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走式食用菌微喷加湿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3250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5 22: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走式食用菌微喷加湿器,包括电机、丝杆、滚珠螺母座一、滚珠螺母座二、升降板、竖板、喷杆、载板以及水筒,丝杆左端以及右端分别穿过支座一以及支座二与电机相连接,滚珠螺母座一装配在丝杆环形侧面,滚珠螺母座二设置在滚珠螺母座一右侧,且滚珠螺母座二装配在丝杆环形侧面,该设计提高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安装的灵活性,竖板下端固定在升降板上端面,载板固定在竖板上端面,水筒固定在载板上端面,喷杆上端连接在水筒前端面,且喷杆下端通过连接件固定在竖板前端面,该设计提高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加湿范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便于操作,适应性强,有效提高了食用菌养殖的加湿均匀性,可靠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走式食用菌微喷加湿器
本技术是一种自走式食用菌微喷加湿器,属于食用菌养殖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目前,人工种植食用菌主要在室内进行,因为食用菌的生长对湿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要求比较严格。在食用菌子实体生长的前期需要严格控制生长环境。现有技术中,食用菌加湿设备、光照设备和通风设备都是固定不动地安装在菌房顶部,室内湿度上下层不均匀,导致食用菌生长速度不一,成熟采收时间不同,且适应性差,从而使生产成本提高,成品质量降低,所以需要一种自走式食用菌微喷加湿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自走式食用菌微喷加湿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包括支座一、支座二、移动组件以及加湿组件,所述移动组件安装在支座一以及支座二上,所述加湿组件装配在移动组件上端面,所述移动组件包括电机、丝杆、滚珠螺母座一、电动升降柱以及滚珠螺母座二,所述支座一以及支座二上端面均安装有电机,所述丝杆左端以及右端分别穿过支座一以及支座二与电机相连接,所述滚珠螺母座一装配在丝杆环形侧面,所述滚珠螺母座二设置在滚珠螺母座一右侧,且滚珠螺母座二装配在丝杆环形侧面,所述滚珠螺母座一以及滚珠螺母座二上端面均固定有电动升降柱,所述加湿组件包括升降板、竖板、喷杆、微雾喷头、载板以及水筒,所述升降板下端面左部位置以及右部位置分别连接电动升降柱上端面,所述竖板下端固定在升降板上端面,所述载板固定在竖板上端面,所述水筒固定在载板上端面,所述喷杆上端连接在水筒前端面,且喷杆下端通过连接件固定在竖板前端面,所述微雾喷头装配在喷杆环形侧面前端。进一步地,所述支座一以及支座二下端面四个棱角处均安装有万向轮。进一步地,所述滚珠螺母座一以及滚珠螺母座二均通过滚珠螺母副与丝杆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电动升降柱环形侧面包裹有防水薄膜。进一步地,所述竖板设有三块,三块所述竖板等距设置在升降板上端面。进一步地,所述水筒设有三个,三个所述水筒均通过载板安装在竖板上,且三个水筒之间通过水管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水筒上端面开设有加水口。进一步地,所述喷杆上端安装有水阀。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自走式食用菌微喷加湿器,因本技术添加了电机、丝杆、滚珠螺母座一、电动升降柱以及滚珠螺母座二,该设计提高了本技术安装的灵活性,适应性强,加湿均匀性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食用菌加湿装置结构固定,加湿均匀性差,影响食用菌产量的问题。因本技术添加了升降板、竖板、喷杆、微雾喷头、载板以及水筒,该设计提高了本技术的加湿范围,工作效率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食用菌加湿装置加湿范围小,加湿效率低的问题。因添加了万向轮,该设计便于本技术的移动,因添加了滚珠螺母副,该设剂便于将丝杆的旋转运行转化为直线运动,因添加了防水薄膜,该设计对电动升降柱有保护作用,因添加了水管,该设计便于水筒中水流的流通,因添加了加水口,该设计便于水流的添加,因添加了水阀,该设计便于水流的控制,本技术结构简单,便于操作,适应性强,有效提高了食用菌养殖的加湿均匀性,可靠性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移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加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支座一、2-支座二、3-移动组件、4-加湿组件、31-电机、32-丝杆、33-滚珠螺母座一、34-电动升降柱、35-滚珠螺母座二、41-升降板、42-竖板、43-喷杆、44-微雾喷头、45-载板、46-水筒。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3,一种自走式食用菌微喷加湿器,包括支座一1、支座二2、移动组件3以及加湿组件4,移动组件3安装在支座一1以及支座二2上,加湿组件4装配在移动组件3上端面。移动组件3包括电机31、丝杆32、滚珠螺母座一33、电动升降柱34以及滚珠螺母座二35,支座一1以及支座二2上端面均安装有电机31,丝杆32左端以及右端分别穿过支座一1以及支座二2与电机31相连接,滚珠螺母座一3和滚珠螺母座二353装配在丝杆32环形侧面,滚珠螺母座二35设置在滚珠螺母座一33右侧,滚珠螺母座一33以及滚珠螺母座二35上端面均固定有电动升降柱34,该设计提高了本技术安装的灵活性,适应性强,加湿均匀性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食用菌加湿装置结构固定,加湿均匀性差,影响食用菌产量的问题。加湿组件4包括升降板41、竖板42、喷杆43、微雾喷头44、载板45以及水筒46,升降板41下端面左部位置以及右部位置分别连接电动升降柱34上端面,竖板42下端固定在升降板41上端面,载板45固定在竖板42上端面,水筒46固定在载板45上端面,喷杆43上端连接在水筒46前端面,且喷杆43下端通过连接件固定在竖板42前端面,微雾喷头44装配在喷杆43环形侧面前端,该设计提高了本技术的加湿范围,工作效率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食用菌加湿装置加湿范围小,加湿效率低的问题。支座一1以及支座二2下端面四个棱角处均安装有万向轮,滚珠螺母座一33以及滚珠螺母座二35均通过滚珠螺母副与丝杆32相连接,电动升降柱34环形侧面包裹有防水薄膜,竖板42设有三块,三块竖板42等距设置在升降板41上端面,水筒46设有三个,三个水筒46均通过载板45安装在竖板42上,且三个水筒46之间通过水管相连接,水筒46上端面开设有加水口,喷杆43上端安装有水阀。使用本技术时,推动竖板42,竖板42移动带动升降板41移动,升降板41移动带动支座一1以及支座二2移动,从而带动万向轮转动,继而将本技术移动至合适位置,然后启动电机31,电机31工作带动丝杆32转动,滚珠螺母副将丝杆32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滚珠螺母座一33以及滚珠螺母座二35带动电动升降柱34以及升降板41移动,升降板41移动带动竖板42移动,竖板42移动带动水筒46以及喷杆43移动,喷杆43移动带动微雾喷头44移动,电动升降柱34工作带动升降板41升降,升降板41升降带动竖板42升降,竖板42升降带动水筒46以及喷杆43升降,从而带动微雾喷头44上下移动,继而实现微雾的均匀喷洒,该设计提高了加湿的均匀性。使用本技术前,通过加水口将加湿水注入水筒46中,使用时,将喷杆43上端的水阀打开,从而水流流入喷杆43内部,并通过微雾喷头44喷出,该设计提高了本技术的加湿效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自走式食用菌微喷加湿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走式食用菌微喷加湿器,包括支座一、支座二、移动组件以及加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组件安装在支座一以及支座二上,所述加湿组件装配在移动组件上端面;所述移动组件包括电机、丝杆、滚珠螺母座一、电动升降柱以及滚珠螺母座二,所述支座一以及支座二上端面均安装有电机,所述丝杆左端以及右端分别穿过支座一以及支座二与电机相连接,所述滚珠螺母座一装配在丝杆环形侧面,所述滚珠螺母座二设置在滚珠螺母座一右侧,且滚珠螺母座二装配在丝杆环形侧面,所述滚珠螺母座一以及滚珠螺母座二上端面均固定有电动升降柱;所述加湿组件包括升降板、竖板、喷杆、微雾喷头、载板以及水筒,所述升降板下端面左部位置以及右部位置分别连接电动升降柱上端面,所述竖板下端固定在升降板上端面,所述载板固定在竖板上端面,所述水筒固定在载板上端面,所述喷杆上端连接在水筒前端面,且喷杆下端通过连接件固定在竖板前端面,所述微雾喷头装配在喷杆环形侧面前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走式食用菌微喷加湿器,包括支座一、支座二、移动组件以及加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组件安装在支座一以及支座二上,所述加湿组件装配在移动组件上端面;所述移动组件包括电机、丝杆、滚珠螺母座一、电动升降柱以及滚珠螺母座二,所述支座一以及支座二上端面均安装有电机,所述丝杆左端以及右端分别穿过支座一以及支座二与电机相连接,所述滚珠螺母座一装配在丝杆环形侧面,所述滚珠螺母座二设置在滚珠螺母座一右侧,且滚珠螺母座二装配在丝杆环形侧面,所述滚珠螺母座一以及滚珠螺母座二上端面均固定有电动升降柱;所述加湿组件包括升降板、竖板、喷杆、微雾喷头、载板以及水筒,所述升降板下端面左部位置以及右部位置分别连接电动升降柱上端面,所述竖板下端固定在升降板上端面,所述载板固定在竖板上端面,所述水筒固定在载板上端面,所述喷杆上端连接在水筒前端面,且喷杆下端通过连接件固定在竖板前端面,所述微雾喷头装配在喷杆环形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博李晓刘孝利赵敬聪马世玉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科创食用菌产业技术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