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喷墨印刷用输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039165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6 02: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输墨装置,特别是一种喷墨印刷用输墨装置。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墨斗,所述墨斗内装有油墨,还包括圆筒形的输墨器,所述输墨器部分浸泡在油墨中,输墨器从外至内依次包括外壳、流墨腔和圆柱形的转子,且所述转子在斜下方内切于所述外壳的内壁,转子内同轴设置有转轴,转子的曲面壁沿着径向内凹形成多个滑槽,多个滑槽环向设置,滑槽内设置有滑片,且滑片可沿着滑槽滑动。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仅靠输墨器一个装置就实现了油墨的分层、扰动和输出,结构紧凑,在油墨里有气泡等气体杂质,以及存在一定墨雾的情况下,快速进行分层,只输出纯度较高的油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喷墨印刷用输墨装置
本技术涉及印刷行业,特别是一种喷墨印刷用输墨装置。
技术介绍
喷墨印刷指根据计算机的指令将细微的墨滴导向承印物的一定部位,使之产生可视文字或图像的无接触印刷方式,在通常使用中,由于外置墨水瓶中、墨斗露天等原因会混入气泡,气泡进入到喷头必然会影响到喷墨效果,同时墨水及其中的某些溶质易挥发,造成对油墨品质的降低、对周围操作人员身心健康的危害和油墨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将油墨中的气泡和气体杂质分离的喷墨印刷用输墨装置。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喷墨印刷用输墨装置,包括墨斗,所述墨斗内装有油墨,还包括圆筒形的输墨器,所述输墨器部分浸泡在油墨中,输墨器从外至内依次包括外壳、流墨腔和圆柱形的转子,且所述转子在斜下方内切于所述外壳的内壁,转子内同轴设置有转轴,转子的曲面壁沿着径向内凹形成多个滑槽,多个滑槽环向设置,滑槽内设置有滑片,且滑片可沿着滑槽滑动;所述外壳的顶端设置有连通流墨腔的出墨管,且所述出墨管沿着所述外壳的内壁的切线方向设置;所述外壳的下方设置有分别连通流墨腔的进墨口和回墨口,所述进墨口和回墨口沿着转子的转动方向顺次设置,且进墨口和回墨口分别设置在转子与外壳的内切点的两端。优选的,所述出墨管与流墨腔的连接处设置有过滤网。优选的,所述输墨器的浸泡部分的高度高于回墨口和进墨口的高度。优选的,所述转轴连接有变频电机。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中的一种喷墨印刷用输墨装置,仅靠输墨器一个装置就实现了油墨的分层、扰动和输出,结构紧凑,在油墨里有气泡等气体杂质,以及存在一定墨雾的情况下,快速进行分层,只输出纯度较高的油墨,而剩下的由于油和气泡不会彻底分离,固直接将其循环进墨斗,从而不会产生油墨的浪费,同时整个过程仅依靠转动转轴即可,十分节能。本技术中的一种喷墨印刷用输墨装置,由于油墨是在输墨器内部流动,使得油墨产生的气味和自带的气泡不会散发出去,从而防止影响旁边操作人员的身心健康,并且防止墨雾散发,一定程度上能够节约油墨。本技术中的一种喷墨印刷用输墨装置,由于油墨在输墨器内完成了部分循环,从而扰动墨斗内的油墨形成了一定流动,从而防止墨斗内的油墨凝结成皮,并且使得油墨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扰动带来的搅拌,其各个部分的成分变得均匀,并且由于油墨需要在输墨器中得到转向流动,从而在出墨之前得到的搅拌更充分,各个部分的成分也更加均匀。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图;图中标记:1-墨斗;2-油墨;3-外壳;4-流墨腔;5-转子;6-转轴;7-滑槽;8-滑片;9-出墨管;10-进墨口;11-回墨口。具体实施方式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实施例一本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喷墨印刷用输墨装置,包括墨斗1,所述墨斗1内装有油墨2,还包括圆筒形的输墨器,所述输墨器部分浸泡在油墨2中,输墨器从外至内依次包括外壳3、流墨腔4和圆柱形的转子5,且所述转子5在斜下方内切于所述外壳3的内壁,转子5内同轴设置有转轴6,转子5的曲面壁沿着径向内凹形成多个滑槽7,多个滑槽7环向设置,滑槽7内设置有滑片8,且滑片8可沿着滑槽7滑动;所述外壳3的顶端设置有连通流墨腔4的出墨管9,且所述出墨管9沿着所述外壳3的内壁的切线方向设置;所述外壳3的下方设置有分别连通流墨腔4的进墨口10和回墨口11,所述进墨口10和回墨口11沿着转子5的转动方向顺次设置,且进墨口10和回墨口11分别设置在转子5与外壳3的内切点的两端。在使用过程中,转子5在转轴6的作用下进行顺时针旋转,带动滑片8一起运动,同时由于离心力的作用,滑片8会在滑槽7内做伸缩运动,将流墨腔4隔离成体积大小不一的隔离区,而且每个隔离区随着运动体积大小也会变化;当在内切点临近的隔离区随着推动增大时,会产生一定的负压,促使油墨2被吸入流墨层4的这层隔离区,然后一起旋转流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油墨2的液层会附在外壳3的内壁上,由于离心力不强,液层和气层的分割不均匀,造成由外向内依次是液层、气液混合层和气层;当隔离区移动到输墨器顶端后,隔离区的体积开始压缩,使得液层被设置在外壳3内壁切线方向的出墨管9吸走,留下的气液混合层和气层继续运动,隔离区体积继续变小,气体得到压缩,压力增大,最后随着隔离区移动到回墨口11处,由于压力的作用一口气排出,隔离区不复存在,当转过内内切点时,形成新的隔离区,从而实现循环。该方式仅靠输墨器一个装置就实现了油墨2的分层、扰动和输出,结构紧凑,在油墨2里有气泡等气体杂质,以及存在一定墨雾的情况下,快速进行分层,只输出纯度较高的油墨,而剩下的由于油和气泡不会彻底分离,固直接将其循环进墨斗1,从而不会产生油墨2的浪费,同时整个过程仅依靠转动转轴即可,十分节能。由于油墨2在输墨器内完成了部分循环,从而扰动墨斗1内的油墨2形成了一定流动,从而防止墨斗1内的油墨2凝结成皮,并且使得油墨2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扰动带来的搅拌,其各个部分的成分变得均匀,并且由于油墨2需要在输墨器中得到转向流动,从而在出墨之前得到的搅拌更充分,各个部分的成分也更加均匀。通常的油墨2在搅动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气体散发,而该装置中油墨2是在输墨器内部流动从而得到搅动,使得油墨2在搅动过程中不会向外散发气味和自带的气泡,从而防止油墨2品质的降低以及影响旁边操作人员的身心健康,并且防止墨雾散发,一定程度上能够节约油墨2。实施例二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1做进一步改进,如图1所示,所述出墨管9与流墨腔4的连接处设置有过滤网。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设置过滤网,使得油墨2内的固态残渣不会通过出墨管9,防止堵住出墨管9或者对后续的工件造成影响。实施例三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2做进一步改进,如图1所示,所述输墨器的浸泡部分的高度高于进墨口10和回墨口11的高度。在使用过程中,输墨器的浸泡部分的高度高于进墨口10和回墨口11的高度,使得输墨器每次能够最大限度地吸墨,从而提高效率,并且回墨也是直接在墨斗1的油墨2液面下进行,防止外溅以及墨雾的散发。实施例四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1-3中的任一项做进一步改进,如图1所示,所述转轴6连接有变频电机。在使用过程中,通过变频电机,可以调节转轴6的运转速度,从而调节出墨速度。如上所述即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本技术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技术的启示下做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技术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喷墨印刷用输墨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喷墨印刷用输墨装置,包括墨斗(1),所述墨斗(1)内装有油墨(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圆筒形的输墨器,所述输墨器部分浸泡在油墨(2)中,输墨器从外至内依次包括外壳(3)、流墨腔(4)和圆柱形的转子(5),且所述转子(5)在斜下方内切于所述外壳(3)的内壁,转子(5)内同轴设置有转轴(6),转子(5)的曲面壁沿着径向内凹形成多个滑槽(7),多个滑槽(7)环向设置,滑槽(7)内设置有滑片(8),且滑片(8)可沿着滑槽(7)滑动;所述外壳(3)的顶端设置有连通流墨腔(4)的出墨管(9),且所述出墨管(9)沿着所述外壳(3)的内壁的切线方向设置;所述外壳(3)的下方设置有分别连通流墨腔(4)的进墨口(10)和回墨口(11),所述进墨口(10)和回墨口(11)沿着转子(5)的转动方向顺次设置,且进墨口(10)和回墨口(11)分别设置在转子(5)与外壳(3)的内切点的两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喷墨印刷用输墨装置,包括墨斗(1),所述墨斗(1)内装有油墨(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圆筒形的输墨器,所述输墨器部分浸泡在油墨(2)中,输墨器从外至内依次包括外壳(3)、流墨腔(4)和圆柱形的转子(5),且所述转子(5)在斜下方内切于所述外壳(3)的内壁,转子(5)内同轴设置有转轴(6),转子(5)的曲面壁沿着径向内凹形成多个滑槽(7),多个滑槽(7)环向设置,滑槽(7)内设置有滑片(8),且滑片(8)可沿着滑槽(7)滑动;所述外壳(3)的顶端设置有连通流墨腔(4)的出墨管(9),且所述出墨管(9)沿着所述外壳(3)的内壁的切线方向设置;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大豪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简宜彩印包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