷绕至第二遮阳卷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帘设备,其中,第二遮阳卷轴被构造成通过使用弹性构件的力以第一复位力卷绕第二窗帘构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窗帘设备,其中,第一遮阳卷轴被构造成通过使用弹性构件的力以第二复位力卷绕第一窗帘构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窗帘设备,其中,第二复位力大于第一复位力。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帘设备,进一步包括停驻部分,其中,第一遮阳杆和第二遮阳杆附接至停驻部分并且彼此分离。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窗帘设备,其中,停驻部分包括停驻突出部和停驻凹槽。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帘设备,其中,停驻突出部设置在第二遮阳杆的上侧并且停驻凹槽设置在第一遮阳杆的下侧。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帘设备,进一步包括把手,所述把手设置在第一遮阳杆的上部。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帘设备,其中,第一遮阳杆被构造成通过插入第一接收凹槽中而被接收至车门体上端的第一接收凹槽中,并且第二接收凹槽设置在第一接收凹槽的底部,第二遮阳杆被构造成通过插入第二接收凹槽中而被接收。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窗帘设备,其中,所述第二接收凹槽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接收凹槽的宽度。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窗帘设备,其中,所述窗帘设备构造成使得设置成竖直移动的车门玻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度元
申请(专利权)人: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