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颗粒铜铋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1803739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6 01: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大颗粒铜铋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配制含有铜盐和铋盐的酸性溶液;(2)配制沉淀剂溶液;(3)往反应釜中加入底水,升温加热至反应温度;(4)采取并流的方式,将步骤(1)的酸性溶液和步骤(2)的沉淀剂溶液滴加到反应釜中;(5)当剩余酸性溶液为步骤(1)配制酸性溶液总量的4/5~9/10时,停止反应,进行老化;(6)老化结束后,继续进行反应并从反应釜底部继续通入气体CO2;(7)当剩余酸性溶液为步骤(1)配制酸性溶液总量的1/5‑1/10时,提高向反应体系加水的流量;(8)待反应结束后,进行老化,老化结束后,洗涤,过滤。该方法制备的催化剂具有耐磨性好,催化剂颗粒大小均匀适中、活性稳定性高,丙炔醇的产量高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颗粒铜铋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大颗粒铜铋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甲醛乙炔化合成1,4-丁炔二醇联产丙炔醇的大颗粒铜铋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工业化生产1,4-丁炔二醇的工艺主要是炔醛法(Reppe法),国内的生产企业如山西三维、四川天华、新疆美克化工、国电中国石化宁夏能源化工、新疆天业、内蒙古伊东、四川维尼轮厂等均采用此种技术。20世纪70年代,开发了改良的Reppe法工艺,采用淤浆床或悬浮床技术,反应在常压或者低压条件下进行。但改良Reppe工艺对催化剂的要求较高,适合工业化的颗粒尺寸应在1~50μm。催化剂的颗粒尺寸大于50μm,活性就会下降很多,但如果小于1μm,过滤比较困难。由于近几年1,4-丁二醇价格不断下降,致使企业的利润不断缩小,而丙炔醇由于下游产品市场的不断增大,导致其价格居高不下,所以在生产1,4-丁炔二醇的同时,联产越多的丙炔醇,企业的利润越大。US4110249和US4584418以及CN1118342A分别公开了以无载体的孔雀石,无载体氧化铜/氧化铋催化剂,这些催化剂不耐磨,金属组份容易流失。US3920759和CN102125856A分别公开了以硅酸镁、高岭土为载体的铜铋负载型催化剂,用于甲醛和乙炔反应合成1,4-丁炔二醇的催化反应。但该类催化剂存在以下不足:(1)载体硅酸镁不稳定,在反应体系中会发生溶解,寿命短;(2)催化剂用量多,金属氧化铜含量较高,易发生团聚,不能充分发挥每个活性中心的催化效果,造成铜资源的浪费。CN201210157882.3公开了一种铜铋催化剂及制备方法,其步骤如下:采用有机硅源的醇溶液滴加到含有铜盐、铋盐、镁盐和分散剂的混合液中,用碱溶液调节混合溶液的pH值得到混合沉淀物,经进一步老化、采用分散剂为介质进行沉淀物的洗涤,并采用惰性气氛进行焙烧。该催化剂的活性较高,但是成本较高、机械强度差,难于实现工业化。CN201210397161.X公开了用于1,4-丁炔二醇生产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采用纳米二氧化硅为载体,以沉淀沉积的方法,将铜和铋吸附在载体上。此方法制备的催化剂具有较好的活性和选择性,但是由于采用尿素为沉淀剂,反应过程较慢,会产生大量的氨气,造成环境污染,而且制备的催化剂颗粒较小,不好过滤。CN103170342A公开了一种合成1,4-丁炔二醇的纳米CuO-Bi2O3催化剂,其特征在于,将适量表面活性剂和氢氧化钠溶液分别加入铜铋酸性水溶液中,在一定温度下热解制备纳米催化剂。所制备的催化剂颗粒大小10~80nm。该催化剂反应活性较高,但由于催化剂的颗粒小,用于淤浆床或者悬浮床,颗粒小,难过滤。而且纳米CuO-Bi2O3活性中心暴露多,容易失活。CN103157500A公开了一种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采用介孔分子筛为载体,利用浸渍法把可溶性的铜盐和铋盐负载到载体上,制备的催化剂颗粒大小为10~80纳米,该催化剂活性较高,但催化剂颗粒太小,难过滤。CN103480382A公开了一种生产1,4-丁炔二醇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采用酸化后的纳米二氧化硅为载体,以浸渍和沉积沉淀方法使铜和铋吸附在在载体上,然后干燥、焙烧得催化剂成品。该方法制备的催化剂活性较好,强度较高。但是此方法制备的催化剂粉末的粒度均匀性不好,小颗粒较多,不利于催化剂的工业运转。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生产1,4-丁炔二醇的催化剂普遍存在着催化剂颗粒度不适中、催化剂的耐磨性及稳定性差、活性组分容易流失等技术问题,而且生产1,4-丁炔二醇的同时,丙炔醇的产量很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合成1,4-丁炔二醇联产丙炔醇的大颗粒铜铋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制备的催化剂具有耐磨性好,催化剂颗粒大小均匀适中、活性稳定性高,丙炔醇的产量高等优点。一种大颗粒铜铋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配制含有铜盐和铋盐的酸性溶液;(2)配制沉淀剂溶液;(3)往反应釜中加入底水,升温加热至反应温度;(4)采取并流的方式,将步骤(1)的酸性溶液和步骤(2)的沉淀剂溶液滴加到反应釜中,反应过程中从反应釜底部通入气体CO2;(5)当剩余酸性溶液为步骤(1)配制酸性溶液总量的4/5~9/10时,停止反应,进行老化;(6)老化结束后,继续进行反应并从反应釜底部继续通入气体CO2,当剩余酸性溶液为步骤(1)配制酸性溶液总量的1/2-3/5时,向反应体系加入去离子水,其流量为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总流量的0.5-1.5倍;(7)当剩余酸性溶液为步骤(1)配制酸性溶液总量的1/5-1/10时,提高向反应体系加水的流量,其流量为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总流量的2-4倍;(8)待反应结束后,进行老化,老化结束后,洗涤,过滤;(9)滤饼中加入含有硝酸钾和六偏磷酸钠的去离子水,搅拌均匀后,进行喷雾干燥制得铜铋催化剂。本专利技术方法步骤(1)中,铜盐选自硫酸铜、硝酸铜、醋酸铜或者氯化铜中的至少一种,优选为硝酸铜。酸性溶液中铜盐的摩尔浓度控制在0.6~3.0mol/L,优选为1.0~2.5mol/L。铋盐选自硝酸铋、硫酸铋或者醋酸铋中的至少一种,优选为硝酸铋。酸性溶液中铋盐的摩尔浓度控制在0.01~0.05mol/L,优选为0.02~0.04mol/L。酸性溶液PH值为0~2.0,优选0.5~1.0。本专利技术步骤(2)中,沉淀剂选自碳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钾、氢氧化钾、氨水、碳酸氢钠中的至少一种,优选为碳酸钠。沉淀剂的摩尔浓度为0.1~3.0mol/L,优选为0.5~2.0mol/L。本专利技术步骤(3)中,往反应釜中加入底水,加入量为步骤(1)酸性溶液体积的0.15~0.4倍,优选0.2~0.3倍。升温加热至反应温度30~80℃,最优为40~70℃。反应过程中不断搅拌。本专利技术步骤(4)中,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以一定的速度并流加入到反应釜中,保持反应的pH值控制在5.0~8.0,最优为6.0~7.0,反应温度控制在30~80℃,最优为40~70℃。反应釜的底部通入CO2,CO2采用氮气稀释,CO2的浓度为20%~60%,最优为30%~50%。流量为150~1000ml/min,优选为600~800ml/min。CO2浓度均为体积浓度。本专利技术步骤(5)中,老化温度控制在30~80℃,最优为40~70℃。老化pH值控制在5.0~8.0,最优为6.0~7.0,老化时间控制在10~70分钟,最优20~50分钟。本专利技术步骤(6)中,反应的pH值控制在5.0~8.0,最优为6.0~7.0,反应温度控制在30~80℃,最优为40~70℃。反应釜的通入的CO2浓度为20%~60%,最优为30%~50%。流量为150~1000ml/min,优选为350~450ml/min,CO2浓度均为体积浓度。本专利技术步骤(7)中,反应的pH值控制在5.0~8.0,最优为6.0~7.0,反应温度控制在30~80℃,最优为40~70℃。反应釜的CO2浓度为20%~60%,最优为30%~50%。流量为150~1000ml/min,优选为150~250ml/min,CO2浓度均为体积浓度。本专利技术步骤(8)中,反应结束后,老化时间为0.5~4.0小时,优选为1.0~2.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颗粒铜铋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配制含有铜盐和铋盐的酸性溶液;(2)配制沉淀剂溶液;(3)往反应釜中加入底水,升温加热至反应温度;(4)采取并流的方式,将步骤(1)的酸性溶液和步骤(2)的沉淀剂溶液滴加到反应釜中,反应过程中从反应釜底部通入气体CO2;(5)当剩余酸性溶液为步骤(1)配制酸性溶液总量的4/5~9/10时,停止反应,进行老化;(6)老化结束后,继续进行反应并从反应釜底部继续通入气体CO2,当剩余酸性溶液为步骤(1)配制酸性溶液总量的1/2‑3/5时,向反应体系加入去离子水,其流量为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总流量的0.5‑1.5倍;(7)当剩余酸性溶液为步骤(1)配制酸性溶液总量的1/5‑1/10时,提高向反应体系加水的流量,其流量为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总流量的2‑4倍;(8)待反应结束后,进行老化,老化结束后,洗涤,过滤;(9)滤饼中加入含有硝酸钾和六偏磷酸钠的去离子水,搅拌均匀后,进行喷雾干燥制得铜铋催化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颗粒铜铋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配制含有铜盐和铋盐的酸性溶液;(2)配制沉淀剂溶液;(3)往反应釜中加入底水,升温加热至反应温度;(4)采取并流的方式,将步骤(1)的酸性溶液和步骤(2)的沉淀剂溶液滴加到反应釜中,反应过程中从反应釜底部通入气体CO2;(5)当剩余酸性溶液为步骤(1)配制酸性溶液总量的4/5~9/10时,停止反应,进行老化;(6)老化结束后,继续进行反应并从反应釜底部继续通入气体CO2,当剩余酸性溶液为步骤(1)配制酸性溶液总量的1/2-3/5时,向反应体系加入去离子水,其流量为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总流量的0.5-1.5倍;(7)当剩余酸性溶液为步骤(1)配制酸性溶液总量的1/5-1/10时,提高向反应体系加水的流量,其流量为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总流量的2-4倍;(8)待反应结束后,进行老化,老化结束后,洗涤,过滤;(9)滤饼中加入含有硝酸钾和六偏磷酸钠的去离子水,搅拌均匀后,进行喷雾干燥制得铜铋催化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铜盐选自硫酸铜、硝酸铜、醋酸铜或者氯化铜中的至少一种,酸性溶液中铜盐的摩尔浓度控制在0.6~3.0mol/L,铋盐选自硝酸铋、硫酸铋或者醋酸铋中的至少一种,酸性溶液中铋盐的摩尔浓度控制在0.01~0.05mol/L,酸性溶液PH值为0~2.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沉淀剂选自碳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钾、氢氧化钾、氨水、碳酸氢钠中的至少一种,沉淀剂的摩尔浓度为0.1~3.0mol/L。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往反应釜中加入底水,加入量为步骤(1)酸性溶液体积的0.15~0.4倍,升温加热至反应温度30~8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并流加入到反应釜中,保持反应的pH值控制在5.0~8.0,反应温度控制在30~80℃,反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艳侠乔凯段日包洪洲付秋红王领民霍稳周张宝国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